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read_and_generate_dataset(graph_signal_matrix_filename, num_of_weeks,num_of_days, num_of_hours,num_for_predict, points_per_hour=12,save=False): 'data_seq=np.load(graph_signal_matrix_filename)[‘data’]#(sequence_length,num_of_vertices,num_of_features) all_samples=[] foridxinrange(data_seq.shape[0]): sample=get_sample_indices(data_seq,num_of_weeks,num_of_days, num_of_hours,idx,num_for_predict, points_per_hour) if((sample[0]isNone)and(sample[1]isNone)and(sample[2]isNone)): continue week_sample,day_sample,hour_sample,target=sample sample=[]#[(week_sample),(day_sample),(hour_sample),target,time_sample] ifnum_of_weeks>0: week_sample=np.expand_dims(week_sample,axis=0).transpose((0,2,3,1))#(1,N,F,T) sample.append(week_sample) ifnum_of_days>0: day_sample=np.expand_dims(day_sample,axis=0).transpose((0,2,3,1))#(1,N,F,T) sample.append(day_sample) ifnum_of_hours>0: hour_sample=np.expand_dims(hour_sample,axis=0).transpose((0,2,3,1))#(1,N,F,T)进行了一个维度调换 sample.append(hour_sample) target=np.expand_dims(target,axis=0).transpose((0,2,3,1))[:,:,0,:]#(1,N,T) sample.append(target) time_sample=np.expand_dims(np.array([idx]),axis=0)#(1,1) sample.append(time_sample) all_samples.append( sample)split_line1=int(len(all_samples)*0.6)#数据分割线 split_line2=int(len(all_samples)*0.8)#数据分割线 training_set=[np.concatenate(i,axis=0)#数据叠加 foriinzip(*all_samples[:split_line1])]#[(B,N,F,Tw),(B,N,F,Td),(B,N,F,Th),(B,N,Tpre),(B,1)] validation_set=[np.concatenate(i,axis=0) foriinzip(*all_samples[split_line1:split_line2])] testing_set=[np.concatenate(i,axis=0) foriinzip(*all_samples[split_line2:])] train_x=np.concatenate(training_set[:-2],axis=-1)#(B,N,F,T’) val_x=np.concatenate(validation_set[:-2],axis=-1) test_x=np.concatenate(testing_set[:-2],axis=-1) train_target=training_set[-2]#(B,N,T) val_target=validation_set[-2] test_target=testing_set[-2] train_timestamp=training_set[-1]#(B,1) val_timestamp=validation_set[-1] test_timestamp=testing_set[-1] ########数据归一化####### (stats,train_x_norm,val_x_norm,test_x_norm)=normalization(train_x,val_x,test_x) ######查看数据类型###### all_data={ ‘train’:{ ‘x’:train_x_norm, ‘target’:train_target, ‘timestamp’:train_timestamp, }, ‘val’:{ ‘x’:val_x_norm, ‘target’:val_target, ‘timestamp’:val_timestamp, }, ‘test’:{ ‘x’:test_x_norm, ‘target’:test_target, ‘timestamp’:test_timestamp, }, ‘stats’:{ ‘_mean’:stats[‘_mean’], ‘_std’:stats[‘_std’], } } print(‘trainx:’,all_data[‘train’][‘x’].shape) print(‘traintarget:’,all_data[‘train’][‘target’].shape) print(‘traintimestamp:’,all_data[‘train’][‘timestamp’].shape) print() print(‘valx:’,all_data[‘val’][‘x’].shape) print(‘valtarget:’,all_data[‘val’][‘target’].shape) print(‘valtimestamp:’,all_data[‘val’][‘timestamp’].shape) print() print(‘testx:’,all_data[‘test’][‘x’].shape) print(‘testtarget:’,all_data[‘test’][‘target’].shape) print(‘testtimestamp:’,all_data[‘test’][‘timestamp’].shape) print() print(‘traindata_mean:’,stats[‘_mean’].shape,stats[‘_mean’]) print(‘traindata_std:’,stats[‘_std’].shape,stats[‘_std’]) ifsave: file=os.path.basename(graph_signal_matrix_filename).split(‘.’)[0] dirpath=os.path.dirname(graph_signal_matrix_filename) filename=os.path.join(dirpath,file+‘_r’+str(num_of_hours)+‘_d’+str(num_of_days)+‘_w’+str(num_of_weeks))+‘_astcgn’ print(‘savefile:’,filename) np.savez_compressed(filename, train_x=all_data[‘train’][‘x’],train_target=all_data[‘train’][‘target’], train_timestamp=all_data[‘train’][‘timestamp’], val_x=all_data[‘val’][‘x’],val_target=all_data[‘val’][‘target’], val_timestamp=all_data[‘val’][‘timestamp’], test_x=all_data[‘test’][‘x’],test_target=all_data[‘test’][‘target’], test_timestamp=all_data[‘test’][‘timestamp’], mean=all_data[‘stats’][‘_mean’],std=all_data[‘stats’][‘_std’] ) returnall_data//想问的是,这段代码和# prepare dataset部分的代码各自的作用和之间的关联

