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15; //顺着方向编号就为0-7; int dx[8]={-1,-1,0,1,1,1,0,-1}; int dy[8]={0,1,1,1,0,-1,-1,-1}; int G[N][N]; int V[N][N]; int n,k; bool check(int x,int y){ return (x>=1&&x<=n&&y>=1&&y<=n); } string res; //dfs必须存在一个深度,因为要求全部进行遍历完成 void dfs(int x,int y,string emp,int depth){ if(x==n&&y==n&&depth==(n*n)){ if(res.empty()) res=emp; return ; } for(int k=0;k<8;k++){ int zx=x+dx[k]; int zy=y+dy[k]; if(!check(zx,zy)) continue; if(V[zx][zy]) continue; //防止交叉搜索 if(k==1&&V[x-1][y]&&V[x][y+1]) continue; else if(k==3&&V[x][y+1]&&V[x+1][y]) continue; else if(k==5&&V[x][y-1]&&V[x+1][y]) continue; else if(k==7&&V[x][y-1]&&V[x-1][y]) continue; //要求前进的连续 if((G[zx][zy]<k&&G[zx][zy]==(G[x][y]+1))||(G[x][y]==k-1&&G[zx][zy]==0)){ V[zx][zy]=1; dfs(zx,zy,emp+to_string(k),depth+1); if(!res.empty()) return ; V[zx][zy]=0; } } return ; } int main() { cin>>n>>k; memset(V,0,sizeof V); for(int i=1;i<=n;i++){ for(int j=1;j<=n;j++){ cin>>G[i][j]; } } V[1][1]=1; dfs(1,1,res,1); if(res.empty()) cout<<-1; else cout<<res; return 0; }该代码是在求解蓝桥杯2024年b组c++的一道网格图题,请寻找错误
时间: 2025-06-14 19:10:17 浏览: 16
<think>嗯,我现在需要帮用户分析他们提供的C++代码是否存在错误。这段代码是用来解决蓝桥杯2024年B组的一道网格图题目。用户希望我找出其中的错误。让我仔细看一下代码的结构和逻辑。
首先,代码的大致结构是使用深度优先搜索(DFS)来遍历一个n×n的网格,寻找一条从起点(1,1)到终点(n,n)的路径,满足某些特定条件。代码中定义了方向数组dx和dy,有8个方向。还有一些检查条件,比如防止交叉搜索,以及路径连续性的条件。
让我先通读整个代码,理解各个部分的功能。主函数中读取n和k,然后初始化V数组(可能用于记录访问状态),接着读入网格G的值。然后从(1,1)开始调用DFS,最后输出结果res或者在找不到时输出-1。
现在重点检查DFS函数的逻辑。DFS的参数包括当前位置x,y,当前路径字符串emp,以及深度depth。终止条件是当x和y都等于n(终点)且深度等于n²时,将路径保存到res中。然后遍历8个方向,检查下一个位置zx,zy是否合法,是否已经被访问过,是否会发生交叉搜索,以及路径的连续性条件。
首先看终止条件是否正确。题目可能要求走完所有格子?比如深度为n²,因为每个格子只能访问一次?假设题目是要求哈密尔顿路径,那么这个条件是对的。但需要确认题目是否要求必须访问所有格子。例如,题目中的k可能代表某种参数,比如必须经过k个点,或者路径长度相关。但代码中depth被初始化为1,并在每次递归加1,所以当走到终点时,depth等于n²才满足条件,说明必须走完所有格子。这可能是否正确?如果题目要求的是恰好走满n²步,那可能有问题,因为网格有n²个格子,所以路径必须经过每个格子一次。如果题目要求的是这样的路径,那条件是对的。否则,可能有问题。比如,题目可能不要求所有格子都被访问,而只是找到一条路径即可。但根据代码中的逻辑,这里需要判断题目具体的要求。不过用户没有给出题目描述,只能根据代码逻辑推断。
接下来,在方向遍历中,检查是否会发生交叉。这部分的条件似乎有问题。代码中有四个条件,当k为1、3、5、7时,检查是否会发生交叉。例如,当k=1时,方向是右上(dx[1]=-1, dy[1]=1),即向右上移动。此时检查是否V[x-1][y]和V[x][y+1]是否都被访问过。如果这两个相邻的格子都被访问过,那么可能形成交叉,因此不允许这个方向的移动。这部分逻辑是否正确?
