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mv中uart.any
时间: 2023-05-24 17:07:09 浏览: 1309
`uart.any`是openMV中UART通信模块的一个属性,表示当串口中有可读取的数据时,`uart.any`会返回`True`,表示有数据可读取;否则返回`False`,表示没有数据可读取。可以通过检查该属性的值,来判断是否应该从UART接收缓冲区中读取数据。例如:
```python
import time
from pyb import UART
uart = UART(3, 9600) # 初始化串口通信
while True:
if uart.any(): # 如果有可读数据
data = uart.read() # 读取数据
print(data) # 输出读取到的数据
time.sleep(100) # 延时100ms
```
上述代码中,程序会不断循环,每次执行都会检查UART接收缓冲区中是否有数据可读取,如果有则读取并输出数据,否则延时100ms等待数据到来。
相关问题
OPENMV中uart.any()接收判断完后会自动清零吗
嗨!C知道在这里。
对于OPENMV中的`uart.any()`函数,它用于判断UART接收缓冲区中是否有可用的数据,返回值为接收缓冲区中的字节数。调用`uart.any()`函数并不会自动清零接收缓冲区,它只是返回缓冲区中的字节数。
如果你想要清空接收缓冲区,可以使用`uart.read()`函数来读取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例如,可以使用一个循环来连续读取并丢弃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直到`uart.any()`函数返回0,表示缓冲区已清空。
希望能解答你的问题!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使用如下代码测试OpenMV的UART通信,使用串口发送ASCII值2时,OpenMV在串口终端里只输出b‘2’,不输出1,分析原因并对代码加以改正 def detect_theFirstBlob(): global uart; if uart.any(): task=uart.read(1) print(task) if task==2: print("1")
<think>嗯,用户在使用OpenMV的UART通信时遇到了问题。他发送ASCII值2,但终端只显示b‘2’,而没有输出预期的“1”。我需要仔细分析他的代码,找出可能的原因。
首先,用户定义了一个函数detect_theFirstBlob,里面用到了全局变量uart。当串口有数据时,读取一个字节到task变量,然后打印task。接着判断task是否等于2,如果是的话打印“1”。但实际运行中,发送2的时候,只输出了b‘2’,没有“1”。这说明条件判断没有通过。
问题可能出在数据类型上。在Python中,尤其是MicroPython,使用uart.read(1)返回的是bytes对象。例如,发送字符'2'对应的ASCII码是50,所以uart.read(1)会得到b'\x32'(也就是字节形式的50)。而用户代码中直接比较task == 2,这里的2是整数,但task是bytes类型,显然不相等。
所以,需要将接收到的字节数据转换成整数后再比较。比如,可以用int.from_bytes(task, 'big')或者直接取第一个字节的数值task[0]。或者,也可以将发送的数据转换成对应的字符,比如发送的是字符'2',然后比较task == b'2'。不过用户提到发送的是ASCII值2,也就是0x02,这时候需要确认发送端实际发送的内容是否正确。
另外,用户的代码中print(task)显示的是b‘2’,这说明接收到的字节确实是字符'2'的ASCII码,即0x32。这时候如果用户期望的是数值2,那发送端应该发送的是0x02,而不是字符'2'。需要确认双方的通信协议是否一致。如果用户确实想发送数值2,那么接收端应该比较task[0]是否等于2。但根据当前的输出,task显示的是b'2',说明发送的是字符'2'(0x32),所以task[0]的值是50,这时候比较task == b'2'才会成立。如果用户希望的是当接收到ASCII值2(比如STX字符),发送端应该发送该数值对应的字节,接收时比较task[0]是否等于2。
综上,正确的修改方法应该是将task转换为整数,或者正确比较字节内容。比如,将if task == 2改为if int.from_bytes(task, 'big') == 2,或者更简单的方式if task[0] == 2。或者,如果发送的是字符'2',那么应该比较task == b'2',然后打印“1”。这取决于用户实际发送的数据是什么。
所以,用户需要检查发送的数据是否正确,并调整条件判断部分的代码,确保比较的是正确的数据类型和值。</think>问题分析及代码修正步骤如下:
一、问题根源
1. 数据类型不匹配:uart.read()返回的是bytes类型对象,而条件判断使用整数类型
- 示例:发送ASCII值2(即0x02)时,正确接收应为b'\x02',而发送字符'2'(ASCII值50)会收到b'2'
二、代码修正方案
```python
def detect_theFirstBlob():
global uart
if uart.any():
task = uart.read(1)
print(task) # 调试输出原始字节数据
# 修正方案1:转换为整数值比较
if ord(task) == 2: # 处理ASCII码值
print("1")
# 修正方案2:直接比较字节内容(推荐)
# if task == b'\x02': # 匹配二进制0x02
# print("1")
```
三、关键修改说明
1. 添加类型转换:使用ord()函数将bytes转换为ASCII码值
2. 明确数据格式:发送端与接收端需统一编码协议
- 发送ASCII控制字符(0x02)应使用二进制发送模式
- 发送字符'2'(ASCII 50)则比较条件应改为`task == b'2'`
四、验证建议
1. 使用十六进制模式查看实际接收数据
2. 测试时发送不同格式数据验证:
- 发送二进制0x02:应触发打印"1"
- 发送字符'2':应输出b'2'但不触发打印"1"
五、补充说明
建议添加异常处理增强稳定性:
```python
try:
if ord(task) == 2:
print("1")
except TypeError:
pass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