时间: 2025-06-20 10:22:19 浏览: 9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分析用户提供的两段代码,分别是`def read_and_generate_dataset`函数和所谓的“# prepare dataset”部分的代码,并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以及之间的关联。不过,用户只给出了`read_and_generate_dataset`的代码,而没有提供“prepare dataset”的具体代码。这可能意味着用户可能指的是他们项目中的另一部分代码,或者可能是一个常见的预处理步骤,比如数据加载、分割、归一化等。我需要先仔细阅读提供的代码,理解其功能,然后推测“prepare dataset”可能涉及的内容,再比较两者的关联。 首先,我会仔细阅读用户提供的`read_and_generate_dataset`函数的代码,理解它的结构和功能。这个函数似乎负责从输入的图信号矩阵文件中加载数据,生成训练、验证、测试数据集,并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保存数据。让我逐步解析: 1. **函数参数**:函数接受`graph_signal_matrix_filename`(数据文件路径)、`num_of_weeks`、`num_of_days`、`num_of_hours`(可能是指不同时间段的窗口大小)、`num_for_predict`(预测的时间步长)、`points_per_hour`(每小时的数据点数,默认为12),以及`save`(是否保存生成的数据集)。 2. **数据加载**:使用`np.load`加载数据文件中的`data`数组,形状为`(sequence_length, num_of_vertices, num_of_features)`,即时间步长、节点数、特征数。 3. **生成样本**:遍历每个时间步长`idx`,调用`get_sample_indices`函数生成样本。这个函数可能负责从历史数据中提取周、日、小时级别的数据窗口,以及对应的预测目标。如果样本无效(周、日、小时样本均为None),则跳过。 4. **样本处理**:将周、日、小时样本调整维度,例如使用`transpose`调整轴顺序,可能为了符合模型输入的格式。然后将这些样本和target、时间戳组合成一个列表,并添加到`all_samples`中。 5. **数据集分割**:将`all_samples`按6:2: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这里的分割线是60%和80%,即前60%为训练,60-80%为验证,剩余20%为测试。 6. **数据拼接**:使用`np.concatenate`将不同时间窗口的数据在批次维度上拼接,形成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的输入特征`x`和目标`target`,以及时间戳`timestamp`。 7. **归一化处理**:调用`normalization`函数对输入数据进行归一化,得到归一化后的数据以及统计量(均值和标准差)。 8. **数据保存**:如果`save`为True,将处理后的数据保存为npz文件。 接下来,用户提到想了解这段代码和“# prepare dataset”部分的代码各自的作用和关联。由于用户没有提供后者的代码,我需要假设“prepare dataset”可能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数据准备流程,可能包括数据下载、初步清洗、划分,或者调用`read_and_generate_dataset`函数来生成最终的数据集。 可能的关联是,“prepare dataset”部分可能负责整个数据预处理流程的协调,比如设置参数(如`num_of_weeks`等)、调用`read_and_generate_dataset`函数,并进行后续处理或传递给模型。而`read_and_generate_dataset`则专注于从原始数据文件中生成符合模型输入格式的数据集,包括时间窗口的构建、数据集划分、归一化等具体步骤。 例如,“prepare dataset”可能的代码结构可能是这样的: ```python # prepare_dataset.py def prepare_dataset(data_path): # 参数设置 num_of_weeks = 2 num_of_days = 1 num_of_hours = 3 num_for_predict = 12 # 调用read_and_generate_dataset函数 dataset = read_and_generate_dataset( graph_signal_matrix_filename=data_path, num_of_weeks=num_of_weeks, num_of_days=num_of_days, num_of_hours=num_of_hours, num_for_predict=num_for_predict, save=True ) # 可能的其他处理,如数据增强、特征工程等 return dataset ``` 这种情况下,“prepare dataset”部分负责配置和调用具体的生成函数,而`read_and_generate_dataset`则是具体执行数据生成和处理的函数。两者的关联在于前者可能管理整个数据准备的流程,后者负责实现核心的数据处理和生成逻辑。 