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attribute__((at(0x20000000), zero_init))

时间: 2024-01-05 14:20:27 浏览: 310
__attribute__((at(0x20000000), zero_init)) 是GNU C的一个特性,用于设置变量的属性。具体含义如下: 1. at(0x20000000):将变量放置在指定的地址0x20000000处。这可以用于嵌入式系统中,通过将变量放置在特定的内存地址来实现对硬件寄存器的访问。 2. zero_init:将变量初始化为零。这意味着在变量被分配内存时,会将其初始化为零值。这在需要确保变量初始值为零的情况下非常有用。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演示了如何使用__attribute__((at(0x20000000), zero_init)): ```c #include <stdio.h> // 定义一个全局变量,并将其放置在地址0x20000000处,并初始化为零 int __attribute__((at(0x20000000), zero_init)) myVariable; int main() { // 输出变量的值 printf("myVariable: %d\n", myVariable); // 输出:0 return 0; } ```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全局变量`myVariable`,并使用`__attribute__((at(0x20000000), zero_init))`将其放置在地址0x20000000处,并初始化为零。在`main`函数中,我们输出了`myVariable`的值,可以看到它的初始值为零。
相关问题

__attribute__((zero_init))

<think>好的,用户问到了`__attribute__((zero_init))`,我需要详细解释这个属性的用途和用法。首先,得确定用户对GCC扩展属性的了解程度,可能他们是在嵌入式开发中遇到需要控制变量初始化的场景。 首先,回忆一下`__attribute__((zero_init))`的作用。这个属性用于告诉编译器在链接阶段将变量放在.bss段,从而保证变量初始值为零,而不需要编译器在代码中生成显式的初始化指令。这在嵌入式系统中特别有用,尤其是当启动代码不自动初始化.bss段时,或者需要手动控制内存初始化的情况下。 接下来,需要解释它的语法和用法。比如,如何在变量声明时使用这个属性,以及它适用的变量类型。可能用户之前用过`__attribute__((section(...)))`,所以可以对比两者的不同,强调zero_init专注于初始化行为而非内存位置。 然后,要讨论应用场景。比如硬件寄存器映射需要清零,或者在没有操作系统的环境中手动管理内存初始化。还要提到与普通全局变量的区别,普通全局变量在.bss段默认初始化为零,但使用这个属性可以更显式地控制。 注意事项部分也很重要。需要说明启动代码必须处理.bss段的清零,否则变量可能不会被初始化。此外,这个属性是GCC特有的,其他编译器可能有不同的实现,比如IAR或Keil,用户可能需要查阅相关文档。 可能用户在实际使用中遇到了变量未按预期初始化为零的问题,所以需要强调启动代码的责任。另外,用户可能想将变量放在特定地址同时确保零初始化,这时候需要结合section属性和zero_init,或者确认链接脚本是否正确。 需要提供示例代码,展示正确的使用方式,并对比有无该属性时的区别。同时,提醒用户验证方法,比如查看map文件或使用调试器检查内存内容,确保变量确实位于.bss段且初始为零。 最后,总结使用该属性的关键点,确保用户理解其适用场景和潜在的限制,比如编译器依赖性和启动代码的要求。这有助于用户在实际项目中正确应用,避免常见的错误。</think>在嵌入式开发中,`__attribute__((zero_init))` 是 GNU 编译器(GCC/Clang 等)的扩展属性,用于**强制指定变量在程序启动时保持未初始化状态**,且**确保其初始值为零**。它的核心目的是**跳过编译器的默认初始化逻辑**,直接依赖链接器将变量分配到 `.bss` 段(未初始化数据段)中。 --- ### **一、核心功能解析** 1. **行为特征**: - 变量**不参与编译阶段的显式初始化**(例如不生成`memset`或赋值代码) - 变量**最终初始值为零**(通过链接器将 `.bss` 段清零实现) - 与普通全局变量的区别:普通全局变量默认在 `.bss` 段并初始化为零,但此属性可**显式强制实现**此行为 2. **语法格式**: ```c // 声明语法 uint32_t __attribute__((zero_init)) sensor_buffer[128]; // 或等价简化写法 uint32_t sensor_buffer[128] __attribute__((zero_init)); ``` --- ### **二、典型应用场景** 1. **硬件寄存器映射清零** 需确保外设控制块初始状态全零: ```c typedef struct { volatile uint32_t CR; volatile uint32_t SR; } UART_TypeDef; UART_TypeDef __attribute__((zero_init)) * const UART1 = (UART_TypeDef*)0x40011000; ``` 2. **无操作系统环境的内存控制** 在无启动代码自动初始化 `.bss` 段时,手动清零特定区域: ```c __attribute__((zero_init, section(".noinit"))) uint8_t critical_data[256]; ``` 3. **优化启动时间** 避免对大型缓冲区进行重复清零: ```c // 假设启动代码已对.bss段整体清零 __attribute__((zero_init)) uint8_t display_framebuffer[8192]; // 无需代码初始化 ``` --- ### **三、与普通全局变量的对比** | 特性 | 普通全局变量 | `__attribute__((zero_init))` | |--------------------|----------------------|----------------------------------| | 默认段分配 | `.bss` 或 `.data` | 强制进入 `.bss` 段 | | 初始值确定性 | 依赖编译器/启动代码 | 显式声明零初始化需求 | | 初始化代码生成 | 可能生成初始化指令 | 完全依赖链接阶段清零 | | 与 `volatile` 配合 | 需要手动组合 | 可联合使用(如硬件寄存器场景) | --- ### **四、关键注意事项** 1. **启动代码依赖** 必须确保启动代码(如 `startup_*.s`)包含对 `.bss` 段的清零操作,否则变量实际值不确定。 2. **作用域限制** - 仅适用于**全局变量或静态局部变量** - 不可用于栈变量(局部非静态变量) 3. **编译器兼容性** - **GCC/Clang**:原生支持 - **IAR**:需改用 `__no_init` + `@` 地址指定 - **ARMCC**:需使用 `__attribute__((section("ZI"))` 等效语法 4. **与 `section` 属性联合使用** ```c // 将变量分配到自定义段并强制零初始化 __attribute__((section(".backup_ram"), zero_init)) uint32_t system_state; ``` --- ### **五、验证方法** 1. **查看编译生成的 map 文件** 确认变量被标记在 `.bss` 段: ```text .bss.system_state 0x20001000 0x4 main.o ``` 2. **反汇编检查初始化代码** 使用 `objdump -d` 验证无初始化指令(如无 `memset` 调用)。 3. **调试器内存查看** 在复位后直接读取目标地址,确认值为 `0x00000000`。 --- ### **六、替代方案对比** | 方法 | 优点 | 缺点 | |----------------------------|----------------------|----------------------| | `__attribute__((zero_init))` | 显式控制初始化行为 | 编译器依赖性强 | | 手动调用 `memset` | 跨编译器通用 | 增加代码体积和执行时间 | | 链接脚本控制 `.bss` 段 | 系统级统一管理 | 需要深入理解链接器 | --- ### **总结** `__attribute__((zero_init))` 是嵌入式开发中精准控制内存初始化的利器,尤其适用于: - 对启动时间敏感的零初始化需求 - 需要绕过编译器默认初始化逻辑的场景 - 与自定义内存段配合的硬件级操作 使用时需**严格验证启动代码的 `.bss` 段处理逻辑**,并注意不同编译器的语法差异。

