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电实验:.试用74HC161与门电路连接成六十进制计数器,并用数码管显示0~59六十个数。
时间: 2025-07-15 17:41:22 浏览: 2
<think>嗯,用户需要设计一个六十进制的计数器,用74HC161和门电路,还要用数码管显示0到59。首先,我得回忆一下74HC161的功能。它是一个4位二进制同步计数器,可以同步预置数,有异步清零功能。最大计数是16,所以如果要做六十进制的话,可能需要两片74HC161级联,一片作为个位,一片作为十位。
那六十进制的话,个位是十进制,十位是六进制?不对,通常六十进制是0-59,所以十位应该是0-5,也就是六进制,而个位是0-9十进制。所以可能需要个位的计数器是十进制,十位的是六进制。这时候需要考虑如何级联两片161。个位的计数器每计到9(1001)的时候,产生一个进位信号给十位的时钟。或者,因为161是同步计数器,可能要用异步的方式级联?或者同步级联?需要确认161的级联方式。通常同步级联的话,高位片的时钟和低位片的时钟是同一个,而进位信号作为高位片的使能信号。比如,当低位片计到最大值时,进位输出会触发高位片加一。这样的话,个位可能设计成十进制,十位设计成六进制,整体构成60进制。
接下来,个位的十进制如何实现?74HC161是十六进制计数器,所以要让它从0到9循环。当计到9时,下一个时钟脉冲需要复位到0。这时候可以用同步预置数,当检测到个位为9(即1001)时,下一个时钟上升沿时,将预置数设为0000。或者用异步清零,但异步清零可能在计到10(1010)的时候瞬间清零,可能会有毛刺。但74HC161的清零是同步还是异步呢?需要查数据手册。记得74HC161的MR(异步清零)是低电平有效,当MR置低时立即清零,所以如果用于十进制的话,当计数到10(1010)时,通过门电路检测到1010的状态,产生低电平给MR,这样计数器会立即清零,但这样可能会有短暂的1010状态出现,导致数码管显示异常。因此,可能更好的方法是使用同步预置,当计数到9时,置数端有效,下一个时钟周期将计数器置为0。这样的话,需要将预置数D3-D0设为0000,并在计数到9时激活LD(Load)信号。
所以,个位的设计是:当Q3Q2Q1Q0=1001时,LD信号有效,预置数0000,这样下一个时钟上升沿就会置入0,实现0-9循环。
然后是十位的六进制。十位计数器需要从0到5循环。同样,用另一个74HC161。当十位计到5(0101)时,需要复位到0。同样,可以用同步预置或异步清零。同样的问题,异步清零可能会有毛刺,所以可能还是用同步预置。当Q2Q0=1(因为5是0101,所以Q2和Q0为高)时,触发LD信号,预置数为0000,这样在下一个时钟,十位回到0。但需要正确检测到5的状态,即Q2和Q0为高,其他为低。所以用与门连接Q2和Q0,当两者都为高时,输出高电平,通过非门取反后接到LD端?或者直接连接到LD的非?或者需要用组合逻辑。例如,当十位的计数器到达5(0101)时,LD有效,所以检测Q2和Q0为高,其他为低。可以用与门连接Q2、Q0,同时Q3、Q1为低,所以需要Q3'、Q2、Q1'、Q0,用与门将这四个信号连接起来。即当Q3=0,Q2=1,Q1=0,Q0=1时,与门输出高,触发LD,这样预置数到0。
同时,级联的方式需要考虑进位。个位的进位信号应该在计到9时产生,作为十位的时钟使能。因为当个位计到9时,下一个时钟脉冲会让个位回到0,同时十位加1。但74HC161的进位信号(TC)是在计到15(1111)时才会输出高电平,所以如果个位只到9的话,TC不会触发。因此,可能需要手动生成个位的进位信号。当个位计到9时,产生一个高电平信号,作为十位的时钟使能(CE)。因此,十位的CE引脚连接到个位产生的进位信号。而十位的时钟和个位是同一个时钟源,但只有当个位的进位有效时,十位才会计数。
这样,个位和十位的时钟是同一个,十位的CE由个位的进位控制。当个位计到9时,进位信号变高,下一个时钟上升沿,十位加1,同时个位回到0。这样,十位每计到5时,需要复位到0,同时整体计数器在十位5和个位9时,下一个计数应该复位到00。这时候,可能需要同时检测十位5和个位9的情况,并在此时将两片计数器都清零或者预置。
