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染船长,扬帆起航! 在一系列准备工作做完后,染染的船终于出发了。 没过多久,染染就来到了一片复杂的海洋。这片海洋可以看成一个n×m 的网格,网格上的每个格点代表了一片海域。直线通过第 i 行第 j 列的海域需要花费 ti,j 的时间。除此之外,如果需要转向,还需要额外花费 di,j的时间,当然不管向左转向右转还是掉头都需要额外花费di,j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要通过第 i 行第 j 列的海域并且中途转向,则需要花费 ti,j+di,j的时间。 规定右方向为列增加的方向,下方向为行增加的方向。染染一开始向右驶入了这片海洋第 1 行第 1 列的海域,他想要从第 n 行第 m 列的海域向下驶出这片海洋,最快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注意,通过这片海洋第 1 行第 1 列的海域和第 n 行第 m 列的海域花费的时间也要计算。 本题单个测试点内包含多组测试数据。输入第一行一个正整数 T (1≤T≤20),表示数据组数。每组数据第一行两个正整数 n,m (1≤n×m≤1e5),分别表示这片海洋的行数和列数。接下来 n 行,第 i 行m 个非负整数 ti,1,ti,2,⋯,ti,m(0≤ti,j≤1e9),表示直线通过的时间花费。接下来n 行,第i 行m 个非负整数 di,1,di,2,⋯,di,m(0≤di,j≤1e9),表示转向的时间花费。保证单个测试点内每组数据中 n×m 的和不超过 1e6。 对于每组数据输出一行一个非负整数,表示花费的最少时间。 例如: 输入:2 1 1 1 1 3 3 1 1 1 1 2 1 1 1 1 0 999 999 0 0 999 999 0 0 输出: 2 6 解释: 对于第一组样例,染染只需要转向通过第 1 行第1 列的海域,花费时间 1+1=2。对于第二组样例,染染要依次经过第1 行第1 列、第 2 行第 1 列、第 2 行第 2 列、第 3 行第 2 列、第 3 行第 3 列并在经过的每片海域处转向,花费时间 6。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ll long long #define endl '\n' #define inf 0x3f3f3f3f3f3f3f3f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ll N=1e5+10; struct State { int time; int i; int j; int prev_dir; // 重载小于运算符,用于优先队列 bool operator>(const State& other) const { return time > other.time; } }; void solve() { int n,m; cin>>n>>m; // 存储时间矩阵 vector<vector<int>> t(n,vector<int>(m)); // 存储转向延迟矩阵 vector<vector<int>> d(n,vector<int>(m)); // 读取时间矩阵 for(int i=0;i<n;i++) { for(int j=0;j<m;j++) { cin>>t[i][j]; } } // 读取转向延迟矩阵 for(int i=0;i<n;i++) { for(int j=0;j<m;j++) { cin>>d[i][j]; } } // 定义四个方向:右、下、左、上 vector<pair<int,int>> dirs={{0,1},{1,0},{0,-1},{-1,0}}; // 初始化动态规划数组 vector<vector<vector<int>>> dp(n,vector<vector<int>>(m,vector<int>(4,1000000000))); dp[0][0][0]=t[0][0]+d[0][0]; // 优先队列 priority_queue<State,vector<State>,greater<State>> pq; pq.push({dp[0][0][0],0,0,0}); while(!pq.empty()) { State current=pq.top(); pq.pop(); int time=current.ti
时间: 2025-06-13 14:21:16 浏览: 21
<think>嗯,用户的问题是关于在n*m的网格中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小时间开销路径,需要考虑动态规划和优先队列。首先,我得理解这个问题中的关键点是什么。用户提到了时间成本和转向成本,所以每个移动动作可能有不同的时间消耗,并且转向可能会有额外的成本。
首先,我需要确定网格中的移动规则。通常网格中的移动可以是四个方向(上下左右)或者八个方向,但用户没有特别说明,可能默认是四方向。然后,每个移动的时间开销可能不同,比如不同地形有不同的时间消耗,比如平地是1,山地可能是更高的数值。此外,转向成本意味着如果移动方向改变了,就需要加上额外的成本。比如,之前是向右移动,现在要向上,就会产生转向成本。
接下来,动态规划和优先队列的结合使用,这让我想到Dijkstra算法或者A*算法,因为这些都是用于寻找最短路径的,并且通常使用优先队列(最小堆)来选取当前最短路径的节点。动态规划可能在这里用于记录到达每个节点的最小时间成本,同时考虑不同的方向,因为转向会影响总成本。
那如何将转向成本整合到算法中呢?可能需要记录到达每个节点时的方向,这样在下一步移动时,可以判断是否转向,并加上相应的成本。例如,状态应该包括坐标(x, y)和进入该节点的方向dir。这样,当从不同的方向到达同一节点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总成本,需要分别处理。
因此,状态的定义应该是三维的:(x, y, dir),其中dir表示到达该节点时的移动方向。这样,每个状态的最小时间成本需要被记录下来,避免重复计算更高成本的路径。
然后,优先队列中的每个元素应该包含当前位置、方向、以及到达该位置的总时间。队列按照总时间排序,每次取出时间最小的节点进行处理,这样可以确保一旦到达终点,就是最短路径。
动态规划的表结构可能需要一个三维数组,比如dp[x][y][dir],存储到达(x,y)时方向为dir的最小时间。初始化时,起点的各个方向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或者起点的初始方向为无方向,这时候第一次移动不会有转向成本?