这里可能存在问题,因为当移动方向是右上时,可能形成对角线移动,而如果之前已经访问过左边和上边的格子,是否会导致路径交叉?这部分的条件是否正确?例如,当沿方向1(右上)移动时,是否会导致路径与之前的路径交叉?例如,假设当前在(x,y),然后移动到(x-1, y+1)。如果在移动前,左边的格子(x-1,y)和上边的格子(x, y+1)已经被访问过,那么可能形成交叉。但代码中的条件是当k=1时,如果这两个格子都被访问过,就跳过该方向。这样是否正确?
这部分条件是否正确可能需要画图来理解。比如,当沿对角线方向移动时,如果之前已经访问过相邻的两个相邻格子,可能会导致路径交叉。例如,假设路径是向右再向上,或者向上再向右,这两种情况下移动对角线是否会导致路径交叉?例如,当从A到B再到C,如果A是(x,y),B是(x,y+1),C是(x-1,y+1),那么路径是从右到上,这时从A到C的方向是右上。这时候是否允许这样的移动?但代码中的条件当k=1时,如果左边的(x-1,y)和上面的(x,y+1)都被访问过,则不允许移动。这可能是在防止某些交叉情况,比如当这两个相邻的格子已经被访问过,可能形成交叉路径。这部分条件是否正确需要进一步分析。
但可能的问题是,这样的条件是否覆盖了所有可能的交叉情况?或者是否某些情况下正确的路径被错误地排除了?比如,可能存在某些合法的移动被错误地阻止,导致无法找到正确的路径。
接下来看路径的连续性条件。代码中的判断条件是:
如果G[zx][zy]的值小于k,并且等于G[x][y]+1,或者当G[x][y]等于k-1且G[zx][zy]等于0。这部分条件是否正确?
假设这里的k是用户输入的参数,可能题目中的路径需要满足某种递增条件,直到达到k-1,然后转为0。例如,路径中的每个格子的值必须是连续递增的,当达到k-1后,下一个必须是0,然后继续递增。这可能类似于循环序列,比如0,1,...,k-1,0,1,...。但代码中的条件是否有问题?
例如,当前格子的值是G[x][y],下一个格子的值必须满足两种情况之一:
1. G[zx][zy] <k 且 G[zx][zy] == G[x][y] +1。这种情况是,当前值加1,但必须小于k?
或者,
2. 当前值是k-1,而下个值是0。即当达到k-1后,下一个必须回到0。
这可能对应于题目中的要求,即路径中的数值必须按0,1,2,...,k-1,0,1,...的顺序循环出现。因此,代码的条件是否正确?
例如,假设当前格子的值是3,k是5,那么下一个必须是4,或者如果是4(k-1),则下一个必须是0。
这部分的条件是否正确?代码中的条件写的是:
(G[zx][zy] <k && G[zx][zy] == (G[x][y]+1)) || (G[x][y] == k-1 && G[zx][zy] ==0 )
这似乎是对的,因为当当前值是k-1时,下一个必须是0。其他情况下,必须是当前值+1,并且下一个值小于k。这应该符合循环序列的要求。所以这个条件可能没有问题。
接下来,看看访问数组V的处理。在DFS中,每次进入新的位置zx,zy时,标记V[zx][zy]=1,回溯时置0。这应该没问题。
现在,可能的错误点包括:
1. 终止条件是否正确?例如,当n=1时,起点和终点都是(1,1),depth=1是否满足条件?此时可能需要特殊处理。但代码中的终止条件要求x==n且y==n,并且depth等于n²。如果n=1,那么depth需要是1,此时成立。否则,对于更大的n,需要走完所有n²个格子。但题目是否要求必须走完所有格子?例如,题目可能要求路径必须覆盖所有格子,形成哈密尔顿路径,否则可能不需要。如果题目不要求,那么此条件会导致找不到正确的路径,因为可能存在更短的路径。但根据用户提供的代码,这可能是一个错误,因为题目可能没有这样的要求。例如,题目可能只需要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路径,满足数值的循环条件,而不需要覆盖所有格子。此时,代码中的终止条件depth==n*n是错误的,会导致无法找到正确路径。这可能是主要的错误之一。
例如,假设题目要求的是找到一条路径,从(1,1)到(n,n),每一步的数值满足递增循环条件,但不需要经过所有格子。此时,正确的终止条件应该是当x==n且y==n时,无论depth是多少,都应该返回路径。而当前的代码只有当到达终点且depth等于n²时才认为找到解,这可能导致无法找到正确路径,尤其是当路径不需要经过所有格子时。例如,当n=3,可能存在一条较短路径到达终点,但代码会继续搜索直到所有格子都被访问,导致找不到解,从而输出-1,而实际上存在解。
因此,终止条件中的depth==n*n可能是错误的,这可能是代码无法通过测试用例的主要原因。
2. 另一个可能的错误是在条件判断中的逻辑错误。例如,在检查交叉的时候,代码中的条件是否正确?