需要验证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1. **数据生成逻辑**:`read_and_generate_dataset`处理时间序列数据,生成带有时间窗口的样本,适用于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如ASTGCN,根据保存的文件名推测)。这包括多时间粒度的特征(周、日、小时)的提取。 2. **数据集划分和归一化**:该函数内部完成了数据的分割和归一化,确保训练、验证、测试集的一致性。 3. **prepare dataset的作用**:可能包括参数配置、路径管理、调用生成函数,并可能整合其他数据源或处理步骤,比如合并多个数据集,处理缺失值,或者进行更复杂的数据转换。 另外,用户可能在项目中有一个主函数或脚本,负责准备数据,其中调用了`read_and_generate_dataset`,而该函数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因此,“prepare dataset”部分可能更宏观,而`read_and_generate_dataset`则是实现细节。 总结两者的关联:`read_and_generate_dataset`是数据准备流程中的一个具体实现模块,负责从原始数据文件生成标准化、分割后的数据集;而“prepare dataset”可能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模块,负责整个数据预处理流程的协调和管理,包括参数设置、调用数据生成函数、处理其他数据相关任务等。两者共同完成从原始数据到模型可用数据集的转换。</think>该代码段与数据预处理流程的关系可以分步解释如下: $\boxed{\text{代码作用分析}}$ 一、$\text{read_and_generate_dataset() 函数}$ 1. **核心功能** - 从图信号矩阵文件加载时空序列数据,形状为 $(\text{序列长度}, \text{节点数}, \text{特征数})$ - 通过滑动窗口生成样本,支持周/日/小时多时间粒度的特征抽取 - 执行维度变换适配张量格式,如将原始 $(T,N,F)$ 转换为 $(N,F,T)$ 2. **关键操作** - **时间窗口构建**:调用 get_sample_indices() 获取历史数据窗口,支持多时间尺度特征拼接 - **数据集划分**:按6:2:2比例分割训练/验证/测试集 - **归一化处理**:使用均值标准差标准化,保持各数据集归一化参数一致 - **数据封装**:生成包含归一化数据、预测目标、时间戳的字典结构 3. **输出特征示例** 假设输入为 $(B,N,F,T')$ 其中: - $B$=batch_size - $N$=传感器节点数 - $F$=特征维度 - $T'$=周/日/小时特征时间窗总长度 二、$\text{prepare dataset 部分(假设存在)}$ 1. **预期职责** - 定义超参数:时间窗口长度(num_of_weeks/days/hours)、预测步长(num_for_predict) - 协调数据生成与保存流程,如设置文件存储路径 - 可能包含数据下载、原始格式转换等上游操作 2. **典型关联逻辑** ```python # 伪代码示例 def prepare_dataset(): raw_data = download_traffic_data() # 获取原始数据 formatted_data = convert_to_npy(raw_data) # 格式转换 params = { 'num_of_weeks': 2, # 定义时间窗口参数 'num_of_days': 1, 'num_of_hours': 3 } final_data = read_and_generate_dataset( # 调用核心处理函数 graph_signal_matrix_filename=formatted_data, **params, save=True ) return final_data ``` $\boxed{\text{二者关联图解}}$ ```mermaid graph LR A[prepare dataset] -->|1.设置参数<br>2.提供原始数据路径| B(read_and_generate_dataset) B -->|3.返回结构化数据| C[模型训练模块] B -->|4.生成npz文件| D[(持久化存储)] ``` $\boxed{\text{关键差异说明}}$ 1. **抽象层级不同** - prepare dataset 是面向用户的顶层接口,负责参数配置和流程控制 - read_and_generate_dataset 是底层实现,专注于特征工程与数据转换 2. **功能范围差异** - prepare dataset 可能包含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如版本控制) - read_and_generate_dataset 聚焦时空特征提取与标准化处理 3. **输入输出维度示例** 当处理交通流量预测时: ```python # 输入数据形状示例 data.shape = (2592, 207, 3) # (30天数据,207个传感器,速度/流量/占有率3特征) # 输出训练集特征形状 train_x.shape = (B,207,3,24) # 24=周2*12 + 日1*12 + 小时3*12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大家在看

