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铁路经过 N N 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一个站。不过,由于各个城市之间不能协调好,于是乘车每经过两个相邻的城市之间(方向不限),必须单独购买这一小段的车票。第 i i 段铁路连接了城市 i i 和城市 i + 1 ( 1 ≤ i < N ) i+1(1≤i<N)。如果搭乘的比较远,需要购买多张车票。第 i i 段铁路购买纸质单程票需要 A i A i 博艾元。 虽然一些事情没有协调好,各段铁路公司也为了方便乘客,推出了 IC 卡。对于第 i i 段铁路,需要花 C i C i 博艾元的工本费购买一张 IC 卡,然后乘坐这段铁路一次就只要扣 B i ( B i < A i ) B i (B i <A i ) 元。IC 卡可以提前购买,有钱就可以从网上买得到,而不需要亲自去对应的城市购买。工本费不能退,也不能购买车票。每张卡都可以充值任意数额。对于第 i i 段铁路的 IC 卡,无法乘坐别的铁路的车。 Uim 现在需要出差,要去 M M 个城市,从城市 P 1 P 1 出发分别按照 P 1 , P 2 , P 3 , ⋯ , P M P 1 ,P 2 ,P 3 ,⋯,P M 的顺序访问各个城市,可能会多次访问一个城市,且相邻访问的城市位置不一定相邻,而且不会是同一个城市。 现在他希望知道,出差结束后,至少会花掉多少的钱,包括购买纸质车票、买卡和充值的总费用。 输入格式 第一行两个整数, N , M N,M。 接下来一行, M M 个数字,表示 P i P i 。 接下来 N − 1 N−1 行,表示第 i i 段铁路的 A i , B i , C i A i ,B i ,C i 。 输出格式 一个整数,表示最少花费 输入 #1 复制代码 9 10 3 1 4 1 5 9 2 6 5 3 200 100 50 300 299 100 500 200 500 345 234 123 100 50 100 600 100 1 450 400 80 2 1 10 输出 #1 复制代码 6394 提示 2 2 到 3 3 以及 8 8 到 9 9 买票,其余买卡。 对于 30 % 30% 数据 M = 2 M=2。 对于另外 30 % 30% 数据 N ≤ 1000 , M ≤ 1000 N≤1000,M≤1000。 对于 100 % 100% 的数据 M , N ≤ 1 0 5 , A i , B i , C i ≤ 1 0 5 M,N≤10 5 ,A i ,B i ,C i ≤10 5 。 c++daima
时间: 2025-06-21 12:20:32 浏览: 13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解决用户提出的如何用C++编写程序来最小化火车旅行成本的问题。首先,我需要理解用户的具体需求。用户提到给定城市数量、访问序列以及各路段的票价、IC卡费用和使用费,需要计算出差所需的最少花费。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动态规划的问题,因为每一步的选择(是否购买IC卡,是否使用已有IC卡)会影响后续的费用,需要找到最优策略。
首先,我需要明确问题的各个参数和约束条件。城市数量应该用n表示,访问序列是用户需要依次访问的城市顺序。每个路段可能有不同的票价,同时使用IC卡可能会有不同的费用结构,比如购买IC卡的一次性费用,以及每次使用时的折扣或固定费用。例如,可能每次使用IC卡需要支付一定费用,但票价本身会更便宜,或者IC卡本身有购买成本,但后续使用可以节省费用。
接下来,我需要确定如何建模这个问题。动态规划似乎合适,因为我们需要在每一步做出决策,并且这些决策会影响未来的成本。状态的定义可能是关键。例如,状态可以包括当前所在城市、是否持有有效的IC卡、IC卡剩余的使用次数或有效期等。但根据用户的问题描述,可能IC卡的费用结构比较简单,比如购买后可以在之后的行程中使用,每次使用需要支付一定的使用费,但票价更便宜。或者可能每次使用IC卡都需要支付使用费,同时购买IC卡需要一次性费用。
假设每个城市之间的路段有两种购票方式:普通票和IC卡票。购买IC卡需要支付初始费用,之后每次使用该IC卡乘车时,需要支付使用费,但票价可能比普通票便宜。或者,可能每个路段的IC卡费用是指使用IC卡时的总费用(比如票价折扣加上使用费)。需要明确具体的费用结构。例如,对于从城市A到城市B的路段,普通票价格是P,而使用IC卡的话,总费用是C(可能包括购买IC卡的费用和使用费)。或者,购买IC卡需要一次性费用F,之后每次使用该IC卡乘车时,费用为P_ic,而普通票是P_normal。这种情况下,是否需要多次购买IC卡?或者IC卡是否是一次性购买,之后可以多次使用?