//#include "SWM320.h" #include "LcdInit.h" #include "dev_systick.h" /*************************************/ #include "sys.h" /*************************************/ #if 1 //main particular Function //#define LCD_HDOT 800 // 水平点数 //#define LCD_VDOT 480 // 垂直点数 #define LCD_HDOT 480 // 水平点数 #define LCD_VDOT 272 // 垂直点数 #define LCD_DIRH 1 // 水平显示 #define ENABLE_INT() __enable_irq() /* 使能全局中断 */ #define DISABLE_INT() __disable_irq() /* 禁止全局中断 */ u8 buf[8];//CAN BUFFER uint32_t g_JumpInit __attribute__((at(0x20000000), zero_init)); uint32_t sameBits(uint32_t std_id[], uint32_t std_n, uint32_t ext_id[], uint32_t ext_n); u8 CanBaudrateKind = 0; #ifdef usart #define UART_RX_LEN 128 uint32_t UART_GetChars(u8 *data); uint32_t UART_RXIndex = 0; u8 UART_RXBuffer[UART_RX_LEN] = {0}; void DealuartData(void); u8 U0buffer[UART_RX_LEN] = {0}; #endif UG_GUI gui; void IO_Init(void); void Decice_init(void); //设备初始化 void App_Init(void); void SerialInit(void); int fp

