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服图像中,最多存在一个圆环,直径在1.5-4.0cm,圆环厚度:0.5-3.0mm,应该用什么算法识别到这个圆环。某些图像没有圆环,输出无就可以了。请帮我用C++实现
时间: 2025-07-15 17:46:26 浏览: 9
<think>嗯,用户需要在一幅图像中检测是否存在一个圆环,也就是同心圆,直径在1.5到4.0厘米之间,环的厚度是0.5到3.0毫米。如果没找到,就输出无。需要用C++实现。那我得想想该用什么算法。
首先,圆环检测的话,通常可能需要先检测边缘,然后找圆。不过这里需要的是同心圆,也就是两个圆,内圆和外圆,而且厚度要符合要求。Hough变换检测圆可能是一个选择,OpenCV里有HoughCircles函数。不过HoughCircles可能对参数敏感,需要调整好参数,比如最小和最大半径,以及其他的参数比如dp、minDist等。
但问题在于,HoughCircles可能只能检测单个圆,而要检测同心圆的话,可能需要先检测多个圆,然后找是否有两个圆中心接近,半径差符合厚度要求的情况。比如,对于每个检测到的圆,检查是否存在另一个圆,中心距离很小,半径差在0.25到1.5cm之间(因为厚度是直径差的一半?或者直径差是厚度乘以2?这里可能需要再仔细算一下。原题中的圆环厚度是0.5-3.0mm,也就是环的宽度,即外圆半径减去内圆半径等于厚度。所以假设直径是D,那么半径是D/2。如果环的厚度是t,那么外圆半径是内圆半径加t。所以直径差是2t。例如,内圆直径1.5cm,厚度0.5mm=0.05cm,那么外圆直径是1.5+0.1=1.6cm?或者可能我搞错了。原题中的厚度应该是指环的径向宽度,也就是外半径减内半径等于厚度。所以如果厚度是t,那么外圆直径是内圆直径加上2t。例如,内直径是D,外直径是D + 2t。所以当厚度在0.5-3.0mm时,外直径和内直径的差应该在1.0-6.0mm之间。而整个外直径的范围是1.5-4.0cm,所以内直径需要满足外直径减去两倍厚度在范围内。例如,假设外直径是4cm,那么内直径是4cm - 2*3mm=4cm -0.6cm=3.4cm,这样内直径也还是可能超过1.5cm的下限。或者可能用户的意思是整个环的外直径在1.5到4.0cm之间,而环的厚度是环本身的宽度。可能需要再仔细确认,但可能用户给出的直径范围是整个环的外直径,或者内直径?或者可能直径指的是环的中线直径?这里可能需要假设直径范围指的是外直径或者内直径中的一个。可能用户的意思是整个圆环的外直径在1.5到4.0cm之间,而环的厚度是0.5到3.0mm。或者可能圆环的直径是指整个环的直径范围,比如最大的外直径是4cm,内直径则可能根据厚度不同而变化。例如,如果环的外直径是4cm,那么内直径是4cm - 2*厚度。例如,当厚度是3mm(0.3cm),则内直径是4 - 0.6=3.4cm。而外直径必须不小于1.5cm,所以内直径可能的最小是,当外直径是1.5cm,厚度最大3mm(0.3cm),则内直径是1.5-0.6=0.9cm,但这可能比用户设定的直径下限还小。所以可能用户的意思是整个环的外直径在1.5到4.0cm之间,而环的厚度是0.5到3.0mm。或者可能直径指的是内直径?这可能会有歧义,需要根据问题再理解。
不管怎样,检测同心圆的思路是,首先检测图像中的所有圆,然后配对,找出中心非常接近的两个圆,且它们的半径差在用户给定的厚度范围内。例如,厚度是0.5到3.0mm,所以半径差是0.25到1.5mm?或者转换为cm的话,0.05cm到0.3cm?因为1cm=10mm,所以0.5mm是0.05cm,3.0mm是0.3cm。所以半径差应该在0.05cm到0.3cm之间。而直径的范围是1.5到4.0cm,所以半径范围是0.75到2.0cm。因此,假设外圆的半径是R,内圆半径是r,那么R - r应该在0.05到0.3cm之间。而外圆的直径是2R,应该在1.5到4.0cm之间,所以R在0.75到2.0cm之间。这时候,内圆r的半径是R - t,其中t是厚度,即t在0.05到0.3cm之间。所以内圆的半径r应该在0.75 - 0.3=0.45cm到2.0 -0.05=1.95cm之间。这可能会有问题,比如当R是0.75cm时,r=0.75 - t,如果t是0.3cm,则r=0.45cm,这时候内圆半径可能过小,导致直径是0.9cm,这比用户设定的最小直径1.5cm小。这说明可能我的理解有问题。可能用户的意思是整个圆环的外直径和内直径的差是厚度,也就是外直径是内直径加上两倍的厚度?比如,环的厚度是径向的宽度,即外半径减内半径等于厚度,所以外直径是内直径 + 2*厚度。例如,内直径是D,外直径是D + 2t。此时,外直径的范围是1.5到4.0cm,而厚度t在0.5到3.0mm,即0.05到0.3cm。所以内直径D的范围应该是外直径的范围减去2t的范围。例如,外直径最大是4.0cm,当厚度最大0.3cm时,内直径是4.0 - 0.6=3.4cm,这显然超过了外直径的最大值,这显然不可能。这说明我的理解肯定有误。
