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面这段代码画出流程框图#include<reg51.h> #include<intrins.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code a[]={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 void delay(){ uchar i,j; for(i=0;i<200;i++){ for(j=0;j<220;j++){ ; } } } void main(){ uchar b[]={2,1,1,3,6,5,1,5}; uchar i,temp=0x80; while(1){ for(i=0;i<8;i++){ temp=_crol_(temp,1); P0=a[b[i]]; P2=temp; delay(); P0=0xff; } } }
时间: 2024-03-30 12:38:25 浏览: 117
循环流程图如下所示:

首先定义了一个常量数组`a`,其中存储了0-9、A-F的数码管显示编码,然后定义了一个`delay()`函数用于产生一定的延时,接下来在`main()`函数中定义了一个数组`b`,其中存储了需要显示的数字的索引,然后通过循环将每个数字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最后返回循环头,实现不断循环显示。
相关问题
分析下面各行代的作用:#ifndef _COMMON_ #define _COMMON_ #include <reg52.h> #include <absacc.h> #include <INTRINS.H> #include <stdio.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long unsigned long extern void delayms(uint n); #endif
<think>嗯,用户这次让我分析的是另一个代码片段,看起来是一个头文件common.h的内容。之前他们问过关于delayms函数的实现,现在这个头文件可能和那个函数有关。我需要仔细看看每一行的作用。
首先,用户提供的代码使用了条件编译指令#ifndef _COMMON_,然后是#define _COMMON_,最后是#endif。这应该是为了防止头文件被多次包含,避免重复定义的问题。这在头文件中是很常见的做法,我之前也解释过类似的结构,不过这次用户可能想确认他们是否正确理解了这些指令的作用。
接下来是几个#include语句,包含了reg52.h、absacc.h、INTRINS.H和stdio.h。这些应该是针对8051系列单片机的头文件,比如reg52.h定义了特殊功能寄存器,absacc.h提供了直接访问内存地址的宏,比如XBYTE。INTRINS.H可能包含了一些内联函数,比如_nop_(),用于产生延时。stdio.h可能用于标准输入输出,但在嵌入式系统中可能用得不多,用户可能需要确认是否真的需要这个。
然后是三个宏定义,用#define将uchar、uint、ulong分别定义为无符号字符型、整型和长整型。这是为了方便代码书写,避免重复写unsigned char这样的长类型名。我之前在分析delayms函数时提到过uint可能是在common.h中定义的,现在这里确实如此,用户可能是在连接两部分代码的理解。
接下来是extern void delayms(uint n); 这是函数声明,告诉编译器这个函数在其他地方定义,比如在之前的.c文件中。这样在包含这个头文件的地方就可以调用delayms函数了。用户可能想确认extern的作用,以及函数声明在头文件中的必要性。
用户的需求可能是理解这个头文件的结构,以及它如何与之前的delayms函数配合使用。他们可能在学习嵌入式编程,尤其是8051单片机,所以需要明确每个部分的作用,以及如何组织头文件来避免重复和错误。
需要注意到用户可能对条件编译的机制不太清楚,或者为什么需要包含这些特定的头文件。另外,extern关键字的作用也是一个关键点,需要解释清楚。还有宏定义的类型别名,用户可能需要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和潜在问题,比如可移植性。
另外,用户可能在项目中遇到重复包含头文件导致的编译错误,或者函数未声明的警告,所以解释这些部分如何防止这些问题会很有帮助。同时,需要指出包含标准库如stdio.h在资源有限的嵌入式系统中可能带来的影响,比如增加代码体积,但用户如果没用到的话可以删除。
总结来说,用户希望了解这个头文件每一行的作用,以及它在整个项目中的角色,特别是如何支持delayms函数的声明和类型定义。需要以清晰的结构逐步解释,确保他们理解条件编译、宏定义、外部函数声明等概念,并能够应用到自己的项目中。</think>以下是对该头文件代码的逐行分析:
```c
#ifndef _COMMON_ // 条件编译开始:如果未定义_COMMON_宏
#define _COMMON_ // 定义_COMMON_宏,防止重复包含
#include <reg52.h> // 包含8051单片机寄存器定义头文件(如P1, TMOD等)
#include <absacc.h> // 包含绝对地址访问宏(如XBYTE, CBYTE等)
#include <INTRINS.H> // 包含编译器内置函数(如_nop_()空指令)
#include <stdio.h> // 标准输入输出库(可用于串口调试)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 定义类型别名:uchar → 无符号字符型(0-255)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 定义类型别名:uint → 无符号整型(0-65535)
#define ulong unsigned long // 定义类型别名:ulong → 无符号长整型(0-4,294,967,295)
extern void delayms(uint n); // 声明外部延时函数(实际实现在其他.c文件)
#endif // 结束条件编译
```
功能说明:
1. **条件编译保护**
- 通过`#ifndef`+`#define`组合实现头文件只包含一次
- 避免重复定义错误(如多次声明`uint`类型)
2. **硬件相关头文件**
- `reg52.h`:提供8052单片机寄存器地址映射(如`P0=0x80`)
- `absacc.h`:支持绝对地址访问(如`XBYTE[0x8000] = 0xFF`)
- `INTRINS.H`:包含编译器专用函数(如`_nop_()`产生1个机器周期延时)
3. **类型简化定义**
- 将`unsigned char/int/long`简化为更易书写的`uchar/uint/ulong`
- 提高代码可读性(常见于嵌入式开发)
4. **函数声明**
- `extern`表示`delayms()`函数在其他源文件中实现
- 使包含本头文件的模块都能调用该延时函数
典型应用场景:
- 51单片机项目的主头文件
- 统一管理硬件相关定义
- 声明公共函数接口
注意事项:
1. 命名规范建议
- 避免使用`_COMMON_`等以下划线开头的宏(可能与系统保留名冲突)
- 推荐改为`COMMON_H`等更安全的命名
2. 寄存器访问
```c
P1 = 0xFF; // 直接操作端口(依赖reg52.h)
XBYTE[0x8000] = 0x55; // 访问外部存储器(依赖absacc.h)
```
3. 资源占用
- `stdio.h`会显著增加代码体积,若无打印需求建议移除
扩展知识:
- 条件编译的完整结构:
```c
#ifndef HEADER_NAME
#define HEADER_NAME
/* 头文件内容 */
#endif
```
- 使用`extern`的意义:声明函数/变量的存在而不分配存储空间
#include<REGX51.H> #include<intrins.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什么意思
这段代码是一个基于51单片机的C语言程序,其中:
- `#include<REGX51.H>` 是包含了51单片机的头文件,可以使用其中定义的寄存器及功能;
- `#include<intrins.h>` 是包含了汇编语言的头文件,可以使用其中定义的内嵌汇编函数;
-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定义了一个名为`uchar`的宏,表示无符号字符类型;
-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定义了一个名为`uint`的宏,表示无符号整数类型。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