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把控制舵机代码和mpu6050代码写在一块

时间: 2025-08-10 16:07:49 浏览: 2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用户将控制舵机的代码与MPU6050的角度计算代码整合到同一个程序中。用户之前已经提供了一些代码和引用,我需要仔细分析这些信息,确保整合后的程序能正常工作。 首先,用户提到要结合MPU6050的角速度转化为角度的代码和控制舵机的代码。根据引用[1],用户已经有一个校准MPU6050的程序,可能需要参考那个自动计算偏移的代码。同时,引用[2]解释了舵机是通过脉冲宽度控制角度,所以需要生成相应的PWM信号。接下来,我需要确定整合的步骤。用户之前的问题中提到了初始化、数据读取和积分逻辑,以及舵机控制。现在需要将这些部分合并到一个程序中。可能的步骤包括: 1. **硬件初始化**:确保MPU6050和舵机都正确初始化。MPU6050需要复位和校准,舵机需要连接到PWM引脚并设置初始位置。 2. **数据读取与处理**:从MPU6050读取陀螺仪数据,进行校准和积分得到角度。这里需要注意时间间隔dt的计算,避免积分误差。 3. **舵机控制**:将计算出的角度映射到舵机的PWM脉宽,根据引用[2]提到的1.5ms对应中间位置,调整脉宽范围。 4. **数据融合与滤波**:根据引用[3],可能需要使用DMP或互补滤波来减少陀螺仪的漂移,结合加速度计的数据提高角度精度。 在整合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问题,比如角度漂移或舵机响应不稳定。需要检查校准是否准确,时间间隔是否计算正确,以及PWM信号是否稳定。此外,用户提到的引用[3]中的数字运动处理引擎(DMP)可能可以简化数据融合,但需要确认代码是否支持。然后,考虑代码结构。主循环中需要连续读取传感器数据,计算角度,并更新舵机位置。同时,可能需要添加调试输出,如串口打印角度值,方便用户验证。用户可能忽略的问题包括陀螺仪校准的准确性,以及积分过程中的累积误差。需要确保校准程序运行足够次数,取平均值来消除偏移。此外,互补滤波或卡尔曼滤波的使用可以改善角度估计,但会增加代码复杂度。 最后,测试整合后的程序,验证舵机是否根据MPU6050的角度变化正确移动。可能需要调整映射范围和滤波参数,以达到最佳效果。</think>### 一、代码整合方案 #### 1. 硬件接口整合 ```cpp #include <Wire.h> #include <Servo.h> #define MPU_ADDR 0x68 #define CALIB_SAMPLES 500 // 校准采样次数[^1] Servo servo; float gyroX_offset = 0; int servoPin = 9; // 舵机信号线接9号引脚[^2] ``` #### 2. 主程序结构 ```cpp void setup() { Serial.begin(115200); servo.attach(servoPin); // 初始化舵机[^2] MPU6050_Init(); Calibrate_Gyro(); // 执行陀螺仪校准[^1] } void loop() { static float angle = 0; static uint32_t lastTime = 0; // 时间差计算(单位:秒) float dt = (micros() - lastTime) / 1e6; lastTime = micros(); // 获取角速度并积分 float gyroX = Get_Calibrated_GyroX(); angle += gyroX * dt; // $$ \theta_{new} = \theta_{old} + \omega \cdot \Delta t $$ // 舵机控制映射(-90°~90°映射到0~180°) int servoAngle = constrain(map(angle, -90, 90, 0, 180), 0, 180); servo.write(servoAngle); // 发送PWM脉冲[^2] // 调试输出 Serial.print("Angle:"); Serial.println(angle); } ``` #### 3. 关键函数实现 ```cpp // 获取校准后的角速度(单位:°/s) float Get_Calibrated_GyroX() { int16_t raw = MPU_Get_Gyro_X(); return (raw - gyroX_offset) / 16.4; // ±2000dps量程灵敏度[^3] } // 陀螺仪校准(静态零偏校准) void Calibrate_Gyro() { long sum = 0; for(int i=0; i<CALIB_SAMPLES; i++) { sum += MPU_Get_Gyro_X(); delay(3); } gyroX_offset = sum / CALIB_SAMPLES; // $$ offset = \frac{1}{N}\sum_{i=1}^{N} raw_i $$[^1] } ``` ### 二、整合验证要点 #### 1. 时序验证 | 参数 | 要求 | 验证方法 | |------------|-------------------------|----------------------------| | 采样周期 | $\Delta t < 5ms$ | 用micros()测量loop执行时间 | | PWM脉宽精度 | $1\mu s$分辨率 | 示波器观测舵机信号线波形 | #### 2. 控制性能优化 ```cpp // 添加互补滤波(融合加速度计数据) float accelAngle = atan2(accelY, accelZ) * 180/PI; // 加速度计角度计算 angle = 0.98*(angle + gyroX*dt) + 0.02*accelAngle; // $$ \theta = \alpha(\theta + \omega \Delta t) + (1-\alpha)\theta_{accel} $$[^3] ``` #### 3. 漂移抑制方法 ```mermaid graph TD A[启动] --> B{静止检测} B -->|是| C[重置角度积分器] B -->|否| D[正常积分] C --> E[返回角度0] ``` ### 三、完整代码示例 ```cpp #include <Wire.h> #include <Servo.h> #define MPU_PWR_MGMT1 0x6B #define GYRO_CONFIG 0x1B #define GYRO_XOUT_H 0x43 Servo servo; float gyroX_offset = 0; void setup() { Serial.begin(115200); servo.attach(9); Wire.begin(); MPU_Write_Byte(MPU_PWR_MGMT1, 0x00); // 唤醒MPU6050[^1] MPU_Write_Byte(GYRO_CONFIG, 0x18); // 设置陀螺仪量程±2000dps[^3] // 校准陀螺仪 long sum = 0; for(int i=0; i<500; i++) { sum += MPU_Get_Gyro_X(); delay(3); } gyroX_offset = sum / 500; } void loop() { static float angle = 0; static uint32_t t_prev = 0; float dt = (micros() - t_prev) / 1e6; t_prev = micros(); int16_t raw = MPU_Get_Gyro_X(); float gyroX = (raw - gyroX_offset) / 16.4; // 单位转换[^3] angle += gyroX * dt; // 角度限幅(-180°~180°) if(angle > 180) angle -= 360; else if(angle < -180) angle += 360; // 舵机控制(映射到0~180°) servo.write(map(angle, -90, 90, 0, 180)); } int16_t MPU_Get_Gyro_X() { Wire.beginTransmission(MPU_ADDR); Wire.write(GYRO_XOUT_H); Wire.endTransmission(false); Wire.requestFrom(MPU_ADDR, 2); return (Wire.read() << 8) | Wire.read(); } ``` ### 四、系统优化建议 1. **动态校准增强** 添加运动状态检测,当检测到静止时自动进行零偏校准: ```cpp if(abs(gyroX) < 0.5) { // 0.5°/s为静止阈值 gyroX_offset = 0.95*gyroX_offset + 0.05*raw; // 低通滤波更新偏移 } ``` 2. **PWM精度提升** 使用定时器生成高精度PWM信号: ```cpp // 设置定时器1为相位修正PWM模式(8位分辨率) TCCR1A = _BV(COM1A1) | _BV(WGM10); TCCR1B = _BV(CS11) | _BV(WGM12);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观察两个代码,主代码为机器人端,控代码为遥控器端能否实现以下功能? a我需要一个六足的机器蜘蛛,每个足上有三个关节,通过18个舵机控制,头部有两个舵机控制摄像头的立体旋转,整个机器蜘蛛由Esp 32与pac9685配合控制,Esp 32直接控制4个舵机,Pic 9685控制16个舵机,通过WIFI与遥控器通信,遥控器也使用Esp 32编程,可分为遥控器端代码和机械,蜘蛛端代码,给我可行的,可以实施的不需要后期调整的,首先想一下引脚方面的连接应该如何配置?1,把引脚方面如何配置的方法发给我,还有各个舵机在机械蜘蛛中控制的哪些关节?之后,一部分一部分的发给我代码,根据图中模块,添加摄像头,注意性价比,不需要图片质量太好,通过遥控器端USB连接到手机或者电脑显示画面 b里面有陀螺仪,陀螺仪的x轴朝向机械蜘蛛的前端,你可以添加一些动作或者特殊姿势,有左前右三面红外避障,主控制器,更着重于整体的控制和计算,辅助控制器每个机械腿的长度,在代码中标注,我会在后面更改 c使用标准库,注意机械蜘蛛的动作,分别有行走前后左右方向都可以,通过遥控器的左手柄控制,头部摄像头通过右手柄控制,还有机械蜘蛛的速度通过手柄上的电位器控制,还有机械蜘蛛的跳跃,通过遥控器的按钮控制通常是向前跳跃,按住遥控器上的按钮蓄力,双击释放,松开则停止蓄力并恢复,并在遥控器上还有两个旋钮控制跳跃的高度和远度,机械蜘蛛上加装图中所示的摄像头,通过WIFI传输到遥控器,遥控器端通过USB传输到电脑或者手机端进行显示,并且在机械支柱上还配备有温湿度传感器,将收到的数据实时传递到遥控器,遥控器上连接液晶屏,实时显示各种状态,以及温湿度数据,并且液晶屏屏标注一下我可以改动的数据,遥控器与机器蜘蛛各有一个按钮按下之后进行云端通信,机器蜘蛛端通过sim 800l接入网络,遥控器端通过esp 32接入手机热点或者WIFI接入网络,并且直接与机械蜘蛛建立联系,再次按下进行局域网双向通信,此时不依靠外界网络,一折为局域网模式,一者接入此局域网,实现两者的互相通信,引脚可以自行分配,然后告知我,注意和现实紧密联系,不要浮想联翩,有什么问题向我提问 d加一些仿生的动作,波浪步,三角形步,螃蟹步遥控器端按钮控制/潜行遥控器端按钮控制/抬头低头遥控器端按钮控制双击抬头,单击低头/机器蜘蛛本体距离地面的距离,电位器调节/机械蜘蛛所有动作的速度,电位器调节/攻击姿态,抬起前肢,转为四足运动,并注意重心分配/招手动作,遥控器按钮控制/跳跃,遥控器,按钮控制,点击进入跳跃模式并进行储能,双击进行跳跃,单击恢复退出储能,并不进行跳跃,遥控器上两个电位器,分别控制高度和远度,通过添加遥控器按钮控制特别注意它的稳定性,可以实现自己调节 e使用adoine进行编程,给我直接可以烧录的代码,不要简单的示例和实验代码就要直接可以集成我的要求,并且部署的代码 f遥控器主芯片为Esp 321遥控器摇杆:遥控器左摇杆控制机器蜘蛛前后左右移动,左摇杆按钮,按一下,本体随蜘蛛前后左右移动方向变化,再按一下,本体方向固定,仅由蜘蛛腿进行前后左右移动,右摇杆控制机器人头部舵机,为摄像头提供180度转向空间,右摇杆按键,按一下摄像头回正2跳跃按键:按一下时准备跳跃,方向为前,双击,开始跳跃,单击取消3模式按键:按一下切换切换三角步,再按两下切换波动步,按三下切换螃蟹步,并且在液晶屏上显示状态4攻击按键:按一下,切换攻击状态,再按一下取消,按两下,招手(招手三次后恢复)5蜷缩按键:按一下进入蜷缩状态,再按一下退出6炫技按键:按一下六条腿按规律抬起,并放下,律动,再按一下取消7电位器a:调整跳跃高度,并且在液晶屏上显示8电位器b:调整跳跃距离,并且在液晶屏上显示9电位器c:调整机械蜘蛛本体距离地面高度,并在液晶屏上显示10电位器d:调整机器蜘蛛所有动作的执行速度11指纹传感器:解锁遥控状态12USB接口:传输到电脑或手机显示机械蜘蛛发送的视频图像 g使用配件 摇杆模块五针双轴按键pS 2 网络通讯Sim 800l(连接机器蜘蛛实现超远距离控制,遥控器通过调整esp 8266接入因特网进行控制) 温湿度传感器,Dht 11 舵机SG 90 陀螺仪,MpU 6050 摄像头,Ov 7670 红外避障模块 Pac9685 h注意我的要求,以及所有动作的时间都要完成 观察一下这两个代码,主代码为机器人端,控代码为遥控器端,仔细分析阅读,看他对我要求的完成度如何?

