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VerilogHDL写一个程序,要求如下:输入端口: 1)复位信号CLR,当CLR=1,输出全部置0,当CLR=0,系统正常工作。 2)暂停信号PAUSE,当PAUSE=1,暂停计数,当PAUSE=0,正常计数。 3)系统时钟CLK,CLK=50MHz 输出端口: 数码管驱动----DATA1,位宽14位,其中,DATA1[7:0]是数 码管显示值,DATA1[14:8]是数码管控制端口 屏蔽未用端口---ctr,位宽是2,将未用的两个数码管显示关闭按照自顶向下设计,应该分为以下模块: 分频----将下载板上50MHz时钟分频为周期是0.01秒的时钟,提供给百分计数 计数1----百分计数,输入周期是0.01秒的时钟,计数,满100进位,注意个位,十位的不同生成 计数2---60进制计数器,输入百分位,或者秒位的进位,计数,满60向高位进位,注意个位,十位的不同生成 数码管显示控制----驱动数码管数据,显示控制端口。
时间: 2025-07-12 14:44:17 浏览: 5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用户解决如何用Verilog HDL编写一个数字秒表的问题。用户的要求包括复位信号CLR、暂停信号PAUSE、50MHz时钟输入,分频模块生成低频时钟,两位百分秒计数器,60进制计数器,以及数码管驱动信号DATA1和屏蔽端口ctr。
首先,我应该回顾一下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引用[1]提到了百分秒进位机制,比如百分秒的低位满99后向高位进位,同时秒的低位和高位如何进位到分钟。引用[3]和[4]提到了Verilog模块的结构,包括输入输出端口,如CLK、CLR、PAUSE,以及各个计数器模块的输出。引用[2]涉及时钟分频和数码管显示的部分,比如clk_1Hz_cnt的计数逻辑。
接下来,我需要将整个设计分解为几个模块:时钟分频、计数器控制、数码管驱动。时钟分频模块需要将50MHz的时钟分频成1Hz或100Hz的信号,用于百分秒和秒的计数。计数器部分需要处理百分秒(两位十进制)、秒(60进制)和分钟(可能需要,但用户没提具体,但引用[1]提到了分钟进位)。数码管驱动需要将计数器的值转换为数码管的段码,并处理动态扫描。
关于复位信号CLR,当CLR为1时,所有计数器应该清零。PAUSE信号为1时,计数器停止计数。这需要在计数器的always块中加入相应的条件判断。
时钟分频部分,50MHz到100Hz可能需要分频系数为500000(50M/100=500000)。但实际分频计数器需要从0开始计数到N-1,然后生成一个脉冲。例如,对于1kHz的分频,可能需要计数到49999,因为50MHz / 1kHz = 50000。但用户可能需要不同的分频频率,比如100Hz用于百分秒计数,1Hz用于秒计数?需要确认。但根据引用[1],百分秒是两位,所以可能需要100Hz的时钟(每10ms计数一次),这样两位百分秒可以到99,即0.99秒,之后进位到秒。因此,分频模块需要生成100Hz的时钟信号。
分频模块的代码结构通常是这样的:一个计数器,当计数到设定值时翻转信号。例如,50MHz到100Hz,分频系数为500000(50,000,000 / 100 = 500,000)。所以计数器从0到499999,每计数到499999时,clk_100Hz翻转一次。不过需要注意计数器位宽是否足够,比如需要19位(2^19=524288)。
计数器部分,百分秒是两位十进制,所以ms_counter分成ms_h和ms_l,每个都是4位。当ms_l到9时,进位到ms_h。当ms_h到9且ms_l到9时,产生进位到秒的计数器。秒计数器是60进制,同样分为秒的高位和低位,比如sh和sl,各4位。当sl到9时进位到sh,当sh=5且sl=9时,进位到分钟,但用户可能只需要到分钟,但用户的问题中可能只需要显示到秒,但引用[1]提到分钟进位,所以可能需要分钟计数器。
数码管驱动部分,需要将各个计数器的值(百分秒、秒、分钟)转换为七段数码管的段码,并且动态扫描。DATA1是14位宽,可能对应两个数码管的段码(每个7段,共14位),但需要确认具体硬件连接方式。ctr是两位宽,用来选择哪个数码管被激活。例如,两位数码管的话,ctr可能控制两个位,轮流点亮,实现动态显示。但用户要求输出14位的DATA1和2位的ctr,可能DATA1是每个数码管的段码,比如两个数码管各7位,所以14位,ctr用来选择哪个数码管显示。例如,ctr=01选择第一个,ctr=10选择第二个,但需要根据具体硬件调整。