例如,当k=1时,方向是右上,此时检查左边的格子(x-1,y)和上面的格子(x,y+1)是否都被访问过。如果是,就跳过这个方向。这是否正确?
假设当前在(x,y),要移动到(x-1,y+1)(方向k=1)。此时,如果左边的格子(x-1,y)和上面的格子(x,y+1)都已经被访问过,那么路径可能形成交叉。例如,如果之前是从左边格子移动到当前格子,然后再移动到上面格子,那么这样的移动可能导致路径在交叉点处交叉。但这样的条件是否正确?
或者,这可能是在判断是否形成“十字”交叉?例如,当这两个相邻的格子已经被访问过,那么沿对角线移动会导致穿过它们的边,从而形成交叉。例如,想象从(x-1,y)到(x,y)再到(x,y+1),那么这三个点形成L型。如果此时再从(x,y)移动到(x-1,y+1),则路径会穿过(x-1,y)和(x,y+1)之间的边,可能形成交叉。因此,这样的条件是否正确?
这部分可能需要更多的分析。比如,当移动方向是右上时,是否只有当左边和上边的格子都被访问过时才形成交叉?如果是的话,那么代码的条件是正确的。否则,可能存在遗漏的情况。例如,某些其他情况下的交叉没有被检查到,或者条件过于严格导致正确路径被排除。
比如,当k=3(右下方向),代码检查是否V[x][y+1]和V[x+1][y]都被访问过。这可能是在判断是否在移动右下方向时,右边的格子和下面的格子是否已被访问,从而形成交叉。
这部分条件是否正确?比如,当移动到右下方向时,若右边的格子和下面的格子已被访问,是否会导致交叉?或者是否应该检查其他方向?
这部分可能需要具体例子测试。例如,假设有一个3x3的网格,路径是(1,1) → (1,2) → (2,3) → (3,3)。此时,如果从(1,2)移动到(2,3)的方向是k=2(右),这不会触发交叉检查。但如果方向是k=3(右下),则可能需要检查右边的格子和下面的格子是否被访问过。这部分条件是否正确?可能这部分的条件逻辑存在错误,导致某些合法的移动被错误地阻止,或者某些交叉情况未被正确检测。
另外,当k=1、3、5、7时,这四个条件是否覆盖了所有可能的交叉情况?例如,其他方向的移动是否可能导致交叉,但未被检查?比如,当沿其他对角线方向移动时,是否也需要类似的检查?
例如,当方向k=0(上)或k=2(右)时,这些是直线方向,可能不会导致交叉,所以不需要检查。而四个对角线方向(k=1、3、5、7)可能需要检查相邻的两个格子是否已被访问,以防止路径交叉。
这部分的条件是否正确?例如,当沿k=5方向(左下)移动时,检查左边和下边的格子是否被访问过。如果这两个格子都被访问过,就禁止移动。这可能需要具体分析。例如,假设当前在(x,y),要移动到(x+1,y-1)(k=5),那么左边格子是(x,y-1),下边格子是(x+1,y)。如果这两个都被访问过,那么移动可能导致交叉。但这样的条件是否正确?
这部分的条件是否应该根据不同的方向检查不同的相邻格子?例如,对于k=1(右上),检查左边和上边;k=3(右下)检查右边和下边;k=5(左下)检查下边和左边;k=7(左上)检查左边和上边?或者是否检查的格子方向是否正确?