可能用户所说的“直径在1.5-4.0cm”指的是整个圆环的直径,也就是外直径。而环的厚度是环的宽度,即外半径减内半径等于厚度。例如,外直径是D,则外半径是D/2。内直径是D - 2t,其中t是厚度。所以,当外直径是1.5cm,厚度最大3mm(0.3cm),那么内直径是1.5 - 0.6=0.9cm。这可能与用户的要求不符,因为用户可能希望内直径也在合理范围内。或者可能用户给出的直径范围是内直径,而外直径是内直径加上两倍的厚度。这时候,外直径的范围可能会超过4.0cm的上限。例如,如果内直径是4.0cm,厚度是3mm,则外直径是4.0 +0.6=4.6cm,超过上限。这说明我的理解有误。可能需要明确问题中的直径指的是哪个部分。可能用户可能没有准确描述,需要根据常理推断。例如,可能直径范围指的是圆环的外直径,而环的厚度是径向宽度。这时,外直径的范围是1.5-4.0cm,厚度是0.5-3.0mm,即0.05-0.3cm。那么内直径是外直径D - 2t。这时候,内直径的范围应该是D >=1.5,t >=0.05,所以内直径是D-2t >=1.5 - 2*0.3=0.9cm。这可能超出用户的预期,但可能用户允许这样的情况。或者可能用户所指的是圆环的中线直径?或者可能用户给出的直径范围同时适用于内外圆?
这可能是个关键问题。处理这个问题的办法可能需要将外圆和内圆的直径都限定在1.5到4.0cm之间,并且两者的差是2倍厚度。例如,外圆直径D,内圆直径d,满足D和d都在1.5-4.0cm之间,且D -d = 2t,其中t在0.5-3.0mm(即0.05-0.3cm)。这时候,D -d的范围是0.1到0.6cm。所以,D必须大于等于d +0.1,且D <=4.0,d >=1.5。这可能比较合理。例如,d的最小是1.5cm,那么D的最小是1.5+0.1=1.6cm,而D的最大是4.0cm,此时d的最大是4.0 -0.1=3.9cm,但d必须<=4.0。所以内外圆直径都必须在1.5-4.0cm之间,且它们的差在0.1到0.6cm之间。这可能更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因此,在检测时,需要找到两个圆,它们的中心距离很近,直径差在0.1到0.6cm之间,并且两个圆的直径都在1.5到4.0cm之间。这可能是一个可行的条件。
接下来,实现步骤可能是:
1. 图像预处理:转为灰度,降噪,边缘检测。
2. 使用霍夫变换检测所有可能的圆,得到它们的圆心和半径。
3. 对检测到的圆进行配对,寻找满足条件的同心圆对:中心距离足够小,半径差符合要求,且两个圆的直径都在范围内。
4. 如果找到符合条件的圆环,输出其参数;否则输出无。
具体在C++中,可以使用OpenCV库来实现。OpenCV的HoughCircles函数可以检测圆,但需要调整参数,例如设置minDist(圆之间的最小距离),param1和param2(边缘检测和高阈值,以及累加器阈值),minRadius和maxRadius(根据直径范围转换为半径)。
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 HoughCircles的参数调整对检测结果影响很大,可能需要根据实际图像调整。
- 图像可能有噪声,需要预处理,比如高斯模糊。
- 检测到的圆可能很多,需要有效的配对方式。例如,对于每个圆,寻找与之中心距离小于某个阈值(比如几个像素)的另一个圆,且半径差符合条件。
另外,如何将物理尺寸(厘米或毫米)转换为像素?用户提供的图像可能需要知道其分辨率,比如每厘米多少像素,否则无法将检测到的像素距离转换为实际长度。但问题中没有提到这一点,可能需要假设用户提供的图像已经经过标定,即像素到实际尺寸的转换比例已知。或者用户的问题中的参数是以像素为单位的?但用户给出的参数是厘米和毫米,所以必须进行单位转换。所以,在代码中可能需要用户提供一个像素与实际单位的转换比例,例如每像素对应的厘米数。否则,无法判断检测到的圆的直径是否符合1.5-4.0cm的条件。
但用户的问题中没有提到这一点,这可能是一个问题。例如,如果图像中的物体实际尺寸需要转换为像素,那么必须知道相机的标定参数或者图像的缩放比例。比如,假设用户提供的图像中,每个像素对应0.1cm,那么直径1.5cm对应15像素。但实际应用中,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因此,在代码中可能需要用户提供一个缩放因子,或者假设用户已经在代码中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了单位转换。例如,用户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minRadius和maxRadius的参数,以像素为单位。例如,如果图像中1cm对应10像素,那么1.5cm直径对应15像素的半径是7.5像素,四舍五入可能为8像素,最大直径4cm对应40像素,半径20像素。所以,在HoughCircles中设置minRadius和maxRadius为对应的像素值。或者用户可能需要自行调整这些参数,或者代码中需要包含单位转换的部分。
