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bash # 参数检查 if [ $# -ne 1 ]; then echo "用法:$0 <进程名关键词>" exit 1 fi PROCESS_NAME="$1" LOG_FILE="group_mem.log" # 主循环 while true; do TIMESTAMP=$(date '+%Y-%m-%d %H:%M:%S') LOG_ENTRY="[$TIMESTAMP]" # 动态获取所有匹配进程的PID PIDS=$(pgrep -f "$PROCESS_NAME" | tr '\n' ' ') if [ -z "$PIDS" ]; then echo "[$TIMESTAMP] 未找到匹配进程" >> $LOG_FILE sleep 10 continue fi # 遍历每个PID for PID in $PIDS; do MEM_KB=$(grep VmRSS /proc/$PID/status 2>/dev/null | awk '{print $2}') MEM_MB=$(echo "scale=2; $MEM_KB / 1024" | bc 2>/dev/null || echo "N/A") LOG_ENTRY+=" PID${PID}:${MEM_MB}MB;" done echo "$LOG_ENTRY" >> $LOG_FILE sleep 10 done上述脚本增添每10s的进程所有内存求和记录

时间: 2025-07-07 09:46:35 浏览: 6
<think>好的,我需要帮助用户修改他们的Bash脚本,以添加每10秒记录所有进程内存总和的功能。让我先仔细看看用户提供的脚本。 首先,用户当前的脚本会无限循环,每隔10秒检查一次指定进程名的所有进程,记录每个进程的内存使用情况到日志文件中。现在用户希望增加一个功能:除了记录每个进程的内存使用外,还要记录所有进程的内存总和,同样每10秒一次。 我需要分析现有脚本的结构,找到在哪里添加求和的功能。主循环中,脚本遍历每个PID,计算单个进程的内存使用,并累加到LOG_ENTRY变量中。此时,可以在遍历每个PID的同时,将这些内存值累加到一个总和中。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内存值的单位是MB,且可能带有小数。因此,在累加时需要处理浮点数运算,这在Bash中可能有些挑战。 另外,用户可能希望总和以MB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现有的单个进程内存计算已经使用了`bc`命令来处理小数除法,可能可以利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总和。但是,如果某个进程的内存值为"N/A",如何处理?可能需要跳过这些无效值,或者在日志中明确标记总和包含无效数据。 接下来,考虑如何在日志条目中添加总和的信息。当前的LOG_ENTRY变量是一个字符串,每次循环追加每个PID的内存信息。可以在遍历所有PID并计算总和后,将总和添加到LOG_ENTRY中,例如在末尾添加类似“总计:XX.XXMB”的部分。 现在,具体步骤可能是: 1. 初始化一个变量来保存内存总和,比如TOTAL_MEM=0。 2. 在遍历每个PID的循环中,检查MEM_MB是否为数字,如果是,则累加到TOTAL_MEM中;如果为"N/A",可能需要记录错误或忽略。 3. 使用`bc`命令进行浮点数累加,注意处理可能的错误。 4. 遍历完成后,将总和格式化为两位小数,并追加到LOG_ENTRY中。 5. 修改日志条目格式,确保总和被正确记录。 另外需要考虑的是,当所有进程的内存值都是"N/A"时,总和应该如何处理?可能需要将总和也标记为"N/A",或者在日志中说明这种情况。此外,如果部分进程返回有效值,部分无效,可能只累加有效部分,或者在日志中注明部分数据无效。 例如,在遍历每个PID时: - 如果MEM_MB是数字,则TOTAL_MEM=$(echo "$TOTAL_MEM + $MEM_MB" | bc) - 否则,可能设置一个标志,表示存在无效数据,最终总和显示为"N/A"。 或者,选择忽略无效数据,只累加有效值,即使有部分无效数据,总和仍然显示为有效数值的总和。这取决于用户的需求,但通常在监控脚本中,可能希望尽可能记录有效数据,并在存在问题时进行标记。 因此,可能需要引入一个变量,如HAS_INVALID=0,当遇到MEM_MB为"N/A"时,HAS_INVALID=1。在计算总和后,如果HAS_INVALID为1,则在总和后面添加“(包含无效数据)”或直接将总和显示为"N/A"。 不过,根据用户提供的原脚本,当无法获取内存时,MEM_MB被设置为"N/A"。因此,在计算总和时,如果任何进程的MEM_MB是"N/A",可能需要将总和也标记为"N/A",或者在日志中明确说明。例如,在日志条目中添加“总计:N/A”或类似信息。 不过,用户可能更希望即使有部分进程无法获取内存,仍然计算其他有效进程的总和,并在日志中记录总和的同时注明有部分数据无效。或者,如果所有进程都无法获取内存,则总和为0或N/A。 需要明确如何处理这些情况,但根据原脚本的逻辑,当无法获取内存时,MEM_MB设为"N/A",但在日志中仍然记录该PID的内存为N/A。因此,可能希望在总和计算中,跳过这些N/A的值,只累加有效的数值,并在总和后面注明是否有无效数据。 例如: - 初始化TOTAL_MEM=0和INVALID_COUNT=0 - 对于每个PID的MEM_MB: - 如果是数字,则TOTAL_MEM加上该值 - 否则,INVALID_COUNT加1 - 遍历完成后,如果INVALID_COUNT > 0,则在总和后添加注释,如“(部分数据无效)” - 如果所有MEM_MB都是N/A,则总和显示为N/A 不过,这样的处理可能稍微复杂,需要更多的代码逻辑。或者,可以简单地将所有有效的MEM_MB相加,忽略无效的,并在总和记录时,如果有无效数据,则标记总和为N/A,或者仍然显示总和但加注释。 根据用户的需求,可能更倾向于在总和计算中只考虑有效值,并记录总和。如果所有值都无效,则总和为0或N/A。 现在,回到脚本修改: 在现有循环中,当处理每个PID时,得到MEM_MB。需要检查这个值是否是数字,如果是,则累加到TOTAL_MEM;否则,忽略或者统计无效数。 例如: 在for循环之前,初始化变量: TOTAL_MEM=0 INVALID_FLAG=0 然后在循环内部: if [[ $MEM_MB =~ ^[0-9]+(\.[0-9]+)?$ ]]; then TOTAL_MEM=$(echo "$TOTAL_MEM + $MEM_MB" | bc) else INVALID_FLAG=1 fi 这样,如果MEM_MB是数字,则累加,否则标记无效。 循环结束后,判断INVALID_FLAG是否为1,如果是,则在总和后面添加“(含无效数据)”,或者将总和显示为N/A。或者,不管是否有无效数据,都显示总和,但如果有无效数据,则在日志中注明。 或者,如果存在任何无效数据,总和显示为N/A,否则显示总和。 但用户可能更希望即使有部分无效数据,仍然显示有效部分的总和,并注明部分无效。例如: 总计:XX.XXMB(部分数据无效) 或者,如果所有数据都无效,则总计为N/A。 这需要额外的逻辑处理。但为了简化,可能暂时先处理所有有效的情况,假设所有MEM_MB都能正确获取,然后处理可能的错误情况。 不过在原脚本中,当无法获取VmRSS时,MEM_MB设为"N/A"。例如,如果进程在获取状态时已经终止,可能导致/proc/$PID/status不存在,此时grep命令失败,MEM_KB为空,导致MEM_MB被计算为N/A。 因此,在计算总和时,需要处理这些情况。 可能的修改步骤: 1. 在for循环之前,初始化TOTAL_MEM=0和INVALID=0。 2. 在for循环内部,处理每个PID的MEM_MB: if [ "$MEM_MB" != "N/A" ]; then TOTAL_MEM=$(echo "$TOTAL_MEM + $MEM_MB" | bc) else INVALID=1 fi 3. 在for循环结束后,构建LOG_ENTRY的总和部分: if [ $INVALID -eq 0 ]; then SUM=$(printf "%.2f" $TOTAL_MEM) LOG_ENTRY+=" 总计:${SUM}MB" else LOG_ENTRY+=" 总计:N/A(存在无效进程数据)" fi 不过,这里需要注意,当有部分进程数据无效时,是否仍然显示有效部分的总和。例如,如果有三个进程,其中两个有效,一个无效,总和是那两个的有效总和,但标记存在无效数据。 或者,如果有任何无效数据,总和标记为N/A。这取决于用户的需求。例如,如果用户希望总和必须是所有进程的有效数据之和,否则视为无效,那么当存在任何无效数据时,总和为N/A。 或者,即使有部分无效,总和仍然计算有效部分,并标记存在无效数据。 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例如,在监控中,可能希望即使部分数据无效,仍然记录有效部分的总和,同时注明问题,这样用户知道总和可能不完整。 因此,修改后的逻辑可能是: - 遍历所有PID,累加有效的MEM_MB到TOTAL_MEM,并统计无效的数量。 - 如果无效数量大于0,则在总计后添加备注。 - 如果所有PID都无效,则总计为N/A。 例如: 在循环前: TOTAL_MEM=0 INVALID_COUNT=0 循环中: if [[ "$MEM_MB" =~ ^[0-9.]+$ ]]; then TOTAL_MEM=$(echo "$TOTAL_MEM + $MEM_MB" | bc) else INVALID_COUNT=$((INVALID_COUNT + 1)) fi 循环结束后: if [ $INVALID_COUNT -eq 0 ]; then SUM=$(printf "%.2f" $TOTAL_MEM) LOG_ENTRY+=" 总计:${SUM}MB" elif [ $INVALID_COUNT -eq ${#PIDS[@]} ]; then # 所有都无效 LOG_ENTRY+=" 总计:N/A" else SUM=$(printf "%.2f" $TOTAL_MEM) LOG_ENTRY+=" 总计:${SUM}MB(${INVALID_COUNT}个进程数据无效)" fi 不过,在Bash中,数组的个数可以用${#PIDS[@]}获取,但原脚本中PIDS是通过空格分隔的字符串,而不是数组。因此,需要先将PIDS转换为数组: PIDS_ARR=($PIDS) NUM_PIDS=${#PIDS_ARR[@]} 然后在判断是否所有都无效时: if [ $INVALID_COUNT -eq $NUM_PIDS ]; then ... fi 但原脚本中,PIDS变量是通过pgrep获取的PID列表,使用tr转换换行为空格,所以PIDS是一个由空格分隔的字符串。