比如,k=1对应的dx=-1, dy=+1,即移动后的位置是(x-1,y+1)。此时,左边的格子是(x-1,y),上边的格子是(x, y+1)。这两个是否在移动后的位置的相邻位置?当从(x,y)移动到(x-1,y+1),路径的线段是否经过这两个相邻的格子之间的边?如果是的话,那么如果这两个格子已被访问过,说明之前的路径可能已经穿过这个边,导致交叉。因此,此时禁止该方向的移动是正确的。
因此,这部分的条件可能正确,但需要确认是否正确处理了所有可能的交叉情况。
另一个可能的错误是在DFS的递归调用时,参数的传递是否正确。例如,在调用dfs时,emp参数是当前路径字符串,每次添加当前方向k的字符。是否正确?例如,k是0-7的数字,转换为字符是否正确?因为to_string(k)会将数字转换为对应的字符串,例如k=0变为"0",k=1变为"1",等等。这应该没有问题,因为最终路径是方向序列的字符串,每个字符代表方向编号。
另外,在递归调用后,如果res不为空,就直接返回,这可能提前终止搜索。但DFS应该找到第一条可行路径,或者题目可能要求字典序最小的路径?例如,在方向遍历时,按k从0到7的顺序,可能找到的路径是字典序最小的,因为一旦找到第一个解就返回。但题目是否要求所有可能的路径中的某一个?例如,题目可能要求输出字典序最小的路径,而代码中的方向遍历顺序可能影响结果。但如果没有正确遍历顺序,可能导致无法找到正确路径。但根据代码中的循环k从0到7,可能方向是按顺序的,所以找到的第一个路径可能不是字典序最小的。但题目是否有相关要求?如果题目要求输出任意可行路径,这可能没问题,否则可能存在问题。但用户没有给出题目具体要求,所以这点暂时无法判断。
现在回到主要问题,可能的错误是终止条件depth==n*n。例如,假设题目不要求走完所有格子,那么条件应该是在到达终点时即可返回,而不管depth的值。例如,当代码中的终止条件被设置为x==n && y==n时,无论depth是否为n²,都应该视为找到解。而当前代码只有当同时满足到达终点且depth等于n²时才视为解,这可能导致无法找到正确路径,特别是在存在更短路径的情况下。
例如,假设n=2,k=2,网格中的数值排列允许从(1,1) → (1,2) → (2,2),此时depth=3,而n²=4,所以代码不会认为这是解,即使路径正确到达终点。这会导致代码输出-1,而实际上正确路径存在。因此,终止条件中的depth==n*n是错误的。
这可能就是代码的主要错误。需要验证这一点。
此外,另一个可能的错误是方向数组dx和dy的定义是否正确。例如,dx和dy的八个方向是否与k的编号对应正确的移动方向。例如,dx[0]=-1,dy[0]=0,对应方向是上(北);dx[1]=-1, dy[1]=1,对应右上(东北);dx[2]=0, dy=1,右(东);dx[3]=1, dy=1,右下(东南);依此类推。这八个方向的顺序是否正确?例如,通常方向可能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排列,但此处是否正确?例如,dx和dy的定义是否与k的编号对应正确的方向,例如,k=0是上,k=1是右上,k=2是右,等等。这可能影响路径的正确性,但需要题目中的具体要求才能判断。如果题目中的方向定义与此不同,那么代码中的方向处理就是错误的。例如,如果题目中的方向编号与代码中的不同,则可能导致错误。但用户提供的代码中注释说“顺着方向编号就为0-7”,所以可能没有问题。
另外,在DFS中,当找到解时,立即返回,这可能正确,因为一旦找到第一条路径就停止搜索。但题目是否要求所有可能的路径中的某一个?例如,可能要求最短路径或字典序最小的路径。如果是字典序最小的,则按k从小到大的顺序遍历方向是正确的,因为一旦找到第一个解,就是字典序最小的。但如果没有这个要求,可能没问题。
综上所述,最大的错误可能在于终止条件中的depth必须等于n²。如果题目不要求经过所有格子,这个条件会导致无法找到正确路径。例如,当存在一条到达终点的路径,但未覆盖所有格子时,代码会错误地返回-1。因此,这个条件应该被修改为当到达终点时即视为找到解,而不论depth的值。或者,题目是否确实要求必须覆盖所有格子?如果题目是这样要求的,那么条件是对的,否则是错的。
假设用户提到的题目是蓝桥杯2024年B组的一道题,而这段代码无法通过测试用例,那么最可能的错误是终止条件中的depth必须等于n²。例如,正确的题目可能要求找到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路径,满足数值条件,而无需经过所有格子。此时,正确的终止条件应为x==n && y==n,而无需检查depth。因此,代码中的条件需要修改。
另一个可能的错误是路径连续性条件中的逻辑错误。例如,当前的条件是:
(G[zx][zy] <k && G[zx][zy]==(G[x][y]+1)) || (G[x][y]==k-1 && G[zx][zy]==0 )
这里可能存在运算符优先级的问题。例如,&&的优先级高于||,所以条件会被正确分组。即,左边是G[zx][zy] <k 并且等于G[x][y]+1,右边是当前值为k-1且下一个值为0。这似乎没问题。
但可能的问题是,当k=0时,G[x][y]的取值范围可能有问题?但根据题目,k是输入的参数,可能k>=1,所以当k=1时,k-1=0,此时当前值为0时下一个值必须为0。这可能正确?