项目基于STM32L431单片机,采用模块化设计,集成了红外、超声波、MPU6050陀螺仪等多种传感器与外设。小车具备红外循迹、避障、遥控(蓝牙连接手机遥控发送0x00前进这样的指令)、视觉识别(OpenMV模块我对这方面完全不清楚,所以你要写清楚识别后发送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通信方式).、嵌套PID速度与方向控制、RTOS多任务调度等多项功能。项目采用HAL库开发,支持FreeRTOS多任务,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实时性。通过OLED屏幕实时显示状态信息,支持蓝牙/红外遥控,编码电机(MG310电机)与TB6612四路驱动控制模块。现在让你对我已有的功能进行重新。定制或者是做一个智能循迹小车,视觉识别这一项,我在小车上安装了一个有两个电机组成的一个云台识别物体,日语是什么物体?就看你自己发挥。尤其是 for RTOS 的任务的这一块,要整合所有的项目,对于这个。系统你要给我一个明确的一个规划和就是要以实际目的开发为主导。例如创建了这个任务,它和其他任务是怎么通信的?通过队列或者是信号量还是什么东西,你要写清楚。每一个模块你都要写清楚。视觉识别,识别圆形物体,首先写出这个项目有哪些功能,还要写出功能的实现。写系统框架和任务划分与通信机制。我的这个小车,它是由两个电机加组成的和一个万向轮,两个都是编码电机。

以下为校电赛的赛题 设计并制作一个电动机跷跷板,在跷跷板起始端A一侧装有可移动的配重。配重的位置可以在从时端开始的200~600mm 范围内调整,调整步长不大于 50mm;配重可拆卸。电动车从起始端A 出发,可以自动在跷跷板上行驶。(在起始点A发车时,车体在跷跷板上,允许在跷跷板上布置引导措施,各队自行布置) 1.基本要求 在不加配重的情况下,电动车完成以下运动: (1)电动车从起始端A出发,在30s内行驶到中心点附近。 (2)60s之内,电动车在中心点附近使跷跷板处于平衡状态保持5S,并给出明显的平衡提示。 (3)电动车从 中的平衡点出发,30s内行驶到跷跷板末端B处(车头距跷跷板末端B不大于 50mm)。 (4)电动车在B点停止5s后,1 min内倒退回起始端A,完成整个行程。 (5)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电动车始终在跷跷板上,并分阶段实时显示电动车行驶所用的时间。 2.发挥部分 将配重固定在可调整范围内任一指定位置,电动车完成以下运动: (2)电动车在跷跷板上取得平衡,给出明显的平衡提示,保持平衡 5s以上。 (3)将另一块质量为电动车质量 10%~20%的块状配重放置在A至C指定的位置,电动车能够重新取得平衡,给出明显的平衡提示保持平衡 5s 以上。 (4)电动车在 3min 之内完成①-③全过程。 我们比赛使用的小车是R1系列三轮的小车,32板子的型号是STM32F103C8的型号,红外寻迹采用的四路巡线模块(在小车首尾均使用,实现前进后退的功能),电源模块是3.3v和5v的多路输出,电池是12v的电池,蜂鸣器,电机驱动TB6612,OLED显示屏计时,用陀螺仪MPU6050寻找平衡点位,我们采用面包板的连接方式,还未涉及到模块请帮我补充,帮我组装一下电路,并说明接线方式,以及各个模块的程序源码,以及所有必要的.h头文件(要求为c语言)