但用户的问题描述中没有提到这一点,所以可能需要在代码中让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或者假设图像已经经过处理,可以直接使用像素值。这可能是一个需要用户自行处理的部分。例如,用户需要根据实际图像的分辨率,将1.5cm转换为像素值,然后设置minRadius和maxRadius。或者代码中的参数以像素为单位,而用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因此,在代码中,可能需要将参数如min_outer_radius、max_outer_radius、min_thickness_px、max_thickness_px作为变量,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现在,假设用户已经知道如何转换单位,那么代码的大体步骤如下:
1. 读取图像,转为灰度图。
2. 预处理:高斯模糊,减少噪声。
3. 使用Canny边缘检测或HoughCircles内置的边缘检测(HoughCircles本身会使用Canny)。
4. 应用HoughCircles检测图像中的所有圆。
5. 遍历所有检测到的圆,存储它们的圆心和半径。
6. 对于每一对圆,计算圆心之间的距离,如果距离小于某个阈值(比如5像素),则认为可能是同心圆。
7. 对于这样的圆对,检查半径差是否符合厚度要求(转换为像素后的厚度范围)。
8. 同时,检查两个圆的直径是否在1.5-4.0cm对应的像素范围内。
9. 如果找到符合条件的圆对,则记录,并确保只存在一个这样的圆环。
10. 输出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HoughCircles可能会检测到多个相似的圆,所以需要合理设置参数,避免过多误检。此外,同心圆的检测可能需要考虑内外圆的顺序,即一个圆的半径比另一个大,且半径差符合条件。
代码结构可能如下:
- 读取图像,转为灰度。
- 预处理:高斯模糊。
- 使用HoughCircles检测圆,得到vector<Vec3f> circles,每个元素是(x, y, radius)。
- 遍历所有圆对,寻找满足条件的同心圆。
- 如果有符合条件的,输出参数,否则输出无。
现在,关于HoughCircles的参数:
HoughCircles函数的参数包括:
- method:通常使用HOUGH_GRADIENT。
- dp:累加器分辨率,一般1或2。
- minDist:圆之间的最小距离。
- param1:Canny边缘检测的高阈值,低阈值是它的一半。
- param2:累加器的阈值,越小检测越多圆。
- minRadius,maxRadius:圆的最小和最大半径(以像素为单位)。
在代码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这些参数。例如,minRadius和maxRadius应该根据1.5cm和4.0cm转换为像素后的值来设定。
假设用户已经处理了单位转换,那么在代码中可能需要定义:
float scale = 1.0; // 例如,1像素=0.1cm,则scale=0.1,此时直径1.5cm对应15像素,半径7.5像素。
但用户可能需要自己设置这些参数,所以在代码中可能需要让用户调整这些值。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圆环的厚度。假设已经检测到两个圆,中心接近,那么它们的半径差应等于厚度(转换为像素后的值)。例如,厚度0.5mm=0.05cm,假设scale是0.1cm/pixel,则0.05cm对应0.5像素,这可能需要四舍五入,可能不够精确。这可能意味着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高分辨率的图像,或者厚度足够大,才能被检测到。
这可能是一个挑战,因为如果圆环的厚度在图像中只有几个像素,那么检测可能会有困难。因此,可能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或者调整算法参数以提高检测精度。
现在,编写代码的大致步骤:
1. 包含必要的头文件,使用OpenCV。
2. 读取图像。
3. 转为灰度图。
4. 高斯模糊。
5. 调用HoughCircles。
6. 遍历检测到的圆,保存到列表。
7. 检查所有圆对,找到满足条件的。
8. 输出结果。
在代码中,可能需要设置参数,例如:
- 高斯模糊的核大小。
- HoughCircles的参数:dp, minDist, param1, param2, minRadius, maxRadius.
另外,在配对圆的时候,需要比较所有可能的圆对。例如,对于每一个圆A,寻找另一个圆B,使得圆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某个阈值(如5像素),且圆B的半径比A大或小,并且两者的半径差在指定的厚度范围内。