不过,六十进制的终止点是59,也就是十位5,个位9。当计数到59时,下一个时钟应该回到00。这时候,需要检测十位的5和个位的9,然后产生一个复位信号,将两片161同时复位。或者,让十位在计到5时,同时检测个位是否为9,这时候可能有问题,因为十位的5是在个位9的下一个时钟才会出现。或者,当个位从9变为0时,十位加1,所以当十位是5,个位是9时,下一个时钟到来时,十位会变成6,而个位变成0,但我们需要在十位变成6之前将其复位。因此,可能需要在计数到59时,即十位5,个位9,产生一个复位信号,让两片计数器在下一个时钟周期复位。但74HC161的复位是异步的,当MR置低时立即复位,所以当检测到59时,立即复位,这样可能在59之后直接跳变到00,而不会出现60的瞬间。不过,这里可能存在竞争冒险,需要确保复位信号在时钟上升沿之前有效。
因此,具体步骤可能是:
1. 个位计数器配置为十进制,使用同步预置法,当Q3Q0=1(1001)时,LD有效,预置为0000。
2. 十位计数器配置为六进制,同样当Q2Q0=1(0101)时,LD有效,预置为0000。
3. 个位的进位信号在计到9时产生,作为十位的CE输入,这样十位在个位满9时加1。
4. 同时,当十位计到5且个位计到9时,产生一个全局复位信号,将两片计数器同时复位到0,以确保60进制。或者,可能不需要,因为十位在计到5后,当下一个进位到来时,十位会试图增加到6,但此时十位被预置为0。因此,可能不需要全局复位,而是每个计数器各自处理自己的模数。
但这样的话,当十位计到5后,下一次进位时,十位会被预置为0,所以当个位从9到0,进位信号触发十位加1,但十位在此时如果检测到5的状态,会触发预置,所以十位不会到6,而是回到0。因此,可能不需要额外的全局复位,只要十位正确配置为六进制,个位为十进制,级联起来就是60进制。
现在需要确认这种级联方式是否正确。例如,个位0-9,每次到9时进位,十位加1。十位0-5,每次到5时,在下一个进位信号到来时,十位会被预置为0。所以当十位是5,个位是9时,下一个时钟到来,个位变为0,进位信号触发十位加1,十位从5变为6,但此时十位的计数器检测到6(0110)吗?或者,十位的预置条件是当计到5(0101)时,所以当十位从5变为6时,预置条件不再满足,无法预置。这时候十位会显示6,而不会被复位,导致错误。这说明之前的思路有问题,因为十位的预置应该在计到5时,但进位是在个位9时触发十位加1,所以当十位是5时,个位9的进位会让十位变为6,而十位的预置条件只在计到5时触发,无法处理6的情况。因此,这种设计会导致十位变成6,无法正确回到0。
这说明需要另一种方法。可能应该在十位计数器计到5时,同时检测个位是否为9,然后产生一个复位信号,让两片计数器同时复位。或者,将十位设计成模6计数器,当它计到5时,下一个进位让它回到0,而不是通过预置。但如何确保在十位计到5时,当下一个进位到来时,十位回到0?
或许正确的做法是:十位计数器应该是一个模6计数器,即计数到5后,下一个时钟脉冲回到0。而个位是模10。级联后,当十位到5且个位到9时,下一个时钟脉冲,个位回到0,十位回到0。因此,需要检测59的状态,并产生一个复位信号,同时复位两个计数器。
但74HC161的异步清零是低电平有效,所以当检测到59时,即十位的Q2Q0=1(0101)和个位的Q3Q0=1(1001),可以用一个与门连接十位的Q2、Q0和个位的Q3、Q0,当这四个信号都为高时,输出低电平到两片161的MR引脚,使其异步清零。这样,当计数到59时,立即复位到00,而不会出现60。但需要注意,此时计数器会短暂显示59,然后立即变为00,这可能不会影响数码管,因为人眼可能无法察觉。不过异步清零可能会导致毛刺,需要检查是否可行。
另一种方法是同步复位,但74HC161的MR是异步的,所以无法同步。因此,可能只能使用异步复位。但需要确保在时钟上升沿到来时,MR信号已经稳定,否则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行为。因此,在计数到59时,立即复位,可能在时钟上升沿的同时,MR被拉低,导致计数器复位。
因此,具体步骤:
1. 个位计数器配置为十进制,使用同步预置法,当Q3Q0=1(1001)时,LD有效,下个时钟置0。
2. 十位计数器同样配置为十进制,但需要限制到5。可以使用同步预置,当十位计到5(0101)时,LD有效,下个时钟置0。但十位的进位信号应该来自个位的进位,即个位到9时,进位信号触发十位加1。所以十位的CE由个位的进位控制。
3. 当十位计到5,且个位计到9时,下一个时钟到来时,十位会试图加1到6,但此时需要让整个系统复位到00。因此,可以在此时检测十位5和个位9,用与门连接十位的Q2、Q0(0101)和个位的Q3、Q0(1001),当这四个信号都为高时,输出低电平到两片161的MR引脚,进行异步清零。这样,当计数到59时,下一个时钟脉冲到来,两片计数器会被清零,从而显示00。