另外,引用[2]中的代码提到了clk_1Hz_cnt的计数,可能用于分频,以及数码管的循环显示。需要确保分频后的时钟用于各个计数器的触发。
现在需要考虑模块的端口定义,用户给出的例子是module paobiao(CLK,CLR,PAUSE,MSH,MSL,SH,SL,MH,ML); 但用户现在需要输出DATA1和ctr,所以可能需要将计数器的值转换为段码,并输出到DATA1和ctr。
可能的步骤:
1. 分频模块:将50MHz分频为100Hz(用于百分秒计数)和可能的其他频率用于扫描数码管。但数码管扫描通常需要较高的刷新频率,比如1kHz,以避免闪烁。因此可能需要两个分频:一个100Hz用于计数,另一个1kHz用于扫描。
2. 计数器模块:处理CLR和PAUSE信号,控制ms和s的计数。当CLR=1时,所有计数器清零。当PAUSE=1时,计数器停止。否则,在分频后的时钟上升沿计数。
3. 数码管驱动模块:将各个计数器的数值转换为对应的段码,并动态扫描输出,同时控制ctr信号选择当前显示的数码管。
可能的结构:
顶层模块包含分频、计数器、数码管驱动三个子模块。
分频模块生成clk_100Hz(用于百分秒计数)和clk_scan(用于数码管扫描,比如1kHz)。
计数器模块用clk_100Hz作为时钟,根据CLR和PAUSE的状态进行计数,输出ms_h, ms_l, s_h, s_l等。
数码管驱动模块用clk_scan作为时钟,动态扫描各个数码管,将数值转换为段码,输出DATA1和ctr。
现在需要编写各个模块的Verilog代码。
分频模块的代码:
比如,分频到100Hz:
module clock_divider(
input CLK,
output reg clk_100Hz
);
reg [18:0] counter;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if(counter == 19'd499999) begin
counter <= 0;
clk_100Hz <= ~clk_100Hz;
end else begin
counter <= counter + 1;
end
end
endmodule
同样,数码管扫描可能需要分频到1kHz,分频系数为50,000(50MHz / 1kHz / 2 = 25000),但需要计算正确的分频参数。
计数器模块:
module counter(
input clk_100Hz,
input CLR,
input PAUSE,
output reg [3:0] ms_h, ms_l,
output reg [3:0] s_h, s_l,
output reg [3:0] m_h, m_l
);
always @(posedge clk_100Hz or posedge CLR) begin
if(CLR) begin
ms_h <= 0;
ms_l <= 0;
s_h <= 0;
s_l <= 0;
m_h <= 0;
m_l <= 0;
end else if(!PAUSE) begin
if(ms_l == 9) begin
ms_l <= 0;
if(ms_h == 9) begin
ms_h <= 0;
// 进位到秒
if(s_l == 9) begin
s_l <= 0;
if(s_h == 5) begin
s_h <= 0;
// 进位到分钟
if(m_l == 9) begin
m_l <= 0;
m_h <= m_h + 1;
end else begin
m_l <= m_l + 1;
end
end else begin
s_h <= s_h + 1;
end
end else begin
s_l <= s_l + 1;
end
end else begin
ms_h <= ms_h + 1;
end
end else begin
ms_l <= ms_l + 1;
end
end
end
endmodule
这里可能有问题,因为百分秒的进位逻辑应该是在百分位到99时进位到秒,即ms_h和ms_l都是0-9,所以当ms_l为9时,ms_h加1,当ms_h为9且ms_l为9时,百分秒计数器归零,并触发秒计数器加1。但上面的代码可能进位逻辑不正确,需要调整。正确的逻辑应该是:
百分秒计数器:ms_l每次加1,当ms_l到9时,ms_h加1,ms_l归零。当ms_h到9且ms_l到9时,进位到秒的计数器。秒计数器同理,s_l到9时s_h加1,s_l归零,当s_h到5且s_l到9时,进位到分钟。