<think>好的,用户需要关于SWM320单片机的LCD初始化和UART配置的示例代码。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SWM320的硬件特性和相关库函数的结构。 关于LCD初始化,SWM320可能使用FSMC或类似的接口来控制LCD屏幕。用户可能需要配置GPIO引脚作为数据线和控制线,然后设置时序参数和显示模式。我需要确保提供的代码包括GPIO初始化、LCD控制器配置以及基本的显示指令发送。比如,设置扫描方向、开启显示等操作。 然后是UART配置,用户提到了UART3的初始化代码,可能希望看到类似的结构。需要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以及中断配置。参考用户提供的代码,应该使用结构体来配置UART参数,并正确启用接收中断和超时中断。同时,GPIO引脚的复用功能需要正确设置,比如将特定引脚配置为UART的RX和TX。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提供的引用代码中,UART3的初始化包括GPIO配置、结构体参数设置以及中断配置。我需要确保示例代码与用户提供的风格一致,使用相同的库函数和结构体名称。例如,PORT_Init函数用于GPIO配置,UART_InitStructure结构体定义参数,然后调用UART_Init和UART_Open。 另外,用户可能还需要知道如何编写发送和接收函数,以及中断服务例程。但根据问题描述,用户主要需要初始化代码,所以可能不需要深入中断处理部分,但提供基本的框架会有帮助。 最后,需要检查代码语法是否正确,比如结构体成员名称是否正确,函数调用是否正确,以及是否遗漏必要的步骤,比如开启时钟或使能外设。例如,在初始化外设前,可能需要通过RCC配置使能对应的UART和GPIO时钟,但用户提供的代码中没有显示这部分,可能需要补充或确认是否库函数内部处理了。 总结步骤: 1. LCD的GPIO配置:数据线和控制线(CS, WR, RS, RESET等)。 2. LCD控制器初始化:设置时序参数、像素格式、扫描方向等。 3. UART3的GPIO配置:复用引脚为RX和TX。 4. UART参数配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中断使能。 5. 示例代码的结构要与用户提供的UART3初始化代码类似,使用相同的库函数和结构体。 需要确保代码中的寄存器名称和函数调用与SWM320的库一致,例如UART3的定义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拼写错误。另外,LCD部分可能需要根据具体型号调整初始化命令,比如ST7789的初始化序列可能包括多个命令和参数,需要参考数据手册。 可能还需要提醒用户根据实际硬件连接修改引脚定义,比如UART3_RX_PORT和LCD相关的端口定义,确保与实际电路一致。</think>以下是根据SWM320单片机手册整理的LCD初始化与UART配置实现: ### 一、LCD初始化代码(以ST7789屏幕为例) ```c // GPIO引脚定义 #define LCD_DC_PORT GPIOA #define LCD_DC_PIN PIN5 #define LCD_RES_PORT GPIOA #define LCD_RES_PIN PIN6 // LCD初始化函数 void LCD_Init(void) { // 配置控制线GPIO PORT_Init(LCD_DC_PORT, LCD_DC_PIN, PORT_PIN_FUNC_GPIO, 1); // DC线配置 PORT_Init(LCD_RES_PORT, LCD_RES_PIN, PORT_PIN_FUNC_GPIO, 1);// RESET线配置 // 硬件复位时序 LCD_RES_PORT->CLR = LCD_RES_PIN; delay_ms(100); LCD_RES_PORT->SET = LCD_RES_PIN; delay_ms(120); // 发送初始化命令序列 LCD_WriteCmd(0x36); // 设置扫描方向 LCD_WriteData(0x00); LCD_WriteCmd(0x3A); // 接口像素格式 LCD_WriteData(0x55); // 16位RGB格式 LCD_WriteCmd(0x29); // 开启显示 } ``` ### 二、UART3配置代码(带中断) ```c // 引用您提供的UART3初始化模板 void bsp_uart3_init(void) { UART_InitStructure UART_initStruct; // GPIO配置(注意根据实际硬件修改引脚定义) PORT_Init(UART3_RX_PORT, UART3_RX_PIN, UART3_RX_SEL, 1); // 输入模式 PORT_Init(UART3_TX_PORT, UART3_TX_PIN, UART3_TX_SEL, 0); // 输出模式 // UART参数配置 UART_initStruct.Baudrate = 115200; UART_initStruct.DataBits = UART_DATA_8BIT; UART_initStruct.Parity = UART_PARITY_NONE; UART_initStruct.StopBits = UART_STOP_1BIT; UART_initStruct.RXThreshold = 16; // 接收FIFO阈值 UART_initStruct.RXThresholdIEn = 1; // 使能接收中断 UART_initStruct.TimeoutTime = 10; // 10个字符超时 UART_initStruct.TimeoutIEn = 1; // 使能超时中断 UART_Init(UART3, &UART_initStruct); UART3->TOCR &= ~(1 << UART_TOCR_MODE_Pos); UART_Open(UART3); // 启动UART3[^1] } // 中断服务函数示例 void UART3_Handler(void) { if(UART_GetITStatus(UART3, UART_IER_RXI) == SET) { uint8_t data = UART_ReceiveData(UART3); // 处理接收数据 UART_ClearITPendingBit(UART3, UART_IER_RXI); } } ``` ### 关键配置说明: 1. **LCD接口**: - 需要根据实际屏幕型号调整初始化命令序列 - 数据总线需配置为推挽输出模式 - 扫描方向`0x36`命令参数影响显示方向 2. **UART配置**: - 接收中断阈值应根据数据流量设置 - 超时中断可用于处理不定长数据包 - 波特率误差应控制在2%以内[^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zip
资源下载链接为: https://pan.quark.cn/s/f989b9092fc5 Android 7.1.1(API 25)SDK Platform 是 Android 开发的关键部分,为开发者提供了构建、测试和调试适用于 Android 7.1.1 系统应用所需的全部工具和资源。该版本在 Android 7.0 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增强和性能优化,为用户带来更流畅的体验和更多开发选项。 API 级别 25:API 级别是 Android 操作系统版本的标识,API 25 对应 Android 7.1.1。开发者需确保应用支持目标 API 级别,以确保应用在兼容设备上运行。API 25 新增了通知渠道、App 短剪贴板等接口和功能。 通知渠道:这是 Android 7.1.1 的重要特性,允许开发者为不同类型的通知创建独立通道,用户可设置每个通道的显示方式,提升用户体验和隐私控制。 App 短剪贴板:Android 7.1.1 引入快捷方式 API,用户可从主屏幕直接启动特定功能或任务,无需打开完整应用。开发者可定义多个快捷方式,提高用户效率。 多窗口模式:Android 7.1.1 进一步完善了多窗口功能,用户可在同一屏幕上同时使用两个应用,增强多任务处理能力。开发者需适配此功能,确保应用在多窗口模式下正常运行。 画中画模式:Android 7.1.1 支持画中画模式,视频可在小窗口中继续播放,即使用户切换到其他应用。开发者可利用此特性为视频应用提供更丰富的用户体验。 Java 8 语言特性和 API:API 25 开始支持部分 Java 8 语言特性,如 Lambda 表达式、方法引用和接口默认方法,使代码更简洁易读。 安全增强:包括文件加密、运行时权限管理和安全启动等,提升了系统安全性。开发者需考虑这些安全措施并适应相应编程模型。 开发者工具:SDK Platf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2022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pptx