这可能需要进一步澄清,但根据用户的问题描述,可能每个路段都有两种选择:买普通票或者使用IC卡(可能需要先购买IC卡)。但IC卡可能有购买费用,每次使用还需要支付使用费。例如,假设购买IC卡需要支付F元,之后每次使用该IC卡乘车时,费用为C_i(每个路段i的IC卡费用),而普通票的费用为T_i。或者,可能每次使用IC卡乘车时,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但总费用比普通票便宜,同时购买IC卡需要初始费用。
例如,假设用户需要在访问序列中的每个连续城市之间移动,比如从城市A1到A2,A2到A3,等等。对于每个路段Ai到Ai+1,可以选择购买普通票,费用为T_i,或者使用IC卡,此时费用为C_i,但前提是已经购买了IC卡。购买IC卡需要支付初始费用F,可能只能在某个城市购买,或者可以在任何时候购买。或者,可能在每个路段使用IC卡时,除了该路段的费用外,还需要支付一次性的IC卡购买费。这可能需要更明确的例子。
如果用户的问题中,IC卡的购买是一次性的,比如购买后可以在所有后续路段使用,但每次使用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那么购买IC卡的决策需要考虑总行程中哪些路段使用IC卡更划算。例如,购买IC卡的费用是F,每次使用IC卡的费用是U,而普通票的费用是T_i,使用IC卡时该路段的费用是C_i(可能比T_i低)。或者,可能使用IC卡时,该路段的费用是原价减去折扣,但每次使用需要支付U元的使用费,同时购买IC卡需要F元。
这里可能需要做一些假设,因为用户的问题描述没有具体说明费用结构。例如,假设对于每个路段i,普通票价格是T_i,而使用IC卡的话,需要支付C_i的费用,但必须先购买IC卡,购买费用是F。此时,IC卡一旦购买,之后的所有路段都可以选择使用IC卡或者普通票。或者,可能每个路段使用IC卡的费用是C_i,但每次使用需要额外支付U元的使用费,同时购买IC卡需要F元。
假设问题中的IC卡费用结构是这样的:购买IC卡需要一次性支付F元,之后每次乘车使用IC卡时,该路段的费用变为C_i(可能比普通票T_i便宜),并且每次使用IC卡还需要支付一个固定使用费U元。或者,可能每次使用IC卡不需要额外费用,但购买IC卡需要F元,而每个路段的IC卡费用是C_i。这时,购买IC卡后,可以选择在之后的每个路段使用IC卡支付C_i,或者继续使用普通票T_i。此时,问题就转化为在何时购买IC卡,以及在购买后哪些路段使用IC卡,使得总费用最小。
现在,我需要确定动态规划的状态表示。可能的两个状态是:是否已经购买了IC卡。例如,状态可以用一个布尔值表示,hasIC卡(0或1),这样在每一步移动时,根据当前是否持有IC卡,决定是否购买,或者是否使用IC卡支付当前路段的费用。
例如,动态规划的状态可以是dp[i][hasIC],表示到达第i个城市时,持有IC卡的状态为hasIC(0或1)时的最小总费用。然后,对于每个城市i到i+1的路段,我们需要考虑当前的hasIC状态,并决定是否购买IC卡(如果还没有的话),以及选择使用哪种方式支付该路段的费用。
但购买IC卡可能只能在某个特定的城市进行,或者可以在任何城市购买。如果购买IC卡可以在任何时候,那么决策点是在每个城市时,是否购买IC卡。例如,在第i个城市时,如果还没有购买,可以选择支付F元购买,此时后续可以使用IC卡。或者,购买IC卡后,是否可以在后续任意路段使用。
这里可能需要明确购买IC卡的规则。例如,是否只能在出发前购买,或者可以在任何城市购买。假设可以在任何城市购买,那么状态转移需要考虑是否在当前城市购买IC卡,并支付F元,然后后续可以使用IC卡的费用。
假设状态是当前所在城市的索引(比如访问序列中的第k个城市),以及是否持有IC卡。那么,动态规划的状态可以是dp[k][0]和dp[k][1],分别表示到达第k个城市时,没有IC卡和有IC卡的最小费用。
接下来,状态转移需要考虑从第k个城市到第k+1个城市的路段,选择不同的购票方式。例如,对于从k到k+1的路段:
如果当前状态是dp[k][0](没有IC卡),那么可以选择:
1. 购买普通票,费用为T_k,转移到dp[k+1][0](仍然没有IC卡)。
2. 购买IC卡(支付F元),然后使用IC卡支付该路段费用(C_k + U,假设U是每次使用的费用),转移到dp[k+1][1](持有IC卡)。或者,可能购买IC卡后,该路段的费用是C_k,同时支付F元。或者,购买IC卡的费用是F,然后该路段可以使用IC卡的费用C_k,而不需要额外费用。
这里需要明确各个费用的计算方式。例如,购买IC卡需要F元,之后每次使用IC卡乘车时,该路段的费用为C_i,而不需要再支付其他费用。或者,每次使用IC卡还需要支付U元的使用费,此时总费用是C_i + U。
假设用户的问题中,IC卡的购买费用是F元,之后每次使用IC卡乘车时,该路段的费用是C_i,并且每次使用需要额外支付U元。或者可能,C_i已经包含了使用费,那么总费用是C_i,但购买IC卡需要F元。
这可能需要参考常见的IC卡收费模式,例如日本的铁路通票或者国内的公交卡,可能需要工本费(购买费用),然后每次乘车费用根据卡的类型不同而不同。例如,普通票是T_i,而用IC卡的话,费用是C_i,可能比T_i便宜,但需要先支付F元购买IC卡。
在这种情况下,购买IC卡之后,每次乘车可以选择用IC卡支付C_i,或者继续用普通票支付T_i。这时候,问题就转化为在哪些路段使用IC卡会更划算,同时考虑购买IC卡的F元是否能在后续节省的费用中被抵消。
所以,动态规划的状态应该包括是否已经购买了IC卡。例如,状态0表示没有购买,状态1表示已经购买。那么,对于每个状态,我们需要考虑可能的决策,并计算最小费用。
现在,我需要构建状态转移方程。例如,对于从城市k到k+1的路段:
如果当前状态是0(没有IC卡):
- 选择购买普通票:费用增加T_k,状态保持0。
- 选择购买IC卡并支付F元,然后用IC卡支付该路段的C_k费用:总费用增加F + C_k,状态变为1。
或者,可能购买IC卡后,该路段的费用是C_k,而购买IC卡的费用是F。这时候,购买IC卡的同时必须支付该路段的费用吗?或者购买IC卡后,该路段可以免费?这可能需要更明确的规则。
假设购买IC卡的费用是F元,之后每次乘车可以选择使用IC卡支付C_i或者普通票T_i。这时候,购买IC卡后,后续的路段可以选择使用哪种方式。因此,在购买IC卡之后,状态变为1,之后在每个路段可以选择使用IC卡支付C_i或普通票T_i,而无需再次购买IC卡。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动态规划的状态转移方程可能如下:
对于每个城市k(在访问序列中的位置),状态0和1:
dp[k+1][0] = min(
dp[k][0] + T_k, // 不使用IC卡,继续买普通票
// 无法从状态1转移到0,因为一旦购买IC卡,状态变为1,除非有其他操作?