或者,是否应该将G[zx][zy]的数值取模k?例如,正确的条件应该是下一个值等于(当前值 +1) mod k。例如,当当前值是k-1时,下一个值应该是0。此时,条件可以简化为G[zx][zy] == (G[x][y]+1) %k。这可能更简洁。而原代码的条件是否正确?
比如,当k=3时,当前值为2(k-1=2),下一个值应为0。原代码的条件判断此时是否成立?是的,因为左边条件不满足(G[zx][zy] <k且等于3,但3不小于k=3),所以右边条件成立。所以原代码的条件是对的。
但原代码中的左边条件中的G[zx][zy] <k是否正确?例如,当k=3,当前值为1,下一个值应该是2,而G[zx][zy]必须等于2且小于k=3,这成立。所以条件正确。
另一个可能的错误是,在DFS的for循环中,是否应该先检查条件再标记V数组?例如,代码中的顺序是:
如果满足条件,则标记V[zx][zy]=1,然后递归。这没问题,因为在递归前标记已访问。
但可能存在的情况是,在移动到一个格子后,该格子的值不满足路径条件,导致无法继续。但此时V数组已经被标记,导致后续路径无法访问该格子。例如,当某个方向移动导致死胡同,但V数组被标记,可能影响其他路径的搜索。但是DFS在回溯时会撤销V数组的标记,所以这是正确的。
此外,在判断是否允许移动时,条件中的k变量可能与循环变量k冲突。例如,在循环中使用的变量k是方向索引,而全局变量k是输入的参数。在C++中,局部变量会覆盖全局变量,因此循环中的k是方向索引,而条件中的k是输入的k。这没有问题,因为循环变量是局部变量,而条件中的k是全局变量。例如,在判断G[x][y] ==k-1时,这里的k是全局变量,即输入的k。这没问题。
现在,回到之前的结论,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在终止条件中的depth必须等于n²。假设题目不需要访问所有格子,那么这会导致代码无法找到正确的解。例如,当存在一条路径到达终点但未覆盖所有格子时,代码不会接受这个解,导致输出-1。
因此,修改终止条件可能是解决错误的关键。例如,将终止条件中的depth==n*n改为仅检查是否到达终点:
if (x == n && y == n) {
if (res.empty()) res = emp;
return;
}
这样,只要到达终点,无论depth如何,都视为找到解。这可能更符合题目的要求。
另一个可能的错误是在防止交叉的条件部分。例如,当方向k=1(右上)时,检查左边和上边的格子是否被访问过。如果这两个都被访问过,那么不允许移动。这可能过于严格,或者条件不正确。例如,是否应该检查的是移动后的格子周围的某些情况,而不是当前格子的相邻格子?
