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torize函数的api用法,返回值
时间: 2025-08-02 09:15:26 浏览: 2
<think>我们正在讨论pandas的factorize函数。根据用户的问题,他想了解factorize函数的API用法和返回值说明。根据引用[2]和[5],factorize函数用于将一维数据编码为数值标签。它既可以作为顶级函数pandas.factorize()使用,也可以作为Series.factorize()和Index.factorize()方法使用。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factorize函数的API用法和返回值。1.作为顶级函数:pandas.factorize(values,sort=False,na_sentinel=-1,size_hint=None)参数说明:-values:要编码的一维序列(可以是数组、列表、Series等)-sort:布尔值,默认为False。如果为True,则对唯一的标签进行排序。-na_sentinel:用于标记缺失值的数值,默认为-1。-size_hint:可选参数,用于提示哈希表大小的整数。2.作为Series方法:Series.factorize(sort=False,na_sentinel=-1)参数说明与顶级函数类似。返回值说明(两个返回值):-第一个返回值:一个整数数组,表示原始数据中每个元素在唯一值列表中的索引(即标签)。-第二个返回值:唯一值数组(即去重后的值数组)。注意:如果数据中存在缺失值(NaN),则它们会被标记为na_sentinel指定的值(默认为-1),并且在唯一值数组中不会包含NaN(除非使用特殊处理,但通常不会包含)。示例:假设我们有一个序列:s=pd.Series(['A','B','A','C','B','A'])调用s.factorize(),得到:labels:[0,1,0,2,1,0]uniques:array(['A','B','C'],dtype=object)另外,如果sort=True,则唯一值会按照字母顺序排序,并且标签会相应调整。例如:s.factorize(sort=True)得到:labels:[0,1,0,2,1,0]#注意,这里标签重新映射了,因为排序后唯一值变为['A','B','C']uniques:array(['A','B','C'],dtype=object)#排序后但是注意,在sort=True的情况下,原始数据中第一个元素'A'在排序后仍然是第一个,所以标签0仍然对应'A'。所以标签数组不会改变?实际上,排序只是改变了唯一值的顺序,但标签是根据排序后的唯一值重新映射的。然而,在factorize中,sort参数控制的是唯一值的输出顺序,而标签则是根据唯一值在原始数据中出现的顺序(如果sort=False)或排序后的顺序(如果sort=True)来分配的。但请注意:在sort=False时,唯一值的顺序是它们在序列中出现的顺序(即第一次出现的顺序)。在sort=True时,唯一值按字母顺序(或数值顺序)排序。因此,对于上述序列,如果sort=True,则唯一值数组是['A','B','C'],而标签数组还是[0,1,0,2,1,0]吗?实际上,标签数组的值会重新映射以匹配排序后的唯一值。但是,在factorize函数中,标签数组的分配是基于唯一值数组的索引的。所以,当sort=True时,唯一值数组变为['A','B','C'],而原始序列中的'A'在唯一值数组中的索引变为0(因为排序后'A'仍然是第一个),'B'是1,'C'是2。因此,标签数组不会改变,因为排序后唯一值的索引顺序与原来(按首次出现)的索引顺序可能不同,但在这个例子中,按首次出现的顺序是:A(0),B(1),C(2),按字母顺序也是A(0),B(1),C(2),所以标签数组不变。但如果我们有一个序列:s=pd.Series(['B','A','B','C','A']),按首次出现:B(0),A(1),C(2);而按字母排序:A(0),B(1),C(2)。那么,原始序列的标签数组(sort=False)是:[0,1,0,2,1];而sort=True时,标签数组会重新映射:原始序列中的'A'在排序后的唯一值数组中索引为0,'B'为1,'C'为2。所以原始序列中的第一个元素'B'在排序后的唯一值数组中是第1个(索引1),所以标签变为1;第二个元素'A'在排序后的唯一值数组中是第0个,所以标签变为0,以此类推。因此,排序后的标签数组为:[1,0,1,2,0]。所以,sort参数会影响标签数组的分配。另外,缺失值处理:如果序列中有NaN,则标签中对应位置会被设置为na_sentinel(默认为-1),并且唯一值数组中不包含NaN。示例(有缺失值):s=pd.Series(['A',np.nan,'B','A','C',np.nan])labels,uniques=s.factorize()则:labels=[0,-1,1,0,2,-1]uniques=array(['A','B','C'],dtype=object)如果使用na_sentinel=None,那么缺失值也会被编码,即唯一值数组中会包含NaN,并且缺失值会被分配一个标签(即下一个可用的整数)。但是,在pandas的当前版本中,na_sentinel=None已经被弃用,并且不再推荐使用。所以通常使用默认的-1。另外,注意factorize函数返回的第二个返回值(唯一值数组)的类型:-对于Series,返回的是Index类型。-对于顶级函数pandas.factorize(),返回的是numpy数组。但是,在Series.factorize()方法中,唯一值数组返回的是Index类型吗?