这里可能需要重新考虑,因为状态1表示已经购买了IC卡,所以如果当前状态是1,可以选择继续使用IC卡或者用普通票,而状态保持1,因为IC卡已经购买,无法退回。
)
但是,当处于状态0时,可以选择购买IC卡(支付F元),并且在该路段使用IC卡支付C_k的费用,此时转移到状态1。或者,购买IC卡后,可能还可以在该路段选择普通票?这似乎不合理,因为购买IC卡后,是否必须使用IC卡?或者可以继续选择普通票?
假设购买IC卡后,仍然可以选择每个路段使用普通票或IC卡,那么购买IC卡只是多了一个选项。例如,用户购买了IC卡,之后每个路段可以自由选择用哪种方式更便宜。此时,状态1表示已经购买了IC卡,因此在状态1下,每个路段的费用是min(T_i, C_i)。但此时购买IC卡的F元已经支付,所以总费用包括F元加上后续选择各路段的最小费用之和。
但这样的话,动态规划的状态可能需要考虑是否已经购买了IC卡,因为一旦购买,后续所有路段都可以选择更便宜的票价,但需要支付F元的初始费用。
这时候,整个问题可以拆分为两种情况:从未购买IC卡,或者已经购买了IC卡。因此,最优策略可能是在某个点购买IC卡,使得从该点之后的路段使用IC卡节省的费用总和超过F元。或者,可能在某些路段使用IC卡更划算,而在其他路段使用普通票。
例如,假设访问序列有M个路段(城市数量为M+1),那么对于每个路段i(从1到M),可以决定是否在之前购买IC卡,并在该路段使用IC卡,或者使用普通票。
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可以转化为找到购买IC卡的最优时机k(在路段k之前购买),并计算购买后的总费用是否更优。但这种方法可能需要遍历所有可能的购买时机,并比较总费用。
不过,当问题允许在任意时间购买IC卡,并且购买后可以自由选择每个路段的购票方式,那么动态规划是更合适的方法,因为每个步骤的决策会影响后续的费用。
因此,动态规划的状态应该是:已经处理到访问序列中的第k个城市,是否已经购买了IC卡。然后,对于每个状态,计算到达该状态的最小费用。
例如,状态是dp[k][s],其中k是当前所在的访问序列中的城市索引(从0开始),s是0或1,表示是否已经购买IC卡。
初始状态是dp[0][0] = 0(起始城市,未购买IC卡),dp[0][1] = F(如果在起点就购买IC卡的话?但起点可能不需要移动,所以购买IC卡可能在第一次移动之前?或者访问序列中的第一个城市是起点,之后需要移动到第二个城市,这时候第一次购买IC卡可能在第一个城市,即处理第一个路段时)。
可能访问序列是给定的,比如需要按顺序访问城市A1, A2, ..., An,所以有n-1个路段。每个路段i是从A_i到A_{i+1}。
所以,动态规划的状态应该是处理完前i个路段后的状态。或者,处理到第i个城市,然后处理第i到i+1的路段。因此,可能需要将状态定义为处理到第i个城市,此时已经决定是否购买IC卡。
假设访问序列有m个城市,所以有m-1个路段。动态规划的维度是m x 2,其中dp[i][s]表示到达第i个城市时,处于状态s(0或1)的最小总费用。
初始条件是dp[0][0] = 0(没有购买IC卡,处于第一个城市),dp[0][1] = F(如果一开始就购买IC卡)。
然后,对于每个i从0到m-2,处理从第i个城市到第i+1个城市的路段:
对于状态s=0(未购买IC卡):
- 选项1:购买普通票,费用为T_i,转移到dp[i+1][0],总费用为 dp[i][0] + T_i.
- 选项2:购买IC卡(支付F元),然后用IC卡支付该路段的费用C_i,转移到dp[i+1][1],总费用为 dp[i][0] + F + C_i.
或者,购买IC卡后,该路段的费用是C_i,而购买IC卡的费用是F。这样,选项2的总费用是原费用加上F + C_i。
对于状态s=1(已经购买IC卡):
- 选项1:使用IC卡支付该路段,费用C_i,转移到dp[i+1][1].
- 选项2:使用普通票支付该路段,费用T_i,转移到dp[i+1][1](因为IC卡已经购买,状态保持1).
