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类重写了父类的虚函数后,子类会拷贝父类的虚函数表吗?
时间: 2023-06-14 14:06:10 浏览: 121
在继承中,如果子类重写了父类的虚函数,那么子类会在自己的虚函数表中生成一个新的虚函数地址,并且该地址会覆盖父类中相应虚函数的地址。因此,子类不会复制父类的虚函数表,而是会在自己的虚函数表中创建一个新的虚函数地址。这样,在程序运行时,当通过父类指针或引用调用虚函数时,会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找到相应的虚函数地址,从而调用正确的虚函数。
相关问题
子类对象赋值给父类,这是一个拷贝构造,会发生切片动作,但是不会拷贝虚函数表对吗
<think>好的,我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关于C++中将子类对象赋值给父类对象时发生的切片(slicing)行为,以及虚函数表(vtable)是否会被拷贝的情况。我需要先理清楚基本概念,然后逐步分析这个过程,最后确认虚函数表的情况。
首先,用户提到“子类对象赋值给父类”,这应该是指将子类的实例赋值给父类类型的对象。这里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值传递,比如直接赋值或者传参给函数;另一种是通过指针或引用,但根据问题描述,用户应该是指值赋值的情况,因为切片通常发生在值拷贝时。
接下来,我需要回忆一下C++中对象赋值和继承的关系。当子类对象被赋值给父类对象时,会发生切片,也就是只拷贝父类部分的数据,而子类特有的部分会被丢弃。这是因为父类对象的内存布局只包含它自己的成员变量,而子类对象可能包含更多的成员变量。当进行值拷贝时,编译器只会复制父类部分的数据,这确实是一个拷贝构造的过程,即使用父类的拷贝构造函数来构造一个新的父类对象。
然后是关于虚函数表的问题。虚函数表是C++中实现动态多态的机制,每个含有虚函数的类都有一个虚函数表,其中存放着指向虚函数实现的指针。当对象被创建时,对象的虚函数指针(vptr)会指向对应的虚函数表。对于子类来说,如果它覆盖了父类的虚函数,那么它的虚函数表中相应的条目会指向子类的实现。
现在的问题是,当发生切片时,虚函数表是否会被拷贝?也就是说,父类对象在切片后,它的虚函数表会是父类的还是子类的?
假设有一个父类Base和一个子类Derived。当创建Derived对象时,它的vptr指向Derived的虚函数表。如果现在将这个Derived对象赋值给一个Base类型的对象,那么会发生拷贝构造,这时Base对象的vptr会被初始化吗?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拷贝构造函数的行为。如果Base类有默认的拷贝构造函数,它会进行成员变量的逐成员拷贝,但对于vptr,默认的拷贝构造函数是否会拷贝子类的vptr呢?
根据C++的标准,对象的类型在构造时确定,之后不会改变。当使用子类对象来初始化或赋值给父类对象时,父类对象的构造或赋值操作会处理父类部分的数据,但父类对象的类型仍然是Base,因此它的vptr在构造时就已经指向Base的虚函数表,而不是子类的。也就是说,即使使用子类对象来拷贝构造父类对象,父类对象的vptr仍然指向Base的虚函数表,而不会拷贝子类的虚函数表。
例如,考虑以下代码:
class 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foo() { cout << "Base::foo" << endl;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foo() override { cout << "Derived::foo" << endl; }
};
int main() {
Derived d;
Base b = d; // 切片发生在这里
b.foo(); // 调用的是Base::foo还是Derived::foo?
}
根据上述分析,b的vptr指向Base的虚函数表,因此b.foo()应该调用Base的foo()。但实际运行结果可能是什么呢?这时候可能存在误区,因为如果Base的拷贝构造函数被调用,而拷贝构造函数是否会改变vptr?
