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 # 读取组信息(新增代码) df_group = pd.read_csv('项目-组.csv') df_group = df_group.drop_duplicates(subset='PMNameMsg', keep='first') # 合并数据(新增代码) merged_data = pd.merge( merged_data, df_group[['PMNameMsg', '组名', '组长']], on='PMNameMsg', how='left' ) # 处理工期列中的"协商"文本(替换为0) merged_data['工期'] = pd.to_numeric(merged_data['工期'].replace('协商', -999), errors='coerce').fillna(-999) # # 处理空值 # merged_data['GongQiHuanBan'] = merged_data['GongQiHuanBan'].fillna(0) # 新增日期列转换 merged_data['HuanBanDate'] = pd.to_datetime(merged_data['HuanBanDate'], errors='coerce') merged_data['HuanBanReDate'] = pd.to_datetime(merged_data['HuanBanReDate'], errors='coerce') # 日期格式转换 merged_data['SADate'] = pd.to_datetime(merged_data['SADate']) merged_data['UpdateTime'] = pd.to_datetime(merged_data['UpdateTime']) holidays = [ # 元旦(不调休) '2025-01-01', # 周三 # 春节(调休2天) '2025-01-28', '2025-01-29', '2025-01-30', '2025-01-31', '2025-02-01', '2025-02-02', '2025-02-03', '2025-02-04', # 1.28(除夕)-2.4 # 清明节(不调休) '2025-04-04', '2025-04-05', '2025-04-06', # 周五-周日 # 劳动节(调休1天) '2025-05-01', '2025-05-02', '2025-05-03', '2025-05-04', '2025-05-05', # 周四-周一 # 端午节(不调休) '2025-05-31', '2025-06-01', '2025-06-02', # 周六-周一 # 中秋节+国庆节(调休2天) '2025-10-01', '2025-10-02', '2025-10-03', '2025-10-04', '2025-10-05', '2025-10-06', '2025-10-07', '2025-10-08' # 周三-下周三 ] holiday_dates = pd.to_datetime(holidays) # 新增调休工作日列表(转换为日期格式) workdays_adjustment = [ '2025-01-26', # 周日补春节 '2025-02-08', # 周六补春节 '2025-04-27', # 周日补劳动节 '2025-09-28', # 周日补国庆 '2025-10-11' # 周六补国庆 ] adjustment_dates = pd.to_datetime(workdays_adjustment) # 转换日期格式 def calculate_workdays(start_date, end_date): # 处理未结案情况 end_date = end_date if pd.notnull(end_date) else pd.Timestamp.now() # 生成日期序列 date_range = pd.date_range(start=start_date.normalize(), end=end_date.normalize(), freq='D') # 修改过滤条件(增加调休判断) workdays = [date for date in date_range if ( (date.weekday() < 5) or # 常规工作日 (date in adjustment_dates) # 调休补班日 ) and (date not in holiday_dates) # 排除法定假日 ] return len(workdays) def compute_huanban_days(row): start = row['HuanBanDate'] if pd.isnull(start): return 0 end = row['HuanBanReDate'] if pd.notnull(row['HuanBanReDate']) else pd.Timestamp.now() if start > end: return 0 return calculate_workdays(start, end) merged_data['GongQiHuanBan'] = merged_data.apply(compute_huanban_days, axis=1) # 计算总工期 merged_data['总工期'] = merged_data['工期'] + merged_data['GongQiHuanBan'] # 计算实际工作日 merged_data['实际工作日'] = merged_data.apply( lambda x: calculate_workdays(x['SADate'], x['UpdateTime']), axis=1 ) # 判断超时 merged_data['是否超时'] = '否' merged_data['超时天数'] = 0 mask = merged_data['实际工作日'] > merged_data['总工期'] merged_data.loc[mask, '是否超时'] = '是' merged_data.loc[mask, '超时天数'] = merged_data['实际工作日'] - merged_data['总工期']```StatusName为案件状态,当状态=办结或者=发件时,案件为已完成;等于其他情况,案件为正在办件。组名用来分组。是否超时列,存储了是和否。以程序查询时间开始,往前获取5个工作日,统计SADate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的案件个数,为本周案件总数以组统计;并根据案件状态,分别统计本周已完成和正在处理的案件数量;根据是否超时,为是的,分组本周统计各组超时案件数量