因此,在状态s=1时,每次处理路段i时,可以选择两种支付方式中较便宜的那个:min(C_i, T_i)。这样,状态转移方程可以写成:
dp[i+1][1] = min(dp[i][1] + min(C_i, T_i), ... )
同时,还需要考虑是否在之前的步骤中已经购买了IC卡。例如,当处于状态s=0时,可能购买IC卡,进入状态s=1,此时后续只能处于s=1的状态。
所以,动态规划的状态转移方程大致如下:
对于每个i(0 <= i < m-1):
dp[i+1][0] = min(
dp[i][0] + T_i, // 继续不购买IC卡,使用普通票
// 这里不能从s=1转移到s=0,因为一旦购买IC卡,状态就变为1,无法退回
)
dp[i+1][1] = min(
dp[i][0] + F + C_i, // 在i时购买IC卡,并支付该路段的C_i费用
dp[i][1] + min(T_i, C_i) // 已经持有IC卡,选择较便宜的方式
)
同时,可能还有其他情况,比如在之前的某个点已经购买了IC卡,此时在状态s=1时,可以选择是否继续使用IC卡或者普通票,但此时IC卡已经购买,所以每次可以选费用较低的那个。
但这样的状态转移是否正确?例如,当处于s=1时,每次都可以选择使用IC卡或普通票,所以费用是两者中的较小值。这样,动态规划的状态转移方程是:
dp[i+1][1] = dp[i][1] + min(T_i, C_i)
此外,当处于s=0时,可以选择购买IC卡,此时费用增加F + C_i,并转移到s=1。或者,不购买,继续用普通票,转移到s=0。
这种情况下,动态规划的递推关系应该是:
dp[i+1][0] = dp[i][0] + T_i
因为只有不购买IC卡的情况下,才会保持在s=0的状态。
而购买IC卡的情况会转移到s=1:
当在i路段处理时,从s=0转移到s=1,费用是dp[i][0] + F + C_i,并且之后的状态是s=1.
所以,总的递推关系是:
dp[i+1][0] = dp[i][0] + T_i
dp[i+1][1] = min(
dp[i][0] + F + C_i, // 在i路段购买IC卡并使用
dp[i][1] + min(T_i, C_i) // 已经持有IC卡,选更便宜的
)
这样,初始条件为:
dp[0][0] = 0 (初始状态,未购买IC卡)
dp[0][1] = infinity 或者一个很大的值,因为一开始还没有购买IC卡,除非允许在起点购买。
但是,根据问题描述,是否允许在起点(第一个城市)购买IC卡?比如,在出发前购买。如果允许的话,那么初始条件可能包括dp[0][1] = F,即购买IC卡但还未开始任何路段。或者,是否购买IC卡是在处理第一个路段的时候?
可能需要更仔细地处理初始条件。例如,访问序列的第一个城市是起点,处理第一个路段(从城市1到城市2)时,可以选择是否购买IC卡。
所以,初始状态是处理到第0个城市(起点),此时还没有出发,费用为0,且未购买IC卡。因此,dp[0][0] = 0,dp[0][1] = F(假设在起点就购买IC卡)。
然后,处理第一个路段(i=0)时,从城市0到城市1:
对于状态s=0(未购买IC卡):
- 选项1:继续用普通票,费用T_0,转移到dp[1][0].
- 选项2:购买IC卡,费用F + C_0,转移到dp[1][1].
对于状态s=1(已经购买IC卡,费用F):
- 处理该路段时,可以选择min(T_0, C_0),费用是min(T0, C0),转移到dp[1][1].
所以,在i=0(第一个路段)的处理中:
dp[1][0] = dp[0][0] + T0 = 0 + T0 = T0.
dp[1][1] = min(
dp[0][0] + F + C0, // 从s=0购买IC卡并使用
dp[0][1] + min(T0, C0) // 如果初始状态是s=1,即已经购买IC卡,则费用是F + min(T0, C0)
)
例如,假设在初始时可以选择是否购买IC卡,那么dp[0][1] = F,此时第二个选项的值是 F + min(T0, C0).
这可能更合理,因为购买IC卡的费用F是在初始时支付的,无论是否使用该卡。所以,在起点时可以选择购买IC卡,此时初始费用为F,但之后每个路段可以选择使用IC卡或普通票。
但根据问题描述,用户可能需要在行程中动态决定何时购买IC卡,以最小化总费用。因此,动态规划的状态转移应该允许在任何路段之前购买IC卡。
综上,动态规划的状态转移方程应该是:
对于每个路段i(从0到m-2):
dp[i+1][0] = dp[i][0] + T_i
dp[i+1][1] = min(
dp[i][0] + F + C_i, // 在当前路段i购买IC卡并使用
dp[i][1] + min(T_i, C_i) // 已经持有IC卡,选择更便宜的票价
)
而初始条件是:
dp[0][0] = 0 (未购买IC卡)
dp[0][1] = F (在初始时购买IC卡)
但这里可能存在矛盾,因为如果初始时购买IC卡(dp[0][1] = F),那么处理第一个路段时,可以选择使用IC卡或普通票。比如,在第一个路段i=0时:
从状态s=1(已经购买IC卡),费用是F + min(T0, C0).
而另一种情况是,在未购买IC卡的情况下,处理第一个路段时购买,费用变为F + C0.
