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限的平面上,机器人最初位于 (0, 0) 处,面朝北方。注意: 北方向 是y轴的正方向。 南方向 是y轴的负方向。 东方向 是x轴的正方向。 西方向 是x轴的负方向。 机器人可以接受下列三条指令之一: "G":直走 1 个单位 "L":左转 90 度 "R":右转 90 度 机器人按顺序执行指令 instructions,并一直重复它们。 只有在平面中存在环使得机器人永远无法离开时,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示例 1: 输入:instructions = "GGLLGG" 输出:true 解释:机器人最初在(0,0)处,面向北方。 “G”:移动一步。位置:(0,1)方向:北。 “G”:移动一步。位置:(0,2).方向:北。 “L”:逆时针旋转90度。位置:(0,2).方向:西。 “L”:逆时针旋转90度。位置:(0,2)方向:南。 “G”:移动一步。位置:(0,1)方向:南。 “G”:移动一步。位置:(0,0)方向:南。 重复指令,机器人进入循环:(0,0)——>(0,1)——>(0,2)——>(0,1)——>(0,0)。 在此基础上,我们返回true。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isRobotBounded(string instructions) { } };
时间: 2025-07-15 20:45:33 浏览: 4
<think>嗯,这个问题看起来有点挑战性。题目是说,机器人从原点出发,朝北,然后重复执行一系列指令,判断是否存在一个环路让机器人无法离开。如果是的话返回true,否则false。那怎么分析呢?
首先,我得理解什么情况下机器人会陷入循环,永远无法离开。可能的思路是,经过若干次指令执行之后,机器人的位置或者方向变化会导致路径形成一个环。比如,如果执行完一次指令序列后,机器人的方向相对于初始方向发生了变化,那么可能在多次执行后,路径会被限制在一个区域内。
比如示例中的情况,执行完一次指令后,机器人可能改变了方向,导致后续的移动轨迹可能形成一个环。例如,如果执行完一次指令后,机器人回到了原点,那么无论方向如何,重复执行肯定会循环。或者,如果执行完一次指令后,方向不是北方,那么每四次执行,方向会循环一次,这时候可能路径会被限制住。
那可能的判断条件是:当执行完一次指令后,机器人回到了原点,或者方向不是原来的方向(即不是朝北),那么就会陷入循环。因为如果方向改变了,那么经过四次指令序列的执行,方向会转回原来的方向,而位移可能形成一个闭合的路径。或者,这种情况下位移的总向量可能为零,导致循环。
那具体来说,假设执行一次指令序列后,机器人的位置变化为(x,y),方向变化为d。如果此时的位置是原点(x=0,y=0),那么不管方向如何,重复执行的话肯定会一直留在原点,这时候返回true。或者,如果方向不是北方,那么经过多次执行之后,机器人可能绕圈,从而被困在某个区域内。
比如,假设执行完一次指令后的方向是西,那么下一次执行指令时,机器人的移动方向会改变,导致整体轨迹可能形成一个矩形,最后回到原点或者进入循环。
那这个时候,如何判断总的结果?可能需要考虑两种情况:
1. 执行一次指令后,机器人回到原点,此时无论方向如何,都会循环,返回true。
2. 执行一次指令后,方向不是北方。那么即使位置不在原点,经过多次执行后,机器人可能绕圈,导致路径被限制在一个区域内,无法无限远离原点。这时候也应该返回true。
那综上,判断条件应该是:执行完一次指令后的位置是原点,或者方向不是北。这时候返回true,否则false。
那怎么模拟这个过程呢?
需要跟踪机器人的位置和方向的变化。方向可以用一个变量表示,比如北、东、南、西四个方向,用0,1,2,3表示。每次左转或右转,方向会变化。比如,左转一次,方向变化为当前方向-1 mod4,右转则是+1 mod4。
然后,对于每个指令,依次处理:
初始位置是(0,0),方向是北(0)。
对于每个指令:
如果是'L',方向变为(d + 3) %4(因为左转90度相当于逆时针转,比如北左转变成西,即从0到3?或者可能我搞反了方向变化的顺序?或者可能需要重新计算方向的变换。比如,北左转是西,东左转是北,南左转是东,西左转是南。所以,方向变化应该是每次左转,当前方向减1然后mod4?比如,0-1= -1 mod4是3。是的。而右转则是加1然后mod4。比如,0右转是1(东)。
所以,方向的改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处理。
然后,对于每个'G',根据当前方向移动位置。比如,方向是北(0),那么y坐标加1;东(1),x加1;南(2),y减1;西(3),x减1。
那模拟整个指令序列一次,记录最终的坐标和方向。然后根据上面的条件判断:
如果最终坐标是原点,或者方向不是北,则返回true。
否则返回false。
比如示例1中的情况:
指令是GGLLGG。执行一次后的最终状态是什么?