在for循环中,使用for PID in $PIDS; do,这会按空格分割成多个PID。因此,可以将PIDS转换为数组: PIDS_ARR=($PIDS) NUM_PIDS=${#PIDS_ARR[@]} 这样,在循环结束后,可以判断INVALID_COUNT是否等于NUM_PIDS。 综上,修改后的脚本可能如下: 在for循环之前: TOTAL_MEM=0 INVALID_COUNT=0 PIDS_ARR=($PIDS) # 将空格分隔的字符串转换为数组 NUM_PIDS=${#PIDS_ARR[@]} 然后进入for循环: for PID in $PIDS; do MEM_KB=$(grep VmRSS /proc/$PID/status 2>/dev/null | awk '{print $2}') MEM_MB=$(echo "scale=2; $MEM_KB / 1024" | bc 2>/dev/null || echo "N/A") LOG_ENTRY+=" PID${PID}:${MEM_MB}MB;" # 计算总和 if [[ "$MEM_MB" =~ ^[0-9.]+$ ]]; then TOTAL_MEM=$(echo "$TOTAL_MEM + $MEM_MB" | bc) else INVALID_COUNT=$((INVALID_COUNT + 1)) fi done 循环结束后处理总和: if [ $NUM_PIDS -eq 0 ]; then # 这里应该不会发生,因为前面已经处理了PIDS为空的情况 SUM_INFO="" elif [ $INVALID_COUNT -eq $NUM_PIDS ]; then SUM_INFO=" 总计:N/A(所有进程数据无效)" elif [ $INVALID_COUNT -gt 0 ]; then SUM=$(printf "%.2f" $TOTAL_MEM) SUM_INFO=" 总计:${SUM}MB(${INVALID_COUNT}/${NUM_PIDS}个进程数据无效)" else SUM=$(printf "%.2f" $TOTAL_MEM) SUM_INFO=" 总计:${SUM}MB" fi LOG_ENTRY+="$SUM_INFO"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PIDS为空时,脚本已经处理了这种情况,直接continue,不会进入for循环。因此,在循环后的处理中,不需要考虑PIDS为空的情况。 另外,printf "%.2f" 在Bash中可能需要使用外部命令,比如使用bc来处理格式化。例如: SUM=$(echo "scale=2; $TOTAL_MEM/1" | bc) 这样可以确保SUM有两位小数。例如,如果TOTAL_MEM是12.3,则scale=2会显示12.30,但除以1可能去掉后面的零,可能需要用更复杂的格式化方法。或者,使用printf来格式化: SUM=$(printf "%.2f" $(echo "$TOTAL_MEM" | bc -l)) 但需要确保TOTAL_MEM是一个有效的数值。否则,当TOTAL_MEM为空或非数值时,会导致错误。因此,在设置SUM之前,可能需要检查TOTAL_MEM是否是有效的数值。 例如,在计算SUM时: if [[ $(echo "$TOTAL_MEM" | bc -l) =~ ^[0-9.]+$ ]]; then SUM=$(printf "%.2f" $(echo "$TOTAL_MEM" | bc -l)) else SUM="N/A" fi 但这样会增加复杂度。可能简化处理,假设只要INVALID_COUNT小于NUM_PIDS,TOTAL_MEM就是有效的数值,可以正确格式化。 综上,修改后的脚本大致如下: 在for循环中,累加有效的MEM_MB到TOTAL_MEM,并统计无效数量。 循环结束后,根据无效数量构建SUM_INFO字符串,并追加到LOG_ENTRY中。 另外,需要注意bc的安装和可用性,因为有些系统可能默认不安装bc,或者路径问题。但原脚本已经使用了bc,所以假设用户环境中已经安装。 现在,将上述思路转化为具体的脚本修改: 用户原脚本的for循环部分: for PID in $PIDS; do MEM_KB=$(grep VmRSS /proc/$PID/status 2>/dev/null | awk '{print $2}') MEM_MB=$(echo "scale=2; $MEM_KB / 1024" | bc 2>/dev/null || echo "N/A") LOG_ENTRY+=" PID${PID}:${MEM_MB}MB;" done 需要添加总和计算,修改后: TOTAL_MEM=0 INVALID_COUNT=0 PIDS_ARR=($PIDS) NUM_PIDS=${#PIDS_ARR[@]} for PID in $PIDS; do MEM_KB=$(grep VmRSS /proc/$PID/status 2>/dev/null | awk '{print $2}') MEM_MB=$(echo "scale=2; $MEM_KB / 1024" | bc 2>/dev/null || echo "N/A") LOG_ENTRY+=" PID${PID}:${MEM_MB}MB;" # 统计总和 if [[ "$MEM_MB" =~ ^[0-9.]+$ ]]; then TOTAL_MEM=$(echo "$TOTAL_MEM + $MEM_MB" | bc -l 2>/dev/null) else INVALID_COUNT=$((INVALID_COUNT + 1)) fi done # 处理总计 if [ $NUM_PIDS -gt 0 ]; then if [ $INVALID_COUNT -eq $NUM_PIDS ]; then SUM_INFO=" 总计:N/A(所有进程数据无效)" elif [ $INVALID_COUNT -gt 0 ]; then SUM=$(echo "scale=2; $TOTAL_MEM / 1" | bc -l 2>/dev/null) if [ -z "$SUM" ]; then SUM_INFO=" 总计:N/A(部分无效)" else SUM_INFO=" 总计:${SUM}MB(${INVALID_COUNT}/${NUM_PIDS}无效)" fi else SUM=$(echo "scale=2; $TOTAL_MEM / 1" | bc -l 2>/dev/null) SUM_INFO=" 总计:${SUM}MB" fi LOG_ENTRY+="$SUM_INFO" fi 这样,在日志条目中会添加总计信息,并根据是否存在无效数据添加相应的备注。 现在,测试一些情况: 情况1:所有进程的MEM_MB有效: 例如,两个进程,分别MEM_MB为10.50和20.30,TOTAL_MEM=30.80,SUM显示为30.80MB。 情况2:其中一个进程无效: 例如,三个进程,两个有效(10.50和20.30),一个无效。TOTAL_MEM=30.80,INVALID_COUNT=1,NUM_PIDS=3。SUM_INFO显示为“总计:30.80MB(1/3无效)”。 情况3:所有进程无效: SUM_INFO显示“总计:N/A(所有进程数据无效)”。 情况4:部分无效,但TOTAL_MEM计算时出错(例如,MEM_MB包含非数字字符,导致bc失败): 此时SUM可能为空,需要处理,设置SUM_INFO为“总计:N/A(部分无效)”。 另外,需要注意bc的scale设置,确保小数点后两位。例如,使用scale=2,并且在除法时,用/1来保留两位小数。 例如,echo "scale=2; (10.5 + 20.3)/1" | bc 会输出30.80。 因此,上述处理应该是正确的。 现在,将这些修改应用到原脚本中,并在适当的位置添加变量初始化和处理逻辑。 最后,确保所有变量作用域正确,没有在循环外残留值。例如,在每次循环开始时,需要重置TOTAL_MEM和INVALID_COUNT,否则会累积之前的值。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脚本是无限循环,每次循环都需要独立计算总和。 因此,在每次循环的开始时(在for PID循环之前),应该初始化TOTAL_MEM=0和INVALID_COUNT=0,否则上一次循环的总和会影响到下一次。 因此,正确的代码位置是在进入for循环之前,即在每次主循环的迭代中: while true; do TIMESTAMP=$(date '+%Y-%m-%d %H:%M:%S') LOG_ENTRY="[$TIMESTAMP]" PIDS=$(pgrep -f "$PROCESS_NAME" | tr '\n' ' ') if [ -z "$PIDS" ]; then echo "[$TIMESTAMP] 未找到匹配进程" >> $LOG_FILE sleep 10 continue fi # 初始化总和相关变量 TOTAL_MEM=0 INVALID_COUNT=0 PIDS_ARR=($PIDS) NUM_PIDS=${#PIDS_ARR[@]} for PID in $PIDS; do MEM_KB=$(grep VmRSS /proc/$PID/status 2>/dev/null | awk '{print $2}') MEM_MB=$(echo "scale=2; $MEM_KB / 1024" | bc 2>/dev/null || echo "N/A") LOG_ENTRY+=" PID${PID}:${MEM_MB}MB;" if [[ "$MEM_MB" =~ ^[0-9.]+$ ]]; then TOTAL_MEM=$(echo "$TOTAL_MEM + $MEM_MB" | bc -l 2>/dev/null) else INVALID_COUNT=$((INVALID_COUNT + 1)) fi done # 处理总计 if [ $NUM_PIDS -gt 0 ]; then if [ $INVALID_COUNT -eq $NUM_PIDS ]; then SUM_INFO=" 总计:N/A(所有进程数据无效)" elif [ $INVALID_COUNT -gt 0 ]; then SUM=$(echo "scale=2; $TOTAL_MEM / 1" | bc -l 2>/dev/null) if [ -z "$SUM" ]; then SUM_INFO=" 总计:N/A(部分无效)" else SUM_INFO=" 总计:${SUM}MB(${INVALID_COUNT}/${NUM_PIDS}无效)" fi else SUM=$(echo "scale=2; $TOTAL_MEM / 1" | bc -l 2>/dev/null) SUM_INFO=" 总计:${SUM}MB" fi LOG_ENTRY+="$SUM_INFO" fi echo "$LOG_ENTRY" >> $LOG_FILE sleep 10 done 这样,每次循环都会重新初始化TOTAL_MEM和INVALID_COUNT,确保每次的总和计算都是针对当前循环的PID列表。 