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vector实现冒泡排序
时间: 2023-08-15 19:14:58 浏览: 98
好的,下面是用 vector 实现冒泡排序的示例代码:
```c++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bubbleSort(vector<int>& arr) {
int n = arr.size();
for (int i = 0; i < n-1; i++) {
for (int j = 0; j < n-i-1; j++) {
if (arr[j] > arr[j+1]) {
swap(arr[j], arr[j+1]);
}
}
}
}
int main() {
vector<int> arr{5, 2, 9, 1, 5, 6};
bubbleSort(arr);
for (int x : arr) {
cout << x << " ";
}
cout << endl;
return 0;
}
```
上述代码中,`bubbleSort` 函数使用了 vector 的引用作为参数,以便在排序过程中修改 vector 中元素的值。`swap` 函数用于交换 vector 中两个元素的值。最后,我们在 `main` 函数中调用 `bubbleSort` 函数对 vector 进行冒泡排序,并输出排序后的结果。
相关问题
vector的冒泡排序
<think>嗯,用户想了解如何使用C++的vector来实现冒泡排序算法。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冒泡排序是通过重复遍历待排序的列表,比较相邻元素,如果顺序错误就交换它们,直到没有需要交换的元素为止。这样每一轮遍历都会把最大的元素“冒泡”到末尾。
接下来,我需要结合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看看有没有相关的实现方法。用户提供了四个引用,都是关于冒泡排序的C++实现,其中引用[1]、[2]、[3]、[4]都涉及vector的使用。特别是引用[3]和[4]中的代码示例比较详细,应该可以用来作为参考。
首先,我需要确认冒泡排序的两种不同实现方式。在引用[2]中,冒泡排序的实现方式似乎与常规不同,它使用的是从当前元素i开始,与后面的每个元素j=i+1比较,这样每轮会把最小的元素放到前面。而引用[3]和[4]则是更常见的相邻元素比较,每轮把最大的元素移到末尾。用户可能对这两种实现方式有疑问,所以需要明确说明这两种方法。
然后,代码部分需要展示如何用vector来实现。根据引用[3]的代码,函数参数是vector<int>&,并且在内部使用size()获取长度,然后进行双重循环。引用[4]还提到了优化,即如果某一轮没有交换,则提前结束排序,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遍历。
用户可能需要详细的步骤解释,所以需要分步骤说明,包括动态数组的输入、排序函数的实现,以及可能的优化。同时,代码示例要正确,并确保使用vector的语法正确,比如使用size()而不是len,以及使用swap函数或者手动交换。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可能对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和稳定性感兴趣,但根据问题,用户主要关注实现方法。但生成的相关问题可能会涉及这些方面,所以在相关问题部分可以提到。
另外,用户提供的引用中有不同的实现方式,比如引用[2]和引用[3],需要指出这两种的区别,即一种是每轮确定最小值,另一种是每轮确定最大值。这可能影响代码的结构,例如循环的起始位置和比较方式。
最后,确保回答结构清晰,步骤明确,代码正确,并且生成的相关问题有助于用户进一步学习。</think>### 使用C++ vector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是一种基础的排序算法,通过相邻元素比较和交换实现排序。以下是使用C++标准库`vector`实现冒泡排序的详细步骤和代码示例:
---
#### **1. 算法原理**
冒泡排序的核心思想是**逐轮比较相邻元素**,若顺序错误则交换,每轮遍历将当前未排序部分的最大值“冒泡”到末尾。时间复杂度为$O(n^2)$,空间复杂度为$O(1)$[^3][^4]。
---
#### **2. 实现步骤**
**步骤1:输入动态数组**
使用`vector`存储用户输入的数据,支持动态扩展。
**步骤2:实现冒泡排序函数**
- **外层循环**:控制遍历轮数(共$n-1$轮)。
- **内层循环**:每轮比较相邻元素,若前大于后则交换。
- **提前终止优化**:若某轮未发生交换,说明数组已有序,直接结束排序[^4]。
**步骤3:输出排序结果**
---
#### **3. 完整代码实现**
```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bubbleSort(vector<int>& arr) {
int n = arr.size();
bool swapped; // 标记是否发生交换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swapped = false;
for (int j = 0; j < n - i - 1; j++) {
if (arr[j] > arr[j + 1]) { // 比较相邻元素
swap(arr[j], arr[j + 1]); // 使用标准库交换函数
swapped = true;
}
}
if (!swapped) break; // 无交换则提前终止
}
}
int main() {
vector<int> nums;
int num;
cout << "输入待排序数字(以非数字结束输入): ";
while (cin >> num) {
nums.push_back(num);
}
bubbleSort(nums);
cout << "排序结果: ";
for (int x : nums) {
cout << x << " ";
}
return 0;
}
```
---
#### **4. 代码解析**
- **动态输入**:通过`vector<int>`和`push_back`实现灵活的数据输入。
- **优化逻辑**:`swapped`标志减少不必要的遍历次数[^4]。
- **比较方式**:升序排序使用`>`,若需降序可改为`<`[^3]。
---
#### **5. 两种实现变体对比**
- **常规冒泡**:如上述代码,每轮将最大值移动到末尾[^3]。
- **反向冒泡**:从后向前遍历,每轮将最小值移动到开头(参考引用[2]的实现)。
---
相关问题
请用 vector 实现冒泡麦序
好的,冒泡排序可以通过vector实现。下面是代码示例:
```
#include <vector>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bubble_sort(vector<int>& nums) {
int n = nums.size();
for (int i = 0; i < n-1; i++) {
for (int j = 0; j < n-i-1; j++) {
if (nums[j] > nums[j+1]) {
swap(nums[j], nums[j+1]);
}
}
}
}
int main() {
vector<int> nums = {5, 2, 6, 9, 1, 3, 8};
bubble_sort(nums);
for (auto num : nums) {
cout << num << " ";
}
return 0;
}
```
上面的代码通过vector实现了冒泡排序,其中vector<int> nums代表要排序的数组。bubble_sort是冒泡排序的函数实现,它使用了两层for循环来遍历数组,并比较相邻的两个数的大小,如果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大,就交换它们的位置。最后,将排好序的数组输出即可。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