初始位置(0,0),方向北(0)。
指令分解:
G: 向北移动,位置变为(0,1),方向0。
G: 移动到(0,2),方向0.
L: 方向变为0左转,即3(西)?
或者,原方向是北,左转变成西吗?是的。所以此时方向是西(3)。
第二个L:左转,方向变为2(南)。
然后G:向南移动,所以y减1,位置(0,1).
另一个G:继续向南,位置(0,0).
所以执行完一次指令后的位置是(0,0),方向是南(2)。此时,方向不是北,所以返回true。或者,因为位置是原点,所以不管方向如何,返回true。两种情况都满足。
那此时返回true的条件成立。
另一个例子,假设指令是"GL"。执行一次后的结果?
初始位置0,方向北。执行G:位置变为(0,1)。然后L:左转,方向变为西。此时,位置是(0,1),方向是西。此时,方向不是北,所以返回true。此时,如果重复执行指令:
第二次执行:
G:向西移动,位置变为(-1,1). L:左转,方向变为南。第三次执行:G向南移动,变为(-1,0). L:左转,东。第四次执行:G东移动,回到原点?或者可能形成一个螺旋?
或者,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多次执行,机器人每次移动的方向变化,导致路径是否会被限制?
比如,假设初始方向是西,那么下一次执行指令时,方向会改变。所以,可能最终的路径是一个绕圈,从而无法无限远离原点。比如,每次执行指令序列后的位移可能形成某种周期性的模式,导致整体轨迹无法无限扩大。
那这时候,即使位置没有回到原点,但方向改变了,所以总的结果应该返回true。
比如,假设执行一次指令后的方向不是北,那么每四次指令执行之后,方向会转一圈。比如,初始方向是北,经过一次指令后的方向是西,那么四次之后方向会是北。但是,每次执行后的位移可能叠加,导致总位移可能不是零,但如果方向变化的话,可能位移的方向在四次之后会形成一个环。
比如,假设第一次执行后的方向是西,那么每次指令执行后的位移可能在不同的方向,但总位移可能形成某种周期性变化。例如,第一次执行后的位移是dx, dy,方向是西。第二次执行时,方向可能左转或右转,导致位移的方向改变。这种情况下,可能四次之后的总位移为零,或者形成环。
这时候,可能需要数学上的分析:如果执行一次指令后的方向不是北,那么机器人的总位移会在四次指令执行后形成一个环路,从而无法无限远离原点。
所以,判断条件是正确的:执行一次指令后的位置是原点,或者方向改变(即不是北)。
综上,代码的思路是:
模拟执行一次指令后的最终位置和方向。如果此时的位置是原点,或者方向不是北,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那现在,如何实现这个模拟?
可以用变量x,y,dir来跟踪当前的位置和方向。初始x=0,y=0,dir=0(北)。
方向数组可以定义为四个方向的dx和dy。比如:
dx = [0, 1, 0, -1](对应北、东、南、西的x变化)
dy = [1, 0, -1, 0](同理)
或者,可能我搞反了顺序。比如,dir的取值是0到3,分别对应北、东、南、西吗?或者北、西、南、东?或者其他的顺序?
这需要明确方向的改变。比如:
初始方向是北,dir=0。左转后,方向变为西,dir=3。右转后,方向变为东,dir=1。
那么对应的dx和 dy的变化:
北(0):移动时,y+1 → dx[0] =0, dy[0]=1.
东(1):x+1 → dx=1, dy=0.
南(2):y-1 → dx=0, dy=-1.
西(3):x-1 → dx=-1, dy=0.
或者,可能dir的顺序是北、东、南、西?
比如,北(0)左转变成西(3),右转变成东(1)。是的。那当dir是0时,左转后是3,右转是1。那么对应的dx和 dy数组应该按这个顺序排列。
比如,四个方向的移动方向:
方向0(北):y+1 → dx[0] =0, dy[0]=1.
方向1(东):x+1 → dx[1]=1, dy[1]=0.