比如,起点出发时,第一次移动可以选择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此时因为没有之前的方向,所以转向成本可能为零?或者是否需要考虑初始方向的问题?这需要根据问题具体定义。例如,如果起点没有初始方向,那么第一次移动的任何方向都不算转向,之后的方向改变才会产生成本。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转向成本的计算。比如,当前方向是上,下一步移动是左或者右,那么是否视为转向?或者只有当方向与之前不同时就算转向?可能需要明确转向的定义,比如每次方向变化都产生成本,无论转多少度。例如,从向上转为向左,成本是k,而连续两次左转可能需要两次成本?
假设每次移动方向与之前不同,就需要增加转向成本。例如,如果前一步的方向是right,当前移动方向是up,那么需要加上转向成本。而如果前一步是right,当前继续right,则不需要。
那么,在状态转移时,需要比较当前移动的方向与前一步的方向,如果不同,则总时间加上移动时间加上转向成本,否则只加移动时间。
接下来,如何将这些逻辑用C++实现?
首先,定义网格的结构,读取n和m,然后读取每个格子的时间开销。比如,grid[i][j]表示(i,j)格子的移动时间。此外,转向成本可能是一个固定值,比如k,或者每个转向有不同的成本,这里假设是固定值。
然后,定义优先队列,元素包括总时间、坐标x、y、方向dir。使用优先队列按照总时间升序排列。
状态数组dp[x][y][dir]记录到达(x,y)时方向为dir的最小时间。初始化时,起点的各个方向的初始时间可能为无穷大,除了起点本身,如果起点可以有多个初始方向的话。或者,初始时,起点的四个方向的时间为各自移动时间加上转向成本(如果有的话)。或者,起点没有初始方向,第一次移动的方向不产生转向成本?
这可能需要更仔细的考虑。例如,起点是(sx,sy),初始时,可以向四个方向移动,此时没有前驱方向,因此第一次移动不需要转向成本。例如,从起点出发,第一次移动选择向右,这时候没有之前的转向,所以总时间就是grid[sx][sy]的时间?或者起点的时间是0,移动到相邻格子需要时间?
或者,每个移动的时间是进入该格子的时间?比如,从A移动到B,时间成本是B格子的值。或者移动本身的耗时是当前格子的值?
这个问题需要明确。例如,在普通的网格寻路中,移动到相邻格子通常消耗的是目标格子的成本。例如,从(x,y)移动到(x+1,y),那么时间成本是grid[x+1][y]。或者,根据问题描述,用户可能是指每个移动动作的时间是当前所在格子的时间成本?
这可能需要用户进一步澄清,但根据问题描述中的“时间开销路径”,可能每个格子的数值代表经过该格子所需的时间。因此,路径的总时间是所有经过格子的时间之和,加上转向的次数乘以转向成本。或者,是否每次移动都会消耗当前所在格子的时间?
例如,假设起点是(sx, sy),移动到相邻的格子需要消耗该相邻格子的时间。或者,是否每次移动消耗的是当前所在格子的时间?这会影响路径总时间的计算。
例如,如果路径是A→B→C,那么总时间可能是A的时间(从起点到A)?或者,当移动到B时,消耗B的时间?或者,起点的时间不计入?
这点可能需要假设。例如,通常,在路径规划中,起点的时间可能不计入,或者计入。假设用户的问题中,起点的时间也需要计入总时间?或者,路径的时间是移动过程中经过的每个格子的时间之和,包括起点和终点?
这个问题需要明确,但用户可能希望每个移动动作对应进入该格子所消耗的时间,因此总时间是所有经过格子的时间之和,加上转向次数乘以转向成本。
例如,假设路径是起点→A→B→终点,其中起点的时间是0,移动到A需要时间t_A,然后从A移动到B需要时间t_B,加上可能的转向成本,等等。或者,起点的时间是否需要计算?
可能需要重新看问题描述。用户的问题说“在给定时间和转向成本的n*m网格中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小时间开销路径”,这里的“时间”可能指每个格子的移动时间,而转向成本是额外的。
所以,路径总时间 = 所有经过的格子的时间之和 + 转向次数 * 转向成本。
或者,可能每个移动的时间是当前格子的时间,而转向成本是每次转向时的额外时间。例如,每次移动的时间是当前所在格子的时间,当方向改变时,加上转向成本。
但这样的情况下,总时间的计算需要明确:比如,从格子A到格子B的移动,消耗的是A的时间还是B的时间?或者移动的方向改变发生在什么时候?
例如,当从方向d1移动到d2时,如果d1≠d2,则在这次移动中需要加上转向成本。而移动的时间可能基于当前所在的格子,或者目标格子?