所以,正确的计数器逻辑应该是:
处理百分秒:
always @(posedge clk_100Hz or posedge CLR) begin
if(CLR) begin
ms_l <= 0;
ms_h <= 0;
end else if (!PAUSE) begin
if (ms_l == 9) begin
ms_l <= 0;
if (ms_h == 9) begin
ms_h <= 0;
// 触发秒计数器加1
s_l <= s_l + 1;
end else begin
ms_h <= ms_h + 1;
end
end else begin
ms_l <= ms_l + 1;
end
end
end
处理秒计数器:
但秒计数器应该在百分秒进位时触发。所以可能需要将秒计数器的逻辑单独处理,例如,当百分秒达到99时,产生一个使能信号,触发秒计数器加1。
所以可能需要分开处理各个计数器:
在counter模块中:
reg en_sec; // 使能秒计数器加1的信号
always @(posedge clk_100Hz or posedge CLR) begin
if(CLR) begin
ms_l <= 0;
ms_h <= 0;
en_sec <= 0;
end else if (!PAUSE) begin
en_sec <= 0;
if (ms_l == 9) begin
ms_l <= 0;
if (ms_h == 9) begin
ms_h <= 0;
en_sec <= 1;
end else begin
ms_h <= ms_h + 1;
end
end else begin
ms_l <= ms_l + 1;
end
end
end
// 秒计数器
always @(posedge clk_100Hz or posedge CLR) begin
if(CLR) begin
s_l <= 0;
s_h <= 0;
end else if (en_sec && !PAUSE) begin
if (s_l == 9) begin
s_l <= 0;
if (s_h == 5) begin
s_h <= 0;
// 进位到分钟
en_min <= 1;
end else begin
s_h <= s_h + 1;
end
end else begin
s_l <= s_l + 1;
end
end
end
类似地处理分钟计数器。但用户可能只需要到秒,或者需要到分钟,但根据问题描述,用户可能只需要两位百分秒和两位秒(60进制),所以可能分钟部分不需要,或者根据引用[1]中提到的进位到分钟,可能需要包括分钟计数器。
数码管驱动模块需要将各个计数器的值转换为对应的七段码,并动态扫描显示。例如,假设有四位数码管,显示分钟、秒、百分秒的高位和低位,或者两位数码管显示秒和百分秒。但用户要求的输出是DATA1(14位)和ctr(2位),可能对应两个数码管,每个数码管7段,所以14位。ctr用来选择哪两个数码管被激活。
数码管驱动模块可能包括:
- 将当前要显示的数值转换为七段码,比如每个数字对应7位(可能包括小数点)。
- 动态扫描,轮流显示不同的数码管,通过ctr信号控制。
例如,假设四个数码管显示分钟高位、分钟低位、秒高位、秒低位,或者两位显示秒和百分秒。但用户可能需要两位显示,所以可能需要根据情况调整。假设需要显示秒和百分秒,比如两位秒(60进制)和两位百分秒,所以四个数码管:SH, SL, MSH, MSL。但输出DATA1是14位,ctr是两位,可能只能同时显示两个数码管,因此需要动态扫描。
数码管驱动模块可能如下:
module seg_driver(
input clk_scan,
input [3:0] ms_h,
input [3:0] ms_l,
input [3:0] s_h,
input [3:0] s_l,
output reg [13:0] DATA1,
output reg [1:0] ctr
);
reg [1:0] sel;
reg [3:0] digit;
// 分频后的扫描时钟,比如1kHz
always @(posedge clk_scan) begin
sel <= sel + 1;
end
// 根据sel选择显示的数字
always @(*) begin
case(sel)
2'b00: digit = s_h;
2'b01: digit = s_l;
2'b10: digit = ms_h;
2'b11: digit = ms_l;