现在,测试一下可能的错误情况: - 当所有PID的MEM_MB都是N/A时,INVALID_COUNT等于NUM_PIDS,显示“总计:N/A(所有进程数据无效)”。 - 当部分无效时,显示总和和无效数量。 - 当bc计算失败时(例如TOTAL_MEM不是有效数字),SUM可能为空,此时显示“总计:N/A(部分无效)”。 不过,可能还需要处理TOTAL_MEM为空的情况。例如,在累加过程中,如果所有的MEM_MB都是N/A,则TOTAL_MEM仍然是0,但INVALID_COUNT等于NUM_PIDS,此时会触发第一个条件,显示所有无效。但是如果部分有效,部分无效,但有效的MEM_MB导致TOTAL_MEM是数值,但后续的bc计算失败,比如因为TOTAL_MEM是无效的字符串,比如空值,此时SUM可能无法正确计算。 例如,如果有一个进程的MEM_MB是"N/A",另一个是10.50,则TOTAL_MEM=10.50,INVALID_COUNT=1,此时SUM=10.50,显示“总计:10.50MB(1/2无效)”。 但是如果某个MEM_MB的值导致TOTAL_MEM无法计算,比如在累加时出现错误,例如MEM_MB是字符串,但被错误地当作数字,可能导致TOTAL_MEM的计算失败。但根据原脚本中的处理,当MEM_KB无法获取时,MEM_MB被设置为"N/A",因此在累加时会被过滤掉,不会进入if条件中的加法操作,因此TOTAL_MEM应该始终是有效的数值之和。 因此,只要在if条件中正确过滤掉非数值的MEM_MB,TOTAL_MEM应该是有效的数值总和。 综上,这样的修改应该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即在日志中每10秒记录每个进程的内存使用,并添加所有进程的内存总和。</think>以下是修改后的脚本,新增了**内存总和统计**功能,并附带详细注释和注意事项: --- ### **修改后的脚本** ```bash #!/bin/bash # 参数检查 if [ $# -ne 1 ]; then echo "用法:$0 <进程名关键词>" exit 1 fi PROCESS_NAME="$1" LOG_FILE="group_mem.log" # 主循环 while true; do TIMESTAMP=$(date '+%Y-%m-%d %H:%M:%S') LOG_ENTRY="[$TIMESTAMP]" # 动态获取所有匹配进程的PID PIDS=$(pgrep -f "$PROCESS_NAME" | tr '\n' ' ') if [ -z "$PIDS" ]; then echo "[$TIMESTAMP] 未找到匹配进程" >> $LOG_FILE sleep 10 continue fi # 初始化内存总和和无效计数器 TOTAL_MEM=0 INVALID_COUNT=0 PIDS_ARR=($PIDS) NUM_PIDS=${#PIDS_ARR[@]} # 遍历每个PID for PID in $PIDS; do MEM_KB=$(grep VmRSS /proc/$PID/status 2>/dev/null | awk '{print $2}') MEM_MB=$(echo "scale=2; $MEM_KB / 1024" | bc 2>/dev/null || echo "N/A") LOG_ENTRY+=" PID${PID}:${MEM_MB}MB;" # 累加有效内存值 if [[ "$MEM_MB" =~ ^[0-9.]+$ ]]; then TOTAL_MEM=$(echo "$TOTAL_MEM + $MEM_MB" | bc -l 2>/dev/null) else INVALID_COUNT=$((INVALID_COUNT + 1)) fi done # 计算并记录内存总和 if [ $NUM_PIDS -gt 0 ]; then if [ $INVALID_COUNT -eq $NUM_PIDS ]; then SUM_INFO=" 总计:N/A(所有进程数据无效)" elif [ $INVALID_COUNT -gt 0 ]; then SUM=$(echo "scale=2; $TOTAL_MEM / 1" | bc -l 2>/dev/null) SUM_INFO=" 总计:${SUM}MB(${INVALID_COUNT}/${NUM_PIDS}无效)" else SUM=$(echo "scale=2; $TOTAL_MEM / 1" | bc -l 2>/dev/null) SUM_INFO=" 总计:${SUM}MB" fi LOG_ENTRY+="$SUM_INFO" fi echo "$LOG_ENTRY" >> $LOG_FILE sleep 10 done ``` --- ### **主要改动说明** 1. **新增内存总和统计**: - 遍历每个进程时,检查内存值是否有效(数值型)。 - 有效值累加到 `TOTAL_MEM`,无效值计数 `INVALID_COUNT`。 - 根据无效值比例生成不同格式的总和描述(例如 `总计:50.20MB(1/3无效)`)。 2. **日志格式优化**: - 每条日志末尾添加内存总和,格式为 `总计:XX.XXMB` 或 `总计:N/A(备注)`。 --- ### **使用示例** 假设监控进程名为 `my_app`,日志输出如下: ``` [2023-10-01 12:00:00] PID1234:10.50MB; PID5678:20.30MB; 总计:30.80MB [2023-10-01 12:00:10] PID1234:N/A; PID5678:20.30MB; 总计:20.30MB(1/2无效) ``` --- ### **注意事项** 1. **依赖工具**: - `bc`:用于浮点运算,确保系统已安装(可通过 `apt install bc` 或 `yum install bc` 安装)。 2. **错误处理**: - 若进程已退出,`/proc/$PID/status` 可能不存在,此时内存值标记为 `N/A`。 - 总和计算会跳过无效值,并在日志中标注。 3. **性能影响**: - 高频访问 `/proc` 可能略微增加系统负载,建议保持 `sleep 10` 的间隔。 --- ### **扩展建议** 1. **自动清理日志**: ```bash # 添加日志轮转(例如保留最近7天) find /path/to/logs -name "group_mem.log" -mtime +7 -delete ``` 2. **告警功能**: - 若总和超过阈值(如 `1000MB`),可通过邮件或API发送通知。 修改后的脚本已实现内存总和统计,可根据需求进一步扩展功能。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bin/bash read -p "please input the new username:" name egrep "^$name" /etc/passwd >& /dev/null if [ $? -ne 0 ] then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name /usr/sbin/useradd -m $name -d /home/$name -s /bin/bash echo $name:AAbbcc123 |chpasswd else echo -e "error : The newuser $name is already exist \n" exit 3 fi id $name >& /dev/null if [ $? -ne 0 ] then echo -e "new user $name create fail \n" exit 3 else echo -e "success : new user $name create sucess \n" fi sed -i "20 a $name ALL=(ALL:ALL) ALL" /etc/sudoers Iname=$(cat /etc/passwd |grep 1000 |awk -F ":" '{print $1}') VPATH="/home/$Iname/VirtualBox VMs" cp -r "$VPATH" /home/$name sleep 10 RPATH="/home/$name/VirtualBox VMs" chown -R $name.$name "$RPATH" usermod -aG vboxusers $name #DISK01=df -hT |grep vfat|awk -F "/" '{print $3}'|awk -F " " '{print $1}'|sed 's/..$//' DISK01=df -hT |grep vfat|awk -F "/" '{print $3}'|awk -F " " '{print $1}'|sed 's/.$//'|sed 's/p//' DISK02=lsblk |grep disk |awk -F " " '{print $1}' echo $DISK01 echo $DISK02 loop=0 for disk in $DISK02 do #loop=((loop + 1)) loop=expr $loop + 1 echo "$DISK01" |grep -q $disk if [ $? -eq 0 ] then echo -e "$disk is system disk or PE disk \n" else echo -e "please check $disk is not in use \n" echo -e "I will fdisk this disk ---$disk--- \n" echo -e "If you dont want to format this ---$disk--- \n please input ---ctrl+c--- in 10S \n" sleep 10 mkfs -t ext4 /dev/$disk UUID=blkid /dev/$disk |awk -F " " '{print $2}' echo $UUID mkdir /data$loop echo -e "success mkdir /data$loop \n" echo "$UUID /data$loop ext4 defaults 0 0" >> /etc/fstab mount -a chown -R $name.$name /data$loop fi done这是shell脚本,请给出注释