2022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分析报告.pptx
recommend-type

广东省广电集团公司大客户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规约补充内容.doc

广东省广电集团公司大客户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规约补充内容.doc
recommend-type

单片机专业技能竞赛培训知识分享.ppt

单片机专业技能竞赛培训知识分享.ppt
recommend-type

吉林大学2021年9月《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14.docx

吉林大学2021年9月《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参考14.docx
recommend-type

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docx

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docx
recommend-type

全面解析SOAP库包功能与应用

从给定的文件信息中,我们可以提取到的核心知识点主要集中在“SOAP”这一项技术上,由于提供的信息量有限,这里将尽可能详细地解释SOAP相关的知识。 首先,SOAP代表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是一种基于XML的消息传递协议。它主要用于在网络上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SOAP定义了如何通过HTTP和XML格式来构造消息,并规定了消息的格式应遵循XML模式。这种消息格式使得两个不同平台或不同编程语言的应用程序之间能够进行松耦合的服务交互。 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SOAP作为一种中间件技术,可以被看作是应用程序之间的一种远程过程调用(RPC)机制。它通常与Web服务结合使用,Web服务是使用特定标准实现的软件系统,它公开了可以通过网络(通常是互联网)访问的API。当客户端与服务端通过SOAP进行通信时,客户端可以调用服务端上特定的方法,而不需要关心该服务是如何实现的,或者是运行在什么类型的服务器上。 SOAP协议的特点主要包括: 1. **平台无关性**:SOAP基于XML,XML是一种跨平台的标准化数据格式,因此SOAP能够跨越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平台进行通信。 2. **HTTP协议绑定**:虽然SOAP协议本身独立于传输协议,但是它通常与HTTP协议绑定,这使得SOAP能够利用HTTP的普及性和无需额外配置的优势。 3. **消息模型**:SOAP消息是交换信息的载体,遵循严格的结构,包含三个主要部分:信封(Envelope)、标题(Header)和正文(Body)。信封是消息的外壳,定义了消息的开始和结束;标题可以包含各种可选属性,如安全性信息;正文则是实际的消息内容。 4. **错误处理**:SOAP提供了详细的错误处理机制,可以通过错误码和错误信息来描述消息处理过程中的错误情况。 5. **安全性和事务支持**:SOAP协议可以集成各种安全性标准,如WS-Security,以确保消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SOAP消息可以包含事务信息,以便于服务端处理事务性的业务逻辑。 在描述中提到的“所有库包”,这可能意味着包含了SOAP协议的实现、相关工具集或库等。由于信息不足,这里的“库包”具体指的是什么并不清楚,但可以理解为与SOAP相关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或框架,它们使得开发者可以更加方便地创建SOAP消息,处理SOAP请求和响应,以及实现Web服务。 至于“压缩包子文件的文件名称列表”中只有一个单词“soap”,这可能表明实际文件内容仅有一个与SOAP相关的文件,或者是一个压缩包文件的名称为“soap”。由于缺乏更详尽的文件列表,无法进一步分析其可能的内容。 综上所述,SOAP作为一种实现Web服务的技术标准,通过HTTP和XML实现系统间的通信。它支持跨平台、跨语言的服务调用,并具备强大的安全性和错误处理机制。在具体应用中,开发者可能需要用到与之相关的库包或工具集来开发和部署Web服务。
recommend-type

