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tanceTypes L12
时间: 2024-08-12 21:08:34 浏览: 138
`DistanceTypes L12`通常指的是在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或机器学习中使用的距离度量类型,特别是与最近邻搜索(Nearest Neighbor Search)相关的L1和L2范数。这里L1和L2分别代表两种常见的距离计算方式:
1. **L1 距离(曼哈顿距离)**:也称为绝对值距离,它是两个向量点对间每个元素差的绝对值之和。计算公式是`|x1 - y1| + |x2 - y2| + ...`。L1距离对异常值不敏感,因为它不会像L2那样放大误差。
2. **L2 距离(欧几里得距离)**:这是最直观的距离度量,它是两个向量点对间欧氏空间中的直线距离,等于各维度差的平方和的平方根。计算公式是`sqrt((x1 - y1)^2 + (x2 - y2)^2 + ...)`。L2距离在许多情况下效果较好,因为它考虑到所有维度的影响。
这两个度量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各有优缺点,例如L1用于聚类和特征选择时,而L2则常用于线性回归和K-均值算法。
相关问题
78L12封装pcb
### 78L12 封装在 PCB 设计中的布线尺寸规范
#### 一、78L12 封装概述
78L12 是一种常见的三端固定正电压调节器,通常采用 TO-92 或类似的直插式封装。这种封装具有三个引脚,分别用于输入、输出和接地。
#### 二、PCB 布线建议
为了确保最佳性能并减少电磁干扰(EMI),应遵循以下布线原则:
- **电源路径优化**:保持输入电容到 IC 输入引脚的距离尽可能短,以减小寄生电感的影响[^1]。
- **地线处理**:确保良好的接地回路,推荐使用大面积的地平面来降低阻抗,提高系统的稳定性[^1]。
#### 三、焊盘与过孔设计
针对不同厚度的铜箔层,焊盘直径的选择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TO-92 类型器件的标准焊盘大小如下所示:
| 属性 | 推荐值 |
|------------|-----------|
| 焊盘直径 | 1.0 mm |
| 过孔直径 | 0.6 mm |
这些参数适用于大多数常规应用环境下的焊接需求;如果项目中有特殊要求,则需相应调整上述数值。
#### 四、走线宽度指导
考虑到电流承载能力和热管理因素,在连接至外部组件时可适当加宽线路:
- 若涉及较大功率传输场合,则建议增加至至少 0.5 mm 宽度以上,具体取决于实际工作条件的要求。
```python
def calculate_trace_width(current_mA, temp_rise_Celsius=10):
"""
计算给定温升条件下能够承受指定毫安数所需的最小导体宽度
参数:
current_mA (float): 流经轨迹的最大持续直流电流(mA)
temp_rise_Celsius (int): 允许的最大温度升高,默认为10摄氏度
返回:
float: 所需的最小走线宽度(mm),基于IPC标准计算得出的结果
"""
from math import sqrt
base_area = 0.02 * pow((current_mA / 35), 1.47) # IPC-2221 表达式简化版
adjusted_area = base_area * ((temp_rise_Celsius + 45)/55)**(-0.44)
thickness_mil = 1.4 # 默认内层铜厚约等于1oz/平方英尺转换成密尔单位后的平均值
width_mm = round(sqrt(adjusted_area*thickness_mil)*25.4, 2)
return max(width_mm, 0.254)
print(f"对于最大电流为 {100} mA 的情况,推荐使用的最小走线宽度为 {calculate_trace_width(100)} mm")
```
do i=int(TEPX+0.5),int(TEPJ+0.5) l1=l1+(i-0.5*(tepx+tepj))*log(-1.0*dats(i)) l2=l2+(i-0.5*(tepx+tepj))**2 l12=l12+log(-1.0*dats(i)) end do l11=l1/l2 l12=l12/(1-tepx+tepj)-l11*0.5*(tepx+tepj)
这段代码看起来像是使用Fortran语言编写的。它计算了一些变量和表达式的值,并使用这些值进行一些数学运算。具体来说,它使用了int()函数对`TEPX`和`TEPJ`进行取整操作,然后计算了`l1`、`l2`、`l12`和`l11`的值。
在代码中,`i`的值被计算为`int(TEPX+0.5)`和`int(TEPJ+0.5)`。`l1`的值根据公式`l1=l1+(i-0.5*(tepx+tepj))*log(-1.0*dats(i))`进行更新,`l2`的值根据公式`l2=l2+(i-0.5*(tepx+tepj))**2`进行更新,`l12`的值根据公式`l12=l12+log(-1.0*dats(i))`进行更新。
最后,代码计算了`l11`和`l12`的值。`l11`的值为`l1`除以`l2`,而`l12`的值为`(l12/(1-tepx+tepj))-l11*0.5*(tepx+tepj)`。
请注意,这只是对代码的初步解释,具体的含义还需要根据上下文和代码的其他部分来确定。如果您有更多的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提问。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