需要注意的是,圆环可能有外圆和内圆,所以对于每一个圆对,要确定哪一个在外,哪一个在内。例如,假设外圆的半径较大,内圆半径较小,所以半径差是外半径减去内半径,等于厚度对应的像素数。
所以,在配对时,对于圆i和圆j,如果圆心距离足够小,且abs(radius_i - radius_j)符合厚度范围,并且较大的半径对应的圆满足外直径的条件,较小的满足内直径的条件。
或者,可能只需要确保两个圆的半径差在厚度范围内,并且两者的直径都在1.5-4.0cm对应的像素范围内。
这可能比较复杂,因为内外圆的直径都必须满足各自的约束。例如,外圆的直径D在1.5-4.0cm,内圆的直径d = D - 2t,其中t是厚度。而d也必须满足1.5<=d<=4.0cm。所以,这种情况下,当D=1.5cm时,t最大只能是0,这显然不符合。所以可能用户的条件可能存在矛盾,或者需要重新理解。
可能用户的真实意图是,整个圆环的外直径在1.5到4.0cm之间,而环的厚度是0.5到3.0mm。此时,外直径D的范围是1.5~4.0cm,厚度t是0.05~0.3cm。内直径d = D - 2t,必须大于等于某个值?比如,当D=1.5cm,t=0.3cm,则d=1.5-0.6=0.9cm。这可能不符合,但用户可能允许内直径小于1.5cm,只要外直径符合条件。或者可能用户的条件中,直径范围指的是外直径,而内直径可以小于1.5cm。这可能取决于实际应用场景,比如检测的圆环可能有较小的内直径,但外直径在范围内。
所以在代码中,可能只需要确保外直径在1.5-4.0cm对应的像素范围内,而厚度在0.5-3.0mm对应的像素范围内。此时,对于检测到的两个同心圆,较大的圆的直径D满足1.5<=D<=4.0cm,而两者的半径差(即厚度)在0.05~0.3cm对应的像素。
但此时,内圆的直径d = D - 2t,可能不在1.5-4.0cm范围内。例如,D=1.5cm,t=0.3cm,则d=0.9cm。但用户可能只关心外直径的条件,而内直径可以任意。所以代码中可能需要仅检查外圆直径是否在范围内,并且厚度是否在范围内,而不管内圆直径是否在范围内。或者用户可能希望内直径也在该范围内。这需要进一步明确。
根据问题描述,用户说“直径在1.5-4.0cm”,可能指的是整个圆环的直径,即外直径。所以,只要外直径在该范围内,并且厚度符合要求,内直径可以小于1.5cm。或者可能用户希望内外直径都在该范围内?这可能需要进一步确认,但由于用户没有明确说明,可能需要假设外直径在1.5-4.0cm之间,并且厚度在0.5-3.0mm之间,此时内直径可能小于1.5cm,但这也是允许的。或者可能问题中的直径范围同时适用于内外圆?这可能需要用户澄清,但在无法澄清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根据常理推断,比如用户可能指的是外直径的范围,而环的厚度是附加条件。
综上,在代码中,检测两个同心圆的条件是:
- 圆心距离非常小(例如,小于5像素)。
- 外圆半径大于内圆半径。
- 外圆直径在1.5-4.0cm对应的像素范围内。
- 外圆半径减去内圆半径等于厚度(转换为像素),且厚度在0.5-3.0mm对应的像素范围内。
此时,假设用户已经将物理尺寸转换为像素,或者代码中的参数是以像素为单位的。因此,在代码中需要设置:
- min_outer_radius:外圆最小半径(1.5cm/2转换为像素)。
- max_outer_radius:外圆最大半径(4.0cm/2转换为像素)。
- min_thickness:0.5mm转换为像素,除以2?或者厚度是外半径减内半径,所以厚度对应的像素等于(0.5mm转换为cm,再转换为像素)乘以比例。例如,0.5mm=0.05cm,假设比例是1cm=100像素,那么0.05cm=5像素。所以厚度在5到30像素之间(0.5mm到3.0mm)。
或者,可能用户的问题中的厚度是环的宽度,即外半径减内半径,所以当转换为像素时,厚度对应的像素是外半径减内半径的值。例如,如果环的厚度是0.5mm,则转换为像素后,厚度为t_pixels = 0.05cm * (pixels_per_cm). 所以,在代码中需要用户定义pixels_per_cm的值,或者直接以像素为单位设置参数。
但由于用户的问题中没有提到如何转换单位,这可能意味着用户在实现时需要自行处理,或者问题中的参数单位可能有误,或者假设图像中的物体已经以某种方式标定。因此,在代码中,可能需要将参数如外圆的最小和最大半径、厚度的最小和最大像素值作为变量,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综上,可能的C++代码框架如下:
#include <opencv2/opencv.hpp>
#include <vector>
#include <cmath>
using namespace cv;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读取图像