但这样可能存在一个问题:当计数器到达59时,MR被拉低,立即清零,而不管时钟的状态。因此,如果检测到59,MR立即生效,计数器变为00,而不需要等待下一个时钟脉冲。这会导致计数器的周期变为59个时钟,而不是60个,因为59会被立即清零。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计数到59时,等待下一个时钟脉冲到来时,才执行清零或置位操作,以确保完整的60个计数周期(0到59)。
因此,可能需要使用同步的方法,在计数到59时,在下一个时钟脉冲到来时,将两片计数器置零。但74HC161的MR是异步的,无法同步,因此可能需要在计数到59时,生成一个信号,连接到LD端,将两片计数器的预置数设为0000,并在下一个时钟脉冲时同时加载。
不过,这样需要两片计数器的LD端同时被触发,且预置数为0。因此,当检测到十位5(0101)和个位9(1001)时,生成一个高电平信号,连接到两片161的LD端,同时将两片的预置数D3-D0设为0000。这样,在下一个时钟上升沿,两片计数器都会加载0,从而实现从59到00的转换。
因此,具体步骤:
1. 个位计数器:74HC161,配置为十进制,通过同步预置。当Q3Q2Q1Q0=1001(9)时,LD=0,预置数为0000,下一个时钟置0。
2. 十位计数器:74HC161,其CE由个位的进位信号控制。个位的进位信号在计到9时产生(当Q3Q0=1时),通过一个与门检测Q3和Q0,连接到十位的CE。
3. 十位计数器配置为六进制:当十位计到5(0101)时,需要在下个时钟置0。但十位的计数是由个位的进位触发的,所以当十位计到5后,个位计到9时,十位会加1到6,但我们需要十位在此时回到0。因此,当十位计到5,并且个位计到9时,生成一个信号,同时将两片计数器的LD置为有效,预置数为0,这样在下一个时钟上升沿,两片都置0。
因此,需要设计一个组合逻辑电路,当十位的Q2Q0=1(0101)且个位的Q3Q0=1(1001)时,输出高电平,连接到两片161的LD端,同时两片的预置数D3-D0都接低电平。这样,当检测到59时,下一个时钟到来时,两片同时加载0,实现60进制。
这样,个位和十位各自的预置条件仅在它们自己的计数达到9或5时,但在59时,通过额外的逻辑强制两片同时置0。这可能更可靠。
总结步骤:
- 个位计数器:接成十进制,当Q3Q0=1时,LD=0,预置0。
- 十位计数器:接成十进制,CE由个位的进位控制(个位Q3Q0=1时,进位信号有效)。
- 检测十位Q2Q0和个位Q3Q0,当四个信号都为1时(即59),与门输出高,连接到两片的LD端,预置数为0,这样在下一个时钟,两片同时置0。
这样,当计数到59时,下一个时钟到来,两片都置0,实现60进制。
最后,数码管的连接:个位和十位的输出分别接到两个七段数码管的译码器(如74HC48或74LS47),然后驱动数码管显示0-59。
需要注意的是,数码管的译码器需要正确的BCD输入,所以个位和十位的计数器输出直接连接到译码器即可,因为个位是0-9,十位是0-5,都是BCD码范围内的。
可能还需要检查是否需要在十位计数器中使用到Q3,但十位最大是5,即0101,所以Q3始终为0,可以忽略。
因此,最终的电路连接步骤:
1. 连接个位74HC161为十进制计数器:
- 时钟输入接外部时钟信号。
- D3-D0接GND(预置数0000)。
- 当Q3和Q0同时为高时(1001),通过与门连接到LD,使其加载预置数0。
- 进位信号(TC)在计到9时由Q3Q0的与门产生,连接到十位的CE。
2. 连接十位74HC161:
- 时钟接同一个外部时钟。
- CE接个位的进位信号。
- D3-D0接GND(预置数0000)。
- 当十位计到5(Q2Q0=1),并且个位计到9(Q3Q0=1),通过一个四输入的与门(十位Q2、Q0,个位Q3、Q0)连接到两片的LD端,使它们在下个时钟加载0。
这样,当计数到59时,四输入与门输出高电平,两片的LD有效,下一个时钟周期,两片都变为0,实现60进制计数。
最后,数码管显示部分:个位和十位的输出分别接到BCD到七段译码器,驱动数码管。十位的数码管只需要显示0-5,所以其高位Q3始终为0,不影响显示。
需要验证是否存在竞争冒险,尤其是在检测59时的信号是否足够稳定,以确保LD信号在时钟上升沿时有效。可能需要使用同步电路,比如将检测到的59信号通过D触发器同步到时钟域,避免亚稳态。但如果是教学实验,可能可以简化,直接使用组合逻辑。