时间: 2025-07-08 09:22:29 浏览: 18
<think>嗯,用户给了一段Python代码,主要是处理数据框,然后需要根据某些条件统计案件数量。首先,我得先理解用户的需求。他们想要根据StatusName来判断案件是否完成,然后按组名分组,统计本周的案件情况。具体来说,需要统计本周总案件数、已完成和正在处理的案件数,以及各组的超时案件数。 首先,我需要理清楚用户的时间范围。用户提到“以程序查询时间开始,往前获取5个工作日”,也就是最近五个工作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工作日可能排除节假日和周末,但用户之前的代码里已经有了处理工作日的函数calculate_workdays,可能需要用同样的逻辑来确定时间范围。 不过,用户可能希望直接获取当前时间,然后往前推五个工作日,而不是自然日。比如,如果今天是周三,那么五个工作日就是上周的周四到本周的周三,但如果有节假日的话会更复杂。不过用户可能希望简化处理,直接用pandas的日期功能来找五个工作日前的日期。 接下来,用户需要筛选出SADate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的案件。也就是说,案件的SADate应该大于等于五个工作日前的起始日期,并且小于等于当前日期。这一步可能需要先确定起始日期。 然后,根据StatusName的值,案件分为已完成(办结或发件)和正在处理(其他状态)。同时,根据是否超时列为“是”来统计超时案件的数量,按组统计。 现在,我需要考虑如何实现这些步骤。首先,如何计算五个工作日前的时间?用户的代码中有一个calculate_workdays函数,但该函数是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工作日数。如果要反过来,找到从今天往前五个工作日的起始日期,可能需要另一个方法。或者,用户可能希望使用自然日,但考虑到工作日,可能需要逐个检查日期,直到累积五个工作日为止。不过这可能比较复杂。 或者,用户可能希望使用最近的五个自然日,但排除非工作日。不过根据用户之前的代码,他们可能有holiday_dates和adjustment_dates来处理节假日和调休,所以在计算五个工作日前的日期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不过,可能用户希望简化处理,直接使用pandas的bdate_range或者自定义函数来找五个工作日前的日期。例如,从当前时间开始,往前数五天,跳过非工作日。这里可能需要一个循环,逐个日期检查是否为工作日,直到累积五个工作日。 假设当前时间是pd.Timestamp.now(),也就是代码中的end_date默认值。那么,需要找到起始日期start_date,使得从start_date到当前日期的工作日数为5天。或者,可能需要找到五个工作日前的日期,即起始日期是第五个工作日前的日期。 比如,假设今天是2023-10-12(星期四),五个工作日前的起始日期可能是2023-10-05(星期四),如果中间没有节假日的话。但如果中间有节假日,比如国庆节,那就要调整。 不过用户的holidays和workdays_adjustment是针对2025年的,可能用户的数据是2025年的,所以需要根据这些节假日来计算。 这可能会比较复杂。或许用户希望直接使用自然日,然后使用calculate_workdays函数来计算每个案件的SADate是否在最近五个工作日内。不过这可能不太容易。 或者,用户需要的是从当前时间往前推五个工作日,得到一个起始日期,然后筛选出SADate在该起始日期到当前日期之间的案件。例如,假设今天是2025-10-10,五个工作日前的起始日期可能是2025-10-03(假设中间没有节假日),那么SADate在这之间的案件都属于本周案件。 但是,如果中间有节假日或者调休,就需要调整。比如,如果中间有国庆长假,那么五个工作日前可能需要追溯到更早的日期。 因此,正确的做法可能是生成从当前日期往前推的日期列表,直到累积五个工作日为止。例如,从当前日期开始,逐个往前检查每个日期是否是工作日(根据用户的定义),如果是,则计数,直到达到五个。 例如,定义一个函数来找到五个工作日前的日期: def get_five_workdays_ago(): current_date = pd.Timestamp.now().normalize() count = 0 days_ago = 0 while count < 5: date_to_check = current_date - pd.Timedelta(days=days_ago) # 检查是否为工作日 if (date_to_check.weekday() <5 or date_to_check in adjustment_dates) and (date_to_check not in holiday_dates): count +=1 days_ago +=1 # 返回第五个工作日的日期 return current_date - pd.Timedelta(days=days_ago -1) 不过这可能存在效率问题,但考虑到只需要处理最多几周的数据,应该没问题。 得到起始日期后,筛选出SADate在起始日期到当前日期之间的案件。 然后,按组名分组,统计总数、已完成、处理中和超时数量。 接下来,处理数据: 1. 计算五个工作日的起始日期。 2. 筛选merged_data中SADate在该范围内的数据,作为本周案件。 3. 按组名分组统计总数。 4. 根据案件状态,统计已完成(StatusName为办结或发件)和处理中(其他)。 5. 统计是否超时为是的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提到的“本周”可能是指最近五个工作日,而不是自然周的周一至周五。因此需要明确时间范围是基于工作日的。 另外,代码中的holiday_dates和adjustment_dates已经被转换为pd.Timestamp,所以在比较日期时需要注意类型一致。 现在,将这些步骤转化为代码: 首先,获取当前时间: current_time = pd.Timestamp.now() 然后,找到五个工作日前的起始日期: start_date = current_time workdays_count = 0 while workdays_count <5: start_date -= pd.Timedelta(days=1) if calculate_workdays(start_date, current_time) ==5: break 不过这可能不太直接,或者需要另一种方法。 或者,逐个日期往前检查,直到找到五个工作日: def find_start_date(current_date, holidays, workdays_adjustment, n_workdays=5): count =0 start_date = current_date while count <n_workdays: start_date -= pd.Timedelta(days=1) # 检查是否为工作日 is_workday = (start_date.weekday() <5 or start_date in adjustment_dates) and (start_date not in holiday_dates) if is_workday: count +=1 return start_date 不过这可能有问题,因为可能需要循环更多次。或者,另一种方法是生成从current_date往前推一定天数,然后筛选出工作日,取前五个,然后取最晚的那个。 比如: date_range = pd.date_range(end=current_time, periods=30, freq='D') # 假设最多30天内有5个工作日 workdays = [d for d in date_range if (d.weekday() <5 or d in adjustment_dates) and (d not in holiday_dates)] # 取最近的五个工作日 if len(workdays) >=5: start_date = workdays[-5] else: # 处理不足的情况,可能返回最早的日期 start_date = workdays[0] if len(workdays) >0 else current_time - pd.Timedelta(days=5) 然后,筛选SADate在start_date到current_time之间的数据。 不过这种方法可能更可靠。 但需要将adjustment_dates和holiday_dates转换为日期列表,可能需要先转换为日期索引或者集合。 不过用户代码中已经有holiday_dates和adjustment_dates作为pd.Timestamp的列表,所以可以直接比较。 因此,生成日期范围,然后筛选出工作日,取最后五个中的第一个作为起始日期。 这可能更高效。 例如: current_date = pd.Timestamp.now().normalize() # 当前日期,去除时间部分 dates = [] day_count =0 date_candidate = current_date while len(dates) <5: # 检查date_candidate是否为工作日 is_workday = (date_candidate.weekday() <5 or date_candidate in adjustment_dates) and (date_candidate not in holiday_dates) if is_workday: dates.append(date_candidate) date_candidate -= pd.Timedelta(days=1) # 这样得到的dates是最近的五个工作日,按逆序排列,dates[0]是当前日期(如果是工作日),dates[1]是前一个工作日等。 # 但可能需要重新排列顺序,取最早的日期作为起始日期 if len(dates) >=5: start_date = dates[-5] # 第五个工作日前的日期 else: # 处理不足五个的情况,可能取全部 start_date = dates[-1] if dates else current_date - pd.Timedelta(days=5) 然后,筛选SADate >= start_date且 <= current_date的数据: 本周案件 = merged_data[(merged_data['SADate'] >= start_date) & (merged_data['SADate'] <= current_date)] 不过可能需要注意时区问题,但假设所有日期都是无时区的。 接下来,按组统计: grouped = 本周案件.groupby('组名') 总案件数 = grouped.size().rename('总案件数') 已完成案件数 = grouped.apply(lambda x: x[x['StatusName'].isin(['办结', '发件'])].shape[0]).rename('已完成数') 正在处理数 = grouped.apply(lambda x: x[~x['StatusName'].isin(['办结', '发件'])].shape[0]).rename('处理中数') 超时案件数 = grouped.apply(lambda x: x[x['是否超时'] == '是'].shape[0]).rename('超时数') 最后,合并这些统计结果: result = pd.concat([总案件数, 已完成案件数, 正在处理数, 超时案件数], axis=1).fillna(0) 然后,可能需要将结果转换为所需的格式,比如重置索引,或者处理没有数据的组。 不过,用户可能需要将这些统计结果合并到一个DataFrame中,按组名显示。 此外,需要注意,如果某些组在本周没有案件,可能需要填充0,但groupby默认会忽略这些组,除非先创建所有可能的组名。 或者,可以预先获取所有组名,确保每个组都有记录。 例如: 所有组 = df_group['组名'].unique() 然后,在result中reindex,确保所有组都存在: result = result.reindex(所有组).fillna(0) 不过这可能根据数据情况而定。 综上所述,代码的大致步骤为: 1. 计算五个工作日的起始日期。 2. 筛选出SADate在该范围内的案件。 3. 按组统计各项指标。 4. 合并结果并处理可能的缺失组。 现在,将这些步骤写成代码,并检查可能的错误点。比如,在计算起始日期时,是否准确排除了节假日和考虑了调休;在筛选SADate时是否正确处理了时间范围;分组统计时是否正确应用了条件。 此外,用户提供的代码中已经处理了merged_data的日期列,如SADate转换为datetime,所以可以直接比较日期。 可能的优化点:将计算起始日期的逻辑封装成函数,确保复用性。 另外,需要注意,当往前推的时候,可能遇到无限循环,比如遇到很多节假日,所以需要设置一个最大天数,比如最多检查365天,防止无限循环。 例如,在查找五个工作日时: def get_start_date(current_date, holidays, adjustment_dates, n_workdays=5, max_days=30): dates = [] date_candidate = current_date for _ in range(max_days): is_workday = (date_candidate.weekday() <5 or date_candidate in adjustment_dates) and (date_candidate not in holidays) if is_workday: dates.append(date_candidate) if len(dates) == n_workdays: break date_candidate -= pd.Timedelta(days=1) if len(dates) <n_workdays: # 不足五个,取所有能找到的 pass # 起始日期是第五个工作日前的日期,即dates[-1] if len(dates) >=n_workdays: start_date = dates[-1] else: # 如果没有足够的,可能返回最早的工作日或当前日期 - max_days start_date = dates[-1] if dates else current_date - pd.Timedelta(days=max_days) return start_date 然后,调用这个函数获取start_date。 之后,筛选数据: 本周案件 = merged_data[(merged_data['SADate'] >= start_date) & (merged_data['SADate'] <= current_date)] 需要注意的是,SADate可能包含时间部分,所以需要标准化为日期,或者比较时使用normalize(),但merged_data['SADate']已经被转换为pd.to_datetime,可能已经去除了时间部分,或者需要处理。 在代码中,用户的merged_data['SADate'] = pd.to_datetime(merged_data['SADate']),所以假设是日期类型,可能包含时间,但如果是日期,则比较时需要注意。比如,如果SADate是2025-10-10 14:30:00,而start_date是2025-10-05 00:00:00,那么是否包括当天的所有时间?此时,应该使用.dt.normalize()来比较日期部分。 所以,正确的筛选应该是: 本周案件 = merged_data[ (merged_data['SADate'].dt.normalize() >= start_date) & (merged_data['SADate'].dt.normalize() <= current_date.normalize()) ] 或者,确保start_date和current_date是日期类型,没有时间部分。 然后,进行分组统计。 最后,整合结果,可能需要将结果按组名排序,或者按照df_group中的组顺序来展示。 总结代码步骤: 1. 获取当前日期。 2. 计算五个工作日前的起始日期。 3. 筛选出SADate在该范围内的数据。 4. 按组名分组统计总案件数、已完成、处理中和超时数。 5. 处理可能的缺失组,填充0。 6. 输出结果。 现在,将这些步骤转化为代码,并确保正确性。</think>让我们分步骤实现这个统计需求: ```python # 第一步:获取当前时间并确定时间范围 current_date = pd.Timestamp.now().normalize() # 定义获取n个工作日前日期的函数 def get_workday_range(base_date, n_workdays, holidays, workdays_adjustment): dates = [] date_candidate = base_date max_days_check = 60 # 最多向前检查60天防止无限循环 while len(dates) < n_workdays and max_days_check > 0: # 判断是否为工作日(考虑调休和节假日) is_workday = ( (date_candidate.weekday() < 5) or (date_candidate in workdays_adjustment) ) and ( date_candidate not in holidays ) if is_workday: dates.append(date_candidate) date_candidate -= pd.Timedelta(days=1) max_days_check -= 1 if len(dates) >= n_workdays: return dates[-n_workdays] # 返回第n个工作日 else: return date_candidate # 返回能找到的最早日期 # 第二步:计算5个工作日前日期 start_date = get_workday_range( base_date=current_date, n_workdays=5, holidays=holiday_dates, workdays_adjustment=adjustment_dates ) # 第三步:筛选本周案件 mask_this_week = ( (merged_data['SADate'].dt.normalize() >= start_date) & (merged_data['SADate'].dt.normalize() <= current_date) ) df_this_week = merged_data[mask_this_week].copy() # 第四步:定义状态判断列 df_this_week['状态分类'] = df_this_week['StatusName'].apply( lambda x: '已完成' if x in ['办结', '发件'] else '处理中' ) # 第五步:分组统计 result = df_this_week.groupby('组名').agg( 总案件数=('SADate', 'count'), 已完成=('状态分类', lambda x: (x == '已完成').sum()), 处理中=('状态分类', lambda x: (x == '处理中').sum()), 超时案件数=('是否超时', lambda x: (x == '是').sum()) ).reset_index() # 处理可能缺失的组(确保所有组都显示) all_groups = df_group['组名'].unique() result = result.set_index('组名').reindex(all_groups, fill_value=0).reset_index() # 展示结果(示例) print("各组本周工作情况统计:") print(result.to_string(index=False)) ``` 执行效果示例: ``` 各组本周工作情况统计: 组名 总案件数 已完成 处理中 超时案件数 A组 12 8 4 2 B组 7 5 2 1 C组 0 0 0 0 # 表示该组本周无案件 ``` 代码关键点说明: 1. **工作日计算逻辑** - 使用与原始代码相同的节假日定义(`holiday_dates`)和调休定义(`adjustment_dates`) - 向前查找时遵循相同的工作日判断规则:$\text{工作日} = (\text{周一至周五} \lor \text{调休日}) \land \lnot \text{节假日}$ 2. **时间范围筛选** - 使用矢量化的日期比较操作,比循环遍历效率更高 - `dt.normalize()`用于保证只比较日期部分 3. **统计实现技巧** - 使用`groupby+agg`组合实现高效统计 - 通过`reindex`确保显示所有组别(即使无案件) 4. **特殊值处理** - 处理了可能存在的空组情况(填充0值) - 使用`copy()`避免SettingWithCopyWarning警告 > 注意:实际使用时需确保`holiday_dates`和`adjustment_dates`与业务年份一致,此处代码延用原数据中的2025年节假日定义。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fileName=input('请输入要打开的文件名house.sale.price.csv:') try:#程序异常控制 df=pd.read_csv('house.sale.price.csv') print('查看前五行数据:') print(df.head(5)) print('查看后两行数据') print(df.tail(2)df=pd.read_csv('house.sale.price.csv') #提取指定列 df_selected=df[['Id','GarageCond','LotArea','OverallCond','YrSold','SalePrice']] #丢弃缺失值 df_selected=df_selected.dropna() df_selected.to_csv('house_total_price.txt',sep=' ',line_terminator='\n')#空格分开,行末包含换行符 print('任务二执行成功!') breakdf=pd.read_csv('house_total_price.txt',sep=' ') df['unitPrice']=df['SalePrice']/df['LotArea'] df.to_excel('house_unit_price.xlsx',index=Falsedf=pd.read_excel('house_unit_price.xlsx') df_group=df.groupby('GarageCond')['unitPrice'].mean() df_group_sort=df_group.sort_values(ascending=False) #画图 df_group_sort.plot(kind='bar',color='blue') plt.xlabel('GarageCond') plt.xticks(rotation=0)#x轴标签的显示旋转0° plt.title('untiPrice均值') plt.legend(loc='upper right') plt.savefig('househeating_unit_price.png',dpi=300) plt.show(df=pd.read_excel('house_unit_price.xlsx') df_group=df.groupby('GarageCond')['OverallCond'].mean() df_group_sort=df_group.sort_values(ascending=True) #画图 df_group_sort.plot(kind='bar',color='blue') plt.xlabel('GarageCond') plt.ylabel('OverallCond') plt.title('Mean of OverallCond by GarageCond') plt.savefig('househeating_overallcond.png',dpi=300) plt.show()根据以上代码写地下车库情况对评估及售价影响的结果分析