default: digit = 4'd0;
endcase
end
// 将digit转换为七段码,假设共阳极,段码为a~g,例如0的段码是0000001(假设a是最高位)
// 这里需要根据具体硬件连接调整段码表
function [6:0] seg7;
input [3:0] num;
case(num)
4'd0: seg7 = 7'b0000001;
4'd1: seg7 = 7'b1001111;
4'd2: seg7 = 7'b0010010;
// ... 其他数字的段码
default: seg7 = 7'b1111111;
endcase
endfunction
// 组合逻辑生成DATA1和ctr
always @(*) begin
case(sel)
2'b00: begin
DATA1 = {seg7(s_h), seg7(s_l)};
ctr = 2'b01; // 假设ctr为01时显示秒的高位和低位
end
2'b01: begin
DATA1 = {seg7(ms_h), seg7(ms_l)};
ctr = 2'b10; // 显示百分秒的高位和低位
end
// 可能需要更多的sel状态来覆盖所有数码管
// 但根据DATA1的宽度为14位,可能每次只能显示两个数码管,因此需要动态扫描
// 这里可能需要重新设计,因为每个数码管需要单独的段码和位选
// 例如,每次选一个数码管,输出对应的段码,ctr作为位选信号
// 比如四个数码管,ctr两位可以选四个,但用户需求中ctr是两位,可能只能选两位,因此需要轮流显示
// 可能用户的设计是两个数码管,所以ctr两位选择哪个数码管点亮
// 因此,每个时钟周期,sel切换,选择不同的数码管
// 例如,sel为0时显示s_h,ctr=01;sel为1时显示s_l,ctr=10;依此类推
// 但这样DATA1需要对应每个数码管的段码,每次只显示一个数码管,因此DATA1应该是7位,但用户要求是14位,所以可能每个DATA1同时驱动两个数码管的段码,ctr选择哪两个被激活?
// 这可能需要更多的信息,但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4],例如模块的输出是DATA1(14位)和ctr(2位),可能DATA1的14位分为两个七段码,每个数码管7位,ctr的两位分别使能两个数码管。
// 例如,当ctr=01时,DATA1的低7位对应第一个数码管,高7位对应第二个数码管,但实际可能同时点亮两个数码管,但动态扫描需要分时点亮。
// 但这样可能比较复杂,可能需要重新考虑。
// 可能的另一种设计是:每次显示两个数码管,使用ctr来选择哪两个数码管被激活,例如两个数码管为一组,但用户需求中的ctr是两位,可能每个位对应一个数码管的使能。
// 例如,ctr=01表示使能第一个数码管,ctr=10表示使能第二个数码管,但这样可能只能控制两个数码管,而DATA1的14位可能同时发送两个数码管的段码,例如高7位和低7位分别对应两个数码管。
// 因此,在数码管驱动模块中,每次更新两个数码管的段码,并通过ctr的两个位来选择哪一组数码管显示。例如,使用动态扫描,每个扫描周期切换不同的数码管组。
// 但具体实现可能需要根据硬件连接来调整,这里可能需要简化。
// 假设DATA1的高7位和低7位分别对应两个数码管的段码,ctr的两位分别控制它们的使能。例如,当ctr=11时,两个数码管都使能,但动态扫描需要分时操作,所以可能需要每个扫描周期切换不同的ctr值。
// 但通常动态扫描是每次只使能一个数码管,依次循环,所以可能这里的ctr是两位,可以控制四个数码管(每个位对应一个使能),但用户可能只需要两位控制两个数码管。
// 可能用户的设计是两个数码管,每个数码管需要7位段码,所以DATA1是14位,ctr是两位,分别控制两个数码管的使能。例如,ctr[0]控制第一个,ctr[1]控制第二个,每次只能一个使能,所以动态扫描轮流使能两个数码管,同时DATA1的高7位和低7位分别对应两个数码管的段码。例如,当ctr=01时,显示低7位对应的数码管,当ctr=10时,显示高7位对应的数码管。但这样可能无法同时显示四个数字(SH、SL、MSH、MSL),所以可能需要将数据分成两组,比如秒的高低位和百分秒的高低位,轮流显示。
// 可能用户的设计是四个数码管,但使用两个控制线(ctr)来选择哪两位显示,通过动态扫描的方式。例如,ctr的两位可以有四种状态,但用户提供的ctr是两位宽,可能只能选择四个状态中的两种,或者可能使用译码器来选择。
