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与习题编程3-9答案
时间: 2023-10-23 22:02:57 浏览: 323
对于PTA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与习题编程3-9题,以下是答案:
这道题要求我们编写PTAC语言程序,计算一个整数n的阶乘。我们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完成这个任务。下面是实现的代码:
1.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整数变量n,用于存储要计算阶乘的数值。
2. 然后,我们需要定义一个整数变量result,用于存储计算结果。
3. 接着,我们将result的初始值设为1,因为任何数的阶乘的初始值都为1。
4. 接下来,我们使用一个循环结构来计算阶乘。从i=1开始,循环条件为i<=n,每次循环i自增1。
5. 在循环中,我们将result与i相乘,并将结果赋给result,以更新计算结果。
6. 最后,循环结束后,我们将result的值输出,即为n的阶乘。
下面是代码示例:
```
BEGIN
INTEGER n;
INTEGER result;
READ n;
// 初始化result为1
result := 1;
FOR i := 1 TO n DO
result := result * i;
END
WRITE result;
END.
```
以上是PTA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与习题编程3-9题的答案。该程序能够计算给定整数n的阶乘,并输出结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问题
ptaC语言程序题
### PTA C语言程序设计题目概述
PTA(Programmer Test Assistant)是一个在线编程评测平台,提供了丰富的C语言程序设计练习题供学习者实践和提高编程能力。以下是常见的几类经典题目及其描述:
#### 1. **换硬币**
此题通常涉及将一定金额的钱换成不同面额的硬币组合方式计算问题[^1]。
#### 2. **水仙花数**
求解三位整数中各位数字立方之和等于该数本身的数值称为水仙花数。
```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num, a, b, c;
for(num=100;num<1000;num++) {
a=num/100;
b=(num%100)/10;
c=num%10;
if(a*a*a+b*b*b+c*c*c==num){
printf("%d\n",num);
}
}
return 0;
}
```
#### 3.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通过输入两个正整数,分别计算并输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c
#include <stdio.h>
// 使用欧几里得算法求最大公约数
int gcd(int a, int b) {
while(b != 0){
int temp = b;
b = a % b;
a = temp;
}
return a;
}
int lcm(int a, int b, int g) {
return (a * b) / g;
}
int main(){
int x,y,g,l;
scanf("%d%d",&x,&y);
g=gcd(x,y);
l=lcm(x,y,g);
printf("GCD=%d LCM=%d\n",g,l);
return 0;
}
```
#### 4. **高空坠球**
模拟一个小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到地面再弹起的过程,记录总路程以及反弹次数等问题。
#### 5. **猴子吃桃**
基于逆向思维解决每天剩余桃子数量变化规律的问题。
#### 6. **兔子繁衍**
斐波那契序列的应用实例之一,用于预测每个月新生兔对总数的影响。
#### 7. **出租车计价**
依据行驶距离按照特定规则计算车费总额的任务。
#### 8. **三角形判断**
给定三条边长度判定能否构成有效三角形,并进一步分类为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2]。
```c
#include<stdio.h>
int main(){
double a,b,c;
scanf("%lf%lf%lf",&a,&b,&c);
if((a+b>c)&&(a+c>b)&&(b+c>a)){
if(a*a+b*b==c*c || a*a+c*c==b*b || b*b+c*c==a*a){
printf("Right triangle");
}
else if(a*a+b*b<c*c || a*a+c*c<b*b || b*b+c*c<a*a){
printf("Obtuse triangle");
}
else{
printf("Acute triangle");
}
}
else{
printf("Not a valid triangle");
}
return 0;
}
```
#### 9. **简单计算器**
实现基本四则运算功能的小型应用程序开发案例。
#### 10. **平面向量加法**
处理二维空间内的矢量相加操作逻辑。
---
PTA|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练习题078
### PTA 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 练习题 078 的题目解析
#### 题目描述
根据已知的信息,PTA平台上的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练习题可能涉及多种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应用。虽然具体的第078题未被直接提及于提供的引用中,但从其他类似的竞赛题目来看[^2],该类问题通常围绕集合覆盖、逻辑推理或者树形结构展开。
对于类似技能点分配的问题,其核心在于计算最小交集人数以满足多项条件下的最大覆盖率需求。具体到此题,假设班级中有 \( n \) 名学生,掌握不同技能的学生数量分别为 \( k_1, k_2, ..., k_m \),目标是最少有多少名学生能够精通全部 \( m \) 种技能。
#### 数学建模与求解方法
此类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1. **总技能点数统计**
将所有学生的技能总数相加得到总的技能点数 \( S = k_1 + k_2 + ... + k_m \)。
2. **人均技能上限分析**
假设每个人最多能掌握 \( c_{\text{max}} \) 种技能,则理论上全体成员所能贡献的最大技能点数为 \( n \times c_{\text{max}} \)。如果实际的 \( S > n \times c_{\text{max}} \),则必然存在部分个体需承担额外的学习负担以弥补差额。
3. **剩余超额技能分布估算**
当前情况下,超出理论值的部分 \( E = S - n \times c_{\text{max}} \) 表明至少有若干人需要学习超过 \( c_{\text{max}} \) 种技能才能达到整体水平的要求。因此,最少具备完全能力的人数应等于或大于这一数值。
4. **实现代码示例**
以下是基于上述思路的一个简单C++解决方案:
```cpp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int n,m;
cin>>n>>m; //输入总人数n以及技能种类数目m
long sum=0;
for(int i=0;i<m;i++){
int ki;
cin>>ki; //依次读取各单项技能对应的人数
sum += ki;
}
if(sum >= n * (m-1)){
cout<<sum-n*(m-1)<<endl;//输出结果
}else{
cout<<"Impossible"<<endl; //当无法达成时返回错误提示
}
return 0;
}
```
通过以上步骤即可完成对该类型问题的有效解答。
#### 结论
综上所述,在面对类似于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中的复杂组合优化挑战时,采用合理的抽象模型配合高效的编程技巧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