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帧格式wireshark
时间: 2024-05-31 19:06:41 浏览: 241
以太网帧格式是指在以太网中传输数据时,数据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封装格式。以下是以太网帧格式的组成部分:
1. 前导码:7个字节的0101...0101序列,用于同步接收方的时钟,标识数据传输的开始。
2. 目标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6个字节,表示数据传输目的地址。
3. 源地址(Source Address):6个字节,表示数据传输源地址。
4. 类型/长度字段(Type/Length):2个字节,表示后续数据部分的长度或者标识数据类型。
5. 数据(Data):46-1500个字节的数据部分。
6. 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4个字节,用于检测帧中是否有错误。
Wireshark是一个常用的网络抓包工具,可以用来分析和解码网络数据包。在Wireshark中,以太网帧格式可以通过选择相应的网络接口和捕获过滤器来进行抓包,并且可以通过解析功能对抓到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和分析。
相关问题
以太网捕获的Wireshark帧格式是什么?
### 题目重述
以太网捕获的Wireshark帧格式是什么?
### 答案
以太网捕获的Wireshark帧格式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以太网头部、IP头部以及其他可能的传输层头部(如TCP或UDP)。具体来说,一个典型的以太网帧格式如下:
### 详解
#### 1. 以太网头部(Ethernet Header)
以太网头部通常包含以下字段:
- **目的MAC地址 (Destination MAC Address)**:6字节,标识帧的目标设备。
- **源MAC地址 (Source MAC Address)**:6字节,标识帧的发送设备。
- **类型/长度 (Type/Length)**:2字节,用于标识上层协议类型(如IP、ARP等)或帧长度(在IEEE 802.3中)。
示例(从给定的Wireshark帧数据中提取):
```
| 0023 891A 03 8E 770 8B CD51111 OA |
```
- 目的MAC地址:`70:8D:CD:51:11:0A`
- 源MAC地址:`00:23:89:1A:03:8E`
- 类型字段:`0x0800` 表示这是一个IPv4帧。
#### 2. IP头部(IP Header)
IP头部包含以下字段:
- **版本 (Version)**:4位,标识IP协议版本(通常是4或6)。
- **头部长度 (Header Length)**:4位,标识IP头部的长度。
- **服务类型 (Type of Service, ToS)**:8位,用于QoS。
- **总长度 (Total Length)**:16位,标识整个IP数据报的长度(包括头部和数据)。
- **标识符 (Identification)**:16位,用于分片重组。
- **标志 (Flags)**:3位,用于控制分片行为(如DF、MF)。
- **分片偏移 (Fragment Offset)**:13位,标识分片的偏移。
- **生存时间 (Time to Live, TTL)**:8位,限制数据包的跳数。
- **协议 (Protocol)**:8位,标识上层协议(如TCP=6, UDP=17, ICMP=1)。
- **头部校验和 (Header Checksum)**:16位,用于验证IP头部的完整性。
- **源IP地址 (Source IP Address)**:32位,标识发送方的IP地址。
- **目的IP地址 (Destination IP Address)**:32位,标识接收方的IP地址。
示例(从给定的Wireshark帧数据中提取):
```
| 08 00 45 00 01 D8 78 5B 40 00 80 06 00 00 OA 6C OF 84 OA 00 06 5C |
```
- 版本和头部长度:`0x45`(版本4,头部长度5个32位字)
- 总长度:`0x01D8`(472字节)
- 标识符:`0x785B`
- 标志和分片偏移:`0x4000`(DF标志设置为0,无分片)
- TTL:`0x80`(128)
- 协议:`0x06`(TCP)
- 源IP地址:`10.108.0.0`
- 目的IP地址:`15.132.10.0`
#### 3. 传输层头部(Transport Layer Header)
根据协议字段的不同,传输层头部可以是TCP头部、UDP头部或其他协议头部。这里以TCP头部为例:
- **源端口号 (Source Port)**:16位,标识发送方的应用程序端口。
- **目的端口号 (Destination Port)**:16位,标识接收方的应用程序端口。
- **序列号 (Sequence Number)**:32位,标识TCP数据流中的字节编号。
- **确认号 (Acknowledgment Number)**:32位,标识期望接收的下一个字节编号。
- **头部长度和保留位 (Header Length and Reserved Bits)**:4位和6位。
- **标志位 (Flags)**:6位,包括SYN、ACK、FIN等标志。
- **窗口大小 (Window Size)**:16位,表示接收方的可用缓冲区大小。
- **校验和 (Checksum)**:16位,用于验证TCP头部和数据的完整性。
- **紧急指针 (Urgent Pointer)**:16位,指向紧急数据的结束位置(仅当URG标志置位时有效)。
### 知识点
1. **以太网帧格式**:以太网帧由以太网头部、IP头部和传输层头部等组成,用于封装和传输数据。
2. **IP头部字段**:包含多个字段,用于描述IP数据包的属性,如版本、长度、协议等。
3. **传输层头部**:根据协议字段不同,可以是TCP、UDP等头部,用于描述传输层的信息。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理解以太网捕获的Wireshark帧格式。如果有任何进一步的问题,请随时告知!
用Wireshark捕获并分析以太网帧格式
Wireshark是一个开源的网络数据包分析工具,它可以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捕获并分析网络数据包。在Wireshark中,以太网帧是最基本的数据包格式之一。以下是用Wireshark捕获并分析以太网帧格式的步骤:
1. 打开Wireshark并选择要捕获的接口(例如:以太网接口)。
2. 开始捕获数据包。
3. 停止捕获并选择一个数据包进行分析。
4. 在“Packet Details”窗口中展开“Ethernet II”选项,查看以太网帧头的详细信息。
5. 以太网帧头包括目标MAC地址、源MAC地址、以及类型或长度字段。
6. 根据类型或长度字段的值确定上层协议类型,例如IP协议或ARP协议。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