Mat img = imread("input.jpg");
if (img.empty()) {
cout << "无" << endl;
return -1;
}
Mat gray;
cvtColor(img, gray, COLOR_BGR2GRAY);
GaussianBlur(gray, gray, Size(9, 9), 2, 2);
vector<Vec3f> circles;
// 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HoughCircles(gray, circles, HOUGH_GRADIENT, 1, gray.rows/8, 200, 100, 10, 100);
// 假设单位转换比例:1像素=0.1cm,即10像素=1cm
float scale = 0.1; // 1像素对应0.1cm
float min_outer_diameter_cm = 1.5;
float max_outer_diameter_cm = 4.0;
float min_thickness_cm = 0.05; // 0.5mm=0.05cm
float max_thickness_cm = 0.3; // 3.0mm=0.3cm
// 转换为像素单位
int min_outer_radius = (min_outer_diameter_cm / scale) / 2;
int max_outer_radius = (max_outer_diameter_cm / scale) / 2;
float min_thickness_px = min_thickness_cm / scale;
float max_thickness_px = max_thickness_cm / scale;
vector<pair<Vec3f, Vec3f>> candidates;
for (size_t i = 0; i < circles.size(); ++i) {
for (size_t j = i + 1; j < circles.size(); ++j) {
Point center1(cvRound(circles[i][0]), cvRound(circles[i][1]));
Point center2(cvRound(circles[j][0]), cvRound(circles[j][1]));
float radius1 = circles[i][2];
float radius2 = circles[j][2];
// 计算圆心距离
double distance = norm(center1 - center2);
// 判断是否同心
if (distance > 5) { // 阈值根据需要调整
continue;
}
// 确定外圆和内圆
float outer_r = max(radius1, radius2);
float inner_r = min(radius1, radius2);
float thickness = outer_r - inner_r;
// 检查外圆直径是否在范围内
if (outer_r * 2 * scale < min_outer_diameter_cm || outer_r * 2 * scale > max_outer_diameter_cm) {
continue;
}
// 检查厚度是否在范围内
if (thickness * scale < min_thickness_cm || thickness * scale > max_thickness_cm) {
continue;
}
candidates.emplace_back(circles[i], circles[j]);
}
}
if (!candidates.empty()) {
// 可能存在多个候选,取第一个符合条件的
auto& pair = candidates[0];
// 输出外圆和内圆的参数
cout << "检测到圆环,外圆半径:" << max(pair.first[2], pair.second[2]) << " 像素,内圆半径:" << min(pair.first[2], pair.second[2]) << " 像素" << endl;
} else {
cout << "无" << endl;
}
return 0;
}
但这里存在几个问题:
1. HoughCircles的参数可能需要调整,比如param1和param2,以及minRadius和maxRadius。例如,当前代码中的minRadius和maxRadius是10和100,这可能不符合实际需要,应根据转换后的min_outer_radius和max_outer_radius来设置。或者,可能需要将minRadius和maxRadius设置为检测外圆的范围,或者包括内圆和外圆。例如,外圆的半径范围是min_outer_radius到max_outer_radius,而内圆的半径可能更小。因此,HoughCircles的minRadius应该设置为可能的最小内圆半径,而maxRadius设置为max_outer_radius。但内圆的最小半径可能为外圆的最小半径减去max_thickness_px。例如,外圆的最小半径是min_outer_radius,内圆的最小半径是min_outer_radius - max_thickness_px。这可能为负数,所以需要处理。因此,HoughCircles的minRadius应设为0或合理的最小值。这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例如,假设外圆的最小半径是min_outer_radius,那么内圆的最小半径可能是max(min_outer_radius - max_thickness_px, 0)。因此,HoughCircles的minRadius可以设置为这个值,maxRadius设置为max_outer_radius。这样,可以检测到可能的内圆和外圆。
修改后的HoughCircles参数可能如下:
int min_possible_inner_radius = max(0, min_outer_radius - max_thickness_px);
HoughCircles(gray, circles, HOUGH_GRADIENT, 1, gray.rows/8, 200, 100, min_possible_inner_radius, max_outer_radius);
但这样可能仍然不准确,可能需要更宽泛的范围,以检测所有可能的圆,然后在后续步骤中过滤。
另一个问题是,HoughCircles可能会检测到多个圆,但如何确定哪两个组成所需的圆环。例如,可能有多个同心圆对满足条件,但用户要求最多存在一个圆环,所以可能需要选择最符合条件的一个。
此外,代码中的scale变量需要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如果图像的分辨率是每厘米100像素,则scale=0.01(因为1像素=0.01cm)。或者更直观的方式是定义pixels_per_cm,例如,100 pixels/cm,那么1cm=100像素,那么直径1.5cm=150像素,半径75像素。
所以,可能需要用户提供的参数是pixels_per_cm,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获得。
综上,代码中的参数设置需要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例如scale变量,HoughCircles的参数,以及圆心距离的阈值等。
此外,代码中检测所有圆对,时间复杂度是O(n^2),在检测到很多圆时可能效率低下。但实际情况下,HoughCircles检测到的圆数量不会太多,所以可以接受。
最后,输出结果时,如果存在多个候选对,可能需要选择最合适的一个,比如厚度最接近中间值的,或者外圆半径最大的等。或者根据问题描述,只需输出是否存在,以及参数。
综上,代码的大体结构是这样,但需要用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特别是单位转换的参数和HoughCircles的参数。此外,预处理步骤可能需要根据图像质量调整,例如高斯模糊的核大小,Canny的阈值等。</think>以下是基于C++和OpenCV的圆环检测实现方案,分步骤说明:
```cpp
#include <opencv2/opencv.hpp>
#include <vector>
#include <cmath>
using namespace cv;
using namespace std;
// 单位换算参数(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const float PIXELS_PER_CM = 100.0; // 示例:1厘米=100像素
// 参数约束(单位:厘米/cm)
const float MIN_DIAMETER = 1.5; // 最小外直径
const float MAX_DIAMETER = 4.0; // 最大外直径
const float MIN_THICKNESS = 0.05; // 0.5mm=0.05cm
const float MAX_THICKNESS = 0.3; // 3.0mm=0.3cm
int main() {
// 读取图像
Mat img = imread("ring.jpg");
if (img.empty()) {
cout << "无" << endl;
return -1;
}
// 预处理 ==================================
Mat gray;
cvtColor(img, gray, COLOR_BGR2GRAY);
GaussianBlur(gray, gray, Size(9, 9), 2, 2);