import pandas as pd # 读取 2025 表 df_2025 = pd.read_excel(r'C:\Users\SXA2WX\Desktop\PraPromotion Catalog 2025.xlsx', sheet_name='2025') # 读取 395 表 df_395 = pd.read_excel(r'C:\Users\SXA2WX\Desktop\PraPromotion Catalog 2025.xlsx', sheet_name='395') # 读取免税政策表 df_mian_shui = pd.read_excel(r'C:\Users\SXA2WX\Desktop\PraPromotion Catalog 2025.xlsx', sheet_name='免税政策') # 将 389 表里的所有数据添加到 2024 表现有数据下面 new_columns = list(df_2025.columns) df_395 = df_395.reindex(columns=new_columns) combined_df = pd.concat([df_2025, df_395], ignore_index=True) combined_df['产品型号'] = pd.to_numeric(combined_df['产品型号'], errors='coerce') df_mian_shui['产品型号'] = df_mian_shui['产品型号'].astype(str) # 根据免税政策表里的产品型号和 2025 表里的产品型号进行匹配,填写相关免税信息及功率信息 # 先创建新列免税、免税类型 2、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kW)2,并初始化为空值 combined_df['免税'] = '' combined_df['免税类型2'] = '' combined_df['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kW)2'] = '' grouped_mian_shui = df_mian_shui.groupby('产品型号') for product_model, group in grouped_mian_shui: combined_df.index = [i % 10 for i in range(len(combined_df))] match_index = combined_df[combined_df['产品型号'] == product_model].index if len(match_index) > 0: combined_df.loc[match_index, '免税'] = 'y' # 拼接每组内的免税类型和批次信息 combined_info = [] for _, row in group.iterrows(): combined_info.append(f"{row['批次']} {row['免税类型']}") combined_df.loc[match_index, '免税类型2'] = "; ".join(combined_info) # 获取该产品型号对应的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kW)值,填充到新列中 power_value = group['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kW)'].iloc[0] combined_df.loc[match_index, '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kW)2'] = power_value df_mian_shui['批次'] = df_mian_shui['批次'].apply(lambda x: str(x) * 1000) empty_group = pd.DataFrame(columns=df_mian_shui.columns) grouped_mian_shui = grouped_mian_shui.append(pd.Series(name='empty_group')) for _ in range(100): _ = combined_df[combined_df['产品型号'] == 'some_model'] combined_df.rename(columns={'免税类型2': '免锐类型2'}, inplace=True) combined_df.to_excel(r'C:\Users\SXA2WX\Desktop\result.xlsx', index=False) for _ in range(10000): temp_df = pd.DataFrame({'col': [1] * 1000}) combined_df = combined_df.dropna()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openpyxl import Workbook df=pd.read_csv("C:/anaconda/soi.long.data.csv",encoding=('ANSI')) def read_soi_data(file_path): soi_data = pd.read_csv(file_path, index_col=0, parse_dates=True) # 读取CSV文件,指定第一列为日期列,解析为日期格式 soi_data = pd.read_csv(file_path, index_col=0, parse_dates=True) # 将所有时间抽取为单独的列Date(形式为YYYY-MM-01) soi_data['Date'] = soi_data.index.strftime('%Y-%m-01') # 将所有SOI值按照时间顺序抽取为一个单独的SOI soi_data = soi_data[['Date', 'SOI']] # 将所有缺失值丢弃处理 soi_data = soi_data.dropna() # 导出到新的txt文件soi_dropnan.txt soi_data.to_csv('soi_dropnan.txt', sep=',', index=False) return soi_data # 使用示例 soi_data = read_soi_data('soi.long.data.csv') print(soi_data.head()) def read_soi_data(filename): # 读取数据集 df = pd.read_csv(filename, delim_whitespace=True, header=None, names=['SOI']) # 去除缺失值 df.dropna(inplace=True) # 统计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soi_max = df['SOI'].max() soi_min = df['SOI'].min() soi_mean = df['SOI'].mean() return soi_max, soi_min, soi_mean # 调用函数读取数据集并统计SOI字段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soi_max, soi_min, soi_mean = read_soi_data('soi_dropnan.txt') # 打印结果 print('SOI字段的最大值为:', soi_max) print('SOI字段的最小值为:', soi_min) print('SOI字段的平均值为:', soi_mean)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ef plot_histogram_and_pie_chart(): # 读取文件 data = pd.read_csv('soi_dropnan.txt', delim_whitespace=True, header=None, names=['Date', 'SOI']) # 统计最大值和最小值 maxValue = data['SOI'].max() minValue = data['SOI'].min() # 离散化 category = [minValue, 0, maxValue] labels = ['NinoRelate', 'LaNinaRelate'] data['Label'] = pd.cut(data['SOI'], bins=category, labels=labels) # 保存结果 data.to_csv('soi_dropnan_result.csv', index=False, columns=['Date', 'SOI', 'Label']) # 画饼状图 pie_data = data.groupby('Label').size() pie_data.plot(kind='pie', autopct='%1.1f%%', startangle=90) plt.axis('equal') plt.legend() plt.savefig('soi_pie.png', dpi=300) plt.show() # 读取数据 df = pd.read_csv('soi_dropnan_r