实际上,当用Derived对象d来初始化Base对象b时,会调用Base的拷贝构造函数(或者是默认的,或者是用户定义的)。拷贝构造函数的作用是构造一个Base对象,所以此时b的vptr在构造时会被初始化为指向Base的虚函数表。因此,当调用b.foo()时,应该执行Base的foo()函数,而不是Derived的。这说明虚函数表没有被拷贝,父类对象仍然使用自己的虚函数表。
再进一步思考,如果Base的拷贝构造函数接受一个Base类型的引用作为参数,当传递一个Derived对象时,会发生隐式转换,将Derived对象切片为Base,然后调用拷贝构造函数。这时候,拷贝构造的Base对象在构造时,其vptr自然指向Base的vtable,所以虚函数表没有被拷贝,而是使用父类自己的。
总结一下,当发生切片时,子类对象中父类部分的数据成员会被拷贝到父类对象中,但虚函数表不会被拷贝,父类对象仍然使用自己的虚函数表。因此,父类对象的动态类型是Base,调用的虚函数也是Base版本的。
不过,可能存在一个容易混淆的情况:如果通过基类的指针或引用调用虚函数,才会发生动态绑定,执行子类的函数。但在这里,对象本身是Base类型,所以即使它是由子类切片得到的,其类型仍然是Base,虚函数调用也是基于Base的vtable。
因此,用户的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当子类对象被赋值给父类对象时,会发生切片,拷贝构造父类对象的数据成员,但不会拷贝子类的虚函数表,父类对象的虚函数表仍然是父类自己的。</think>在C++中,**子类对象赋值给父类对象**的过程涉及以下关键点:
---
### **1. 切片(Slicing)的本质**
- **拷贝构造过程**:将子类对象赋值给父类对象时,编译器会调用父类的**拷贝构造函数**(或赋值运算符),仅复制父类部分的成员变量,子类独有的成员会被“切掉”。
- **示例**:
```cpp
class Base { public: int a;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int b; };
Derived d;
Base b = d; // 切片发生:仅复制Base::a,Derived::b被丢弃
```
---
### **2. 虚函数表(vtable)的行为**
- **虚函数表的初始化规则**:
- 对象的虚函数表(vtable)在**构造阶段确定**,且与对象类型绑定。
- 父类对象在构造时,其虚函数指针(vptr)指向**父类的虚函数表**,即使通过子类对象初始化。
- **关键结论**:
- **不会拷贝子类的虚函数表**!父类对象始终使用自己的虚函数表。
- 若父类有虚函数被重写,通过父类对象调用虚函数时,执行的是**父类的实现**,而非子类。
---
### **3. 示例验证**
```cpp
#include <iostream>
class 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foo() { std::cout << "Base::foo\n";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foo() override { std::cout << "Derived::foo\n"; }
};
int main() {
Derived d;
Base b = d; // 切片发生
b.foo(); // 输出 "Base::foo",而非 "Derived::foo"
}
```
---
### **4. 切片与多态的注意事项**
- **多态的正确用法**:若需保留子类行为,应使用**父类指针或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cpp
Base* ptr = new Derived();
ptr->foo(); // 输出 "Derived::foo"
delete ptr;
```
---
### **总结**
- **切片**是父类对象仅拷贝子类中父类部分的数据成员的过程。
- **虚函数表不会被拷贝**,父类对象始终使用自己的虚函数表。
- 若需实现多态,必须通过**指针或引用**操作对象,而非直接赋值。
父类与子类中的虚函数指针什么关系
<think>嗯,用户这次的问题很明确,想深入了解C++中父类、子类的虚函数表指针关系。从引用内容来看,用户已经查阅了不少资料,可能遇到了一些概念混淆点。用户提供的5个引用覆盖了关键知识点:引用1和2展示了父类指针指向子类对象的安全性问题;引用3解释了虚函数表继承机制;引用4涉及this指针的存储位置;引用5测试了虚表地址差异。但用户似乎对虚函数表的具体内存结构和继承规则还有疑问。注意到用户是技术人员,提问很精准,说明有一定C++基础。需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虚函数表是每个类共享还是每个对象独有;二是派生类如何继承和修改虚表;三是虚表指针在对象内存中的位置。准备这样组织回复:先讲虚表的基本原理(每个类一份虚表,对象存储vptr指向虚表),然后用图文展示单继承时的内存布局,最后解释多态调用原理。