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根据常见的类似问题来推断。例如,在标准的最短路径问题中,移动的成本通常是指目标格子的成本。比如,从A到B的移动,成本是B的值。但在用户的问题中,可能每个移动动作的时间是当前所在格子的时间,而转向是额外的。
或者,可能每个移动的时间是目标格子的时间,而转向成本是每次改变方向时增加的额外时间。例如,从格子A到格子B,方向是右,此时如果前一次的方向是上,则需要增加转向成本k,同时这次移动的时间是B的时间。
这可能需要进一步明确,但用户的问题中没有详细说明,可能需要做出合理的假设。
假设每次移动的时间是目标格子的时间,并且当移动方向与前一次不同时,需要加上转向成本。例如,路径中的每一步移动的时间是目标格子的时间,加上转向成本(如果方向改变的话)。
例如,假设起点是(sx,sy),移动到右边的格子,时间是右边格子的时间,此时没有前一次方向,所以转向成本为0?或者,第一次移动是否算转向?
可能需要假设,当移动是第一次时,没有之前的转向,所以转向成本为0。例如,初始时没有方向,所以第一次移动无论哪个方向都不会产生转向成本。之后每次改变方向时,产生成本。
例如,路径:起点→右→下→下→终点。第一次移动右,时间=右格子时间;第二次移动下,方向改变,加上转向成本k;第三次移动下,方向不变,不加。
这样,总时间=右格子时间 + 下格子时间 +k + 下格子时间 + 终点格子时间。
或者,是否每个移动的时间是当前所在的格子的时间?比如,从起点到右格子,时间等于起点的格子时间?这可能不太合理,因为起点的时间可能不参与移动,所以更可能的是,移动的时间是目标格子的值。
现在,假设每次移动的时间是目标格子的时间,并且当方向改变时,加上转向成本k。那么,在状态中需要记录当前的方向,以判断是否转向。
那么,状态应该包括坐标(x,y)和方向dir。每个状态对应的总时间,是到达该坐标时的总时间,包括之前的移动时间和可能的转向成本。
现在,如何用Dijkstra算法来处理这个问题?
Dijkstra算法的步骤是:
1. 初始化优先队列,将起点的所有可能初始状态加入队列。比如,起点可以四个方向的移动,或者没有方向?
这里可能需要处理起点的初始状态。例如,起点的初始方向为无,因此第一次移动的四个方向都不产生转向成本。或者,将起点的每个可能初始方向视为不同的状态?
或者,将初始方向设为特殊值(例如-1),当第一次移动时,任何方向都不会产生转向成本,因为前一个方向是-1。
例如,在状态中,前一个方向为-1,表示这是第一次移动。此时,无论下一步的方向是什么,转向成本为0。
因此,初始状态是(sx, sy,dir=-1),总时间=0?或者初始时间需要考虑起点的格子时间?
假设起点的时间不计入总时间,那么初始状态的总时间为0。当从起点移动出去时,进入第一个格子,此时该格子的时间会被加上。
或者,起点的时间是否计入?例如,如果起点在网格中的时间值是t0,那么是否在出发时就已经花费了t0时间?
这可能需要用户的问题中的具体条件,但用户的问题描述中没有明确。可能假设,路径的起点是(sx,sy),移动时每次进入新的格子需要花费该格子的时间。因此,总时间包括起点所在格子的时间?
或者,起点的时间不计入,因为路径的起点是初始位置,不需要移动进入,而之后的每次移动进入新的格子才计入时间。例如,路径是起点→A→B→终点,总时间是A的时间 + B的时间 + 终点的时间,加上转向成本。
或者,起点的时间是否需要被计算?这可能根据问题而定,但用户的问题中可能需要明确这点。如果用户的问题中没有特别说明,可能需要假设起点的时间不计入,或者包含在总时间中。
例如,当站在起点时,是否已经花费了该格子的时间?或者移动出去时才花费第一个格子的时间?