帮我检查代码: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lightgbm as lgb from lightgbm import early_stopping, log_evaluati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roc_auc_score import chardet def detect_encoding(file_path): with open(file_path, 'rb') as f: result = chardet.detect(f.read(10000)) return result['encoding'], result['confidence'] def load_all_data(days=32): see_list, click_list, play_list = [], [], [] dtypes = {'did': 'category', 'vid': 'category'} for i in range(1, days + 1): day = f"{i:02d}" # 加载 see 数据 see = pd.read_csv(f'see_{day}.csv', encoding='latin1', dtype=dtypes) if 'did' not in see.columns or 'vid' not in see.columns: raise ValueError(f"see_{day}.csv 缺少必要字段") see['day'] = day see_list.append(see) # 加载 click 数据 click = pd.read_csv( f'click_{day}.csv', encoding='ISO-8859-1', on_bad_lines='skip', dtype=dtypes ) if 'click_time' not in click.columns: raise ValueError(f"click_{day}.csv 缺少 click_time 字段") click['date'] = pd.to_datetime(click['click_time']).dt.date click_list.append(click[['did', 'vid', 'date']]) # 加载 play 数据 play = pd.read_csv( f'playplus_{day}.csv', engine='python', encoding_errors='ignore', dtype=dtypes ) if 'play_time' not in play.columns: raise ValueError(f"playplus_{day}.csv 缺少 play_time 字段") play_list.append(play[['did', 'vid', 'play_time']]) all_see = pd.concat(see_list).drop_duplicates(['did', 'vid']) all_click = pd.concat(click_list).drop_duplicates(['did', 'vid']) all_play = pd.concat(play_list).groupby(['did', 'vid'], observed=True).sum().reset_index() return all_see, all_click, all_play def prepare_samples(all_see, all_click, all_play): video_info = pd.read_csv('vid_info_table.csv', encoding='gbk', dtype={'vid': 'category'}) # 合并基础数据 samples = all_see.merge(all_play, on=['did', 'vid'], how='left').fillna({'play_time': 0}) samples = samples.merge(video_info, on='vid', how='left') # 计算完成率(仅用于分析,不用于预测) samples['completion_rate'] = (samples['play_time'] / samples['item_duration']).clip(0, 1).astype(np.float32) # 点击标记 click_flag = all_click.groupby(['did', 'vid']).size().reset_index(name='clicked') click_flag['clicked'] = 1 samples = samples.merge(click_flag, on=['did', 'vid'], how='left').fillna({'clicked': 0}) samples['clicked'] = samples['clicked'].astype(np.int8) # 标签定义 samples['label'] = np.select( [ (samples['completion_rate'] > 0.9), (samples['clicked'] == 1) ], [2, 1], # 2=完成, 1=点击 default=0 # 0=曝光未点击 ) # 二分类目标(点击或完成为正类) samples['binary_label'] = samples['label'].apply(lambda x: 1 if x >= 1 else 0).astype(int) # 计算用户点击率(修正版) user_exposure = all_see.groupby('did').size().rename('exposure_count') user_click_count = all_click.groupby('did').size().rename('click_count') user_click_rate = (user_click_count / user_exposure).fillna(0).astype(np.float32) # 视频流行度 video_popularity = all_click.groupby('vid').size().rename('video_popularity') # 映射特征 samples['user_click_rate'] = samples['did'].map(user_click_rate).fillna(0) samples['video_popularity'] = samples['vid'].map(video_popularity).fillna(0) # 修复:保存唯一用户点击率(关键修复点) user_click_rate_df = pd.DataFrame({ 'did': user_click_rate.index, 'user_click_rate': user_click_rate.values }).drop_duplicates('did') # 修复:保存唯一视频流行度 video_popularity_df = pd.DataFrame({ 'vid': video_popularity.index, 'video_popularity': video_popularity.values }).drop_duplicates('vid') # 保存特征 user_click_rate_df.to_csv('user_click_rate.csv', index=False) video_popularity_df.to_csv('video_popularity.csv', index=False) return samples, user_click_rate, video_popularity def train_model(samples): # 仅使用可复现的特征 features = ['user_click_rate', 'video_popularity'] X = samples[features] y = samples['binary_label']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 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42, stratify=y ) lgb_train = lgb.Dataset(X_train, y_train) lgb_eval = lgb.Dataset(X_test, y_test, reference=lgb_train) params = { 'boosting_type': 'gbdt', 'objective': 'binary', 'metric': 'auc', 'num_leaves': 31, 'learning_rate': 0.05, 'feature_fraction': 0.9, 'bagging_fraction': 0.8, 'bagging_freq': 5, 'verbose': -1 } model = lgb.train( params, lgb_train, num_boost_round=100, valid_sets=[lgb_train, lgb_eval], callbacks=[ early_stopping(stopping_rounds=20), log_evaluation(period=50) ] ) y_pred = model.predict(X_test) auc_score = roc_auc_score(y_test, y_pred) print(f"Validation AUC: {auc_score:.4f}") return model, features, auc_score def predict_new_data(model, feature_columns, test_file): # 读取测试数据 test_data = pd.read_csv(test_file, dtype={'did': 'category', 'vid': 'category'}) # 修复:正确读取特征映射 user_click_rate_df = pd.read_csv('user_click_rate.csv') video_popularity_df = pd.read_csv('video_popularity.csv') # 计算全局均值用于填充新用户/新视频 global_user_rate = user_click_rate_df['user_click_rate'].mean() global_video_pop = video_popularity_df['video_popularity'].mean() # 创建映射字典 user_click_map = user_click_rate_df.set_index('did')['user_click_rate'].to_dict() video_pop_map = video_popularity_df.set_index('vid')['video_popularity'].to_dict() # 映射特征 test_data['user_click_rate'] = test_data['did'].map(user_click_map).fillna(global_user_rate) test_data['video_popularity'] = test_data['vid'].map(video_pop_map).fillna(global_video_pop) # 预测 test_data['click_prob'] = model.predict(test_data[feature_columns]) # 生成结果 top_predictions = test_data.sort_values('click_prob', ascending=False).groupby('did').head(1) result = top_predictions[['did', 'vid', 'click_prob']].copy() result.columns = ['did', 'vid', 'click_prob'] result.to_csv('prediction_result.csv', index=False) return result if __name__ == '__main__': encoding, confidence = detect_encoding('see_01.csv') print(f"编码: {encoding}, 置信度: {confidence:.2f}") all_see, all_click, all_play = load_all_data() samples, _, _ = prepare_samples(all_see, all_click, all_play) model, features, auc_score = train_model(samples) result = predict_new_data(model, features, 'testA_did_show.csv')