综上,这就是设计六十进制计数器的步骤,使用两片74HC161和门电路,结合数码管显示。</think>以下是使用74HC161和门电路设计六十进制计数器并驱动数码管的步骤详解:
---
### **一、设计分析**
1. **六十进制分解**:需实现**0~59**循环计数,分解为**个位(十进制)**和**十位(六进制)**。
2. **芯片选择**:
- **74HC161**:4位二进制同步计数器,支持同步置数、异步清零。
- **门电路**:用于生成进位和复位逻辑。
- **数码管**:需配合BCD-7段译码器(如74HC48/74LS47)显示数字。
---
### **二、个位计数器设计(十进制)**
1. **目标**:实现0~9循环。
2. **实现方法**:
- **同步置数法**:当计数到9(`1001`)时,触发`LD`端,预置数为`0000`。
- **逻辑电路**:
- 检测`Q3`和`Q0`同时为高电平(`Q3·Q0=1`)。
- 通过**与门**连接`Q3`和`Q0`,输出接`LD`端。
- **进位信号**:个位到9时,输出进位信号(`TC=Q3·Q0`),作为十位的使能信号(`CE`)。
**电路连接**:
$$ \text{个位} LD = Q_3 \cdot Q_0 \\ \text{进位} TC = Q_3 \cdot Q_0 $$
---
### **三、十位计数器设计(六进制)**
1. **目标**:实现0~5循环。
2. **实现方法**:
- **同步置数法**:当计数到5(`0101`)时,触发`LD`端,预置数为`0000`。
- **逻辑电路**:
- 检测`Q2`和`Q0`同时为高电平(`Q2·Q0=1`)。
- 通过**与门**连接`Q2`和`Q0`,输出接`LD`端。
- **使能控制**:十位的`CE`由个位的进位信号(`TC`)控制。
**电路连接**:
$$ \text{十位} LD = Q_2 \cdot Q_0 $$
---
### **四、全局复位逻辑(60进制控制)**
1. **问题**:当十位为5(`0101`)、个位为9(`1001`)时,需在下一时钟复位到`00`。
2. **实现方法**:
- **与门组合逻辑**:检测十位`Q2·Q0`和个位`Q3·Q0`同时为高电平。
- **复位信号**:输出低电平至两片74HC161的`MR`(异步清零端)。
**逻辑表达式**:
$$ MR = \overline{(十位Q_2 \cdot 十位Q_0 \cdot 个位Q_3 \cdot 个位Q_0)} $$
---
### **五、级联与时钟连接**
1. **时钟同步**:两片74HC161共用同一时钟信号。
2. **使能控制**:
- 个位始终使能(`CEP=CET=1`)。
- 十位的`CEP`和`CET`由个位进位信号(`TC`)控制。
**电路连接**:
$$ \text{十位} CEP = CET = \text{个位} TC $$
---
### **六、数码管显示**
1. **译码器连接**:
- 个位和十位的输出(`Q3~Q0`)分别接入BCD-7段译码器。
- 译码器输出驱动共阴极或共阳极数码管。
2. **限流电阻**:在译码器与数码管间串联220Ω电阻。
---
### **七、完整电路图**
```
+----------------+ +----------------+
| 个位74HC161 | | 十位74HC161 |
CLK ----|> CP | CLK --|> CP |
| | | |
MR ----|MR Q3-|----[&]---|MR Q2-|--+
| Q0-|--+ | Q0-|--|-+
| | | | | | |
| D3~D0=0000 | | | D3~D0=0000 | | |
+----------------+ | +----------------+ | |
| | |
+------------[&]------------+-+
|
+--[反相器]--> 两片MR
```
---
### **八、注意事项**
1. **异步清零的稳定性**:复位信号需确保在时钟上升沿前稳定,避免竞争冒险。
2. **译码器匹配**:确认数码管类型(共阴/共阳)与译码器输出极性一致。
3. **信号延迟**:门电路延迟可能导致计数异常,需尽量缩短逻辑路径。
通过以上步骤,可实现0~59的六十进制计数器,并通过数码管稳定显示。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