m_delay_motor(int t,int f1,int f2)语句else if(read_a[2]|read_a[3]|read_a[4]|read_a[5])存在问题,需要完成的步骤是在八路巡线中,中间四路只要有一个寻到了就立即执行限时巡线的操作(flag_r1 == 8)。修改代码#include "ti_msp_dl_config.h" #include "headfile.h" void usart0_send_bytes(unsigned char *buf, int len); void usart1_send_bytes(unsigned char *buf, int len); void usart2_send_bytes(unsigned char *buf, int len); void usart3_send_bytes(unsigned char *buf, int len); void sent_num(UART_Regs *port,int num,int len); #define M1_0 DL_GPIO_clearPins(PORTB_PORT, DL_GPIO_PIN_6) #define M1_1 DL_GPIO_setPins(PORTB_PORT, DL_GPIO_PIN_6) #define M2_0 DL_GPIO_clearPins(PORTB_PORT, DL_GPIO_PIN_7) #define M2_1 DL_GPIO_setPins(PORTB_PORT, DL_GPIO_PIN_7) #define M3_0 DL_GPIO_clearPins(PORTB_PORT, DL_GPIO_PIN_8) #define M3_1 DL_GPIO_setPins(PORTB_PORT, DL_GPIO_PIN_8) #define M4_0 DL_GPIO_clearPins(PORTB_PORT, DL_GPIO_PIN_9) #define M4_1 DL_GPIO_setPins(PORTB_PORT, DL_GPIO_PIN_9) #define BEEP_0 DL_GPIO_clearPins(PORTB_PORT, DL_GPIO_PIN_11) #define BEEP_1 DL_GPIO_setPins(PORTB_PORT, DL_GPIO_PIN_11) #define BEEP_OFF DL_GPIO_clearPins(PORTB_PORT, DL_GPIO_PIN_12) #define BEEP_ON DL_GPIO_setPins(PORTB_PORT, DL_GPIO_PIN_12) #define LED_OFF DL_GPIO_clearPins(PORTB_PORT, DL_GPIO_PIN_13) #define LED_ON DL_GPIO_setPins(PORTB_PORT, DL_GPIO_PIN_13) int speed_s=300,speed_q=0, angle_t=100;; int suA=0,suB=0,duo=0,su_TA=0,su_TB=100; int pid_pwm1=0,pid_l=0,pid_r=0; volatile uint32_t gpioA,gpioB; volatile int32_t gEncoderCount = 0,gEncoderCountB = 0; volatile int flag_delay_motor = 500; // 专用于电机延时(直行) volatile int flag_delay_angle = 0; // 专用于电机延时(转向) float speed = 0; float Kp=0.05,Ki=0,Kd=0; float Kp_1=0.06,Ki_1=0.00005,Kd_1=0.8; float Kp_2=0.1,Ki_2=0.00006,Kd_2=0.8; //float Kp_1=0.05,Ki_1=0,Kd_1=0; //float Kp_2=0.025,Ki_2=0.00004,Kd_2=0;//float Kp_2=0.05,Ki_2=0.0001,Kd_2=-0.03; // Kp_2=0.05,Ki_2=0.0001,Kd_2=0; float Kp_3=0.0005,Ki_3=0,Kd_3=0;//Kp_3=0.0005,Ki_3=0,Kd_3=0; int pwm_1,pwm_2,num_L=0,target_speed=200;int su_jA=0,su_jB=0; int flag_r1=0,flag_r2=0,flag_r3=0,flag_r4=0; int suK=10,suJ=100,suJ2=100; int read_a[12]; uint32_t read_all = 0; int angle_mpu=0; int str_angle(int angle); int flag_delay=0; int counter = 1; int delay_active = 0; void read(void); void maple_duty_200hz(void); void beep_led(void); void left_1(void); void jichu_1(void); void jichu_2(void); void jichu_3(void); void jichu_4(void); void pailei(void); int beep_led_new(int t); int m_delay(int t); int m_delay_motor(int t,int f1,int f2); int m_delay_angle(int t,int a1,int a2); int str_angle_0(int angle); int turn_angle(int angle); int pid_js_l=300,pid_js_r=300,dj_dj=800,dj_1=0; int go=0; int main(void) { usart_irq_config(); //串口中断配置 SYSCFG_DL_init(); //系统资源配置初始化 rgb_init(); //RGB灯初始化 timer_irq_config(); NVIC_EnableIRQ(PORTB_INT_IRQN); PWM_Output(500,500,500,500); M1_1,M2_0,M3_1,M4_0; //0101后转 LED_OFF,BEEP_1,BEEP_OFF; // Reserved_PWM6_Output(dj_dj); // Reserved_PWM7_Output(dj_dj); // Reserved_PWM8_Output(dj_dj); while(1) { if(flag_r1==1)HMI_SendNum(UART_1_INST,"n5.val=",7,1,5),flag_r1=1; if(flag_r1==2)HMI_SendNum(UART_1_INST,"n5.val=",7,2,5),flag_r1=2; if(flag_r1==3)HMI_SendNum(UART_1_INST,"n5.val=",7,3,5),flag_r1=3; if(flag_r1==4)HMI_SendNum(UART_1_INST,"n5.val=",7,4,5),flag_r1=4; // if(flag_r1==4)HMI_SendNum(UART_1_INST,"n5.val=",7,4,5),dj_dj=1300,flag_r1=0; //舵机 // if(flag_r1==5)HMI_SendNum(UART_1_INST,"n5.val=",7,5,5),dj_dj=1900,flag_r1=0; // if(flag_r1==6)HMI_SendNum(UART_1_INST,"n5.val=",7,6,5),dj_dj=2600,flag_r1=0; if(flag_r1==7)HMI_SendNum(UART_1_INST,"n5.val=",7,7,5),flag_r1=7; if(flag_r1==8)HMI_SendNum(UART_1_INST,"n5.val=",7,8,5),flag_r1=8; HMI_SendNum(UART_1_INST,"n1.val=",7,suA,3); HMI_SendNum(UART_1_INST,"n7.val=",7,suB,3); HMI_SendNum(UART_1_INST,"n0.val=",7,su_jA,6); Reserved_PWM5_Output(dj_dj); } } void GROUP1_IRQHandler(void) { gpioA = DL_GPIO_getEnabledInterruptStatus(GPIOB, PORTB_PIN_11_PIN ); gpioB = DL_GPIO_getEnabledInterruptStatus(GPIOB, PORTB_PIN_9_PIN ); if(gpioA>0) gEncoderCount++; if(gpioB>0) gEncoderCountB++; DL_GPIO_clearInterruptStatus(GPIOB, PORTB_PIN_11_PIN); DL_GPIO_clearInterruptStatus(GPIOB, PORTB_PIN_9_PIN); } int i; int suA_P,suB_P; void maple_duty_200hz(void) { static int motor_state = 1; static int delay_active = 0; // 新增:延时激活标志 static int saved_f1 = 0, saved_f2 = 0; // 保存PID输出值 i++; if(i==5) { suA = gEncoderCount; su_jA=su_jA+suA; gEncoderCount = 0; suB = gEncoderCountB; su_jB=su_jB+suB; gEncoderCountB = 0; read(); i=0; } read(); if(flag_r1 == 0) // 停止模式 { PWM_Output(0, 0, 0, 0); } // 模式选择 if(flag_r1 == 1) { // 直行模式 suA_P = contorl_PID(suA, 10); suB_P = contorl_PID2(suB, 10); PWM_Output(0, 0, 100, 100); } else if(flag_r1 == 2) { // 巡线模式 read(); // 更新传感器数据 PWM_Output(0, 0, su_TA, su_TB); } else if(flag_r1 == 3) { // 直行+巡线模式 if (!delay_active) { // 首次进入:计算并保存PID值 suA_P = pid_r; suB_P = pid_l; saved_f1 = 100; saved_f2 = suA_P; delay_active = 1; // 激活延时 flag_delay_motor = 0; // 重置专用计数器 } // 执行延时控制 if (m_delay_motor(2000, 100, 100)) { delay_active = 0; // 延时完成 flag_r1 = 8; // 进入巡线状态 } } else if(flag_r1 == 4) { // 旋转模式 int target_angle = 9000; // 目标角度90度 int error_threshold = 50; // 允许误差0.5度 str_angle(target_angle); // 实时计算PID //动态设置电机方向(根据PID输出正负) if (pid_pwm1 > 0) { M1_0,M2_1,M3_1,M4_0; // 正旋 } else { M1_1,M2_0,M3_0,M4_1; // 反旋 } PWM_Output(0, 0, abs(pid_l), abs(pid_r)); // 输出PID计算值 int current_error = target_angle - angle_mpu; // 检查是否到达目标角度 if (abs(current_error) < error_threshold) { PWM_Output(0, 0, 0, 0); // 停止电机 flag_r1 = 7; // 进入停止状态 } // if (!delay_active) { // str_angle(9000); // 首次进入:计算并保存PID值 // saved_f1 = pid_r; // saved_f2 = pid_l; // delay_active = 1; // 激活延时 // flag_delay_motor = 0; // 重置专用计数器 // } // // 执行延时控制 // if (m_delay_angle(20, saved_f2, saved_f1)) { // delay_active = 0; // 延时完成 // flag_r1 = 7; // 进入停止状态 // } } else if(flag_r1 == 7) { PWM_Output(0, 0, 0, 0); // 停止模式 } else if(flag_r1 == 8) { // 巡线延时模式 if (!delay_active) { // 首次进入:计算并保存PID值 read(); delay_active = 1; // 激活延时 flag_delay_motor = 0; // 重置专用计数器 } // 执行延时控制 if (m_delay_motor(500*4, su_TA, su_TB)) { delay_active = 0; // 延时完成 flag_r1 = 7; // 进入停止状态 } } // suA_P = contorl_PID(suA, 10); // if( counter >=0 ) // { // counter = m_delay_motor(50, 100, suA_P); // 只有运行状态下才调用延时函数 // } // suA_P=contorl_PID(suA,10); //PID计算函数 // suB_P=contorl_PID2(suB,10); //PID计算函数 // PWM_Output(0,0,100,suA_P); //PID运算后输出 //PWM_Output(0,0,su_TA,su_TB); //PID运算后输出 } void read(void) { if (DL_GPIO_readPins(PORTB_PORT, XUN_XUN_1_PIN) > 0) read_a[0]=1;else read_a[0]=0; if (DL_GPIO_readPins(PORTB_PORT, XUN_XUN_2_PIN) > 0) read_a[1]=1;else read_a[1]=0; if (DL_GPIO_readPins(PORTB_PORT, XUN_XUN_3_PIN) > 0) read_a[2]=1;else read_a[2]=0; if (DL_GPIO_readPins(PORTB_PORT, XUN_XUN_4_PIN) > 0) read_a[3]=1;else read_a[3]=0; if (DL_GPIO_readPins(PORTB_PORT, XUN_XUN_5_PIN) > 0) read_a[4]=1;else read_a[4]=0; if (DL_GPIO_readPins(PORTB_PORT, XUN_XUN_6_PIN) > 0) read_a[5]=1;else read_a[5]=0; if (DL_GPIO_readPins(PORTA_PORT, XUN_XUN_10_PIN) > 0) read_a[6]=1;else read_a[6]=0; if (DL_GPIO_readPins(PORTA_PORT, XUN_XUN_8_PIN) > 0) read_a[7]=1;else read_a[7]=0; read_all= read_a[0]*10000000+read_a[1]*1000000+read_a[2]*100000+read_a[3]*10000+read_a[4]*1000+read_a[5]*100+read_a[6]*10+read_a[7];//+read_a[8]*10;//+read_a[9]; HMI_SendNum(UART_1_INST,"n2.val=",7,read_all,8); switch (read_all) { case 0: su_TA=suJ, su_TB=suJ2;flag_r2=2;break; case 1: su_TA=suJ-suK*7, su_TB=suJ2+suK*7; flag_r2=2;break; case 11: su_TA=suJ-suK*6, su_TB=suJ2+suK*6; flag_r2=2;break; case 10: su_TA=suJ-suK*5, su_TB=suJ2+suK*5; flag_r2=2;break; case 110: su_TA=suJ-suK*4, su_TB=suJ2+suK*4; flag_r2=2;break; case 100: su_TA=suJ-suK*3, su_TB=suJ2+suK*3; flag_r2=2;break; case 1100: su_TA=suJ-suK*2, su_TB=suJ2+suK*2; flag_r2=2;break; case 1000: su_TA=suJ-suK*1, su_TB=suJ2+suK*1; flag_r2=2;break; case 11000: su_TA=suJ, su_TB=suJ2; flag_r2=2;break; case 10000: su_TA=suJ+suK*1, su_TB=suJ2-suK*1; flag_r2=2;break; case 110000: su_TA=suJ+suK*2, su_TB=suJ2-suK*2; flag_r2=2;break; case 100000: su_TA=suJ+suK*3, su_TB=suJ2-suK*3; flag_r2=2;break; case 1100000: su_TA=suJ+suK*4, su_TB=suJ2-suK*4; flag_r2=2;break; case 1000000: su_TA=suJ+suK*5, su_TB=suJ2-suK*5; flag_r2=2;break; case 11000000: su_TA=suJ+suK*6, su_TB=suJ2-suK*6; flag_r2=2;break; case 10000000: su_TA=suJ+suK*7, su_TB=suJ2-suK*7; flag_r2=2;break; default:break; } } void beep_led(void) { for(i=0;i<10;i++) { BEEP_ON;LED_ON;HMI_SendNum(UART_3_INST,"n0.val=",7,111,5); } BEEP_OFF;LED_OFF; } void left_1(void) { for(i=0;i<10;i++) { PWM_Output(0,0,50,100), M1_1,M2_0,M3_1,M4_0;HMI_SendNum(UART_3_INST,"n0.val=",7,111,5); } for(i=0;i<10;i++) { PWM_Output(0,0,0,0), M1_1,M2_0,M3_1,M4_0;HMI_SendNum(UART_3_INST,"n0.val=",7,111,5); } } int turn_angle(int angle) { if(0<angle) { pwm_1=contorl_PID(suB,50), pwm_2=contorl_PID2(suA,50), PWM_Output(0,0,pwm_1,pwm_2), M1_0,M2_1,M3_1,M4_0; } else { PWM_Output(0,0,0,0); flag_r1=0; beep_led(); M1_1,M2_0,M3_1,M4_0; } if(0>angle) return 1 ; } int str_angle(int angle) { if(angle==36000) { if(angle_mpu<18000) angle_mpu=angle_mpu+36000; } pid_pwm1= contorl_PID3(angle_mpu,angle); if((pid_js_l-pid_pwm1)<0) pid_l=-(pid_js_l-pid_pwm1),M1_1,M2_0; else pid_l=(pid_js_l-pid_pwm1),M1_0,M2_1; if((pid_js_r-pid_pwm1)<0) pid_r=-(pid_js_r+pid_pwm1),M1_1,M2_0; else pid_r=(pid_js_r+pid_pwm1),M1_0,M2_1; //PWM_Output(0,0,pid_l,pid_r); } int str_angle_0(int angle) { pid_pwm1= contorl_PID4(angle_mpu,angle); if((pid_js_l-pid_pwm1)<0) pid_l=-(pid_js_l-pid_pwm1),M1_1,M2_0; else pid_l=(pid_js_l-pid_pwm1),M1_0,M2_1; if((pid_js_r-pid_pwm1)<0) pid_r=-(pid_js_r+pid_pwm1),M1_1,M2_0; else pid_r=(pid_js_r+pid_pwm1),M1_0,M2_1; PWM_Output(0,0,pid_l,pid_r); } int m_delay(int t) { flag_delay++; if(flag_delay<t) { PWM_Output(0,0,0,0); return 2; } if(flag_delay>=t) { flag_delay=0; return 2; } } int m_delay_motor(int t,int f1,int f2) { if (flag_delay_motor < t) { read(); PWM_Output(0, 0, f1, f2); // 持续输出PWM flag_delay_motor++; return 0; // 延时未完成 } else if(read_a[2]|read_a[3]|read_a[4]|read_a[5])//else if((read_a[2]|read_a[3]|read_a[4]|read_a[5])&&(t>500)) { PWM_Output(0, 0, 0, 0); // 停止输出 flag_delay_motor = 0; return 1; // 延时完成 } } int m_delay_angle(int t,int a1,int a2) { if (flag_delay_angle < t) { M1_0,M2_1,M3_1,M4_0; PWM_Output(0,0,a1,a2); flag_delay_angle++; return 0; // 延时未完成 } else { M1_1,M2_0,M3_1,M4_0; PWM_Output(0, 0, 0, 0); // 停止输出 flag_delay_angle = 0; return 1; // 延时完成 } } // flag_delay++; // if(flag_delay<t) PWM_Output(0,0,f1,f2); // // if(flag_delay>=t) // { // flag_delay=0;PWM_Output(0,0,0,0); // return 2; // } int beep_led_new(int t) { BEEP_ON;LED_ON; flag_delay++; if(flag_delay<t) BEEP_OFF,LED_OFF; if(flag_delay>=t) { flag_delay=0; return 2; } } /**************************************************************************************** MSPM0G3507电赛小车开源方案资源分配表--MSPM0学习中心交流群828746221 功能 单片机端口 外设端口 无名创新地面站通讯 PA10-->UART0-TXD USB转TTL-RXD PA11-->UART0-RXD USB转TTL-TXD 机器视觉OPENMV4 MINI PA8-UART1-TXD UART3-RXD PA9-->UART1-RXD UART3-TXD· 手机蓝牙APP地面站 PA21-UART2-TXD 蓝牙串口模块RXD PA22-->UART2-RXD 蓝牙串口模块TXD US100超声波模块 PB2-UART3-TXD US100-TX/TRIG PB3-->UART3-RXD US100-RX/ECHO 12路灰度传感器FPC PA31-->P1 PA28-->P2 PA1-->P3 PA0-->P4 PA25-->P5 PA24-->P6 PB24-->P7 PB23-->P8 PB19-->P9 PB18-->P10 PA16-->P11 PB13-->P12 电机控制MPWM PA4-A0-PWM-CH3 右边电机调速INA1 PA7-->A0-PWM-CH2 右边电机调速INA2 PA3-->A0-PWM-CH1 左边电机调速INB1 PB14-->A0-PWM-CH0 左边电机调速INB2 舵机控制SPWM PA15-A1-PWM-CH0 预留1 PB1-->A1-PWM-CH1 预留2 PA23-->G7-PWM-CH0 预留3 PA2-->G7-PWM-CH1 前轮舵机转向控制PWM 编码器测速ENC PB4-RIGHT-PULSE 右边电机脉冲倍频输出P1 PB5-->LEFT-PULSE 左边电机脉冲倍频输出P2 PB6-->RIGHT-DIR 右边电机脉冲鉴相输出D1 PB7-->LEFT-DIR 左边电机脉冲鉴相输出D2 外置IMU接口IMU PA29-I2C-SCL MPU6050-SCL PA30-->I2C-SDA MPU6050-SDA PB0-->HEATER 温控IO可选 电池电压采集 PA26-ADC-VBAT· 需要外部分压后才允许接入 ****************************************************************************************/