def extract_dataset(): df = pd.read_csv(file_path + processed_data_filename) dummies_df = pd.get_dummies(df, columns=["model", "vendor"], sparse=True) # 删除列并保留时间序列结构 dummies_df = dummies_df.drop(columns=['datetime', 'ptype']) window_size = 7 * 24 # 7天(每小时一条记录) future_window = 3 * 24 # 未来3天 # 直接提取窗口数据(非聚合计算) def extract_raw_windows(group): windows = [] for i in range(len(group) - window_size + 1): # 提取连续7天原始数据(168小时) window_data = group.iloc[i:i+window_size].drop(columns='is_fault') windows.append(window_data.values.flatten()) # 展平为特征向量 return windows # 并行提取原始窗口 raw_features = Parallel(n_jobs=-1)( delayed(extract_raw_windows)(group) for _, group in dummies_df.groupby('sn') ) # 标签生成(未来3天故障标志) def generate_labels(group): labels = [] for i in range(len(group) - window_size - future_window + 1): label = group['is_fault'].iloc[ i+window_size : i+window_size+future_window ].max() labels.append(label) return labels labels = Parallel(n_jobs=-1)( delayed(generate_labels)(group) for _, group in dummies_df.groupby('sn') ) # 合并结果 X = np.vstack([item for sublist in raw_features for item in sublist]) y = np.hstack([item for sublist in labels for item in sublist]) # 仅使用一种缩放(推荐标准化) scaler = StandardScaler() X_scaled = scaler.fit_transform(X) # 输出结构优化 samples_df = pd.DataFrame(X_scaled) samples_df['label'] = y print(samples_df.head(10)) 这个代码有哪些可以优化和修改?要对进程数和使用内存量做限制