实际上,在pandas1.1.5版本中,Series.factorize()返回的唯一值数组是numpy数组。而顶级函数pandas.factorize()返回的也是numpy数组。参考引用[2]:factorize方法对于识别不同的值非常有用,它返回一个整数数组和一个唯一值数组。另外,引用[5]提到了pandas.get_dummies()函数,但用户的问题是关于factorize的,所以我们主要关注factorize。总结:factorize函数用于将分类变量编码为整数标签。它返回两个值:标签数组和唯一值数组。下面我们给出一个代码示例:```pythonimportpandasaspdimportnumpyasnp#创建一个带有重复值和缺失值的Seriess=pd.Series(['B','A',np.nan,'B','C','A'])#使用Series.factorize方法labels,uniques=s.factorize(sort=True)print("标签数组:",labels)print("唯一值数组:",uniques)#输出:#标签数组:[10-1120]#唯一值数组:['A''B''C']```在这个例子中,我们设置了sort=True,所以唯一值按字母顺序排序。缺失值被标记为-1。相关问题:1.factorize函数和get_dummies函数有什么区别?2.如何将factorize得到的标签数组还原为原始数据?3.在factorize中,na_sentinel参数的作用是什么?可以设置为None吗?4.factorize函数适用于哪些数据类型?注意:由于用户要求生成相关问题,我们在最后添加了相关问题。</think>### pandas.factorize() 函数详解
`factorize()` 函数用于将一维分类数据编码为整数标签,常用于数据预处理和分类变量转换。以下是其 API 用法和返回值说明:
---
#### **API 用法**
1. **顶级函数**:
`pandas.factorize(values, sort=False, na_sentinel=-1, size_hint=None)`
2. **Series 方法**:
`Series.factorize(sort=False, na_sentinel=-1)`
3. **Index 方法**:
`Index.factorize(sort=False, na_sentinel=-1)`
**参数说明**:
- `values`:待编码的一维数据(数组、列表、Series 或 Index)。
- `sort`(默认 `False`):
- 若为 `True`,则按字典序对唯一值排序后再编码。
- 若为 `False`,则按数据首次出现的顺序编码。
- `na_sentinel`(默认 `-1`):
缺失值(NaN)的编码标记值,可自定义(如 `-999`)。
- `size_hint`(可选):哈希表大小提示,通常无需指定。
---
#### **返回值说明**
函数返回一个元组 `(labels, uniques)`:
1. **`labels`**:整数数组
- 形状与输入数据相同。
- 每个元素是原始值在 `uniques` 中的索引位置。
- **示例**:
输入 `['A', 'B', 'A', 'C']` → 输出 `[0, 1, 0, 2]`。
- 缺失值标记为 `na_sentinel`(如 `-1`)。
2. **`uniques`**:唯一值数组
- 去重后的原始值集合。
- 若 `sort=True`,则按字典序排序;否则保持首次出现顺序。
- **示例**:
输入 `['B', 'A', 'C']` → `uniques = ['B', 'A', 'C']`(`sort=False`)或 `['A','B','C']`(`sort=True`)。
---
#### **示例代码**
```python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 示例数据(含重复值和缺失值)
data = pd.Series(['Apple', np.nan, 'Banana', 'Apple', 'Cherry'])
# 编码(缺失值标记为 -1)
labels, uniques = pd.factorize(data, sort=True, na_sentinel=-1)
print("标签数组:", labels) # 输出: [ 0 -1 1 0 2]
print("唯一值数组:", uniques) # 输出: ['Apple' 'Banana' 'Cherry']
```
---
#### **关键特性**
1. **缺失值处理**:
默认用 `-1` 标记 NaN(通过 `na_sentinel` 可修改)。
2. **排序控制**:
`sort=True` 确保唯一值有序,适合需要稳定编码的场景(如特征工程)。
3. **数据类型支持**:
适用于字符串、数值、分类变量等一维数据。
4. **逆转换**:
可通过 `uniques[labels]` 还原原始数据(缺失值需额外处理)。
---
#### 相关问题
1. `factorize()` 与 `get_dummies()` 在分类变量编码中有何区别?
2. 如何将 `factorize()` 的编码结果还原为原始分类数据?
3. 在机器学习特征工程中,`factorize()` 有哪些典型应用场景?
4. 若数据中存在大量重复值,`factorize()` 的性能表现如何?
[^1]
[^2]
[^3]
[^4]
[^5]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