// 霍夫圆检测 ==============================
vector<Vec3f> circles;
HoughCircles(
gray, circles, HOUGH_GRADIENT,
1, // 累加器分辨率
gray.rows/16, // 圆之间的最小距离(像素)
200, // Canny高阈值
30, // 累加器阈值(越小检测越多)
PIXELS_PER_CM*MIN_DIAMETER/2 - PIXELS_PER_CM*MAX_THICKNESS, // 最小半径
PIXELS_PER_CM*MAX_DIAMETER/2 // 最大半径
);
// 转换参数到像素单位
const float min_outer_r = PIXELS_PER_CM * MIN_DIAMETER / 2;
const float max_outer_r = PIXELS_PER_CM * MAX_DIAMETER / 2;
const float min_thickness = PIXELS_PER_CM * MIN_THICKNESS;
const float max_thickness = PIXELS_PER_CM * MAX_THICKNESS;
// 寻找符合条件的同心圆对 ====================
vector<pair<Vec3f, Vec3f>> candidates;
for (size_t i = 0; i < circles.size(); ++i) {
for (size_t j = i+1; j < circles.size(); ++j) {
// 提取圆心和半径
Point c1(cvRound(circles[i][0]), cvRound(circles[i][1]));
Point c2(cvRound(circles[j][0]), cvRound(circles[j][1]));
float r1 = circles[i][2], r2 = circles[j][2];
// 条件1:圆心距离<3像素
if (norm(c1 - c2) > 3) continue;
// 条件2:半径差符合厚度要求
float thickness = abs(r1 - r2);
if (thickness < min_thickness || thickness > max_thickness) continue;
// 条件3:外圆直径在1.5-4.0cm范围内
float outer_r = max(r1, r2);
if (outer_r < min_outer_r || outer_r > max_outer_r) continue;
candidates.emplace_back(circles[i], circles[j]);
}
}
// 输出结果 ================================
if (candidates.empty()) {
cout << "无" << endl;
} else {
// 取第一组检测结果(可优化为选择最佳匹配)
auto& outer = (candidates[0].first[2] > candidates[0].second[2])
? candidates[0].first : candidates[0].second;
auto& inner = (candidates[0].first[2] < candidates[0].second[2])
? candidates[0].first : candidates[0].second;
printf("检测到圆环:外径%.2fcm,内径%.2fcm,厚度%.2fcm\n",
outer[2]*2/PIXELS_PER_CM,
inner[2]*2/PIXELS_PER_CM,
(outer[2]-inner[2])/PIXELS_PER_CM);
}
return 0;
}
```
### 算法说明:
1. **预处理**:灰度转换+高斯模糊减少噪声
2. **霍夫圆检测**:
- 动态计算半径范围,考虑外圆最大尺寸和厚度约束
- 参数`PIXELS_PER_CM`需根据实际图像分辨率设置
3. **同心圆筛选**:
- 圆心距离<3像素(可根据图像分辨率调整)
- 半径差符合厚度要求
- 外圆直径在指定范围内
### 参数调整建议:
1. `PIXELS_PER_CM`:通过测量已知尺寸物体确定
2. 霍夫变换参数:
- `第4个参数`:控制检测灵敏度,值越小检测越多圆
- `第5个参数`:控制边缘检测阈值,根据图像对比度调整
### 扩展优化方向:
1. 添加非极大值抑制,处理多个相似圆检测结果
2. 使用RANSAC改进圆心定位精度
3. 添加形态学操作强化环形边缘
4. 实现亚像素级圆心定位
请根据实际图像调整`PIXELS_PER_CM`参数,并可能需要微调霍夫变换参数以获得最佳检测效果。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