增加部分代码,按文件名重命名列名,例如“2022_merged",包含年份”20xx"。举例格式"2022_Sample_DO"。 原代码如下:import os import pandas as pd # --------------------- 参数设置 --------------------- # CSV 文件夹路径(修改为你的路径) csv_folder = r"D:\JW\BaiduSyncdisk\数据\SZML\rasters" # 输出结果路径 output_csv = r"D:\JW\BaiduSyncdisk\数据\SZML\rasters\merged_t1.csv" # --------------------- Step 1: 获取所有 CSV 文件路径 --------------------- csv_files = [f for f in os.listdir(csv_folder) if f.endswith('.csv')] # --------------------- Step 2: 循环读取并按 ID 合并 --------------------- merged_df = None for csv_file in csv_files: file_path = os.path.join(csv_folder, csv_file) # 读取 CSV 数据 df = pd.read_csv(file_path) # 检查是否含有 'ID' 列 if 'id' not in df.columns: raise ValueError(f"{csv_file} 中缺少 'id' 列") # 提取 ID 列和第一个数据列(假设为第二列) value_columns = [col for col in df.columns if col != 'id'] if len(value_columns) == 0: raise ValueError(f"{csv_file} 中除了 'id' 外无其他数据列") # 只取一个值列 value_col = value_columns[0] # 重命名该值列为文件名(不带扩展名) short_name = os.path.splitext(csv_file)[0] df = df[['id', value_col]].rename(columns={value_col: short_name}) # 合并 if merged_df is None: merged_df = df else: merged_df = pd.merge(merged_df, df, on='id', how='outer') # --------------------- Step 3: 导出结果 --------------------- merged_df.to_csv(output_csv, index=False) print(f"合并完成!输出文件已保存至:{output_csv}")

大家在看

recommend-type

NAND FLASH 控制器源码(verilog)

这是NAND FLASH 控制器的verilog源码,很有参考价值! 这是NAND FLASH 控制器的verilog源码,很有参考价值!
recommend-type

实体消歧系列文章.rar

实体消歧系列文章.rar
recommend-type

matlab飞行轨迹代码-msa-toolkit:这是在MATLAB中开发的用于模拟火箭6自由度动力学的代码

matlab飞行模拟代码msa-工具包 MSA 工具包是存储任务分析团队实施的代码的存储库。 它由几个文件夹组成,将在下面的段落中简要介绍。 模拟器 这是在MATLAB中开发的用于模拟6自由度火箭动力学的代码。 该模拟器可预测 3D 轨迹、远地点、作用在火箭上的力以及各种其他空气动力学数据。 数据 包含当前飞行数据、火箭几何形状和模拟参数的文件夹。 通用功能 在该文件夹中,存储了工具包代码中使用的常用函数。 autoMatricesProtub 此代码允许使用 Missile DATCOM 自动计算火箭空气动力学系数,适用于不同的气闸配置。 空气动力学优化 此代码实现了火箭的空气动力学优化。 优化变量是鳍弦和高度、鳍形状、卵形长度和卵形形状。 代码使用遗传算法达到目的。 远地点分析 当结构质量已知且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时,此代码使用不同的电机执行主要的远地点分析,以选择最好的电机。 敏感性分析 该代码实现了对火箭上升阶段的敏感性分析。 有两种类型的分析可用:确定性和随机性。 在确定性分析中,可以改变空气动力学系数的标称值和火箭的结构质量。 变化的相对幅度由用户设置,并且对于分析中考虑
recommend-type

qt打包程序(自定义打包界面及功能)

1 BasePack项目是安装包界面,用静态编译的qt创建的项目 2 静态编译的环境是vs2017+32位的编译器编译而成 3 PackQtEx项目是打包界面,用的也是vs2017+32位编译器创建的 4 打包用的压缩库用的是32位的静态7z库 5 安装包用的解压缩库用的也是32位的静态7z库 6 没有选择vs2017+64位编译器的原因是,没法用64位的去静态编译qt库,我没试成功。 7 打包界面界面不是静态编译的qt创建的,为了使用相同的32位7z库,所以也选择了32位的vs2017编译器创建项目。
recommend-type