这可能需要参考常见的类似问题。例如,在标准的网格寻路问题中,通常起点的时间不计入总成本,或者是否计入取决于问题定义。例如,如果起点是必须被算入的,那么初始时间就是起点的时间。否则,可能需要排除。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做出合理的假设。例如,总时间包括所有经过的格子的时间,包括起点。因此,当停留在起点时,已经花费了起点的时间,但移动出去的时候需要加上下一个格子的时间。
但这样可能不符合常规,因为起点可能只是初始位置,移动出去的时候才会开始计算时间。比如,起点的时间不计入,路径的时间是移动过程中经过的每个格子的时间之和,包括终点。例如,从起点移动到A,时间是A的时间;从A移动到B,时间是B的时间;依此类推。
或者,用户的问题中的“时间”可能指的是每个移动动作的时间,比如移动一步需要的时间,这可能与当前所在格子无关,而是根据移动的方向或其他因素。但用户提到了网格中的时间成本,所以更可能每个格子有自己的时间,移动进入该格子时需要花费该时间。
例如,当移动进入格子(i,j)时,需要花费grid[i][j]的时间。因此,路径的总时间是所有经过的格子(包括起点?或者不包括?)的时间之和,加上转向成本的总和。
这个问题可能需要用户明确,但根据常规情况,假设起点的时间不计入,因为路径是从起点出发,移动进入其他格子。例如,路径的总时间是各移动目标格子的时间之和加上转向成本。
例如,路径:起点→A→B→终点,总时间 = A的时间 + B的时间 + 终点的时间 + 转向次数 * k。
或者,起点的时间是否需要包括?比如,起点的时间是s,那么总时间包括s。这会影响算法的初始化。
现在,假设用户的问题中,路径的时间总和包括起点的时间,那么初始总时间是起点的时间。例如,起点的坐标是(sx,sy),那么初始总时间 = grid[sx][sy]。然后,每次移动到下一个格子时,加上该格子的时间,以及可能的转向成本。
或者,起点的时间是否被排除?例如,总时间是从起点出发后所经过的格子的时间之和,不包括起点本身。这需要假设。
例如,在用户的问题中,可能移动是从起点开始,每次移动进入一个相邻格子,所以路径的总时间是每个进入的格子的时间之和,加上转向成本。因此,起点的时间可能不计入,或者是否计入需要明确。
假设路径的总时间不包括起点的时间,只包括移动经过的格子的时间,那么初始总时间是0。当移动到A时,总时间加上A的时间,如果转向则加上转向成本。
或者,可能路径的总时间包括起点的时间。例如,站在起点就已经消耗了起点的时间,移动出去的时候消耗下一个格子的时间。
这个时候,可能需要用户的问题中给出具体的情况,但这里可能需要做出一个合理的假设。比如,假设每个移动动作消耗目标格子的时间,而起点的时间不计入总时间。例如,当从起点移动到A时,总时间增加A的时间,加上可能的转向成本。
因此,初始总时间是0,当移动到A时,加上A的时间。如果在移动过程中改变了方向,则加上转向成本。
现在,回到状态的定义。每个状态是(x, y, dir),其中dir是到达该节点时的方向。例如,当到达(x,y)时,是通过方向dir移动过来的。那么,当从(x,y)移动到相邻的格子时,方向是新的方向。如果新方向与原方向不同,则转向成本k被加到总时间中。
因此,在状态转移时,总时间的计算为:
新的时间 = 当前状态的时间 + 目标格子的时间 + (如果方向改变,则加k,否则加0)。
所以,在C++中,需要处理以下几点:
1. 定义网格,读取n和m,以及每个格子的时间。
2. 定义起点和终点的坐标。
3. 定义转向成本k。
4. 定义优先队列,存储状态(总时间,x,y,dir),按总时间升序排列。
5. 定义三维数组dp[x][y][dir],记录到达(x,y)通过方向dir时的最小时间。
6. 初始化时,将起点的各个可能初始方向加入队列。例如,起点可能没有初始方向,或者初始方向为特殊值(例如-1),这样第一次移动的四个方向都不会产生转向成本。
例如,初始状态是(sx, sy,dir=-1),总时间为0。当从起点移动到相邻的四个方向时,新的方向是上下左右中的一个,此时前一个方向是-1,因此转向成本为0。总时间加上目标格子的时间。
之后,每次移动时,检查新的方向是否与前一个方向相同,如果不同,总时间加k。
现在,如何表示方向?可以将方向编码为整数,例如0-3代表上下左右,或者使用dx和dy的数组。
例如,定义四个方向:
dx[] = {-1, 1, 0, 0}; // 上下左右
dy[] = {0, 0, -1, 1};
每个方向对应索引0到3。
初始方向dir=-1。当第一次移动时,选择方向d(0-3),此时前一个方向是-1,所以转向成本为0。
之后,每次移动的新方向与前一个方向比较,如果不同,则总时间加k。
那么,在算法中:
对于每个当前状态(time, x, y, prev_dir),遍历四个可能的移动方向new_dir:
计算新的坐标nx = x + dx[new_dir], ny = y + dy[new_dir]
检查nx和 ny是否在网格范围内,且不是障碍物(如果有障碍的话?用户的问题中没有提到障碍,所以可能所有格子都可以通行)。
计算新的时间:如果 prev_dir == -1(即第一次移动),则转向成本为0。否则,如果 new_dir != prev_dir,则转向成本为k,否则为0。新的总时间是 time + grid[nx][ny] + 转向成本。
然后,检查新的状态(nx, ny, new_dir)是否已经有更小的总时间记录。如果有,跳过;否则,更新dp[nx][ny][new_dir] 并将新状态加入队列。
这样,当到达终点时,所有可能的状态中的最小时间就是所求。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节点(x,y)可能有多个状态,取决于到达时的方向,所以需要为每个方向和坐标维护最小时间。
接下来,如何实现这个逻辑?
