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NQ SPI菊花链
时间: 2025-01-09 15:40:34 浏览: 110
### ZYNQ 平台 SPI 菊花链配置与实现
#### 1. 理解SPI菊花链模式
在SPI通信中,菊花链模式允许多个从设备串联在一起工作。主机发送的数据会依次传递给每一个从机,最后一个从机会把接收到的数据返回到第一个从机并最终回到主机。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需要级联多个相同类型的器件的应用场景[^2]。
#### 2. 设备连接方式
对于ZYNQ平台上的PS端来说,在构建SPI菊花链时,通常只需要一条MOSI线和一条MISO线来完成多节点之间的串行通讯。具体而言:
- MOSI (Master Out Slave In): 数据由主控发出后进入第一个从模块;
- MISO (Master In Slave Out): 经过所有从模块处理后的数据再从此线路传回至主控制器;
- SCLK (Serial Clock Line): 同步信号用于协调各组件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 CS/SS (Chip Select / Slave Select): 控制哪个具体的从站被选通参与当前对话;当采用菊花链接法时,一般只有一根CS线控制整个链条上所有的从属单元。
#### 3. 配置Vivado项目环境
为了使能ZYNQ PS端的SPI接口支持菊花链功能,需先创建一个新的硬件设计文件(.xsa),并通过Xilinx Vivado工具集对其进行适当设置。主要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启用相应的外设选项以及调整必要的参数以适应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
```bash
set_property CONFIG.PSU__SPI0__PERIPHERAL_ENABLE true [get_bd_cells zynq_ultra_ps_e_0]
```
上述命令开启了ZYNQ UltraScale+ MPSoC系列处理器内部集成的第一个SPI控制器实例(ps7_spi_0)的功能开关。
#### 4. 编写驱动程序代码
基于Linux操作系统环境下开发针对该特性的应用程序之前,还需要编写合适的内核空间或用户态下的驱动逻辑以便能够正确初始化物理层资源并向其下发指令序列。下面给出了一段简单的Python伪代码片段作为参考说明如何向指定地址位置写入值,并读取响应结果:
```python
import spidev
# 打开spi总线
spi = spidev.SpiDev()
spi.open(0, 0)
def spi_write_read(data_out):
data_in = spi.xfer([data_out])
return data_in
try:
# 发送命令帧头加上待编程寄存器索引号
response = spi_write_read((cmd_header | reg_index))
finally:
spi.close()
print(f'Received Response: {response}')
```
这段脚本展示了怎样利用`spidev`库函数来进行基本的SPI交互过程模拟——即先封装好要传送的信息包,接着调用`.xfer()`方法执行实际交换动作最后关闭句柄释放占用资源。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