重点突出三个关键点:1.虚表地址是类共享的2.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虚表指针(vptr)3.重写虚函数时子类虚表项会被覆盖还特意设计了三个相关问题:内存地址验证、多重继承场景、虚继承的影响。这些问题都针对实际开发中的痛点,比如内存对齐问题就是性能优化的关键。最后打算补充vptr初始化时机这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因为构造函数调用顺序会影响虚函数行为。</think>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释C++中父类、子类、虚函数表指针(vptr)之间的关系,结合你提供的引用和核心概念。
### 核心概念与关系
1. **虚函数与多态:**
* 在父类(基类)中声明为`virtual`的函数是虚函数。
* 虚函数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运行时多态**。当通过基类指针或引用调用虚函数时,实际调用的是指针或引用**所指对象类型**的相应函数版本(如果子类重写了它)。
* 例如,[^2] 中 `A* bbb = new B; bbb->get_c();` 调用的是 `B::get_c()`,而不是 `A::get_c()`。
2. **虚函数表(vtable):**
* 每个包含虚函数的类(或其基类包含虚函数)**在程序运行时会拥有一个唯一的虚函数表**,由编译器自动生成和维护(见[^3])。
* 虚函数表本质上是一个函数指针数组(跳转表)。
* **表中的每个条目**对应着该类的一个虚函数(或其继承的虚函数)的**实际入口地址**。
* 如果子类**没有重写**父类的虚函数,则该条目的函数指针指向父类的虚函数实现。
* 如果子类**重写**了父类的虚函数(如 `B` 类重写了 `A` 类的 `get_c()`),那么子类的虚函数表中对应的条目就被**更新**为指向子类重写后的函数地址(见[^3])。
3. **虚函数表指针(vptr):**
* **编译器会为每个包含虚函数的类(或继承自含有虚函数的父类)所创建的对象,隐式地添加一个隐藏的成员变量——指向其所属类的虚函数表的指针(vptr)。** 见[^3], [^4], [^5]。
* 这个 `vptr` **位于对象内存布局的最前端**(在非虚基类情况下)。
* **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 `vptr`**。当你创建一个对象时(如 `new B()`),它的构造过程会初始化它的 `vptr`,让其指向 `B` 类的虚函数表(编译器插入代码完成)。
4. **父类与子类对象的内存布局:**
* **父类对象 (`A a`)**:
* 内存包含:父类的成员变量(`int a, b, c;`) + 父类的 `vptr`(指向 `A` 类的虚函数表)。
* `A` 类的虚函数表包含:`&A::get_c`, `&A::~A()`(因为析构是虚的)等条目。
* **子类对象 (`B b`)**:
* 内存包含:**父类子对象部分**(包含父类的成员变量 + **父类的 `vptr`**) + **子类特有的成员变量**。**重点:父类子对象部分的 `vptr` 在子类对象构造过程中会被重新设置!**
* 构造过程:当创建 `B b;` 时:
1. 先构造父类部分(`A`):初始时,父类部分的 `vptr` 被指向 `A` 类的虚函数表(编译器在 `A` 构造函数中插入代码)。
2. 接着构造子类部分(`B`):**在进入 `B` 的构造函数体之前,编译器会插入代码,将 `vptr`(仍然位于父类子对象部分的那个位置)修改为指向 `B` 类的虚函数表**(见[^3]更新机制)。
* `B` 类的虚函数表包含:
* 继承自 `A` 的虚函数条目:`&B::get_c`(因为 `B` 重写了 `get_c`),`&B::~B()`(虚析构)。
* 如果 `B` 类声明了新的虚函数,这些新虚函数的指针也会被添加到 `B` 的虚函数表后面(见[^3]添加机制)。
5. **指针与虚函数调用:**
* **`A* bbb = new B();` (父类指针指向子类对象)**:
* 内存:`bbb` 指向的对象是一个完整的 `B` 对象。对象最前面是 `vptr`(现在指向 `B` 的虚函数表),接着是 `A` 的成员,然后是 `B` 的成员。
* 调用 `bbb->get_c();`:
1. 编译器通过 `bbb` 的静态类型 (`A*`) 和函数签名知道要调用虚函数 `get_c`。
2. 它在 `bbb` 所指向对象的开头找到 `vptr`。
3. 通过 `vptr` 找到 `B` 的虚函数表。
4. 在 `B` 的虚函数表中查找 `get_c` 对应的条目,得到地址 `&B::get_c`。
5. 执行 `B::get_c()`。 *(多态行为)*
* 调用 `bbb->test();`:
1. 因为 `test()` **不是虚函数** (在 [^2] 中是非虚的)!