在C++中,可以使用优先队列(通常用priority_queue,但默认是最大堆,所以需要改为最小堆),存储结构体或元组。每个元素包括总时间、x、y、方向。优先队列按总时间升序排列。
然后,使用一个三维数组来存储最小时间。例如,dp[n][m][4],其中n和m是网格的行列数,4代表四个方向。初始时,所有值设为无穷大,除了起点可能的初始状态。
起点的初始状态可能有多个,比如,如果起点是(sx,sy),那么初始状态是总时间0,方向为-1。或者,如果初始方向是-1,那么第一次移动时四个方向都是可能的,且没有转向成本。
或者,是否将初始方向设为-1,并在处理时判断?
例如,初始状态加入队列的是(0, sx, sy, -1)。
当处理这个状态时,遍历四个方向,每个方向作为new_dir,此时prev_dir是-1,所以转向成本为0。新的总时间是0 + grid[nx][ny] + 0。
然后,新的状态是(总时间,nx, ny, new_dir)。
之后,当处理这些状态时,会继续移动,并检查方向是否变化。
但是,如何表示方向?如果初始方向是-1,那么如何处理?
或者,可以将方向分为四个,初始时,每个移动方向都作为不同的初始状态?
或者,将初始方向设为特殊值,比如4,或者0-3之外的数字。
例如,初始状态的dir为-1,此时当处理移动时,计算每个可能的new_dir,并且此时prev_dir是-1,所以转向成本为0。
这样,在代码中:
struct State {
int time;
int x;
int y;
int dir; // -1表示初始方向,0-3表示上下左右
};
优先队列的比较函数是按time升序排列。
然后,在每次处理一个状态时,遍历四个方向:
for (int new_dir = 0; new_dir < 4; new_dir++) {
int nx = x + dx[new_dir];
int ny = y + dy[new_dir];
if (nx <0 || nx >=n || ny <0 || ny >=m) continue;
int cost = grid[nx][ny];
int turn_cost = 0;
if (current_dir != -1 && new_dir != current_dir) {
turn_cost = k;
}
int new_time = current_time + cost + turn_cost;
if (new_time < dp[nx][ny][new_dir]) {
dp[nx][ny][new_dir] = new_time;
pq.push({new_time, nx, ny, new_dir});
}
}
但这里有个问题,初始状态的dir是-1,当第一次移动时,current_dir是-1,所以不管new_dir是什么,turn_cost都是0。这样处理是正确的,因为第一次移动不需要转向成本。
这样,每个移动的转向成本只有在当前方向不是-1,并且新方向不同时才会被加上。
接下来,如何初始化dp数组?
dp数组应该初始化为无穷大,比如INT_MAX。然后,对于起点(sx,sy),当dir=-1时,初始时间是0?或者,起点的初始状态的时间是0?
是的,因为初始状态是未移动时的状态,所以总时间是0。当第一次移动时,进入第一个格子,加上该格子的时间和转向成本(如果有的话)。
或者,初始状态的坐标是起点,dir=-1,时间0。当第一次移动时,时间变成目标格子的时间,而转向成本为0。
例如,假设起点是(0,0),初始状态是(0,0,-1,0)。当移动到(0,1)方向右(dir=3),此时新的时间是 grid[0][1] + 0(无转向成本),所以总时间是 grid[0][1]。
这可能更合理,因为移动进入目标格子时,时间被计算。
这样,算法的大致流程是正确的。
现在,如何处理终点?当任何状态到达终点坐标(ex,ey)时,记录此时的总时间,并比较所有可能的方向下的最小值,即可得到答案。
此外,如果网格中存在障碍物,那么在移动时需要跳过这些格子,但用户的问题中没有提到障碍,所以假设所有格子都是可通行的。
现在,转向如何实现代码?
例如,C++代码的大致结构: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queue>
#include <climits>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State {
int time, x, y, dir;
State(int t, int x_, int y_, int d) : time(t), x(x_), y(y_), dir(d) {}
bool operator<(const State& other) const {
return time > other.time; // 最小堆
}
};
int main() {
int n, m, k, sx, sy, ex, ey;
cin >> n >> m >> k;
cin >> sx >> sy >> ex >> ey;
sx--; sy--; ex--; ey--; // 假设输入是1-based,转换为0-based
vector<vector<int>> grid(n, vector<int>(m));
for (int i = 0; i < n; i++) {
for (int j = 0; j < m; j++) {
cin >> grid[i][j];
}
}
// 方向:上0, 下1, 左2, 右3
vector<int> dx = {-1, 1, 0, 0};
vector<int> dy = {0, 0, -1, 1};
// dp[x][y][dir] 表示到达(x,y)且方向为dir时的最小时间
vector<vector<vector<int>>> dp(n, vector<vector<int>>(m, vector<int>(4, INT_MAX)));
priority_queue<State> pq;
// 初始状态:起点,时间0,方向-1(无方向)
pq.push(State(0, sx, sy, -1));
// 初始时,其他方向的dp值可能未设置,但处理时会被覆盖
int answer = -1;
while (!pq.empty()) {
State curr = pq.top();
pq.pop();
// 如果到达终点,记录答案
if (curr.x == ex && curr.y == ey) {
answer = curr.time;
break;
}
// 如果当前状态的time已经大于记录的dp值,跳过
// 注意:当dir=-1时,检查所有四个方向的可能状态?