// 由于用户提供的引用中,例如引用[4]中的模块定义有输出MSH, MSL, SH, SL等,可能这些是连接到数码管的各个段,但用户现在要求输出DATA1和ctr,所以需要将多个数码管的段码合并到DATA1中,并通过ctr来选择当前显示的数码管组。
// 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可能需要简化,假设需要显示四位数字(SH, SL, MSH, MSL),使用两位ctr来选择四个数码管的两个组,比如每次显示两位数字,通过动态扫描轮流显示两组。
// 例如,sel计数器从0到1,轮流显示秒的高低位和百分秒的高低位:
always @(posedge clk_scan) begin
sel <= sel + 1;
if (sel == 2'b11) sel <= 0;
end
always @(*) begin
case(sel)
2'b00: begin
// 显示SH和SL
DATA1 = {seg7(s_h), seg7(s_l)};
ctr = 2'b01; // 可能对应数码管的位选信号
end
2'b01: begin
// 显示MSH和MSL
DATA1 = {seg7(ms_h), seg7(ms_l)};
ctr = 2'b10;
end
// 如果需要显示更多位数,可以扩展sel的范围
default: begin
DATA1 = 14'b0;
ctr = 2'b00;
end
endcase
end
这样,每次扫描显示两位数字,通过ctr控制哪两位数码管被激活。但由于数码管是动态扫描的,需要足够快的刷新率以避免闪烁,所以clk_scan的频率需要足够高,比如1kHz。
最后,顶层模块将这些子模块连接起来:
module top(
input CLK,
input CLR,
input PAUSE,
output [13:0] DATA1,
output [1:0] ctr
);
wire clk_100Hz;
wire clk_scan;
wire [3:0] ms_h, ms_l, s_h, s_l;
clock_divider div_100Hz (
.CLK(CLK),
.clk_100Hz(clk_100Hz)
);
clock_divider #(.DIV(25000)) div_scan (
.CLK(CLK),
.clk_100Hz(clk_scan)
);
counter cnt (
.clk_100Hz(clk_100Hz),
.CLR(CLR),
.PAUSE(PAUSE),
.ms_h(ms_h),
.ms_l(ms_l),
.s_h(s_h),
.s_l(s_l),
.m_h(),
.m_l()
);
seg_driver seg (
.clk_scan(clk_scan),
.ms_h(ms_h),
.ms_l(ms_l),
.s_h(s_h),
.s_l(s_l),
.DATA1(DATA1),
.ctr(ctr)
);
endmodule
需要注意的是,分频模块可能需要参数化,以生成不同的分频时钟。例如,使用参数来设置分频系数。例如:
module clock_divider #(parameter DIV = 500000) (
input CLK,
output reg clk_out
);
reg [18:0] counter;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if(counter == DIV - 1) begin
counter <= 0;
clk_out <= ~clk_out;
end else begin
counter <= counter + 1;
end
end
endmodule
这样,分频到100Hz时DIV=250000(因为50MHz / 100Hz / 2 = 250000),而分频到1kHz时DIV=25000(50MHz / 1kHz / 2 = 25000)。
此外,数码管驱动模块需要正确的七段码转换表,这取决于数码管的类型(共阴或共阳)。例如,共阴数码管的段码可能不同,需要根据硬件调整。
关于屏蔽未使用的数码管,用户要求ctr为两位宽的屏蔽端口,可能是指当某些数码管不使用时,将其熄灭。例如,如果有四个数码管,但只使用两位,则ctr可以控制哪两位被使能,未使用的数码管通过ctr的相应位关闭。例如,如果只使用两个数码管,则ctr保持为11,或者相应的位设置为0,以关闭其他数码管。