所以,动态规划的状态转移方程是否应该允许在某个路段i的时候购买IC卡,而不是在初始时?
或者,初始状态是未购买IC卡,且处理每个路段时可以选择购买IC卡。例如,在路段i时,如果当前状态是s=0,可以选择购买IC卡(支付F元),并支付该路段的C_i费用,然后转移到s=1。或者,继续用普通票,支付T_i,保持s=0.
此时,初始条件应为:
dp[0][0] = 0 (未购买IC卡,处于第一个城市)
dp[0][1] = infinity (因为还没有购买IC卡)
然后,在处理第一个路段时(i=0):
dp[1][0] = dp[0][0] + T0 = T0.
dp[1][1] = dp[0][0] + F + C0 (在i=0时购买IC卡并支付C0)
或者,是否还有其他可能?
例如,在路段i时,如果处于s=0,可以选择购买IC卡并支付F,然后使用IC卡支付该路段的费用C_i,或者购买IC卡后使用普通票?这似乎不太合理,因为购买IC卡后应该使用其优惠。
所以,假设在路段i时,如果处于s=0,购买IC卡需要支付F元,并且该路段必须使用IC卡,费用为C_i。或者,购买IC卡之后,该路段可以使用IC卡或普通票。但根据常理,购买IC卡后,应该可以选择使用哪种方式,所以可能购买IC卡后,该路段可以选择更便宜的选项。
但根据问题描述,可能购买IC卡是一次性费用F,之后每个路段可以选择是否使用IC卡(每次使用可能费用更低,比如C_i),或者继续用普通票。因此,购买IC卡后,每个路段的费用是min(T_i, C_i),但需要加上购买IC卡的F元。
但这样的话,购买IC卡的时间点会影响总费用,因为F元只需支付一次,而后续所有路段可以享受更便宜的票价。
此时,问题可以转化为,选择一个最优的购买时间k(在路段k之前购买),使得总费用F + sum_{i=k}^{m-1} min(T_i, C_i) + sum_{i=0}^{k-1} T_i 最小。或者,可能在某个中间点购买更划算。
这种情况下,问题可以转化为遍历所有可能的k(从0到m-1),计算总费用,并选择最小的那个。但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m),对于较大的m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不过,这可能忽略了在购买IC卡后,某些路段使用普通票更便宜的情况,所以需要每个路段都选择最优方式。
但根据动态规划的模型,只要在状态转移中允许每个路段选择最优方式,那么就能得到全局最优解。
回到动态规划的状态转移方程:
dp[i+1][0] = dp[i][0] + T_i (只能继续不购买IC卡)
dp[i+1][1] = min(
dp[i][0] + F + C_i, // 在i路段购买IC卡并使用IC卡费用
dp[i][1] + min(T_i, C_i) // 已经购买,选择更便宜的
)
这样,初始条件是dp[0][0] = 0,dp[0][1] = infinity(或者一个很大的数,表示不可能状态)。
这样,在处理完所有路段后,最优解是min(dp[m-1][0], dp[m-1][1}).
例如,假设访问序列有3个城市,需要处理2个路段:
初始时,dp[0][0] =0,dp[0][1] = INF.
处理第一个路段(i=0):
dp[1][0] = 0 + T0.
dp[1][1] = min(0 + F + C0, INF + ... ) → F + C0.
处理第二个路段(i=1):
dp[2][0] = dp[1][0] + T1 → T0 + T1.
dp[2][1] = min(
dp[1][0] + F + C1, // 在i=1时购买IC卡,费用为T0 + F + C1.
dp[1][1] + min(T1, C1) → (F + C0) + min(T1, C1)
)
所以,总费用是min(T0 + T1, F + C0 + min(T1, C1), T0 + F + C1).
需要比较这三种情况的最小值。
这可能正确,但需要验证。
例如,假设F=5,T0=10, C0=8, T1=10, C1=7.
那么:
情况1:不买IC卡,总费用10+10=20.
情况2:在i=0时购买IC卡,费用5+8=13,然后i=1时选择min(10,7)=7,总费用13+7=20.
情况3:在i=1时购买IC卡,费用10(T0) +5 +7=22.
所以,最优是20,两种情况。
但如果在i=0时购买IC卡,总费用是5+8+7=20,而如果不在任何时候购买,费用是20,所以这时候购买IC卡并没有节省费用。这说明需要正确选择购买时机。
但如果T0=10, C0=6, F=5, T1=10, C1=7.
情况2的费用是5+6=11(i=0),然后i=1选min(10,7)=7,总11+7=18,优于不购买的20.
所以,此时动态规划可以正确计算。
现在,我需要将这个模型转化为C++代码。
首先,需要读取输入:城市数量n,访问序列(可能不需要,因为问题中的访问序列是按顺序的,所以路段是连续的),每个路段的T_i和C_i,以及F(IC卡购买费用)。
假设输入是:
n:城市数量(访问序列的长度为n,所以有n-1个路段)
然后是n-1个路段的T_i和C_i。
F是购买IC卡的费用。
然后,初始化一个二维数组dp[n][2],其中dp[i][0]表示处理完前i个路段后未购买IC卡的最小费用,dp[i][1]表示处理完前i个路段后已购买IC卡的最小费用.