// 或者,此处需要特殊处理初始状态?
// 这里可能需要重新设计状态记录方式,因为当dir=-1时,如何与后续方向对应?
// 因为之前的代码中,dp是三维的,dir只能是0-3,所以当处理初始状态时,dir=-1可能无法被正确记录。
// 这里发现一个错误:初始状态的dir是-1,而dp数组的第三维是0-3,所以原来的设计可能无法处理初始状态。
哦,这里有个问题。原来的dp数组是三维的,第三维是四个方向(0-3),而初始状态的dir是-1,无法存入dp数组的第三维。这说明我的状态设计有问题。
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初始状态应该被特殊处理,或者将dir的取值范围扩展为包括-1。
或者,在初始状态时,dir为-1,此时第一次移动的方向将作为新的dir,并且在处理时,允许dir为-1的情况。但这样,dp数组的第三维需要包括dir=-1的情况,这可能需要将第三维的大小改为5,其中0-3是四个方向,4表示初始状态(dir=-1)。但这可能增加空间复杂度。
或者,调整状态的设计,将初始状态的dir视为一个特殊的方向,例如,将dir的取值设为0-4,其中4表示初始方向。或者,可以重新设计dir的表示方式,将初始状态的dir与后续的移动分开处理。
这可能比较复杂。另一种思路是,将初始状态的dir设为四个方向中的每一个,并假设初始移动的方向是任意的,但第一次移动不产生转向成本。或者,初始移动的四个方向都被视为可能的起始方向,并且它们的初始时间就是目标格子的时间,因为第一次移动没有转向成本。
例如,起点是(sx,sy),初始时,可以立即向四个方向移动,此时总时间是目标格子的时间,并且方向是移动的方向。此时,初始状态会被分解为四个不同的状态,每个方向对应不同的初始状态,并且总时间是目标格子的时间。
但这样处理的话,初始状态的处理可能需要将四个方向都加入队列,而不是一个单独的初始状态。例如:
对于起点(sx,sy),尝试向四个方向移动,如果这些方向在网格范围内,则计算初始时间,并加入队列。
例如,初始时,没有移动方向,所以每个可能的第一次移动都不产生转向成本。因此,初始状态的处理可能需要将四个方向作为初始状态,每个的初始时间是目标格子的时间。
这可能更简单,因为不需要处理dir=-1的情况。例如:
// 初始时,尝试向四个方向移动,不产生转向成本
for (int d = 0; d < 4; d++) {
int nx = sx + dx[d];
int ny = sy + dy[d];
if (nx <0 || nx >=n || ny <0 || ny >=m) continue;
int new_time = grid[nx][ny]; // 第一次移动的时间是目标格子的时间
if (new_time < dp[nx][ny][d]) {
dp[nx][ny][d] = new_time;
pq.push(State(new_time, nx, ny, d));
}
}
然后,队列中的初始状态是四个可能的方向。这样,在处理这些状态时,后续移动将根据当前方向计算转向成本。
这样,避免了处理dir=-1的情况,简化了状态设计。这可能更合理,因为初始状态的处理被分解为四个可能的初始移动,每个方向都不产生转向成本。
但这样,起点本身是否会被处理?例如,如果起点就是终点,那么应该直接返回0时间?或者在代码中需要特别处理这种情况?
例如,如果起点和终点相同,那么总时间是0,因为不需要移动。这可能需要在代码开始时进行判断。
现在,重新调整状态设计:
- 每个状态的dir是进入该节点的方向,即到达该节点的移动方向。对于起点,只有当通过移动到达其他节点时才会有方向。因此,初始状态的起点可能无法被处理,除非起点就是终点。
例如,当起点和终点相同时,直接返回0时间。否则,处理四个初始方向。
因此,代码的大致流程是:
1. 处理特殊情况:如果起点等于终点,返回0。
2. 否则,初始化四个方向的移动,将它们的初始状态加入队列。
3. 使用优先队列处理每个状态,记录到达每个节点的最小时间。
这样,dp数组的第三维仍然是四个方向,没有dir=-1的情况,简化了处理。
现在,如何调整代码?
例如:
在main函数中:
// 检查是否起点即终点
if (sx == ex && sy == ey) {
cout << 0 << endl;
return 0;
}
// 否则,初始化四个方向的移动
for (int d = 0; d < 4; d++) {
int nx = sx + dx[d];
int ny = sy + dy[d];
if (nx <0 || nx >=n || ny <0 || ny >=m) continue;
int cost = grid[nx][ny]; // 移动进入该格子的时间
// 第一次移动,无转向成本
if (cost < dp[nx][ny][d]) { // 初始dp所有值为INT_MAX
dp[nx][ny][d] = cost;
pq.push(State(cost, nx, ny, d));
}
}
然后,进入循环处理队列中的状态。
在处理每个状态时,遍历四个可能的移动方向:
for (int new_dir = 0; new_dir <4; new_dir++) {
int nx = curr.x + dx[new_dir];
int ny = curr.y + dy[new_dir];
if (nx <0 || nx >=n || ny <0 || ny >=m) continue;
int cost = grid[nx][ny];
int turn_cost = (new_dir == curr.dir) ? 0 : k;
int new_time = curr.time + cost + turn_cost;
if (new_time < dp[nx][ny][new_dir]) {
dp[nx][ny][new_dir] = new_time;
pq.push(State(new_time, nx, ny, new_dir));
}
}
这样,每次移动时,新的方向如果与当前方向相同,则无转向成本,否则加上k。
但这样处理是否正确?