recommend-type

复盛压缩机选型软件.rar )

此款为官方专用,简单的压缩机可以选择。SRL型的没有,暂时不能使用请谨慎选择
recommend-type

多模态生理数据预测状态-飞行员

对应文章https://blog.csdn.net/devshilei/article/details/135049559中的图片以及logo
recommend-type

cubase 5 机架 好用方便的机架文件,内含效果器插件

cubase 5 机架 好用方便的机架文件,内含效果器插件
recommend-type

ISO 6469-3-2021 电动道路车辆 - 安全规范 - 第 3 部分:电气安全.docx

国际标准,txt格式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推进系统电压 B 级电路和电动道路车辆导电连接辅助电力系统的电气安全要求。 它规定了保护人员免受电击和热事故的电气安全要求。 它没有为制造、维护和维修人员提供全面的安全信息。 注 1: 碰撞后的电气安全要求在 ISO 6469-4 中有描述。 注 2:ISO 17409 描述了电动道路车辆与外部电源的导电连接的电气安全要求。 注 3: 外部磁场无线功率传输的特殊电气安全要求 在 ISO 19363 中描述了电力供应和电动车辆。 注 4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的电气安全要求在 ISO 13063 系列中有描述。 2 引用标准 以下文件在文中的引用方式是,其部分或全部内容构成本文件的要求。对于注明日期的参考文献,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对于未注明日期的引用,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 (包括任何修订) 适用。 ISO 17409: 电动道路车辆。导电动力传输。安全要求 ISO 20653,道路车辆 - 保护程度 (IP 代码)- 电气设备防异物、水和接触的保护 IEC 60664 (所有部件)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IEC 60990:2016,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
recommend-type

中国检查徽章背景的检察机关PPT模板

这是一套中国检查徽章背景的,检察机关PPT模板。第一PPT模板网提供精美军警类幻灯片模板免费下载; 关键词:蓝天白云、华表、彩带、中国检查徽章PPT背景图片,中国检查院工作汇报PPT模板,蓝色绿色搭配扁平化幻灯片图表,.PPTX格式;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win10在vs2015下编译opencv4.2_gpu版本.docx

在Windows 10环境下,利用Visual Studio 2015(VS2015)编译OpenCV 4.2的GPU版本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为这样可以充分利用GPU加速,提高深度学习模型的运行效率。OpenCV 4.2是该库的一个较新版本,包含了丰富的深度...
recommend-type

DC工具中set_dont_touch和set_size_only的区别.doc

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DC(Design Compiler)是一款广泛使用的综合工具,它能够将高级语言描述的逻辑设计转换成门级网表,以便进一步进行布局布线。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有时需要对某些特定部分进行保护,避免在综合...
recommend-type