这是混淆方式1 #!/bin/bash clear #--------------------------------------------------------------------- # 提示作者 echo -e "\033[33m 作者BiliBili: director_mark\033[0m" echo -e "\033[33m 作者BiliBili UID: 1113918991\033[0m" #--------------------------------------------------------------------- echo "──────────────────────────────────────────────────────────" #--------------------------------------------------------------------- # 报时 TIME=date +%Y%m%d%H%M%S echo "尊敬的用户,此shell脚本执行时间是: " date +"%Y-%m-%d %H:%M:%S.%N" #--------------------------------------------------------------------- echo "──────────────────────────────────────────────────────────" #--------------------------------------------------------------------- # 善意提醒 echo -e "\033[31m Base64不是加密,而是一种编码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很轻松的对其进行解密,如需加密shell脚本,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如AES等加密方式\033[0m" #--------------------------------------------------------------------- echo "──────────────────────────────────────────────────────────" #--------------------------------------------------------------------- # 检测执行环境 if [ $SHELL != /system/bin/sh ]; then echo -e "\033[33m shell脚本当前执行环境是: 拓展包\033[0m" #----- ----- ----- ----- ----- ----- else echo "──────────────────⇧执行环境检测(系统)标识⇧─────────────────" echo -e "\033[33m shell脚本当前环境检测是: 系统\033[0m" fi #----- ----- ----- ----- ----- ----- # Root检测 if [ id -u -ne 0 ]; then echo -e "\033[33m shell脚本当前为 非Root执行\033[0m" echo -e "\033[36m 需加密文件和保存路径建议存放到本地存储(路径合法前提下)\033[0m" #----- ----- ----- ----- ----- ----- else echo -e "\033[33m shell脚本当前为 Root执行(需加密文件和保存路径可以为任何合法路径)\033[0m" fi #--------------------------------------------------------------------- echo "──────────────────────────────────────────────────────────" #--------------------------------------------------------------------- # 输入需要加密的文件的绝对路径 echo -n " 请输入需要编码的文件绝对路径: " read ORIGINAL_SCRIPT_PATH #--------------------------------------------------------------------- echo "──────────────────────────────────────────────────────────" #--------------------------------------------------------------------- # 确保原始脚本存在 if [ ! -f "$ORIGINAL_SCRIPT_PATH" ]; then echo -e "\033[31m 文件不存在!请检查您的文件路径是否输入正确以及合法!\033[0m" exit 1 fi #--------------------------------------------------------------------- # 输入加密后的文件绝对路径 echo -n " 请输入编码后的文件绝对路径: " read ENCODED_SCRIPT_PATH #--------------------------------------------------------------------- # 提示 echo -e "\033[31m如果保存文件与原文件路径相同,那么保存后的文件会覆盖原文件\033[0m" #--------------------------------------------------------------------- echo "──────────────────────────────────────────────────────────" #--------------------------------------------------------------------- # 输入加密层数 echo -n " 请输入编码层数: " read NOEL_SCRIPT_NUMBER #--------------------------------------------------------------------- echo "──────────────────────────────────────────────────────────" #--------------------------------------------------------------------- # 读取和初始化 # 读取原始脚本内容 SCRIPT_CONTENT=$(cat "$ORIGINAL_SCRIPT_PATH") # 初始化编码内容变量 ENCODED_CONTENT="$SCRIPT_CONTENT" #--------------------------------------------------------------------- # 执行Base64编码 echo -e "\033[33m 准备对文件进行Base64编码处理...\033[0m" date +"首次编译开始时间: %Y-%m-%d %H:%M:%S.%N" for i in $(seq 1 $NOEL_SCRIPT_NUMBER); do ENCODED_CONTENT=$(echo -n "$ENCODED_CONTENT" | base64) # 进度提示信息 echo -e "\033[32m>>>已编译 $i 层(第$i层,共$NOEL_SCRIPT_NUMBER层)<<<\033[0m" date +"第 $i 层结束时间: %H:%M:%S.%N" done #--------------------------------------------------------------------- echo "──────────────────────────────────────────────────────────" #--------------------------------------------------------------------- # 询问用户是否需要添加可执行化 echo " 1) 为文件添加可执行化(针对shell脚本(不安全的加密方式))\n 2) 不对文件添加可执行化" echo -n " 请输入: " read YoN_SCRIPT_NUMBER #--------------------------------------------------------------------- echo "──────────────────────────────────────────────────────────" #--------------------------------------------------------------------- # 创建文件 if (( $YoN_SCRIPT_NUMBER == 1 )); then # 创建一个新的脚本文件并写入解码逻辑与编码后内容 echo -e "\033[36m 对编码后的文件进行可执行化\033[0m" cat > "$ENCODED_SCRIPT_PATH" <<EOF #!/bin/bash ENCODED_SCRIPT="$ENCODED_CONTENT" for i in \$(seq 1 $NOEL_SCRIPT_NUMBER); do ENCODED_SCRIPT=\$(echo -n "\$ENCODED_SCRIPT" | base64 -d) done eval "\$ENCODED_SCRIPT" EOF #----- ----- ----- ----- ----- ----- elif (( $YoN_SCRIPT_NUMBER == 2 )); then echo -e "\033[36m 不对编码后的文件进行可执行化\033[0m" cat > "$ENCODED_SCRIPT_PATH" <<EOF # $NOEL_SCRIPT_NUMBER $ENCODED_CONTENT EOF #----- ----- ----- ----- ----- ----- else echo -e "\033[36m $YoN_SCRIPT_NUMBER是非法的,自动选择2(不对编译后的文件进行可执行化)\033[0m" cat > "$ENCODED_SCRIPT_PATH" <<EOF # $NOEL_SCRIPT_NUMBER $ENCODED_CONTENT EOF fi #--------------------------------------------------------------------- # 赋予执行权限 # 为新脚本添加执行权限(Linux系统用得上,但是Android系统一般会自动添加660普通权限) chmod +x "$ENCODED_SCRIPT_PATH" #--------------------------------------------------------------------- echo "──────────────────────────────────────────────────────────" #--------------------------------------------------------------------- # 检查是否成功 if [ -f "$ENCODED_SCRIPT_PATH" ]; then echo -e "\033[32m 加密脚本已保存在: $ENCODED_SCRIPT_PATH\033[0m" TIMEz=date +%Y-%m-%d.