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x6ull划分10emmc个分区具体步骤
时间: 2023-10-12 08:05:40 浏览: 354
1. 连接imx6ull开发板到电脑上,使用串口工具连接到开发板。
2. 在开发板上安装emmc分区工具fdisk:sudo apt-get install fdisk
3. 查看emmc设备名称:sudo fdisk -l
可以看到emmc设备名称为/dev/mmcblk1。
4. 进入fdisk分区工具:sudo fdisk /dev/mmcblk1
5. 输入“p”命令,查看emmc分区情况。
6. 输入“n”命令,创建新分区。
7. 按照提示输入分区类型、分区起始位置、分区结束位置等信息。根据需求分配分区大小。如果需要创建多个分区,重复执行此步骤。
8. 输入“w”命令,保存分区信息。
9. 使用mkfs命令对新分区进行格式化,例如:sudo mkfs.ext4 /dev/mmcblk1p1
10. 重复上述步骤为emmc设备创建多个分区。
注意事项:
1. 分区大小要合理,不要过小或过大。
2. 分区类型要根据需求选择。
3. 分区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要根据需求选择,确保不会覆盖已有的分区。
相关问题
imx6ull划分10emmc个分区
要将imx6ull划分为10个eMMC分区,您需要执行以下步骤:
1. 连接imx6ull开发板到电脑上,并使用适当的工具(如SD卡烧录工具)将Linux系统烧录到eMMC上。
2. 在Linux系统上安装eMMC分区管理工具(如fdisk或parted)。
3. 打开eMMC分区管理工具,并选择eMMC设备。
4. 创建10个分区,每个分区的大小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调整。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创建分区:
```
sudo fdisk /dev/mmcblkX #X为eMMC设备号
```
5. 在fdisk中,使用n命令创建新分区,使用p命令显示分区表,使用w命令保存更改。
6. 使用mkfs命令格式化每个分区:
```
sudo mkfs.ext4 /dev/mmcblkXpY #X为eMMC设备号,Y为分区号
```
7. 挂载每个分区:
```
sudo mkdir /mnt/partitionY #Y为分区号
sudo mount /dev/mmcblkXpY /mnt/partitionY #X为eMMC设备号,Y为分区号
```
8. 确认分区已成功挂载:
```
df -h
```
9. 在每个分区上创建所需的文件夹和文件。
10. 在系统启动时自动挂载分区,可以将挂载命令添加到/etc/fstab文件中:
```
/dev/mmcblkXpY /mnt/partitionY ext4 defaults 0 0 #X为eMMC设备号,Y为分区号
```
imx6ull freertos emmc
### IMX6ULL FreeRTOS EMMC 配置
对于IMX6ULL处理器上的FreeRTOS操作系统与EMMC存储设备的相关配置,通常涉及硬件抽象层(HAL)的设置以及特定于平台的初始化过程。虽然提供的参考资料主要集中在U-Boot和Linux内核移植方面[^2],针对FreeRTOS的具体实现细节可能有所不同。
#### 硬件支持包 (HSP)
为了使能EMMC功能,在基于IMX6ULL的FreeRTOS项目中,首先需要引入NXP官方提供的硬件支持包(HSP),该软件包包含了访问底层硬件所需的所有API函数。通过调用这些API可以完成诸如读取/写入扇区数据、查询卡状态等操作。
#### 初始化序列
在启动阶段,应当按照以下顺序执行必要的初始化工作:
1. **时钟树配置**
设置PLL参数以确保提供给SDHC控制器合适的频率输入信号。
2. **GPIO引脚复用**
将用于连接EMMC接口的通用I/O口分配至专用的功能模式下。
3. **寄存器编程**
对应控制EMMC通信协议的各项寄存器进行合理赋值,包括但不限于传输速率设定、中断屏蔽位管理等。
4. **介质检测循环**
实施轮询机制直至确认存在有效的eMMC器件为止;期间可选地启用电源管理特性如低功耗休眠模式。
5. **FAT文件系统挂载**
如果应用程序计划利用标准磁盘结构,则需进一步加载fatfs库并将根目录绑定到指定分区之上。
```c
// 示例代码片段:emmc.c 文件中的部分实现
#include "fsl_common.h"
#include "diskio.h"
static status_t emmc_init(void){
// Step 1 & 2: Configure clocks and GPIOs...
// Step 3: Initialize SDHC module with default settings.
sdhc_config_t config;
SD_HostGetDefaultConfig(&config);
SD_HostInit(SDHC_BASEADDR, &config);
// Step 4: Wait until card is ready or timeout occurs.
while (!is_emmc_ready()){
if (++timeout_counter >= MAX_TIMEOUT_MS / POLL_INTERVAL_MS)
return kStatus_Fail;
Thread.Sleep(POLL_INTERVAL_MS); // Non-blocking sleep call from RTOS API set.
}
// Step 5: Mount FAT volume after successful initialization of storage device.
FRESULT res = f_mount(&FatFs, "", 0);
if(res != FR_OK){
DEBUG_PRINT("Failed to mount filesystem.\r\n");
return kStatus_Error;
}
return kStatus_Success;
}
```
上述伪代码展示了如何在一个典型的嵌入式应用框架里集成eMMC驱动程序的关键步骤。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编码过程中还需考虑更多边界情况处理及错误恢复策略等问题。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