使用VS2019编译CEF2623项目的libcef_dll_wrapper.lib的方法

使用VS2019编译CEF2623项目的libcef_dll_wrapper.lib的方法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使用VS2019编译CEF2623项目的libcef_dll_wrapper.lib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cmake-gui和VS2019实现在Windows 10环境下编译libcef_dll_...
recommend-type

Solidwork_Workbench_Maxwell参数化.pdf

通过修改参数值(如图5.1),然后刷新“A2 Geometry”(图5.2),再在Maxwell中执行“Generate”(图5.3),就可以实时看到模型的变化,实现了设计的动态更新。 总的来说,Solidwork、Workbench和Maxwell的参数化...
recommend-type

verilog_代码编写软件UE_高亮

*折叠字符串:以 module、task、function、generate、primitive、begin、case、fork、specify、table、config 等关键字开头的折叠字符串 *折叠结束字符串:以 endmodule、endtask、endfunction、endgenerate、...
recommend-type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讲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模拟信号的处理和传输,涉及到的电路通常包括放大器、振荡器、调制解调器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入门课程,它为学习者提供了电子器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为了便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相关的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资料通常会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1. 电子器件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中经常使用到的电子器件主要包括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FET)等。对于每种器件,学习指导将会介绍其工作原理、特性曲线、主要参数和使用条件。同时,还需要了解不同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和性能优劣。 2. 直流电路分析:在模拟电子技术中,需要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这包括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电流定律、欧姆定律、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等。学习如何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方法解决复杂电路的问题。 3. 放大电路原理:放大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学习指导将涵盖基本放大器的概念,包括共射、共基和共集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频率响应、稳定性等。 4. 振荡电路:振荡电路能够产生持续的、周期性的信号,它在模拟电子技术中非常重要。学习内容将包括正弦波振荡器的原理、LC振荡器、RC振荡器等类型振荡电路的设计和工作原理。 5.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信息信号加载到高频载波上的过程,解调则是提取信息信号的过程。学习指导会介绍调幅(AM)、调频(FM)、调相(PM)等调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解调技术。 6. 模拟滤波器:滤波器用于分离频率成分不同的信号。模拟滤波器一般可分为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学习指导会涉及到模拟滤波器的设计原理、特性曲线和应用。 7. 电源技术:电源电路是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主要为电子设备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和电流。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中,会讲解线性稳压电源和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8. 实际问题应用: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指导会结合具体案例,如音响系统设计、射频接收机、仪器仪表等,帮助学习者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 习题解答:为了帮助学习者巩固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相关习题解答资料将提供大量精选习题,并给出详细的解答步骤和答案。习题类型涵盖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设计题,旨在帮助学习者全面掌握知识点。 学习模拟电子技术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基础,尤其是对电路分析的理解。通过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资料的帮助,学习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模拟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并为将来的深入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recommend-type

【5G通信背后的秘密】:极化码与SCL译码技术的极致探索

# 摘要 本文首先概述了5G通信技术及其重要性,然后深入探讨了极化码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包括其理论基础、编解码过程和在5G中的应用评估。接着,文章详细解析了SCL译码技术的原理、改进方法以及实现和优化策略。在第四章中,分析了极化码与SCL译码技术在5G通信中的实践挑战、优化案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一章展望了极化码与S
recommend-type

谷歌浏览器中如何使用hackbar

<think>我们正在处理用户关于在Google Chrome浏览器中安装和使用HackBar插件的请求。根据引用[1]和引用[2]的信息,我们可以总结出安装步骤。注意,引用中提到了两种安装方法:一种是直接拖放crx文件(但可能会遇到问题),另一种是将crx文件改为rar格式再安装。同时,引用[2]还提到了Firefox的安装方法,但用户只关心Chrome。 由于Chrome浏览器对扩展程序的安全性要求提高,直接从第三方下载的crx文件可能会被阻止安装。因此,我们需要提供一种可行的安装方法。 根据引用[2]的步骤,我们可以这样安装: 1. 下载HackBar_v2.2.6插件(通常是一个c
recommend-type