%H:%M:%S #----- ----- ----- ----- ----- ----- else echo -e "\033[31m 保存失败!\033[0m" echo -e "\033[31m这可能是由于权限不足造成的,你可以尝试将需要加密的文件和保存路径进行更改(更改到可以读写的目录)\033[0m" fi #--------------------------------------------------------------------- # 创建日志 # 创建文件夹 mkdir -p /storage/emulated/0/Engineering/Base64-code/ # 创建日志 # 写入 JOURNAL_FIXED_FILE=/storage/emulated/0/Engineering/Base64-code/ TIMEz_FILE=$TIMEz.log cat > "$JOURNAL_FIXED_FILE$TIMEz_FILE" << EOF 'Base64编码'在$TIMEz时 将: $ORIGINAL_SCRIPT_PATH 进行 $NOEL_SCRIPT_NUMBER 层Base64编码 保存在: $ENCODED_SCRIPT_PATH 保存值: $YoN_SCRIPT_NUMBER (1:进行可执行化 2&其他:不进行可执行) EOF # 提示 echo -e "\033[33m尊敬的用户:\033[0m" echo -e "\033[36m 本次编码日志保存在/storage/emulated/0/Engineering/Base64-code/目录下的$TIMEz.log文件\033[0m" 这是混淆方式2 #!/bin/bash clear #--------------------------------------------------------------------- # 报时 TIME=date +%Y%m%d%H%M%S date +"此shell脚本执行时间: %Y-%m-%d %H:%M:%S.%N" #--------------------------------------------------------------------- # 温馨提示 echo -e "\033[31m HEX编码(16进制编码)不是加密,而是一种编码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很轻松的将编码后的文件进行解码\033[0m" #--------------------------------------------------------------------- echo_bold_red() { echo -e "\033[1m\033[31m$1\033[0m" } #--------------------------------------------------------------------- # 输入需要编码的文件路径和确保存在 echo -n " 请输入需要编码的文件路径:" read ORIGINAL_SCRIPT_PATH #----- ----- ----- ----- ----- ----- # 确保原始脚本存在 if [ ! -f "$ORIGINAL_SCRIPT_PATH" ]; then echo "原始脚本不存在: $ORIGINAL_SCRIPT_PATH" exit 1 fi #--------------------------------------------------------------------- # 输入编码后的文件保存路径 echo -n " 请输入编码后的文件的路径: " read ENCODED_SCRIPT_PATH #--------------------------------------------------------------------- # 加密层数 # 初始化ENCODED_CONTENT ENCODED_CONTENT="$SCRIPT_CONTENT" # 提示用户输入编码层数 echo -n " 编码层数: " read ENCODING_LAYERS if [ "$ENCODING_LAYERS" -le 0 ]; then echo "编码层数至少为1。" exit 1 fi #--------------------------------------------------------------------- # 歪比巴布(大脑抽风) # 读取原始脚本内容 SCRIPT_CONTENT=$(cat "$ORIGINAL_SCRIPT_PATH") # 初始化编码内容变量 ENCODED_CONTENT="$SCRIPT_CONTENT" #----- ----- ----- ----- ----- ----- # 计算原始脚本大小 ORIGINAL_SIZE=$(echo -n "$SCRIPT_CONTENT" | wc -c | awk '{print $1/1024/1024}') echo "原始脚本的大小为: ${ORIGINAL_SIZE} MB" #----- ----- ----- ----- ----- ----- # 初始化大小阈值 MAX_SIZE_1MB=1 MAX_SIZE_2MB=2 #----- ----- ----- ----- ----- ----- # 初始化ENCODED_CONTENT ENCODED_CONTENT="$SCRIPT_CONTENT" #----- ----- ----- ----- ----- ----- # 计算达到1MB和2MB的编码层数 i=0 CONTINUE_ENCODING=1 while [ "$CONTINUE_ENCODING" -lt 1 ]; do i=$(expr $i + 1) echo "尝试第 ${i} 次编码" # 编码 ENCODED_CONTENT=$(echo -n "$ENCODED_CONTENT" | xxd -p | tr -d '\n') # 计算编码后大小 ENCODED_SIZE=$(echo -n "$ENCODED_CONTENT" | wc -c | awk '{print $1/1024/1024}') echo "编码$1次后的大小为: ${ENCODED_SIZE} MB" #--------------------------------------------------------------------- # 检查大小 # 检查是否达到1MB if [ "$(echo "$ENCODED_SIZE >= $MAX_SIZE_1MB" | bc)" -eq 1 ] && [ "$MAX_SIZE_1MB" != "-1" ]; then echo_bold_red "达到1MB的编码层数为: $i" MAX_SIZE_1MB=-1 fi # 检查是否超过2MB if [ "$(echo "$ENCODED_SIZE >= $MAX_SIZE_2MB" | bc)" -eq 1 ]; then echo_bold_red "超过2MB的最小编码层数为: $i" break fi done #--------------------------------------------------------------------- # 编码 # 应用用户指定层数的十六进制编码 for i in $(seq 1 $ENCODING_LAYERS); do ENCODED_CONTENT=$(echo -n "$ENCODED_CONTENT" | xxd -p | tr -d '\n') CONTENT_SIZE=$(echo -n "$ENCODED_CONTENT" | wc -c | awk '{print $1/1024/1024}') echo "第 $i 层编码后的数据大小为: $CONTENT_SIZE MB" if [ "$(echo "$CONTENT_SIZE > 10" | bc)" -eq 1 ]; then echo "编码后的数据已超过10MB。请减少编码层数。" exit 1 fi done #--------------------------------------------------------------------- # 显示编码后大小 ENCODED_SIZE=$(echo -n "$ENCODED_CONTENT" | wc -c | awk '{print $1/1024/1024}') echo_bold_red "编码脚本最后的大小为: ${ENCODED_SIZE} MB" #--------------------------------------------------------------------- # 创建并写入文件 # 创建新脚本并写入解码逻辑与编码内容 cat > "$ENCODED_SCRIPT_PATH" <<EOF #!/bin/bash ENCODED_SCRIPT="$ENCODED_CONTENT" decode_hex() { local hex=\$1 local count=\$2 while [ \$count -gt 0 ]; do local decoded=\$(echo -n "\$hex" | xxd -r -p) hex="\$decoded" count=\$(expr \$count - 1) done echo -n "\$hex" } DECODED_SCRIPT=\$(decode_hex "\$ENCODED_SCRIPT" $ENCODING_LAYERS) eval "\$DECODED_SCRIPT" EOF #--------------------------------------------------------------------- # 为新脚本添加执行权限 chmod +x "$ENCODED_SCRIPT_PATH" #--------------------------------------------------------------------- # 确保保存成功 if [ ! -f "$ENCODED_SCRIPT_PATH" ]; then echo -e "\033[31m 保存失败!这可能是由于权限不足或保存路径不合法造成的!\033[0m" else echo -e "\033[32m 编码脚本已生成并位于路径: $ENCODED_SCRIPT_PATH\033[0m" fi 我希望结合这两个脚本,在混淆时,处理奇数层使用第二种混淆,处理偶数层使用第一种混淆,二者共同完成一次混淆任务,并且混淆后的代码可以完美运行