但更准确地说,处理到第i个城市时,已经处理了i个路段?或者访问序列有m个城市,那么有m-1个路段。例如,城市0到城市1是第一个路段,城市1到城市2是第二个,等等。所以,如果访问序列的长度为n,那么有n-1个路段。
因此,在代码中,循环次数应该是n-1次,处理每个路段。
现在,编写代码的大致步骤:
1. 读取输入:n,然后n-1个T_i和C_i,以及F.
2. 初始化动态规划数组。可以用两个变量来保存当前状态,因为每个i+1只依赖于i.
比如,用prev0和prev1表示前一个状态的0和1,然后计算curr0和curr1.
这样可以节省空间,将空间复杂度从O(n)降为O(1).
3. 初始状态:
prev0 = 0 (未购买IC卡)
prev1 = INF (表示不可能,或者可以设为F?这里需要明确初始时是否允许购买IC卡)
或者,初始时在第一个城市,还没有处理任何路段。购买IC卡的费用是在处理第一个路段时吗?或者在处理第一个路段之前?
如果购买IC卡可以在处理第一个路段时进行,那么初始状态prev0=0(未购买),prev1=INF.
然后,在处理第一个路段时:
curr0 = prev0 + T0 (不购买)
curr1 = min(prev0 + F + C0, prev1 + min(T0, C0)) → 但prev1是INF,所以 curr1 = prev0 + F + C0.
这样是正确的。
所以,初始prev0=0, prev1=INF.
然后,对于每个路段i in 0..n-2:
curr0 = prev0 + T[i]
option1 = prev0 + F + C[i]
option2 = prev1 + min(T[i], C[i])
curr1 = min(option1, option2)
然后, prev0和prev1更新为curr0和curr1.
最后,答案是 min(prev0, prev1) ,因为处理完所有n-1个路段后,处于最后一个城市,状态可以是0或1.
例如,当所有路段处理完后,总费用是min(最终prev0, 最终prev1).
这样,代码的大致结构是: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cin >> n;
vector<int> T(n-1), C(n-1);
int F;
for (int i=0; i<n-1; ++i) {
cin >> T[i] >> C[i];
}
cin >> F;
const int INF = 1e9;
int prev0 = 0; // 未购买IC卡的最小费用
int prev1 = INF; // 已购买IC卡的最小费用(初始不可能)
for (int i=0; i < n-1; ++i) {
int curr0 = prev0 + T[i];
int option1 = prev0 + F + C[i];
int option2 = prev1 + min(T[i], C[i]);
int curr1 = min(option1, option2);
prev0 = curr0;
prev1 = curr1;
}
cout << min(prev0, prev1) << endl;
return 0;
}
这样是否正确?
举个例子,比如n=2,两个城市,一个路段。F=5.
T[0]=10, C[0]=8.
初始prev0=0, prev1=INF.
处理i=0:
curr0=0+10=10.
option1=0+5+8=13.
option2=INF + min(10,8)=INF+8→仍然是INF.
curr1=13.
最终min(10,13)=10,所以不购买更优。
但如果F=5,T=10, C=6:
则option1=0+5+6=11,curr1=11.
最终min(10,11)=10,此时不购买更优?但如果在购买的情况下,费用是11,比不购买的10更高。所以此时不购买更好。
那如果C=6,而F=3:
option1=0+3+6=9. 此时费用是9,比不购买的10更优。所以程序会输出9.
这似乎正确。
另一个测试案例:n=3,两个路段。
F=5.
T = [10, 20]
C = [8, 5]
那么:
初始prev0=0, prev1=INF.
处理i=0:
curr0=0+10=10.
option1=0+5+8=13.
option2=INF + 8 → INF.
curr1=13.
prev0=10, prev1=13.
处理i=1:
curr0=10+20=30.
option1=10+5+5=20.
option2=13 + min(20,5)=13+5=18.
curr1= min(20,18)=18.
最终min(30,18)=18.
总费用为18。这相当于在第一个路段购买IC卡(费用13),然后在第二个路段使用IC卡(5),总费用13+5=18.
或者,在第二个路段购买IC卡:费用10(第一个路段普通票) +5+5=20,但此时第二个选项是18更优。
所以代码正确。
因此,该动态规划模型是正确的。
现在,用户的问题中还可能包含IC卡的使用费,即每次使用IC卡时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比如,每次使用IC卡乘车,除了该路段的C_i费用,还需要支付U元的使用费。此时,C_i可能比T_i便宜,但加上U元后可能更贵。这需要调整动态规划方程。
比如,假设每次使用IC卡需要支付U元的使用费。此时,使用IC卡的总费用是C_i + U。而普通票是T_i.
那么,在状态s=1时,每次使用IC卡的费用是C_i + U,或者可以选择普通票的费用T_i. 所以,在状态转移时,选择两者中的较小值。
同时,购买IC卡的费用是F,之后每次使用IC卡需要支付U元。这种情况下,动态规划方程是否需要调整?
是的。此时,购买IC卡的费用是F,之后每次使用IC卡的费用是C_i + U。或者,可能C_i已经包含使用费,但根据问题描述,可能需要明确。
假设用户的问题中的IC卡费用结构是:购买IC卡需要F元,每次使用IC卡乘车时需要支付该路段的C_i费用,并且每次使用还需支付U元的使用费。那么,总费用是C_i + U。或者,可能C_i是使用IC卡时的总费用(包括使用费),而F是购买费用。
这需要根据问题描述调整模型。例如,如果问题中的每个路段,使用IC卡的费用是C_i,而每次使用IC卡还需要支付U元,那么总费用是C_i + U。或者,可能C_i已经包含了使用费,此时不需要额外支付。
假设用户的问题中的IC卡费用是:购买时支付F元,每次使用IC卡乘车时,该路段的费用为C_i,并且每次使用需要额外支付U元。例如,某路段的普通票是10元,使用IC卡的话,费用是8元,加上每次使用费2元,总费用10元。这样,使用IC卡并不划算。
此时,动态规划的状态转移方程中,在状态s=1时,选择使用IC卡的费用是C_i + U,与普通票的T_i比较,取较小值。
因此,状态转移方程中的min(T_i, C_i + U).