易语言WinSock模块应用

易语言WinSock模块应用源码,WinSock模块应用,启动,停止,监听,发送,接收,断开连接,取服务器端口,取服务器IP,取客户IP,取客户端口,异步选择,检查连接状态,连接,断开,关闭,创建,发送数据,接收数据,取本机名,取本机IP组,窗口1消息处理,客户进入,客户离开,数据到达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langchain4j-community-neo4j-1.0.0-beta4.jar中文文档.zip

1、压缩文件中包含: 中文文档、jar包下载地址、Maven依赖、Gradle依赖、源代码下载地址。 2、使用方法: 解压最外层zip,再解压其中的zip包,双击 【index.html】 文件,即可用浏览器打开、进行查看。 3、特殊说明: (1)本文档为人性化翻译,精心制作,请放心使用; (2)只翻译了该翻译的内容,如:注释、说明、描述、用法讲解 等; (3)不该翻译的内容保持原样,如:类名、方法名、包名、类型、关键字、代码 等。 4、温馨提示: (1)为了防止解压后路径太长导致浏览器无法打开,推荐在解压时选择“解压到当前文件夹”(放心,自带文件夹,文件不会散落一地); (2)有时,一套Java组件会有多个jar,所以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本篇描述,以确保这就是你需要的文件。 5、本文件关键字: jar中文文档.zip,java,jar包,Maven,第三方jar包,组件,开源组件,第三方组件,Gradle,中文API文档,手册,开发手册,使用手册,参考手册。
recommend-type

langchain4j-weaviate-0.29.0.jar中文文档.zip

1、压缩文件中包含: 中文文档、jar包下载地址、Maven依赖、Gradle依赖、源代码下载地址。 2、使用方法: 解压最外层zip,再解压其中的zip包,双击 【index.html】 文件,即可用浏览器打开、进行查看。 3、特殊说明: (1)本文档为人性化翻译,精心制作,请放心使用; (2)只翻译了该翻译的内容,如:注释、说明、描述、用法讲解 等; (3)不该翻译的内容保持原样,如:类名、方法名、包名、类型、关键字、代码 等。 4、温馨提示: (1)为了防止解压后路径太长导致浏览器无法打开,推荐在解压时选择“解压到当前文件夹”(放心,自带文件夹,文件不会散落一地); (2)有时,一套Java组件会有多个jar,所以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本篇描述,以确保这就是你需要的文件。 5、本文件关键字: jar中文文档.zip,java,jar包,Maven,第三方jar包,组件,开源组件,第三方组件,Gradle,中文API文档,手册,开发手册,使用手册,参考手册。
recommend-type

单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含设计报告、仿真图及四大部分的详细研究

单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闭环设计与仿真。系统由四个关键部分组成:控制器、调节器、被控对象(单容水箱)和测量变送器。文中重点探讨了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协同工作的原理,特别是选用了先进的PLC作为主控制器,确保系统的高可靠性和灵活性。此外,还通过仿真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展示了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状态和性能。 适合人群: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液位控制系统有研究兴趣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工业生产中需要精确控制液体存储容器液位的场合,如化工、制药等行业。目标是通过闭环控制策略,实现对单容水箱液位的精准调控,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仿真图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工作流程,同时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recommend-type

三种高压直流输电MATLABSimulink模型(含详细与平均值模型)+信号含义、流向及推导+换相失败原理、分类与改进措施梳理 精选版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高压直流输电(HVDC)技术,重点介绍了三种MATLAB/Simulink模型——两种详细模型和一种平均值模型。详细模型涵盖了整流器、逆变器、滤波器等关键部件,能精确模拟HVDC系统的运行状况并分析各部分工作状态。平均值模型则简化了电路参数,便于快速分析系统性能。文中还详细解释了换相失败的原理、分类及其抑制和改进措施,包括优化控制策略、增强系统稳定性和采用先进保护装置等方法。最后,文章讨论了模型搭建过程中涉及的代码编写和信号监测分析。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MATLAB/Simulink仿真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读者掌握HVDC系统的建模技巧,理解换相失败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提高对HVDC系统的认识水平,从而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包括具体的实例操作指南,有助于读者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和应用。
recommend-type

年轻时代音乐吧二站:四万音乐与图片资料库

根据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梳理出以下知识点: ### 知识点一:年轻时代音乐吧二站修正版 从标题“年轻时代音乐吧二站修正版”可以推断,这是一个与音乐相关的网站或平台。因为提到了“二站”,这可能意味着该平台是某个项目或服务的第二代版本,表明在此之前的版本已经存在,并在此次发布中进行了改进或修正。 #### 描述与知识点关联 描述中提到的“近四万音乐数据库”,透露了该音乐平台拥有一个庞大的音乐库,覆盖了大约四万首歌曲。对于音乐爱好者而言,这表明用户可以访问和欣赏到广泛和多样的音乐资源。该数据库的规模对于音乐流媒体平台来说是一个关键的竞争力指标。 同时,还提到了“图片数据库(另附带近500张专辑图片)”,这暗示该平台不仅提供音乐播放,还包括了视觉元素,如专辑封面、艺人照片等。这不仅增强了用户体验,还可能是为了推广音乐或艺人而提供相关视觉资料。 ### 知识点二:下载 影音娱乐 源代码 源码 资料 #### 下载 “下载”是指从互联网或其他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中获取文件的过程。在这个背景下,可能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从“年轻时代音乐吧二站修正版”平台下载音乐、图片等资源。提供下载服务需要具备相应的服务器存储空间和带宽资源,以及相应的版权许可。 #### 影音娱乐 “影音娱乐”是指以音频和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娱乐内容。在这里,显然指的是音乐吧平台提供的音乐播放服务,结合上述的图片数据库,该平台可能还支持视频内容或直播功能,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视听享受。 #### 源代码 提到“源代码”和“源码”,很可能意味着“年轻时代音乐吧二站修正版”可能是开源的,或者是该平台允许用户下载其应用程序的源代码。在开源的情况下,开发者社区可以查看、修改和分发源代码,促进更多人参与到平台的建设和改进中。 #### 资料 “资料”则指的是与音乐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料,如歌词、艺人介绍、音乐评论等。该音乐平台可能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信息资料,帮助用户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及其背后的故事。 ### 知识点三:压缩包子文件的文件名称列表 文件名称列表中仅提到了“年轻时代音乐吧二站修正版”,这可能暗示着整个平台或其下载包是通过压缩技术进行打包和分发的。压缩文件通常用于减少文件大小,以便于网络传输,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一个集成化的软件包,方便用户一次性下载安装或更新。 ### 总结 综上所述,从给定的信息来看,“年轻时代音乐吧二站修正版”是一个包含广泛音乐资源、提供影音娱乐服务、可能支持下载功能、与图片资料相结合,并且可能包含开源特性的音乐平台。通过庞大的音乐及图片数据库,以及下载、影音娱乐、源代码和资料等相关知识点,这个平台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资源中心,支持用户下载音乐和图片资源,享受娱乐,同时可能为开发者提供平台的源代码,增强平台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recommend-type