是的。例如,当前状态的方向是d,新方向是new_dir。如果 new_dir != d,则转向成本k被加入总时间。
这样,总时间包括目标格子的时间,加上转向成本(如果有的话)。
这样,当处理队列中的每个状态时,会生成新的状态,并更新dp数组。
然后,当任何状态到达终点时,输出该状态的时间即可。
现在,如何处理多个可能到达终点的状态?比如,可能从不同的方向到达终点,每个方向的总时间不同。此时,需要找到所有可能方向中的最小值。
因此,在代码中,当从队列中取出一个状态时,如果该状态的坐标是终点,则立即返回该时间,因为Dijkstra算法保证一旦到达终点,该时间是最小的。
或者,需要继续处理队列,直到所有可能路径都被检查,确保找到最小值?
在Dijkstra算法中,当节点第一次被取出队列时,其时间是最短路径时间,因此一旦取出终点的状态,就可以直接返回。
因此,在代码中,当处理一个状态时,首先检查是否是终点,如果是,则返回该时间。
现在,回到代码:
在循环中,取出队列顶部的状态:
State curr = pq.top();
pq.pop();
// 检查是否到达终点
if (curr.x == ex && curr.y == ey) {
answer = curr.time;
break;
}
// 否则,处理四个方向
for (int new_dir = 0; new_dir <4; new_dir++) {
...
}
但这里可能有一个错误:当同一个节点以不同的总时间被多次加入队列时,较早的(较大的总时间)可能被处理时已经存在更优的路径,因此需要检查当前状态的时间是否等于dp中的记录值。否则,可能已经存在更优的路径,当前状态可以跳过。
例如:
if (curr.time > dp[curr.x][curr.y][curr.dir]) {
continue;
}
这应该在处理该状态之前进行判断,否则会处理过时的状态,导致不必要的计算。
因此,在处理每个状态时,首先检查当前时间是否等于该状态在dp中的值。如果当前时间大于记录的最小时间,则跳过。
因此,调整代码:
while (!pq.empty()) {
State curr = pq.top();
pq.pop();
// 检查是否已经存在更优的路径
if (curr.time > dp[curr.x][curr.y][curr.dir]) {
continue;
}
// 检查是否到达终点
if (curr.x == ex && curr.y == ey) {
answer = curr.time;
break;
}
// 处理四个方向
for (int new_dir = 0; new_dir <4; new_dir++) {
int nx = curr.x + dx[new_dir];
int ny = curr.y + dy[new_dir];
if (nx <0 || nx >=n || ny <0 || ny >=m) continue;
int cost = grid[nx][ny];
int turn_cost = (new_dir == curr.dir) ? 0 : k;
int new_time = curr.time + cost + turn_cost;
if (new_time < dp[nx][ny][new_dir]) {
dp[nx][ny][new_dir] = new_time;
pq.push(State(new_time, nx, ny, new_dir));
}
}
}
这样,可以避免处理过时的状态,提高效率。
现在,总结整个算法:
1. 读取输入,包括网格尺寸,转向成本k,起点和终点坐标,以及每个格子的时间。
2. 如果起点和终点相同,直接输出0。
3. 初始化四个方向的初始移动,将它们的总时间设置为目标格子的时间,并加入优先队列。
4. 使用Dijkstra算法,每次处理队列中时间最小的状态,扩展四个方向的移动,计算新的总时间,并更新dp数组和队列。
5. 当取出终点的状态时,输出其时间作为答案。
现在,测试这个算法是否合理。
例如,假设网格是2x2,起点是(0,0),终点是(1,1),k=1。
网格的时间如下:
0 1
1 0
那么,可能的路径有:
路径1:右→下。总时间 = 1(右格子) + 0(下格子) + 转向成本1 = 1+0+1=2.
路径2:下→右。总时间 =1(下格子) +0(右格子) +转向成本1 → 1+0+1=2.
或者,其他路径?
或者,是否还有其他路径?
