李宏毅transformer笔记
时间: 2023-08-26 19:04:46 浏览: 228
李宏毅是一位著名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专家,他在教学视频中也提到了Transformer模型。下面是一些关于李宏毅关于Transformer的笔记总结:
1. Transformer 是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的序列到序列(sequence-to-sequence)模型。它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 Transformer 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完全摒弃了传统的循环神经网络(RNN)结构,而是采用了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mechanism)来建模输入序列之间的依赖关系。
3. 自注意力机制能够将输入序列中的每个位置与其他位置建立联系,从而捕捉到全局上下文的信息。它能够解决传统的RNN模型在处理长序列时的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问题。
4. Transformer 模型由编码器(Encoder)和解码器(Decoder)两部分组成。编码器负责将输入序列表示为高维向量,解码器则根据编码器的输出生成目标序列。
5. 编码器和解码器由多个层堆叠而成,每一层都包含了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和前馈神经网络。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可以并行地学习输入序列中不同位置之间的关系。
6. Transformer 模型还引入了残差连接(residual connection)和层归一化(layer normalization)来帮助模型更好地进行训练和优化。
这些是李宏毅关于Transformer的一些主要笔记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注意,这些总结仅代表了我对李宏毅在其教学视频中所讲述内容的理解,如有误差请以李宏毅本人的观点为准。
相关问题
李宏毅transformer课件带阿妈
### 李宏毅 Transformer 课件概述
李宏毅老师的 Transformer 课程提供了详尽的讲解,涵盖了从基础到高级的各种概念。这些资料不仅限于视频讲座,还包括配套的幻灯片和笔记。
#### 资源链接
- **YouTube 讲座**: 可通过此链接访问完整的 Transformer 教程[^1]。
```plaintex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gWDIIOHtPA&list=PLJV_el3uVTsOK_ZK5L0Iv_EQoL1JefRL4&index=61
```
#### 主要内容概览
- **Transformer 架构介绍**
- 解释了 Sequence-to-sequence (Seq2seq) 的工作原理及其局限性[^2]。
- 描述了如何利用自注意力机制来改进传统 Seq2seq 模型的表现[^4]。
- **编码器与解码器详解**
- 编码器接收输入序列并将其转换成一系列特征表示。
- 解码器则基于编码后的信息逐步生成目标序列,每次处理一个时间步的数据[^3]。
-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 展示了多个真实世界的例子,说明 Transformer 如何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为了更深入理解 Transformer 工作方式以及其内部组件的功能,建议观看上述提供的 YouTube 链接中的具体章节,并配合官方发布的 PDF 版本讲义一起学习。
李宏毅深度学习transformer笔记
### 李宏毅深度学习Transformer笔记概述
在李宏毅教授的深度学习课程中,对于Transformer架构有详细的介绍。该模型摒弃了传统的RNN结构,完全依赖于注意力机制来捕捉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全局依赖关系[^2]。
#### Cross Attention机制解析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计算Attention的过程中,查询矩阵\( Q \)来源于解码器(Decoder),而键矩阵\( K \)和值矩阵\( V \)则来自于编码器(Encoder)。这种特定类型的Attention被定义为跨模态注意(Cross Attention),它允许解码端有效地关注到编码端的不同位置上重要的特征表示。
```python
import torch.nn as nn
class MultiHeadedAttention(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h, d_model, dropout=0.1):
"Take in model size and number of heads."
super(MultiHeadedAttention, self).__init__()
assert d_model % h == 0
# We assume d_v always equals d_k
self.d_k = d_model // h
self.h = h
self.linears = clones(nn.Linear(d_model, d_model), 4)
self.attn = None
self.dropout = nn.Dropout(p=dropout)
def forward(self, query, key, value, mask=None):
...
```
此代码片段展示了多头注意力层的一个简化实现方式,其中包含了线性变换以及后续处理逻辑。通过调整参数`h`可以控制并行执行的关注力的数量;而在实际应用时,则会依据具体任务需求设置合适的维度大小。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