另外,当在状态s=0时购买IC卡,此时需要支付F元,并且该路段的费用是C_i + U元(因为使用了一次IC卡)。
因此,动态规划的状态转移方程调整为:
dp[i+1][0] = dp[i][0] + T_i
dp[i+1][1] = min(
dp[i][0] + F + C_i + U, // 购买IC卡,并支付该路段的C_i和U
dp[i][1] + min(T_i, C_i + U) // 已经购买,选择更便宜的
)
这样,每次使用IC卡都会产生U元的使用费。
在这种情况下,动态规划模型需要增加参数U,并在每次使用IC卡时加上U。
因此,代码中的选项1需要调整为 F + C[i] + U,而选项2中的比较是min(T[i], C[i] + U).
如果问题中存在这样的使用费U,那么需要将U作为输入参数,并修改代码中的相应部分。
回到用户的问题,用户提到“IC卡费用和使用费”,可能意味着购买IC卡的费用F,每次使用需要支付使用费U,而路段的IC卡费用是C_i。或者,可能C_i是使用IC卡时的总费用,包括使用费。这需要看用户的具体描述。
例如,用户的问题描述中的输入可能包括每个路段的普通票价T_i、IC卡票价C_i,购买IC卡的费用F,以及每次使用IC卡的使用费U。此时,总费用在使用IC卡时为C_i + U.
因此,代码需要读取F和U,并在动态规划的状态转移中考虑这些费用。
因此,修改后的动态规划方程是:
当处于状态s=0:
- 不购买IC卡:费用T_i → s=0.
- 购买IC卡:费用F + C_i + U → s=1.
当处于状态s=1:
- 使用IC卡:费用C_i + U.
- 使用普通票:费用T_i.
取两者的较小值,费用加上后保持s=1.
因此,状态转移方程变为:
dp[i+1][0] = dp[i][0] + T_i
dp[i+1][1] = min(
dp[i][0] + F + C_i + U,
dp[i][1] + min(T_i, C_i + U)
)
此时,代码需要读取U,并在计算时使用。
例如,输入包括n,T数组,C数组,F,U.
代码修改如下:
...
int F, U;
cin >> F >> U; // 假设输入顺序是先F后U,或者需要根据实际调整输入读取顺序
...
然后在循环中:
option1 = prev0 + F + C[i] + U;
option2 = prev1 + min(T[i], C[i] + U);
...
这样就能处理每次使用IC卡的U元费用。
如果用户的问题中的IC卡使用费是每次使用时固定U元,则必须这样处理。否则,如果C_i已经包含使用费,则无需额外加U。
由于用户的问题描述中提到“IC卡费用和使用费”,可能意味着每次使用IC卡需要支付C_i(该路段的费用)加上使用费U。因此,必须将U加入到每次使用IC卡的费用中。
综上,现在需要根据用户的问题中的具体参数调整模型。假设用户的问题中的参数包括F(购买IC卡的費用)、U(每次使用IC卡的使用费),每个路段i的普通票T_i和IC卡费用C_i。那么,每次使用IC卡的总费用是C_i + U.
因此,正确的动态规划模型应该如上所述。
现在,回到用户的问题,用户提到“各路段的票价、IC卡费用和使用费”,可能意味着每个路段的IC卡费用是固定的,而使用费可能是一个固定值。例如,每个路段i的IC卡费用是C_i,同时每次使用IC卡需要支付U元的使用费。或者,可能每个路段i的IC卡费用已经包含使用费,此时U=0.
这需要用户澄清,但根据问题描述,可能每个路段i的IC卡费用包括使用费,或者使用费是额外支付的。假设是后者,即每次使用IC卡需要支付U元的使用费,那么代码需要包含U.
综上,最终的C++代码应该如下:
读取n,然后n-1个T_i和C_i,接着读取F和U.
然后,动态规划处理每个路段,考虑购买IC卡的费用F、每次使用的U元。
代码示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cin >> n;
vector<int> T(n-1), C(n-1);
int F, U;
for (int i=0; i<n-1; ++i) {
cin >> T[i] >> C[i];
}
cin >> F >> U;
const int INF = 1e9;
int prev0 = 0; // 未购买IC卡
int prev1 = INF; // 已购买IC卡
for (int i=0; i < n-1; ++i) {
int curr0 = prev0 + T[i];
int option1 = prev0 + F + C[i] + U; // 购买IC卡并支付该路段的C[i]+U
int option2 = prev1 + min(T[i], C[i] + U);
int curr1 = min(option1, option2);
prev0 = curr0;
prev1 = curr1;
}
cout << min(prev0, prev1) << endl;
return 0;
}
这样,每次使用IC卡时,总费用是该路段的C_i加上使用费U元。
例如,假设F=5,U=2,路段i的T=10,C=8:
使用IC卡的费用是8+2=10,等同于普通票。因此,此时使用IC卡或普通票费用相同。
购买IC卡需要F=5元,所以如果只一个路段,总费用5+10=15,比普通票10元贵,所以程序会选择不购买。
如果F=3,U=2,T=10,C=7:
使用IC卡费用7+2=9 <10,所以购买IC卡的费用3+9=12,比普通票10元贵,所以仍不划算。
但如果F=3,U=1,C=7:
7+1=8 <10. 购买后的总费用3+8=11,比普通票10元高,仍不划算。
但如果有两个路段:
F=5,U=1,路段1:T=10,C=8;路段2:T=10,C=6.