方向2(南):y-1 → dx[2]=0, dy[2]=-1.
方向3(西):x-1 → dx[3]=-1, dy[3]=0.
这样,当dir是当前方向时,每次执行G操作,x += dx[dir],y += dy[dir]。
那这样,在代码中,可以用一个数组保存dx和 dy的值,或者用两个数组,或者每次根据dir的值判断移动方向。
现在,编写代码的步骤:
初始化x=0,y=0,dir=0.
dx数组为 [0, 1, 0, -1].
dy数组为 [1, 0, -1, 0].
遍历每个指令中的字符:
如果是'G',则x += dx[dir], y += dy[dir].
如果是'L',则dir = (dir + 3) %4 (因为左转一次相当于逆时针转90度,相当于dir减1。例如,dir=0时,左转后的dir是3;dir=1时,左转后的dir是0?或者可能需要重新计算。比如,左转一次相当于从当前方向逆时针转90度。例如:
北左转→西(dir0→dir3)
西左转→南(dir3→dir2)
南左转→东(dir2→dir1)
东左转→北(dir1→dir0)
所以,每次左转相当于dir = (dir -1) %4。但为了避免负数,可以用 (dir +3) %4,因为-1 mod4等于3。例如,dir-1= (dir+3) mod4.
同样,右转一次相当于顺时针转90度,dir = (dir +1) %4.
例如,北右转→东(0→1),东右转→南(1→2),南右转→西(2→3),西右转→北(3→0)。
所以,处理指令时:
对于每个字符c:
if c == 'G':
x += dx[dir]
y += dy[dir]
elif c == 'L':
dir = (dir + 3) %4
elif c == 'R':
dir = (dir +1) %4
执行完所有指令后,得到x,y,dir。
然后判断:如果x ==0 && y ==0,返回true。或者,如果dir !=0,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那这样是否覆盖了所有情况?
例如,当执行完一次指令后,位置回到原点,那么不管方向如何,每次执行都会重复同样的路径,所以返回true。或者,当方向改变了,那么多次执行后,机器人的移动方向会变化,导致路径可能形成循环。
那这个时候,代码的最终条件应该是:return (x ==0 && y ==0) || (dir !=0).
比如:
执行完一次指令后,如果回到了原点,无论方向如何,返回true。否则,如果方向不是北,那么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比如,假设指令是"GRGRGRG"。执行完一次指令后的位置可能在原点吗?或者方向可能改变?
比如,假设初始方向是北,执行GRGRGRG,可能多次转右,最终方向可能还是北吗?或者可能要看具体指令。
比如,假设指令是"R",那么执行后的方向是东,此时位置是原点。所以条件满足,返回true。此时,机器人会每次右转,然后位置不变,方向循环。所以确实被困在原地。
那在这种情况下,代码返回true是正确的。
另一个例子,假设指令是"GG"。执行一次后,位置是(0,2),方向是北。此时,条件不满足,返回false。因为每次执行都会向北移动两步,无限远离原点,所以返回false。
所以,这时候代码的条件判断是正确的。
综上,这个问题的解法是模拟一次指令的执行,然后检查最终位置是否是原点,或者方向是否改变。如果是的话,返回true;否则false。
所以,代码可以这样写:
在函数isRobotBounded中,遍历每个字符,维护x,y,dir。最后判断上述条件。
现在,编写C++代码: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isRobotBounded(string instructions) {
int x =0, y=0;
int dir =0; // 0北,1东,2南,3西
vector<int> dx = {0,1,0,-1};
vector<int> dy = {1,0,-1,0};
for (char c : instructions) {
if (c == 'G') {
x += dx[dir];
y += dy[dir];
} else if (c == 'L') {
dir = (dir +3) %4;
} else { // 'R'
dir = (dir +1) %4;
}
}
return (x ==0 && y ==0) || (dir !=0);
}
};
这样应该就能正确解决问题了。测试示例1的情况:
输入GGLLGG:
执行后的x和y是0吗?让我们手动模拟一遍:
初始状态x=0,y=0,dir=0.
指令逐个处理:
G:x=0+0=0,y=0+1=1. dir=0.
G:x=0,y=2. dir0.
L:dir =0+3=3 mod4=3(西).
L:dir =3+3=6 mod4=2(南).
G:x=0,y=2-1=1. dir2.
G:y=1-1=0. dir2.