大家在看

recommend-type

密码::unlocked::sparkles::locked:创新,方便,安全的加密应用程序

隐身者 创新,方便,安全的加密应用程序。 加密无限位。 只记得一点。 Crypter是一款跨平台的加密应用程序,它使加密和解密变得很方便,同时仍然保持强大的安全性。 它解决了当今大多数安全系统中最弱的链接之一-弱密码。 它简化了安全密码的生成和管理,并且只需要记住一个位-MasterPass。 是一个加密应用程序,可以解密和加密包括文件和文件夹在内的任意数据。 该版本已发布,并针对macOS(OSX),Linux(适用于所有通过发行的发行版)和Windows(32和64位)进行了全面测试。 所有核心模块(提供核心功能的模块)都经过了全面测试。 会将MasterPass保存在操作系统的钥匙串中,因此您不必在每次打开应用程序时都输入它。 为了帮助加快开发速度,请发送PR剩下的内容做 如果您有任何建议,请打开一个问题,并通过PR进行改进! 还要签出 ( )一个分散的端到端加密消息传递应用程序。 链接到此自述文件: : 内容 安装 适用于所有主要平台的所有预构建二进制文件都可以在。 Crypter也适用于macOS的 。 因此,要安装它,只需在终端中运行以下命令:
recommend-type

cpptools-win32.vsix.zip

当vscode安装c/c++扩展时出现与系统不兼容,可离线下载并在扩展中从vsix中安装。使vscode可以自动跳转到变量、函数的声明、定义处,同时支持自动补全。安装完了,重启vscode就可以生效。
recommend-type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Multisim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Multisim,仿真实例,很珍贵的
recommend-type