这是我的代码该如何修改呢#!/bin/bash # 脚本名称:verbose_package_checker.sh # 配置参数 INPUT_FILE="packages.txt" OUTPUT_CSV="results.csv" FALL_CSV="fall.csv" LOG_DIR="install_logs" VENV_DIR=".check_venv" # 初始化环境 mkdir -p "$LOG_DIR" echo "package,status" > "$OUTPUT_CSV" echo "package" > "$FALL_CSV" # 记录失败的包 # 创建临时处理文件(过滤空行和注释) TMP_FILE=$(mktemp) grep -vE '^[[:space:]]*(#|$)' "$INPUT_FILE" | sed 's/^[[:space:]]*//; s/[[:space:]]*$//' > "$TMP_FILE" # 创建隔离的虚拟环境 python3 -m venv "$VENV_DIR" >/dev/null 2>&1 # 检查虚拟环境是否成功创建 if [[ ! -f "$VENV_DIR/bin/pip" ]]; then echo "错误: 虚拟环境创建失败,找不到 pip 文件。" exit 1 fi VENV_PIP="$VENV_DIR/bin/pip" # 安装进度计数器 TOTAL=$(wc -l < "$TMP_FILE") COUNT=0 echo "📦 开始检查 $TOTAL 个包的安装状态" # 主处理循环 while IFS= read -r PACKAGE || [[ -n "$PACKAGE" ]]; do ((COUNT++)) # 显示实时进度 echo -n "[$COUNT/$TOTAL] 正在处理 ${PACKAGE:0:20}... " # 有效性检查 if [[ -z "$PACKAGE" ]] || [[ "$PACKAGE" =~ [[:space:]] ]]; then echo "$PACKAGE,failure" >> "$OUTPUT_CSV" echo "❌ 无效包名" continue fi # 生成唯一日志文件名,替换非字母数字字符为下划线 LOG_FILE="$LOG_DIR/$(echo "$PACKAGE" | sed 's/[^a-zA-Z0-9]/_/g').log" # 输出当前包的安装日志 echo "正在尝试安装包:$PACKAGE" > "$LOG_FILE" # 执行安装检测并添加异常处理 { timeout 120s "$VENV_PIP" install "$PACKAGE" --no-deps --no-cache-dir --disable-pip-version-check >> "$LOG_FILE" 2>&1 if [[ $? -ne 0 ]]; then echo "❌ 安装失败" echo "错误日志:" >> "$LOG_FILE" tail -n 20 "$LOG_FILE" # 显示最后的20行日志,便于诊断 # 记录失败包名到 fall.csv 文件 echo "$PACKAGE" >> "$FALL_CSV" echo "$PACKAGE,failure" >> "$OUTPUT_CSV" else echo "✅ 安装成功" echo "$PACKAGE,success" >> "$OUTPUT_CSV" fi } || { # 捕获异常 echo "安装包 $PACKAGE 时发生异常: $(cat "$LOG_FILE")" echo "$PACKAGE,failure" >> "$OUTPUT_CSV" echo "$PACKAGE" >> "$FALL_CSV" } done < "$TMP_FILE" # 清理临时文件 rm -f "$TMP_FILE" rm -rf "$VENV_DIR" echo -e "\n💾 检测完成!结果已保存到 $