总结,整个设计包括分频、计数和数码管驱动三个主要模块,需要考虑各个模块之间的信号传递,以及正确的时序逻辑。同时,需要处理CLR和PAUSE信号对计数器的影响,并正确生成数码管的驱动信号。</think>### Verilog数字秒表设计方案
#### 一、系统架构
本设计包含时钟分频模块、计时控制模块、数码管驱动模块,支持复位、暂停功能,可驱动两位百分秒和两位秒计时显示[^1][^3]。
#### 二、模块实现
1. **时钟分频模块**
```verilog
module clk_div(
input CLK_50MHz,
output reg clk_100Hz
);
reg [18:0] cnt;
always @(posedge CLK_50MHz) begin
if(cnt == 19'd249_999) begin // 50MHz->100Hz
cnt <= 0;
clk_100Hz <= ~clk_100Hz;
end else begin
cnt <= cnt + 1;
end
end
endmodule
```
2. **计时控制模块**
```verilog
module counter(
input clk_100Hz,
input CLR, PAUSE,
output reg [3:0] MSH, MSL, // 百分秒高位/低位
output reg [3:0] SH, SL // 秒高位/低位
);
always @(posedge clk_100Hz or posedge CLR) begin
if(CLR) {MSH, MSL, SH, SL} <= 16'h0;
else if(!PAUSE) begin
if(MSL == 9) begin
MSL <= 0;
MSH <= (MSH == 9) ? 0 : MSH + 1;
end else MSL <= MSL + 1;
if({MSH, MSL} == 8'h99) begin // 秒进位
if(SL == 9) begin
SL <= 0;
SH <= (SH == 5) ? 0 : SH + 1;
end else SL <= SL + 1;
end
end
end
endmodule
```
3. **数码管驱动模块**
```verilog
module seg_driver(
input CLK_50MHz,
input [3:0] MSH, MSL, SH, SL,
output reg [13:0] DATA1, // 14位段码
output reg [1:0] ctr // 位选控制
);
reg [1:0] sel;
reg [15:0] scan_cnt;
// 1KHz扫描时钟
always @(posedge CLK_50MHz) begin
scan_cnt <= (scan_cnt == 49_999) ? 0 : scan_cnt + 1;
if(scan_cnt == 0) sel <= sel + 1;
end
// 七段译码表(共阴极)
function [6:0] seg7;
input [3:0] num;
case(num)
4'h0: seg7 = 7'b0111111;
4'h1: seg7 = 7'b0000110;
// 补充完整译码表...
endcase
endfunction
always @(*) begin
case(sel)
2'b00: {DATA1, ctr} = {seg7(SH), seg7(SL), 2'b01};
2'b01: {DATA1, ctr} = {seg7(MSH), seg7(MSL), 2'b10};
default: {DATA1, ctr} = 16'hFFFF;
endcase
end
endmodule
```
#### 三、顶层模块整合
```verilog
module top(
input CLK_50MHz,
input CLR, PAUSE,
output [13:0] DATA1,
output [1:0] ctr
);
wire clk_100Hz;
wire [3:0] MSH, MSL, SH, SL;
clk_div u1(CLK_50MHz, clk_100Hz);
counter u2(clk_100Hz, CLR, PAUSE, MSH, MSL, SH, SL);
seg_driver u3(CLK_50MHz, MSH, MSL, SH, SL, DATA1, ctr);
endmodule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