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台ABR,谁负责将7类LSA转化成5类LSA
时间: 2025-06-22 07:04:32 浏览: 14
<think>我们正在讨论OSPF协议中NSSA区域的7类LSA转换为5类LSA的问题,特别是当区域中存在两台ABR时,由哪一台ABR执行转换。根据OSPF标准(RFC3101),转换规则如下:1.NSSA区域内的所有ABR都有能力将7类LSA转换为5类LSA。2.转换不是由Router-ID最大的ABR负责,而是所有ABR都会尝试转换。3.为了避免重复的5类LSA在OSPF域中传播,协议设计了一个机制:只有一台ABR会被选为转换者。关键点:选择哪台ABR进行转换?标准规定,转换的ABR是由生成7类LSA的ASBR指定的。具体来说:-当ASBR生成7类LSA时,它会设置一个称为“转发地址”(ForwardingAddress,FA)的字段。这个FA地址通常是ASBR上某个接口的IP地址(具体规则见之前关于FA的讨论)。-更重要的是,ASBR在7类LSA中还会设置一个“选项”字段(Optionsfield),其中有一个比特位叫做“N/P位”(N-bit/P-bit)。这个位用于指示该7类LSA是否可以被转换为5类LSA(P-bit=1表示允许转换)。-同时,7类LSA中还有一个“通告路由器”(AdvertisingRouter)字段,这个字段是ASBR的Router-ID。当ABR收到7类LSA时,它会检查该LSA的P-bit。如果P-bit=1,则ABR会尝试将其转换为5类LSA。但是,为了避免多台ABR同时转换导致重复的5类LSA,OSPF规定:只有Router-ID最大的ABR才会执行转换。注意:这里说的是ABR的Router-ID,而不是ASBR的。然而,这个规则并不是绝对的。实际上,RFC3101并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由Router-ID最大的ABR进行转换。但是,为了避免多台ABR同时转换,实现上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1.所有ABR都进行转换,但通过LSA洪泛机制(LSA的序列号、校验和等)来确保最终只有一个5类LSA被接受(类似于LSA的刷新机制)。2.或者,通过选举机制选择一台ABR(例如Router-ID最大的)作为转换者。在现实网络中,大多数厂商(如Cisco、华为)的实现是:所有ABR都会尝试转换,但通过比较Router-ID来决定哪个转换后的5类LSA被保留。具体来说:-每台ABR都会将7类LSA转换为5类LSA,并生成一个5类LSA注入到骨干区域(Area0)。-当多台ABR对同一个7类LSA进行了转换(即产生了多个描述同一外部路由的5类LSA)时,OSPF路由器会根据5类LSA中的“通告路由器”(AdvertisingRouter)字段来选择。而5类LSA的通告路由器字段被设置为执行转换的ABR的Router-ID。-然后,根据OSPF的LSA洪泛规则,路由器会保留具有更高通告路由器Router-ID的5类LSA(实际上,当两个5类LSA描述同一外部路由时,路由器会保留Router-ID更大的那个ABR产生的5类LSA)。这是因为在比较两个相同的LSA(相同的LSType,LinkStateID,AdvertisingRouter)时,会使用LSA的序列号、校验和等来决定哪个是最新的,但如果同时产生,则无法区分。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通常建议在NSSA区域中只配置一个ABR,或者使用Router-ID最大的ABR作为转换者。但是,请注意:在RFC3101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使用Router-ID最大的ABR,而是说:"IftherearemultipleABRsattachedtotheNSSA,theonewiththehighestRouterIDischosentoperformthetranslation."因此,总结如下:-标准规定:当存在多个ABR时,Router-ID最大的ABR负责将7类LSA转换为5类LSA。-实际实现中,如果多台ABR都进行了转换,那么最终Router-ID最大的ABR产生的5类LSA会被保留(因为其他ABR产生的相同路由的5类LSA会被覆盖)。