所以,x=0,y=0。所以条件满足,返回true。
所以代码的输出是正确的。
另一个测试用例,instructions为"GL"。执行后的位置是(0,1)吗?方向是3(西)?
G:y+1 → (0,1). dir0.
L:dir=3.
所以,执行后的x=0,y=1,dir=3.此时,x和y不是原点,但dir!=0,所以返回true。这时候机器人会在后续执行中绕圈吗?
是的。因为下一次执行指令时,方向是西。例如:
第二次执行:
G:x-1 →-1,y=1.方向是西(3)。
L:左转,方向变为南(2).
所以,此时位置是(-1,1),方向是南。第三次执行:
G:y减1,变成0. 方向南。
L:左转,方向东(1).
第三次执行后的位置是(-1,0),方向东。第四次执行:
G:x+0 →0,y0 →0?或者,东方向的dx是1,所以x是0+1=1?
哦,原来的dx数组是{0,1,0,-1},所以dir=1是东,dx是1, dy是0。所以,当方向是东时,执行G会x+1。
所以,第四次执行时,指令是GL:
第一次执行G后,x=-1,y=1,dir3.
第二次执行L后,dir=2(南).
第三次执行G,方向南(dir2),所以y减1 →0.
第三次执行L,方向变为东(dir2-1 →1?或者可能之前的代码处理左转的方式对吗?
或者,可能我的模拟有误。比如,第二次执行指令是GL:
每次指令是GL,所以第二次执行时:
初始x=0,y=1,dir3.
指令是G:方向是西,所以x减1,变成-1,y还是1.
然后L:方向变为南(3左转→3-1=2 mod4)。
第三次执行时,指令是GL:
初始位置是-1,1,方向是南。
执行G:y减1,变成0.
执行L:方向变为东(南左转→东?南左转是东吗?)
南的方向是2。左转的话,dir=(2+3) mod4 =5 mod4=1,即东?
是的。所以第三次执行后,方向是东。
执行G:向东移动,x-1+1=0,y0.
第四次执行时,指令是GL:
G:方向东,x+1→1,y0.
L:方向变为北(东左转→北?东左转应该变成北?例如,东方向是1,左转后,dir=(1+3)=4 mod4=0,即北。是的。
此时,方向是北,执行后的位置是1,0.
此时,经过四次执行指令,可能形成一个环路?
或者,可能这种情况下,机器人会不断改变方向,但位移的总和可能形成一个周期性变化,导致无法无限远离原点。例如,每次执行后的位移可能不同,但综合起来导致路径被限制。
所以,虽然每次执行后的位置可能不在原点,但方向变化导致总位移在某个环内。这种情况下,返回true是正确的。
所以,当执行完一次指令后的方向不是北,返回true是正确的判断条件。
综上,代码是正确的。</think>要判断机器人是否在无限重复执行指令后陷入循环,可以通过分析执行一次指令后的状态来确定。关键在于机器人是否会在多次执行后被困在有限区域内。
### 方法思路
1. **方向变化分析**:机器人每次左转或右转都会改变其方向。若执行完一次指令后方向相对于初始方向(北)改变,则机器人可能在多次执行后因周期性转向而形成环路。
2. **位置分析**:若执行完一次指令后机器人回到原点,则无论方向如何,后续执行都将循环,陷入无限循环。
### 解决代码
```cpp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isRobotBounded(string instructions) {
int x = 0, y = 0;
int dir = 0; // 0:北,1:东,2:南,3:西
vector<int> dx = {0, 1, 0, -1};
vector<int> dy = {1, 0, -1, 0};
for (char c : instructions) {
if (c == 'G') {
x += dx[dir];
y += dy[dir];
} else if (c == 'L') {
dir = (dir + 3) % 4;
} else { // 'R'
dir = (dir + 1) % 4;
}
}
return (x == 0 && y == 0) || (dir != 0);
}
};
```
### 代码解释
1. **初始化**:机器人初始位置在原点`(0, 0)`,方向朝北(`dir = 0`)。
2. **方向移动数组**:`dx`和`dy`数组分别表示北、东、南、西四个方向的x和y坐标变化。
3. **遍历指令**:
- `G`:根据当前方向移动。
- `L`和`R`:调整方向,左转逆时针,右转顺时针。
4. **最终判断**:若回到原点或方向改变,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该方法通过一次指令执行的模拟,高效判断机器人是否会陷入循环,时间复杂度为$O(n)$,空间复杂度为$O(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