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搬迁后组建新的局域网,新的局域网中网络设备主要由两台核心交换(S1与S2)及两台接入交换机(S3与S4)构成,为确保冗余两台接入交换机都分别上联至两台核心交换机,两台核心交换机之间也进行了互联的ensp拓扑图
时间: 2025-06-27 08:08:35 浏览: 11
<think>嗯,用户想了解某公司搬迁后组建的新局域网的拓扑结构,特别是使用eNSP绘制的图。首先,我需要明确用户的需求。他们提到有两台核心交换机S1和S2,还有两台接入交换机S3和S4。冗余设计是关键,所以接入交换机需要分别上联到两台核心交换机,同时核心之间也要互联。
我应该先考虑eNSP的基本元素,比如如何添加设备,连接线缆。然后,拓扑结构方面,核心交换机通常放在上层,接入层在下。冗余连接可能需要使用Eth-Trunk或者生成树协议来防止环路。不过用户可能只需要拓扑图的结构,不需要具体配置步骤。
接下来,用户可能想知道具体的连接方式,比如S3和S4如何连接到S1和S2,以及S1和S2之间的互联。是否需要使用堆叠或M-LAG?不过可能用户只需要基本的物理连接示意图。
需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步骤说明。可能需要先描述设备,然后连接方式,最后冗余机制。同时,要使用中文,符合格式要求,数学表达式用$...$,不过这里可能用不上太多数学,但如果有带宽之类的参数可能需要。
另外,用户可能没有提到具体的端口编号或IP地址,所以保持通用描述即可。最后,提醒用户实际应用中需要配置生成树、VRRP等协议,但拓扑图部分可能只需要连接线路。
检查是否有遗漏,比如eNSP中的设备类型选择,比如核心交换机可能用S5700,接入用S3700。连接线用Copper或光纤。确保每个步骤都清晰,帮助用户逐步构建拓扑图。</think>下面为您逐步分析该局域网的eNSP拓扑设计与实现方式:
一、设备选型建议
$$核心层:S1/S2 \quad 建议选用S5700系列(如S5700-28C-EI)$$
$$接入层:S3/S4 \quad 建议选用S3700系列(如S3700-24TP-SI)$$
二、物理连接规划
1. 核心层互联
$$\text{S1 GE 0/0/1} \leftrightarrow \text{S2 GE 0/0/1} \quad (\text{使用交叉线或光纤})$$
2. 接入层双归属
$$\begin{cases}
\text{S3 GE 0/0/2} \leftrightarrow \text{S1 GE 0/0/2} \\
\text{S3 GE 0/0/3} \leftrightarrow \text{S2 GE 0/0/2} \\
\text{S4 GE 0/0/2} \leftrightarrow \text{S1 GE 0/0/3} \\
\text{S4 GE 0/0/3} \leftrightarrow \text{S2 GE 0/0/3}
\end{cases}$$
三、拓扑示意图
```
+------+
| S1 |
+--+---+
|▲ ▲
|| |
+------------++ +------------+
| 核心层互联 |
+------------++ +------------+
|| |
▼| ▼
+--+---+
| S2 |
+------+
▲ ▲
| |
+-----------+--+-----------+
|接入层双归链路 |
+-----------+--+-----------+
| |
+--+---+
| S3 |
+------+
+------+
| S4 |
+------+
```
四、关键冗余机制
1. 链路聚合(推荐方案)
$$在S3/S4上配置Eth-Trunk:$$
$$\begin{cases}
S3: \text{GE0/0/2 + GE0/0/3 → Eth-Trunk 1} \\
S4: \text{GE0/0/2 + GE0/0/3 → Eth-Trunk 1}
\end{cases}$$
2. 生成树协议(基础保障)
$$建议启用RSTP协议,指定S1为根桥:$$
$$[S1] stp root primary$$
五、典型配置片段
```cisco
# S1基础配置示例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description To-S2-Core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 20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
description To-S3-UpLink
eth-trunk 1
interface Eth-Trunk1
mode lacp-static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 20
```
注意事项:
1. 建议核心层互联使用万兆接口
2. 接入交换机建议划分业务VLAN和管理VLAN
3. 实际部署需配置VRRP实现网关冗余
4. 建议启用LLDP协议便于拓扑发现
该设计实现了:
- $核心层N+1冗余$
- $接入层双归链路负载分担$
- $全网状物理连接$
- $逻辑无环拓扑$
实际eNSP建模时,可先拖拽设备图标,按上述连接关系连线,最后标注端口描述信息。建议使用不同颜色区分核心层和接入层连接线。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