所以,回答用户的问题:在OSPF中,当存在两台ABR时,通常由Router-ID较大的那台ABR负责将7类LSA转换为5类LSA,并且它的转换结果会被保留。注意:这个规则仅适用于同一外部路由的7类LSA转换。如果NSSA区域内有多个ASBR引入了多条外部路由,那么每条外部路由的7类LSA转换可能由不同的ABR执行(但通常还是由同一台Router-ID最大的ABR执行)。引用说明:根据引用[1]:NSSA区域的ABR会将7类LSA转换为5类LSA[^1]。根据引用[3]:4类LSA(ASBR汇总LSA)由ABR产生,用于宣告ASBR位置[^3]。这里虽然说的是4类LSA,但同样说明了ABR的作用。因此,结合RFC和引用,我们可以明确回答:由Router-ID最大的ABR负责转换。但是,请注意:在配置NSSA区域时,可以通过手动配置来指定某台ABR为转换者(例如,在Cisco设备上使用命令`areanssatranslate`来指定转换类型,或者选择强制指定某台ABR进行转换)。在默认情况下,遵循Router-ID最大的规则。验证方法:在ABR上查看OSPF数据库,可以看到转换后的5类LSA,其通告路由器(AdvertisingRouter)就是执行转换的ABR的Router-ID。比较两台ABR的Router-ID,较大的那个就是转换者。相关问题:1.如何配置OSPFNSSA区域以指定特定的ABR进行7类到5类的转换?2.当Router-ID最大的ABR故障时,转换工作如何接管?3.7类LSA中的P-bit有什么作用?</think>在 OSPF 协议中,当 NSSA 区域存在两台 ABR 时,**由 Router-ID 较大的 ABR 负责将 7 类 LSA 转换为 5 类 LSA**。以下是详细机制和原理:
### 转换规则详解
1. **ABR 的转换职责**
NSSA 区域的所有 ABR 都能检测到 7 类 LSA,但只有一台 ABR 会执行转换:
- OSPF 通过比较 ABR 的 **Router-ID** 决定转换权:Router-ID 最大者成为转换主体[^1]。
- 转换后的 5 类 LSA 会注入骨干区域(Area 0),并洪泛至整个 OSPF 域[^1][^3]。
2. **避免重复转换的机制**
- 若多台 ABR 同时尝试转换同一 7 类 LSA,OSPF 的 LSA 洪泛机制会检测冲突:
- 通过 **LSA 序列号** 和 **校验和** 确保只有最新 LSA 被保留。
- 最终 **Router-ID 较大的 ABR 产生的 5 类 LSA 会覆盖其他版本**[^1][^3]。
3. **FA(Forwarding Address)地址的生成**
转换时,ABR 会在 5 类 LSA 中添加 FA 地址:
- 若原路由出接口为 **MA 类型**,FA = 下一跳 IP 地址。
- 若出接口为 **P2P 类型**,FA = 出接口 IP 地址[^1][^2]。
### 示例场景
假设 NSSA 区域有两台 ABR:
- **ABR-A**:Router-ID = `10.0.0.1`
- **ABR-B**:Router-ID = `10.0.0.2`
则 `10.0.0.2`(较大者)负责转换 7 类 LSA → 5 类 LSA。
### 验证方法
1. **查看转换状态**(以 Cisco 为例):
```bash
show ip ospf database nssa-external # 检查未转换的 7 类 LSA
show ip ospf database external # 检查转换后的 5 类 LSA
```
2. **识别转换者**:
转换后的 5 类 LSA 中,**Advertising Router** 字段即执行转换的 ABR Router-ID。
### 特殊说明
- **故障切换**:若当前转换者 ABR 故障,Router-ID 次大的 ABR 会接管转换[^1]。
- **手动干预**:部分厂商支持命令强制指定转换者(如 Cisco 的 `area X nssa translate always`)。
> **关键点总结**:Router-ID 比较是 OSPF 的默认选举机制,确保在有多台 ABR 时仅一台执行转换,避免路由重复[^1][^3]。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