例如,路径可能绕过某些格子,但在这个小网格中,可能只能通过两步到达终点。
那么,算法应该返回2。
另一个例子,假设k=0,那么转向不产生成本,可能总时间更小。
此时,路径的时间是1+0=1,或者1+1+0=2?取决于移动路径。
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算法会找到最优路径。
综上,代码的逻辑大致正确。
现在,用户要求提供C++代码,并在回答中引用站内引用中的代码片段。例如,用户提供的引用[1]中有输入处理的代码:
cin>>n>>m;
for(int i=1;i<=n;i++){
for(int j=1;j<=m;j++){
char a;
cin>>a;
farm[i][j]=a;
}
}
这可能提示用户希望输入处理部分参考这个结构,但用户的问题中的网格存储的是时间,可能是整数,而非字符。
因此,在代码的输入处理部分,可以借鉴类似的循环结构,读取整数。
另外,引用[2]中的代码使用了DFS,但用户的问题需要的是Dijkstra算法,因此可能不需要引用该代码。引用[3]提供了A*算法的代码链接,可能对启发式搜索有帮助,但用户的问题可能不需要启发式。
综上,用户的代码需求是:
使用C++实现,基于优先队列和动态规划,考虑转向成本的网格最短时间路径。
因此,最终的代码大致如下:
(包含输入处理,优先队列,动态规划数组,以及Dijkstra算法的实现)
此外,用户希望回答中引用的段落末尾添加引用标识。例如,在代码的输入处理部分,可以参考引用[1]的循环结构,添加引用标识。
例如,在代码的输入部分:
// 输入处理参考引用[1]
for (int i = 0; i < n; i++) {
for (int j = 0; j < m; j++) {
cin >> grid[i][j];
}
} [^1]
这表示输入处理部分参考了引用[1]的代码结构。
同样,在状态的定义和DFS的处理中,可能引用其他引用中的代码结构,但用户的问题中的引用可能不直接相关,但需要根据提示添加。
现在,将代码和解释整合到回答中,并生成相关问题。</think>### 解决方案
#### 算法分析
在网格中寻找考虑转向成本的最短时间路径,可以采用改进的**Dijkstra算法**,结合动态规划和优先队列。关键点如下:
1. **状态定义**:每个状态包括坐标 $(x,y)$ 和移动方向 $dir$。方向分为上、下、左、右四种(编码为0-3)。
2. **转向成本**:若移动方向与上一方向不同,需增加固定成本 $k$。
3. **优先队列**:按时间升序排列,确保每次处理当前最小路径。
4. **动态规划数组**:`dp[x][y][dir]` 记录到达 $(x,y)$ 时方向为 $dir$ 的最小时间。
#### 代码实现
```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queue>
#include <climits>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State {
int time, x, y, dir;
State(int t, int x_, int y_, int d) : time(t), x(x_), y(y_), dir(d) {}
bool operator<(const State& other) const {
return time > other.time; // 最小堆
}
};
int main() {
int n, m, k, sx, sy, ex, ey;
cin >> n >> m >> k;
cin >> sx >> sy >> ex >> ey;
sx--; sy--; ex--; ey--; // 转换为0-based索引
vector<vector<int>> grid(n, vector<int>(m));
// 输入处理参考引用[1]
for (int i = 0; i < n; i++) {
for (int j = 0; j < m; j++) {
cin >> grid[i][j];
}
}
if (sx == ex && sy == ey) {
cout << 0 << endl;
return 0;
}
// 方向:上0, 下1, 左2, 右3
vector<int> dx = {-1, 1, 0, 0};
vector<int> dy = {0, 0, -1, 1};
// dp[x][y][dir] 初始化为INF
vector<vector<vector<int>>> dp(n, vector<vector<int>>(m, vector<int>(4, INT_MAX)));
priority_queue<State> pq;
// 初始化四个方向的首步移动
for (int d = 0; d < 4; d++) {
int nx = sx + dx[d];
int ny = sy + dy[d];
if (nx >= 0 && nx < n && ny >= 0 && ny < m) {
int cost = grid[nx][ny];
dp[nx][ny][d] = cost;
pq.push(State(cost, nx, ny, d));
}
}
int answer = -1;
while (!pq.empty()) {
State curr = pq.top();
pq.pop();
if (curr.x == ex && curr.y == ey) {
answer = curr.time;
break;
}
if (curr.time > dp[curr.x][curr.y][curr.dir]) continue;
for (int new_dir = 0; new_dir < 4; new_dir++) {
int nx = curr.x + dx[new_dir];
int ny = curr.y + dy[new_dir];
if (nx < 0 || nx >= n || ny < 0 || ny >= m) continue;
int cost = grid[nx][ny];
int turn_cost = (new_dir == curr.dir) ? 0 : k;
int new_time = curr.time + cost + turn_cost;
if (new_time < dp[nx][ny][new_dir]) {
dp[nx][ny][new_dir] = new_time;
pq.push(State(new_time, nx, ny, new_dir));
}
}
}
cout << (answer != -1 ? answer : -1) << endl;
return 0;
}
```
#### 关键点说明
1. **输入处理**:读取网格尺寸、转向成本和坐标,转换为0-based索引[^1]。
2. **方向定义**:使用 `dx` 和 `dy` 数组简化移动计算。
3. **优先队列**:按时间升序排列,确保最短路径优先处理。
4. **状态转移**:根据方向是否变化计算转向成本,更新动态规划数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