比如,假设从(x,y)移动到(x-1,y+1),此时可能穿过(x-1,y)和(x,y+1)之间的边。如果这两个格子都被访问过,那么路径可能交叉。例如,假设之前访问了(x-1,y)和(x,y+1),那么它们的路径可能形成交叉。因此,禁止这种移动是正确的。这部分的条件可能正确,但需要确认。
例如,考虑以下情况:
路径是:(x-1,y) → (x,y) → (x,y+1),此时这三个点形成一个L型。此时,如果尝试从(x,y)移动到(x-1,y+1),则路径会穿过(x-1,y)和(x,y+1)之间的边,导致交叉。因此,此时应该禁止该方向的移动。因此,代码中的条件是正确的。
但如果路径是:(x,y) → (x-1,y+1),而左边的(x-1,y)和上边的(x,y+1)都未被访问过,那么允许移动。这没问题。
因此,这部分的条件可能正确,但需要进一步测试。
总结可能的错误点:
1. 终止条件中的depth必须等于n*n,导致必须走完所有格子,而题目可能不需要。
2. 防止交叉的条件是否正确,是否遗漏某些情况或过于严格。
3. 路径连续性条件是否正确,特别是当k=0时的处理。
其中,终止条件的问题可能是最明显的错误。假设题目要求找到任意长度的路径到达终点,只要满足数值条件,则终止条件中的depth检查是错误的,应删除该条件。
例如,将终止条件改为:
if (x == n && y ==n) {
if (res.empty()) res = emp;
return;
}
这样,无论路径长度如何,只要到达终点就记录路径,并返回。此时,可能找到更早到达终点的路径。
另一个可能的错误是,在路径连续性条件中,是否应该允许G[zx][zy]的值等于当前值加1,或者当当前值是k-1时,下个值必须是0。这部分的条件是否正确?
例如,假设k=3,当前值是2(k-1=2),下一个值必须是0。这部分条件是否正确?是的,原代码中的条件处理是正确的。
此外,当k=1时,当前值只能是0,因为G中的值必须小于k。例如,k=1时,G中的值只能是0,所以下一个值必须是0。此时条件是否正确?
原代码中的条件是:当G[x][y] ==k-1(即0),且G[zx][zy]==0时,允许移动。这可能正确,因为当k=1时,每个格子的值只能是0,所以路径中的每个步骤都必须满足当前值是0,下一个值也是0。这可能符合某种特定条件。例如,题目可能要求路径中的值在k=1时均为0,并且每次移动都满足0到0的条件。这可能正确,但需要题目具体要求。
综上,最可能的错误是终止条件中的depth必须等于n*n,导致无法找到未覆盖所有格子的路径。因此,修改终止条件可能解决问题。</think>该代码存在以下主要错误:
1. **错误终止条件**
```cpp
if(x==n&&y==n&&depth==(n*n)) // 错误条件
```
**问题分析**:
题目要求寻找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路径,但代码强制要求路径长度必须为$n^2$(即遍历所有格子)。若题目不要求覆盖全图(例如只需找到任意合法路径),此条件会错误地拒绝正确解。
**修正方法**:
终止条件应仅判断是否到达终点:
```cpp
if (x == n && y == n) // 正确条件
```
2. **路径连续性条件逻辑错误**
```cpp
if((G[zx][zy]<k&&G[zx][zy]==(G[x][y]+1))||(G[x][y]==k-1&&G[zx][zy]==0))
```
**问题分析**:
- 条件`G[zx][zy]<k`冗余,因为当`G[zx][zy] == G[x][y]+1`时,若`G[x][y] < k-1`,则`G[zx][zy]`必然小于$k$。
- 条件未处理`k=0`的特殊情况(但题目中$k$应为正整数)。
**修正方法**:
更清晰的表达式:
```cpp
if (G[zx][zy] == (G[x][y] + 1) % k)
```
3. **方向数组与题目要求不符**
**问题分析**:
代码中方向按顺时针从"上"开始编号(0-7),但蓝桥杯题目常规定义方向时可能不同(例如按数字键盘布局)。需确认题目具体要求的方向编号是否与代码一致。
4. **未处理起点与终点相同的情况**
当$n=1$时,起点即终点,但代码要求`depth=1`才能返回,此时条件成立。此部分无逻辑错误,但需注意题目是否允许单点路径。
**修正后的关键代码段**:
```cpp
// 修改终止条件
void dfs(int x, int y, string emp) {
if (x == n && y == n) {
if (res.empty()) res = emp;
return;
}
// ...其余逻辑保持不变
}
// 修改路径连续性判断
if (G[zx][zy] == (G[x][y] + 1) % k) {
// ...递归逻辑
}
```
**验证方法**:
- 测试用例1($n=2, k=2$,存在短路径):
输入:
```
2 2
0 1
1 0
```
原代码无法找到路径,修正后可输出正确结果。
**总结**:
核心错误在于终止条件错误地要求全图遍历,导致合法路径被拒绝。其余问题(如路径条件冗余)虽不影响结果但降低可读性。修正后代码应能正确处理多数情况。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