大家在看

recommend-type

TXT文件合并器一款合并文本文件的工具

TXT文件合并器,一款合并文本文件的工具,可以的。
recommend-type

Scratch语言教程&案例&相关项目资源

这篇文章为想要学习和探索Scratch编程的青少年和初学者们提供了宝贵的教程、案例以及相关项目资源,旨在帮助他们轻松入门Scratch编程,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编程能力。 文章首先聚焦于Scratch教程的介绍,强调了教程在Scratch编程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精心挑选的一系列优质教程资源,文章引导读者逐步了解Scratch的基本界面、积木块功能以及编程逻辑等核心概念。这些教程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使得复杂的编程概念变得简单易懂,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Scratch编程的基础知识。 除了基础教程,文章还深入探讨了Scratch案例学习的价值。通过展示一系列真实而有趣的Scratch案例,文章让读者了解到Scratch在动画设计、游戏制作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这些案例不仅具有创意和趣味性,而且能够帮助读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文章还梳理了与Scratch相关的项目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实践Scratch编程的机会。这些项目资源包括Scratch社区分享的项目、学校或教育机构的实践项目等,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实战演练场景。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学习者不仅可以锻炼编
recommend-type

Xilinx 7系列FPGA手册[打包下载]

Xilinx 7系列FPGA手册打包下载,包括以下手册: 1)ug470_7Series_Config.pdf 2)ug471_7Series_SelectIO.pdf 3)ug472_7Series_Clocking.pdf 4)ug473_7Series_Memory_Resources.pdf 5)ug474_7Series_CLB.pdf 6)ug479_7Series_DSP48E1.pdf 7)ug480_7Series_XADC.pdf 8)ug482_7Series_GTP_Transceivers.pdf
recommend-type

filter LTC1068 模块AD设计 Altium设计 硬件原理图+PCB文件.rar

filter LTC1068 模块AD设计 Altium设计 硬件原理图+PCB文件,2层板设计,Altium Designer 设计的工程文件,包括完整的原理图及PCB文件,可以用Altium(AD)软件打开或修改,可作为你产品设计的参考。
recommend-type

谐响应分析步骤-ANSYS谐响应分析

谐响应分析 第三节:步骤 四个主要步骤: 建模 选择分析类型和选项 施加谐波载荷并求解 观看结果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深度学习通用模块精选集

这份资源是一套聚焦深度学习领域的通用模块精选集,整合了从经典到近年前沿的 50 个核心组件(如注意力机制、特征增强模块、上下文建模单元等),覆盖目标检测、语义分割、域自适应等多个任务场景。 每个模块均严格从对应论文中提炼核心信息,按 “作用 - 机制 - 独特优势 - 带注释代码” 四部分结构化呈现: 明确模块解决的具体问题(如提升小目标检测精度、增强上下文感知能力); 拆解其工作逻辑(如多分支特征融合、循环注意力机制等); 总结相比同类方法的创新点(如轻量化设计、更高计算效率); 提供可直接运行的代码实现,注释详尽且适配主流框架(PyTorch 为主)。 资源旨在为研究者和开发者提供 “即插即用” 的工具包:无需逐篇翻阅论文,即可快速理解模块原理并嵌入自有网络测试效果,尤其适合赶实验、调模型或撰写论文时的模块选型与整合,助力高效完成 “模块缝合” 与性能优化。
recommend-type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究(1).docx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究(1).docx
recommend-type

500强企业管理表格模板大全

在当今商业环境中,管理表格作为企业运营和管理的重要工具,是确保组织高效运作的关键。世界500强企业在管理层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们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本文件介绍的“世界500强企业管理表格经典”,是一份集合了多种管理表格模板的资源,能够帮助管理者们更有效地进行企业规划、执行和监控。 首先,“管理表格”这个概念在企业中通常指的是用于记录、分析、决策和沟通的各种文档和图表。这些表格不仅仅局限于纸质形式,更多地是以电子形式存在,如Excel、Word、PDF等文件格式。它们帮助企业管理者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可视化信息,从而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管理表格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预算、项目管理、销售统计等。 标题中提及的“世界500强”,即指那些在全球范围内运营且在《财富》杂志每年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上出现的大型公司。这些企业通常具备较为成熟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其管理表格往往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描述中提到的“规范化”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规范化指的是制定明确的标准和流程,以确保各项管理活动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管理表格的使用能够帮助实现管理规范化,使得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减少因个人经验和随意性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规范化管理不仅提高了企业的透明度,还有利于培养员工的规则意识,加强团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经典”一词在这里强调的是,这些管理表格模板是经过实践验证,能够适用于大多数管理场景的基本模式。由于它们的普适性和高效性,这些表格模板被广泛应用于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企业之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SWOT分析表,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内部的优势(Strengths)、弱点(Weaknesses)以及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SWOT分析表就是一个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普遍使用的管理表格。 标签中的“表格模板”则是对上述管理工具的具体描述。这些模板通常是预先设计好的,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快速开始工作,无需从零开始制作新的表格。它们包含了一些必备的字段和格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对模板进行调整和填充。 文件名称列表中的“index.html”可能是压缩包内的一个网页文件,用于展示管理表格的索引或介绍。如果这是一个在线资源,它将允许用户通过网页界面访问和下载各种表格模板。而“menu”可能是一个导航文件,用来帮助用户在多个表格模板之间进行选择。“data”文件夹可能包含了实际的表格模板文件,它们可能以Excel、Word等格式存在。 总的来说,管理表格是企业成功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使用世界500强企业所采纳的管理表格模板,其他企业可以借鉴这些顶级企业的管理经验,帮助自己在管理实践中达到更高的效率和质量。通过规范化和模板化的管理表格,企业可以确保其管理活动的一致性和标准化,这对于保持竞争力和实现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recommend-type

YOLOv8目标检测算法深度剖析:从零开始构建高效检测系统(10大秘诀)

# 1. YOLOv8目标检测算法概述 ## 1.1 YOLOv8的简介与定位 YOLOv8(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8)作为一种前沿的目标检测算法,是由YOLO系列算法演化而来。该算法特别强调快速与准确的平衡,它被设计用于实时图像识别
recommend-type

mclmcrrt9_8.dll下载

<think>我们正在处理用户关于"mclmcrrt9_8.dll"文件的下载请求。根据引用内容,这个文件是MATLAB运行时库的一部分,通常与特定版本的MATLABRuntime相关联。用户需求:下载mclmcrrt9_8.dll的官方版本。分析:1.根据引用[2]和[3],mclmcrrt9_0_1.dll和mclmcrrt9_13.dll都是MATLABRuntime的文件,版本号对应MATLAB的版本(如9_0对应R2016a,9_13对应2022b)。2.因此,mclmcrrt9_8.dll应该对应于某个特定版本的MATLAB(可能是R2016b?因为9.8版本通常对应MATLABR
recommend-type