第一次购买IC卡:
总费用5 +8+1=14,然后第二个路段费用6+1=7,总14+7=21.
不购买:10+10=20.
如果购买的话更贵。所以程序会输出20.
但如果在第二个路段购买:
第一个路段普通票10,第二个路段购买:10+5+6+1=22. 总费用22.
所以程序会选择20.
另一个例子:两个路段,F=5,U=1.
路段1:T=10,C=8 → 使用IC卡费用9.
路段2:T=10,C=7 → 使用IC卡费用8.
购买IC卡后:
总费用5 +9 +8=22.
不购买的总费用10+10=20. 所以程序输出20.
但如果路段2的C=5,则:
购买后的总费用5+9+5+1=5+9+6=20(哦,C=5,U=1,所以每次使用费用是5+1=6?或者C_i是IC卡的费用,U是每次使用费,所以每次使用IC卡的费用是C_i + U?是的。
所以,第一个路段购买IC卡:5+ (5+1) → 6? 不,第一个路段的C_i是8,所以费用是8+1=9.
第二路段的C_i=5,费用5+1=6.
总费用5+9+6=20,与不购买的总费用10+10=20相同。程序会输出20.
此时,两种方式都可以,程序会取最小值。
综上,代码正确。
因此,最终的C++代码应该如上述,处理F和U的情况。
但根据用户的问题描述,可能IC卡的使用费U是否所有路段相同?或者每个路段有不同的使用费?需要根据问题描述决定。如果U是固定的,例如每次使用IC卡都支付U元,那么代码正确。如果每个路段的使用费不同,例如U_i,那么需要将U存储为一个数组,并修改option1和option2中的计算。
根据用户的问题描述,“IC卡费用和使用费”可能指每个路段的IC卡费用和每次使用的固定费用。例如,购买IC卡后,每次使用需要支付固定费用U,无论哪个路段。因此,代码中的U是固定的,所以上述代码是正确的。
综上,用户的问题需要编写一个C++程序,利用动态规划来解决最小化火车旅行成本的问题,考虑购买IC卡的費用F,每次使用IC卡的固定使用费U,每个路段的普通票价T_i和IC卡票价C_i。程序通过动态规划模型计算最优策略。</think>要解决最小化火车旅行成本的问题,可以通过动态规划来优化购票策略。以下是具体的实现方法和代码示例。
### 方法思路
1. **问题分析**
旅行成本由普通票价、IC卡购买费和使用费组成。需动态决定何时购买IC卡以及在哪些路段使用IC卡。状态转移的核心在于比较不同选择下的累计费用。
2. **动态规划状态定义**
- `dp[i][0]`:到达第`i`个城市时未购买IC卡的最小费用。
- `dp[i][1]`:到达第`i`个城市时已购买IC卡的最小费用。
3. **状态转移方程**
- 不购买IC卡:直接累加普通票价。
- 购买IC卡:支付一次性费用后,后续路段可选择更优票价。
- 每次使用IC卡需额外支付固定使用费,需综合比较两种选择的成本。
### 解决代码
```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cin >> n;
vector<int> T(n-1), C(n-1);
for (int i = 0; i < n-1; ++i) {
cin >> T[i] >> C[i];
}
int F, U;
cin >> F >> U;
const int INF = 1e9;
int prev0 = 0; // 未购买IC卡的状态
int prev1 = INF; // 已购买IC卡的状态
for (int i = 0; i < n-1; ++i) {
int curr0 = prev0 + T[i];
int option1 = prev0 + F + C[i] + U; // 购买IC卡并用于当前路段
int option2 = prev1 + min(T[i], C[i] + U); // 已持有IC卡,选择更优方式
int curr1 = min(option1, option2);
prev0 = curr0;
prev1 = curr1;
}
cout << min(prev0, prev1) << endl;
return 0;
}
```
### 代码解释
1. **输入读取**
读取城市数量`n`、各路段普通票价`T`和IC卡票价`C`,以及IC卡购买费`F`和单次使用费`U`。
2. **初始化状态**
`prev0`和`prev1`分别表示未购买和已购买IC卡时的最小费用。初始时未购买IC卡,费用为0;已购买状态设为极大值(不可达)。
3. **动态规划循环**
遍历每个路段,计算两种状态下的最小费用:
- **不购买IC卡**:直接累加普通票价。
- **购买IC卡**:需支付购买费和使用费,后续路段可选择更优票价。
- **已持有IC卡**:比较当前路段使用普通票或IC卡的总费用,取较小值。
4. **结果输出**
最终取两种状态的最小值,即为全局最优解。
---
### 相关问题
1. 如何处理多个IC卡折扣规则不同的情况?
2. 若IC卡存在有效期限制,如何调整动态规划策略?
3. 如何扩展此算法以支持多种交通卡的选择?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