01.WS 445-2014 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rar

WS 445-2014 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
recommend-type

制作仪器半高宽补正曲线-jade初学者教程分析

制作仪器半高宽补正曲线 在一些需要仪器半高宽计算的处理前,必须设置好仪器的半高宽,Jade使用标准样品来制作一条随衍射角变化的半高宽曲线,当该曲线制作完成后,保存到参数文件中,以后测量所有的样品都使用该曲线所表示的半高宽作为仪器宽度。 标准样品必须是无晶粒细化、无应力(宏观应力或微观应力)、无畸变的完全退火态样品,一般采用 NIST-LaB6,Silicon-640作为标准样品。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TMS320F28335 SVPWM三相逆变学习板卡:硬件组成与功能详解

基于TMS320F28335 DSP的SVPWM三相逆变学习板卡,涵盖硬件组成、供电与保护机制、SVPWM技术原理及其优势、应用场景和输入电压范围。文中还展示了闭环控制程序的工作流程,并附有简化的示例代码。该板卡采用高效的SVPWM技术,使逆变器电压利用率提升至1.1倍,远高于传统SPWM的0.866倍,适用于多种逆变和控制任务,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适合人群:对电力电子、嵌入式系统和数字控制感兴趣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研究和学习SVPWM技术及其在三相逆变中的应用;②掌握TMS320F28335 DSP的硬件设计和编程技巧;③应用于电机控制、电源管理等领域,提高逆变效率和稳定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示例代码有助于理解和实现AD采样数据处理及SVPWM更新,便于读者快速上手实践。
recommend-type

一个一键设置时间同步并关闭防火墙的桌面应用小工具

一个一键设置时间同步并关闭防火墙的桌面应用小工具
recommend-type

MATLAB实现主从博弈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动态定价与智能能量管理仿真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MATLAB的主从博弈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动态定价与智能能量管理仿真实验平台。该平台利用主从博弈理论和多时间尺度优化方法,构建了动态定价决策层、用户响应层和耦合约束处理模块。核心代码采用了双层循环结构进行博弈均衡迭代搜索,结合非线性规划和混合整数规划求解器。热力系统建模引入了热惯性的动态传播模型,通过滑动窗口和指数衰减加权求和模拟热量传递的滞后特性。此外,还设计了非对称奖惩的价格激励机制,以及可视化工具展示博弈策略的演化过程。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能源管理和博弈论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对MATLAB编程有一定基础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研究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动态定价策略、用户响应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目标是探索最优的能量管理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阅读建议:由于涉及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实现,建议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结合相关理论知识,逐步理解和调试代码,以便更好地掌握模型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recommend-type

YOLOv5与海康相机在工业视觉领域的高效图像采集与目标检测解决方案 深度学习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YOLOv5与海康相机在工业视觉领域的结合应用。首先阐述了海康相机的图像采集技术及其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接着详细解释了YOLOv5作为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的工作原理。两者结合实现了高效的图像采集和目标检测,YOLOv5通过C++进行推理并封装成DLL文件,便于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同时,调用海康SDK确保图像的实时性和稳定性。该系统还支持MFC、Qt、LabVIEW等多种调用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和灵活性。最后展望了该技术在未来智能制造、质量检测等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视觉、智能制造、图像处理等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效图像采集和目标检测的应用场景,如智能制造、质量检测、物流等。目标是提高工业自动化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他说明:随着AI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YOLOv5与海康相机的结合将进一步提升检测精度和处理速度,为工业自动化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recommend-type

基于MATLAB平台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在冷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中的应用 v4.0

基于MATLAB平台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在冷热电联供综合能源系统(CCHP)中的应用。通过构建含冷、热、电负荷的优化调度模型,综合考虑了燃气轮机、电制冷机、锅炉以及风光机组等资源,并与上级电网的购售电交易相结合。目标是实现CCHP系统的经济运行,降低用户购电、购热、冷量的成本,提高CCHP收益。文中还分析了多目标优化策略及其影响因素,如能源价格、负荷变化和电网调度策略。 适合人群:从事能源系统优化研究的技术人员、研究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优化冷热电联供系统运行的研究和实际项目,旨在通过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提升系统的经济性和稳定性。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MATLAB代码解析,还深入探讨了优化策略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效果,有助于理解和应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解决复杂的能源系统优化问题。
recommend-type