2. 编译器直接通过指针的**静态类型** `A*` 确定调用 `A::test()`。
3. 执行 `A::test()`。 *(非虚,静态绑定)*
* **`B* bb = new B();` (子类指针指向子类对象)**:
* 内存布局同上。
* 调用 `bb->test();`:
1. 通过指针的静态类型 `B*`,确定调用 `B::test()` (虽然非虚,但指针类型是确定的子类)。
2. 执行 `B::test()`。
6. **析构函数与虚析构:** (非常重要!参考[^2])
* 当通过基类指针 (`A*`) 删除指向子类对象的指针时 (`delete bbb;`):
* 如果基类析构函数 **不是虚的** (`~A()` 没有 `virtual`),那么**只会调用基类的析构函数** (`~A()`)。这会导致**子类对象特有的资源(如子类成员、或其自身分配的资源)泄露**。派生类的析构函数不会被调用。
* 如果基类析构函数**是虚的** (`virtual ~A()`),那么通过基类指针删除指向派生类对象的指针时:
1. 编译器识别到 `~A()` 是虚函数。
2. 通过对象的 `vptr`(指向 `B` 的虚函数表)找到 `~B()` 的地址(因为 `B` 继承了 `A` 的虚析构并隐含重写)。
3. 先调用 `~B()` 释放 `B` 特有的资源。
4. 在 `~B()` 执行完毕后,它会自动调用父类(`A`)的析构函数 `~A()`。 *(链式调用保证完整释放)*
* **法则:如果一个类可能被继承(作为基类),并且会通过基类指针来删除其派生类对象,那么这个基类的析构函数必须声明为 `virtual`。**
7. **子类不含虚函数但有虚父类:** (参考[^5])
* 如果一个类 `B` 继承自一个包含虚函数的类 `A`(例如 `class B : public A {...}`),即使 `B` 自身没有声明任何新的虚函数也没有重写 `A` 的虚函数:
* `B` **仍然会拥有自己的虚函数表**(由编译器自动创建)。
* 这个虚函数表会**拷贝自父类 `A` 的虚函数表**(所有条目都指向 `A` 的虚函数实现)。
* 所有 `B` 类的对象内部仍然会包含一个**指向 `B` 类虚函数表的 `vptr`**。这与父类对象 `A a;` 的 `vptr`(指向 `A` 的虚表)**地址不同**(见[^5]输出结果)。
* 主要目的是保证当有类 `C` 再继承自 `B` 时,`C` 可以重写虚函数,并且 `B` 的对象依然具备承载多态(指向 `A` 虚函数)的能力。
### 关键总结与关系图
* **vtable 是类的属性(每个类一份)**;**vptr 是对象的属性(每个对象一个)**。
* 对象内存布局(基类有虚函数时):`vptr`(指向所属类的 `vtable`) + 父类成员变量 + 子类成员变量。
* 构造子类对象时:先在基类构造阶段设置 `vptr` 指向基类 `vtable`,再在子类构造阶段 **更新 `vptr` 指向子类 `vtable`**。
* **父类指针(`A*`)可以安全指向子类对象(`B`对象)。** 通过此指针调用虚函数时,查找到的是**当前对象(`B`对象)的 `vptr` -> 对象所属类(`B`)的 `vtable` -> 该虚函数在 `B` `vtable` 中的地址**。
* **多态实现的本质:** `vptr` + `vtable` + 虚函数调用查找机制,在运行时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而非指针的静态类型)确定要调用的函数。
* **虚析构函数**对于通过基类指针安全地删除派生类对象是**必需**的,它能确保调用链完整。
* 继承有虚函数的父类会导致子类拥有自己的 `vtable` 和对象的 `vptr`,即使子类自己不声明虚函数。
```mermaid
graph TD
A[父类 A <br> vtable_A] -->|条目1: &A::func1| AFunc1
A -->|条目2: &A::~A <br> (虚析构)| ADestructor
A -->|条目N: ...| AFuncN
B[子类 B <br> vtable_B] -->|条目1: &B::func1 <br> (重写了A::func1)| BFunc1
B -->|条目2: &B::~B <br> (重写了 ~A)| BDestructor
B -->|条目M: &B::newFunc <br> (B的新虚函数)| BNewFunc
B -->|条目M+1: &A::otherFunc <br> (未重写的A虚函数)| AOtherFunc
ObjB[B类对象]
ObjB --> vptrB[vptr]
vptrB --> B[vtable_B]
ObjB --> A_data[A的成员变量]
ObjB --> B_data[B的成员变量]
PointerA[A* ptr = new B]
PointerA --> |指向地址| ObjB
call[ptr->func1]
call --> vptrB
vptrB --> B
B --> |条目1| BFunc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