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语言猴子吃桃问题1054
时间: 2024-12-18 15:13:26 浏览: 47
C语言中的“猴子吃桃”问题通常是指经典的Fibonacci数列(斐波那契数列),这个序列由两个相邻的数相加而成,第一个数是0,第二个数是1,后续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之和。比如第n项(记为F(n))就是F(n-1) + F(n-2),其中第1054项是一个较大的数值,计算它可能会涉及到递归或动态规划来避免重复计算。
如果你想要编写程序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创建一个函数来递归地计算Fibonacci数,或者使用循环结构存储已经计算过的值。下面是一个简单的递归版本的示例:
```c
#include <stdio.h>
long long fib(int n) {
if (n <= 1)
return n;
else
return fib(n - 1) + fib(n - 2);
}
int main() {
int n = 1054; // 要求的项数
printf("Fibonacci number at position %d is: %lld\n", n, fib(n));
return 0;
}
```
请注意,递归版本对于大的n值效率较低,因为会有很多重复计算。如果实际应用中需要处理大数,可以考虑使用矩阵快速幂或其他优化算法。
相关问题
p ython 猴子吃桃问题
猴子吃桃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题目如下:
猴子第一天摘下若干个桃子,当即吃了一半,还不过瘾,又多吃了一个。第二天早上,又将第一天剩下的桃子吃掉一半,再多吃一个。以后每天早上都吃了前一天剩下的一半零一个。到了第十天早上,猴子发现只剩下一个桃子了。问猴子第一天共摘了多少桃子?
我们可以使用逆推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假设第十天早上只剩下 1 个桃子,那么根据题意,可以推出第九天晚上还剩下 `(1 + 1) * 2 = 4` 个桃子;同理,第八天晚上还剩下 `(4 + 1) * 2 = 10` 个桃子,以此类推。最后,可以得到第一天猴子共摘了 `(10 + 1) * 2 = 22` 个桃子。
下面是 Python 代码实现:
```python
def peach_count(day):
if day == 10:
return 1
return (peach_count(day+1) + 1) * 2
print(peach_count(1))
```
在上面的代码中,`peach_count` 函数接受一个参数 `day`,表示第几天。当 `day` 等于 10 时,直接返回 1,否则递归地计算第 `day+1` 天剩余的桃子数量,并根据题意计算出第 `day` 天猴子共摘了多少桃子。最后,在主程序中调用 `peach_count(1)` 即可得到答案。
利用C语言递归求解猴子吃桃子的问题:猴子吃桃问题:有一堆桃子不知数目,猴子第一天吃掉一半,觉得不过瘾,又多吃了一只,第二天照此办理,吃掉剩下桃子的一半另加一个,天天如此,到第十天早上,猴子发现只剩一只桃子了,问这堆桃子原来有多少个?
以下是利用 C 语言递归求解猴子吃桃问题的代码:
```
#include <stdio.h>
int peach(int day) {
if (day == 10) { // 第十天只剩一只桃子
return 1;
}
else {
return (peach(day + 1) + 1) * 2; // 每天按规则计算
}
}
int main() {
int total = peach(1);
printf("原来有%d个桃子\n", total);
return 0;
}
```
运行结果为:
```
原来有1534个桃子
```
说明原来有 1534 个桃子。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