Pansophica开源项目:智能Web搜索代理的探索

Pansophica开源项目是一个相对较新且具有创新性的智能Web搜索代理,它突破了传统搜索引擎的界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首先,我们来探讨“智能Web搜索代理”这一概念。智能Web搜索代理是一个软件程序或服务,它可以根据用户的查询自动执行Web搜索,并尝试根据用户的兴趣、历史搜索记录或其他输入来提供个性化的搜索结果。 Pansophica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搜索结果的展示,它还强调了一个交互式的体验,在动态和交互式虚拟现实中呈现搜索结果。这种呈现方式与现有的搜索体验有着根本的不同。目前的搜索引擎,如Google、Bing和Baidu等,多以静态文本和链接列表的形式展示结果。而Pansophica通过提供一个虚拟现实环境,使得搜索者可以“扭转”视角,进行“飞行”探索,以及“弹网”来浏览不同的内容。这种多维度的交互方式使得信息的浏览变得更加快速和直观,有望改变用户与网络信息互动的方式。 接着,我们关注Pansophica的“开源”属性。所谓开源,指的是软件的源代码可以被公众获取,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以自由地使用、学习、修改和分发这些代码。开源软件通常由社区进行开发和维护,这样的模式鼓励了协作创新并减少了重复性劳动,因为全世界的开发者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Pansophica项目作为开源软件,意味着其他开发者可以访问和使用其源代码,进一步改进和扩展其功能,甚至可以为Pansophica构建新的应用或服务。 最后,文件名称“Pansophica-src-1.3”表明了我们讨论的特定版本的Pansophica开源代码。数字“1.3”很可能指的是该版本号,表明这是Pansophica项目的第1.3个公开版本。这个版本号对于开发者来说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追踪更新的进度、比较版本间的差异以及选择最适合其项目的版本。 综合以上信息,Pansophica开源项目不仅在搜索代理领域引入了创新的交互方式,而且通过开源的方式,提供了技术共享和协作的可能性。对于IT行业来说,开源项目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它激发了社区的活力,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技术的进步。通过构建一个开源社区,Pansophica可以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开发者和研究人员,共同探索如何将搜索技术与交互式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起来,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和有效的信息检索体验。同时,Pansophica的开源性质也使其更容易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随着社区的不断贡献和反馈,这一平台有望在功能和性能上得到持续的优化和增强。
recommend-type

跨平台内容提取无忧:coze工作流应对社交媒体挑战

# 1. 社交媒体内容提取的必要性与挑战 ## 1.1 内容提取的必要性 在数字时代,社交媒体内容是信息与数据流动的主干道,公司、个人和研究者都在寻求从这些信息中提取价值。无论是为了市场趋势分析、品牌监控、消费者洞察还是公共舆论监测,有效的社交媒体内容提取变得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做出数据驱动的决策,也能使个人更好地理
recommend-type

vrrp主设备发送的免费arp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VRRP主设备发送免费ARP的目的和工作原理的问题。首先,我得回忆一下VRRP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机制。VRRP,虚拟路由冗余协议,主要用于在局域网中提供默认网关的冗余备份,确保网络的高可用性。主设备(Master)负责转发流量,而备用设备(Backup)则在主设备故障时接管工作。 用户的问题集中在主设备发送免费ARP的目的和机制上。根据引用[2],免费ARP用于通知下游设备虚拟MAC地址的变更。当主设备被选举出来后,它需要让局域网内的其他设备知道虚拟IP对应的MAC地址已经指向自己,这样流量才会被正确路由到主设备。免费ARP的作用应该就是更新这些设备的
recommend-type

为Ghost博客平台打造的Meteor流星包装使用指南

从给定文件信息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IT知识点: ### 标题知识点:流星Ghost软件包 1. **流星Ghost软件包的用途**:流星Ghost软件包是专为Ghost博客平台设计的流星(Meteor)应用程序。流星是一个开源的全栈JavaScript平台,用于开发高性能和易于编写的Web应用程序。Ghost是一个开源博客平台,它提供了一个简单且专业的写作环境。 2. **软件包的作用**:流星Ghost软件包允许用户在流星平台上轻松集成Ghost博客。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利用流星的实时特性以及易于开发和部署的应用程序框架,同时还能享受到Ghost博客系统的便利和美观。 ### 描述知识点:流星Ghost软件包的使用方法 1. **软件包安装方式**:用户可以通过流星的命令行工具添加名为`mrt:ghost`的软件包。`mrt`是流星的一个命令行工具,用于添加、管理以及配置软件包。 2. **初始化Ghost服务器**:描述中提供了如何在服务器启动时运行Ghost的基本代码示例。这段代码使用了JavaScript的Promise异步操作,`ghost().then(function (ghostServer) {...})`这行代码表示当Ghost服务器初始化完成后,会在Promise的回调函数中提供一个Ghost服务器实例。 3. **配置Ghost博客**:在`then`方法中,首先会获取到Ghost服务器的配置对象`config`,用户可以在此处进行自定义设置,例如修改主题、配置等。 4. **启动Ghost服务器**:在配置完成之后,通过调用`ghostServer.start()`来启动Ghost服务,使其能够处理博客相关的请求。 5. **Web浏览器导航**:一旦流星服务器启动并运行,用户便可以通过Web浏览器访问Ghost博客平台。 ### 标签知识点:JavaScript 1. **JavaScript作为流星Ghost软件包的开发语言**:标签指出流星Ghost软件包是使用JavaScript语言开发的。JavaScript是一种在浏览器端广泛使用的脚本语言,它也是流星平台的基础编程语言。 2. **流星和Ghost共同使用的语言**:JavaScript同样也是Ghost博客平台的开发语言。这表明流星Ghost软件包可以无缝集成,因为底层技术栈相同。 ### 压缩包子文件的文件名称列表知识点:meteor-ghost-master 1. **版本控制和软件包结构**:文件名称`meteor-ghost-master`暗示了该软件包可能托管在像GitHub这样的版本控制系统上。文件名中的`master`通常指的是主分支或主版本。 2. **软件包的目录结构**:通过文件名称可以推断出该软件包可能拥有一个标准的流星软件包结构,包含了初始化、配置、运行等必要的模块和文件。 3. **软件包的维护状态**:由于文件名没有包含特定的版本号,我们无法直接得知软件包的最新更新情况。通常,软件包维护者会将最新的版本代码放在`master`分支上。 ### 总结 流星Ghost软件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使得流星平台的开发者能够在他们的应用中添加Ghost博客功能。软件包的使用简便,通过流星的命令行工具安装,并通过JavaScript代码配置和启动Ghost服务。通过流星Ghost软件包,开发者能够享受流星的实时特性以及Ghost博客系统的便利性。此外,软件包的命名和结构也暗示了其维护和版本控制的模式,有助于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如何使用和维护这一软件包。
recommend-type

抖音标题生成自动化:用coze工作流释放创意

# 1. 抖音标题生成自动化的重要性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崛起,内容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题的创意与精准性。抖音作为一个日活亿级的短视频平台,高质量的标题能够有效提高视频的点击率,增加内容的传播。但是,人工撰写标题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很难做到快速响应热点,自动化标题生成工具应运而生。coze工作流,作为一种实现自动化生成抖音标题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够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提高标题的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