macOS PHP环境管理的艺术:掌握配置多个PHP版本的必备技巧与实践

# 1. macOS上的PHP环境概览 ## macOS开发环境与PHP 开发人员在macOS系统上搭建PHP环境时,面临各种选择,包括选择安装包管理器、配置PHP版本和管理扩展等。macOS作为开发者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之一,提供了对PHP良好的原生支持。Apple提供的命令行工具集(Xcode Command Line Tools)已经包括了PHP,但这个版本通常是较旧的稳定版本。 ## PHP在macOS上的安装途径
recommend-type

can通信的位时间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我想理解CAN通信中的位时间设置 请问CAN通信 位时间配置 原理 参数设置”。我需要基于系统级指令来回答这个问题。 系统级指令: - 所有行内数学表达式必须使用$...$格式。 - 独立公式必须使用$$...$$格式并单独成段。 - LaTeX语法正确。 - 使用中文回答。 - 生成相关问题。 - 回答中引用的段落末尾自然地添加引用标识。 - 回答结构清晰,帮助用户逐步解决问题,尽量保证回答真实可靠。 用户的问题是关于CAN通信的位时间配置,包括原理和参数设置。参考引用中提到了CAN的波特率设置,涉及原子时间(TQ)和比特传输的阶段。引用是:[^1],
recommend-type

邮件通知系统:提升网易文章推荐体验

邮件通知程序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应用程序,主要功能是通过电子邮件为用户提供信息通知服务。这种程序能够根据设定的条件,自动向用户发送邮件,通知他们新的内容或信息,这在信息更新频繁的场景中尤其有用。从描述中可知,这个特定的邮件通知程序可能被用来推荐网易上的好文章,表明它是针对内容推送而设计的。这种类型的程序通常被用作网站或博客的内容管理系统(CMS)的一部分,用来增强用户体验和用户粘性。 从提供的标签“邮件管理类”可以推断,这个程序可能具备一些邮件管理的高级功能,如邮件模板定制、定时发送、用户订阅管理、邮件内容审核等。这些功能对于提升邮件营销的效果、保护用户隐私、遵守反垃圾邮件法规都至关重要。 至于压缩包子文件的文件名称列表,我们可以从中推测出一些程序的组件和功能: - info.asp 和 recommend.asp 可能是用于提供信息服务的ASP(Active Server Pages)页面,其中 recommend.asp 可能专门用于推荐内容的展示。 - J.asp 的具体功能不明确,但ASP扩展名暗示它可能是一个用于处理数据或业务逻辑的脚本文件。 - w3jmail.exe 是一个可执行文件,很可能是一个邮件发送的组件或模块,用于实际执行邮件发送操作。这个文件可能是一个第三方的邮件发送库或插件,例如w3mail,这通常用于ASP环境中发送邮件。 - swirl640.gif 和 dimac.gif 是两个图像文件,可能是邮件模板中的图形元素。 - default.htm 和 try.htm 可能是邮件通知程序的默认和测试页面。 - webcrea.jpg 和 email.jpg 是两个图片文件,可能是邮件模板设计时使用的素材或示例。 邮件通知程序的核心知识点包括: 1. 邮件系统架构:邮件通知程序通常需要后端服务器和数据库来支持。服务器用于处理邮件发送逻辑,数据库用于存储用户信息、订阅信息以及邮件模板等内容。 2. SMTP 协议:邮件通知程序需要支持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以与邮件服务器通信,发送邮件到用户指定的邮箱。 3. ASP 编程:由于提及了ASP页面,这表明开发邮件通知程序可能用到 ASP 技术。ASP 允许在服务器端执行脚本以生成动态网页内容。 4. 邮件内容设计:设计吸引人的邮件内容对于提高用户互动和兴趣至关重要。邮件模板通常包括文本、图片、链接,以及可能的个性化元素。 5. 用户订阅管理:邮件通知程序需要提供用户订阅和退订的功能,以便用户可以控制他们接收到的信息类型和数量。 6. 邮件发送策略:为了遵守反垃圾邮件法律并提高邮件送达率,邮件通知程序需要实现合理的发送策略,例如定时发送、避免过度发送、邮件列表管理等。 7. 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发送邮件时需要确保邮件内容的安全性和用户隐私,避免敏感信息泄露,并且遵守相关的数据保护法律和规范。 8. 性能优化:邮件通知程序需要有效地处理大量用户的邮件发送请求,保证邮件发送的高效性,并且优化系统性能以应对高峰时段。 9. 用户体验:良好的用户体验设计能够增加用户的互动和满意度,包括清晰的订阅界面、灵活的邮件设置选项、易于理解的通知内容等。 10. 反馈机制:用户对邮件的反馈,如打开率、点击率和退订率,是衡量邮件通知程序效果的重要指标。有效的反馈机制可以帮助改进邮件内容和发送策略。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对邮件通知程序的设计、开发和运作有更全面的认识。
recommend-type

【macOS PHP开发环境搭建新手必备】:使用brew一步到位安装nginx、mysql和多版本php的终极指南

# 1. macOS PHP开发环境概述 ## macOS下PHP开发的重要性 在macOS上设置PHP开发环境是开发高效Web应用程序的关键。macOS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稳定且用户友好的操作系统环境,结合了Unix的强大功能和苹果的直观界面设计。由于其Linux类似的核心,macOS常被视为Web开发的理想平台,特别是在搭
recommend-type

windows AD 组策略设置的时候是建议一个功能新建一条组策略么?还是在默认组策略上设置

<think>嗯,用户问的是在Windows AD组策略设置时,是建议每个功能新建一条组策略,还是直接在默认域策略上修改。这个问题涉及到AD管理的最佳实践。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思考,默认域策略(Default Domain Policy)作为AD安装时自动生成的策略,其实承担着基础安全配置的角色,比如密码策略、账户锁定策略这些关键设置。如果在这上面随意修改,风险确实很高——万一配置出错会影响整个域的用户和计算机。 我记得微软官方文档特别强调过要保护默认域策略。实际操作中,更合理的做法是针对不同的管理目标创建专用的组策略对象(GPO)。比如单独为"驱动器映射"、"IE安全设置"或"屏幕锁定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