一步搞定局域网共享设置的超级工具

在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局域网共享设置成为了企业、学校甚至家庭用户在资源共享、网络协同办公或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局域网共享不仅能够高效地在本地网络内部分发数据,还能够在保护网络安全的前提下,让多个用户方便地访问同一资源。然而,对于部分用户而言,局域网共享设置可能显得复杂、难以理解,这时一款名为“局域网共享设置超级工具”的软件应运而生,旨在简化共享设置流程,使得即便是对网络知识了解不多的用户也能够轻松配置。 ### 局域网共享知识点 #### 1. 局域网基础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指的是在一个较小的地理范围内,如一座建筑、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家庭内部,通过电缆或者无线信号连接的多个计算机组成的网络。局域网共享主要是指将网络中的某台计算机或存储设备上的资源(如文件、打印机等)对网络内其他用户开放访问权限。 #### 2. 工作组与域的区别 在Windows系统中,局域网可以通过工作组或域来组织。工作组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组织方式,每台电脑都是平等的,没有中心服务器管理,各个计算机间互为对等网络,共享资源只需简单的设置。而域模式更为复杂,需要一台中央服务器(域控制器)进行集中管理,更适合大型网络环境。 #### 3. 共享设置的要素 - **共享权限:**决定哪些用户或用户组可以访问共享资源。 - **安全权限:**决定了用户对共享资源的访问方式,如读取、修改或完全控制。 - **共享名称:**设置的名称供网络上的用户通过网络邻居访问共享资源时使用。 #### 4. 共享操作流程 在使用“局域网共享设置超级工具”之前,了解传统手动设置共享的流程是有益的: 1. 确定需要共享的文件夹,并右键点击选择“属性”。 2. 进入“共享”标签页,点击“高级共享”。 3. 勾选“共享此文件夹”,可以设置共享名称。 4. 点击“权限”按钮,配置不同用户或用户组的共享权限。 5. 点击“安全”标签页配置文件夹的安全权限。 6. 点击“确定”,完成设置,此时其他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邻居访问共享资源。 #### 5. 局域网共享安全性 共享资源时,安全性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在设置共享时,应避免公开敏感数据,并合理配置访问权限,以防止未授权访问。此外,应确保网络中的所有设备都安装了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并定期更新系统和安全补丁,以防恶意软件攻击。 #### 6. “局域网共享设置超级工具”特点 根据描述,该软件提供了傻瓜式的操作方式,意味着它简化了传统的共享设置流程,可能包含以下特点: - **自动化配置:**用户只需简单操作,软件即可自动完成网络发现、权限配置等复杂步骤。 - **友好界面:**软件可能具有直观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进行设置。 - **一键式共享:**一键点击即可实现共享设置,提高效率。 - **故障诊断:**可能包含网络故障诊断功能,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 **安全性保障:**软件可能在设置共享的同时,提供安全增强功能,如自动更新密码、加密共享数据等。 #### 7. 使用“局域网共享设置超级工具”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该类工具时,用户应注意以下事项: - 确保安装了最新版本的软件以获得最佳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 在使用之前,了解自己的网络安全政策,防止信息泄露。 - 定期检查共享设置,确保没有不必要的资源暴露在网络中。 - 对于不熟悉网络共享的用户,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 结语 局域网共享是实现网络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石,它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信息共享。随着技术的进步,局域网共享设置变得更加简单,各种一键式工具的出现让设置过程更加快捷。然而,安全性依旧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任何时候在享受便捷的同时,都要确保安全措施到位,防止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通过合适的工具和正确的设置,局域网共享可以成为网络环境中一个强大而安全的资源。
recommend-type

PBIDesktop在Win7上的终极安装秘籍:兼容性问题一次性解决!

# 摘要 PBIDesktop作为数据可视化工具,其在Windows 7系统上的安装及使用备受企业关注。本文首先概述了PBIDesktop的安装过程,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其兼容性问题,包括问题类型、原因以及通用解决原则。通过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