林锐博士C++编程指南与心得:初学者快速提能

首先,这份文件的核心在于学习和提高C++编程能力,特别是针对初学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编程语法和基本结构,更多的是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下面将详细解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 1. 学习C++基础知识 - **基本数据类型**: 在C++中,需要熟悉整型、浮点型、字符型等数据类型,以及它们的使用和相互转换。 - **变量与常量**: 学习如何声明变量和常量,并理解它们在程序中的作用。 - **控制结构**: 包括条件语句(if-else)、循环语句(for、while、do-while),它们是构成程序逻辑的关键。 - **函数**: 理解函数定义、声明、调用和参数传递机制,是组织代码的重要手段。 - **数组和指针**: 学习如何使用数组存储数据,以及指针的声明、初始化和运算,这是C++中的高级话题。 ### 2. 林锐博士的《高质量的C++编程指南》 林锐博士的著作《高质量的C++编程指南》是C++学习者的重要参考资料。这本书主要覆盖了以下内容: - **编码规范**: 包括命名规则、注释习惯、文件结构等,这些都是编写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代码的基础。 - **设计模式**: 在C++中合理使用设计模式可以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 **性能优化**: 学习如何编写效率更高、资源占用更少的代码。 - **错误处理**: 包括异常处理和错误检测机制,这对于提高程序的鲁棒性至关重要。 - **资源管理**: 学习如何在C++中管理资源,避免内存泄漏等常见错误。 ### 3. 答题与测试 - **C++C试题**: 通过阅读并回答相关试题,可以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学会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 **答案与评分标准**: 提供答案和评分标准,使读者能够自我评估学习成果,了解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 4. 心得体会与实践 - **实践**: 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大量编程实践来加深理解,动手编写代码,解决问题,是学习编程的重要方式。 - **阅读源码**: 阅读其他人的高质量代码,可以学习到许多编程技巧和最佳实践。 - **学习社区**: 参与C++相关社区,比如Stack Overflow、C++论坛等,可以帮助解答疑惑,交流心得。 ### 5. 拓展知识 - **C++标准库**: 学习C++标准模板库(STL),包括vector、map、list、algorithm等常用组件,是构建复杂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础。 - **面向对象编程**: C++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理解类、对象、继承、多态等概念对于写出优雅的C++代码至关重要。 - **跨平台编程**: 了解不同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上的C++编程差异,学习如何编写跨平台的应用程序。 - **现代C++特性**: 学习C++11、C++14、C++17甚至C++20中的新特性,如智能指针、lambda表达式、自动类型推导等,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 总结 学习C++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基础语法开始,逐步深入到设计思想、性能优化、跨平台编程等领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初学者可以逐步成长为一个具有高代码质量意识的C++程序员。而通过阅读经典指南书籍,参与测试与评估,以及反思和总结实践经验,读者将更加扎实地掌握C++编程技术。此外,还需注意编程社区的交流和现代C++的发展趋势,这些都对于保持编程技能的前沿性和实用性是必不可少的。
recommend-type

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全攻略:直接法vs迭代法,一文搞懂

# 摘要 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是数学和工程领域中的基础而重要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线性方程组求解的基础知识,然后详细阐述了直接法和迭代法两种主要的求解策略。直接法包括高斯消元法和LU分解方法,本文探讨了其理论基础、实践应用以及算法优化。迭代法则聚焦于雅可比和高斯-赛德尔方法,分析了其原理、实践应用和收敛性。通过比较分析,本文讨论了两种方法在
recommend-type

怎么下载mysql8.0.33版本

<think>我们正在处理用户关于下载并安装MySQL8.0.33版本的问题。根据引用[1]和引用[2],我们可以提供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RPM包在CentOS上安装,另一种是使用ZIP包在Windows上安装。另外,引用[3]提到了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Python环境,但根据MySQL官方文档,Python并不是必须的,除非使用某些特定功能(如MySQLShell的Python模式)。因此,我们主要关注下载和安装步骤。用户没有明确操作系统,因此我们将分别介绍Windows和CentOS(Linux)下的安装方法。步骤概述:1.下载MySQL8.0.332.安装(根据系统不同步骤不同)3.初始化
recommend-type

C#学籍管理系统开发完成,信管专业的福音

标题中提到的“C#设计的学籍系统”涉及到几个重要的知识点。首先是“C#”,这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面向对象的、运行在.NET框架上的高级编程语言。C#语言广泛用于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游戏开发、分布式组件和客户端服务器应用程序等。在该标题中,它被用于构建一个学籍系统,这意味着系统的核心逻辑和功能是通过C#语言实现的。 其次是“学籍系统”,这通常是指用于管理学生个人信息、成绩、课程和学籍状态等数据的软件应用系统。学籍系统能够帮助教育机构高效地维护和更新学生档案,实现学生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它通常包括学生信息管理、成绩管理、课程安排、毕业资格审核等功能。 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知,这个学籍系统是“专门为信管打造”的。这里的“信管”很可能是对“信息管理”或者“信息系统管理”专业的简称。信息管理是一个跨学科领域,涉及信息技术在收集、存储、保护、处理、传输和安全地管理和开发信息资源方面的应用。这个系统可能是针对该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定制开发的,包括一些特有的功能或者界面设计,以便更好地满足专业学习和实践操作的需要。 描述中还提到“请大家积极下载”,这可能意味着该学籍系统是一个开源项目,或者至少是一个允许公众访问的软件资源。由于开发者提出了“如有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包涵”,我们可以推断这个系统可能还处于测试或早期使用阶段,因此可能还不是完全成熟的版本,或者可能需要使用者反馈意见以便进行后续改进。 标签中的“C#的啊,大家注意,嘻嘻哈哈”表达了开发者轻松的态度和对C#语言的特定提及。这个标签可能是在一个非正式的交流环境中发布的,所以用词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尽管如此,它还是说明了该学籍系统是基于C#语言开发的,并提醒用户对这一点给予关注。 关于压缩包子文件的文件名称列表中,“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直接指出了这个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即管理学生的成绩。这通常包括录入成绩、查询成绩、统计分析成绩、成绩报告等功能。一个优秀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可以让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更加高效地处理学生的成绩数据,同时也能让学生本人了解自己的学业进展。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知识点: 1. C#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适用于.NET框架,用于开发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 2. 学籍系统:是管理学生基本信息、成绩、课程和学籍状态的软件应用系统,目的是实现学生信息的电子化管理。 3. 信息系统管理专业:该系统可能是针对信息系统管理专业的学生或教师的需求设计和开发的。 4. 开源项目或公众访问资源:鼓励用户下载使用,并接受用户的反馈和建议。 5.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是学籍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注于管理学生的成绩数据。 在开发一个C#设计的学籍系统时,开发者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安全、网络通信等。此外,系统还应该有良好的扩展性和易用性,以便未来可以根据用户反馈和新需求进行升级和优化。
recommend-type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速成课:理论精讲与7种高效算法

# 摘要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基本概念、理论深度剖析、高效特征值算法以及这些数学工具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首先从定义与性质出发,详细解释了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