编程语言选择指南:为不同项目量身定制的编程语言策略

# 摘要 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对于软件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本文首先探讨了编程语言选择的重要性,并对不同分类和特点的编程语言进行了详尽分析,重点介绍了静态与动态类型、解释型与编译型、面向对象与函数式编程语言的区别和应用场景。接着,文章根据项目需求详细讨论了如何选择适合的编程语言,包括功能需求、性能考量、开发效率和团队技能等关键因素。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不同
recommend-type

手写vue2的插件vue-router

<think>我们正在手写一个简化版的vue-router插件,用于Vue2。主要步骤:1.定义一个类VueRouter,包含路由映射、当前路由状态等。2.实现install方法,用于Vue.use()安装插件,在install方法中:-混入beforeCreate生命周期钩子,在组件创建时初始化router。-全局注册router-view和router-link组件。3.实现路由映射:将路由配置转换为路径与组件的映射表。4.监听hashchange事件(或者使用history模式,这里以hash模式为例)来响应路由变化。5.实现router-view组件,根据当前路由渲染对应组件。6.实现
recommend-type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方法》第6版课件解析

根据提供的文件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出以下知识点: 1. 课程名称:“SOFTWARE ENGINEERING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 6e”,表明这是关于软件工程的课程教材,第6版,针对实践者的教学方法。 2. 版本信息:由于标题中明确指出是第6版(6e),我们知道这是一系列教科书或课件的最新版本,这意味着内容已经根据最新的软件工程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更新和改进。 3. 课程类型:课程是针对“practitioner”,即实践者的,这表明教材旨在教授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和案例学习,可能包含大量的项目管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测试等方面的内容。 4. 适用范围:文件描述中提到了“仅供校园内使用”,说明这个教材是专为教育机构内部学习而设计的,可能含有某些版权保护的内容,不允许未经授权的外部使用。 5. 标签:“SOFTWARE ENGINEERING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 6e 软件工程”提供了关于这门课程的直接标签信息。标签不仅重复了课程名称,还强化了这是关于软件工程的知识。软件工程作为一门学科,涉及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从需求收集、设计、编码、测试到维护和退役,因此课程内容可能涵盖了这些方面。 6. 文件命名:压缩包文件名“SftEng”是“SOFTWARE ENGINEERING”的缩写,表明该压缩包包含的是软件工程相关的教材或资料。 7. 关键知识点:根据标题和描述,我们可以推测课件中可能包含的知识点有: - 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包括软件工程的定义、目标、原则和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模型。 - 需求分析:学习如何获取、分析、记录和管理软件需求。 - 系统设计:涉及软件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以及如何将需求转化为设计文档。 - 实现与编码:包括编程语言的选择、代码编写规范、版本控制等。 - 测试:软件测试的原则、方法和测试用例的设计。 - 项目管理:时间管理、团队协作、风险管理、成本估算等与软件项目成功相关的管理活动。 - 质量保证:软件质量模型、质量度量和质量控制措施。 - 维护和演化:软件部署后如何进行持续维护、升级和系统退役。 - 软件工程的新兴领域:包括敏捷开发方法、DevOps、用户体验设计等现代软件开发趋势。 8. 版权和使用限制:由于是专供校园内使用的教材,课件可能包含版权声明和使用限制,要求用户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不得对外传播和用于商业用途。 综上所述,这门课程的课件是为校园内的学生和教职员工设计的,关于软件工程的全面教育材料,覆盖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并且在版权方面有所限制。由于是最新版的教材,它很可能包含了最新的软件工程技术和方法论。
recommend-type

QUARTUS II 13.0全攻略:新手到专家的10个必备技能

# 摘要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QUARTUS II 13.0软件的使用,包括其安装、FPGA基础、项目设置、设计流程、高级功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