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s调度器
时间: 2025-05-15 17:27:12 浏览: 34
### Kubernetes 调度器工作原理
Kubernetes 调度器的核心任务是将新创建的 Pod 分配到最适合运行它的节点上[^1]。这一过程涉及多个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调度流程概述**
调度器作为一个独立的控制平面组件,持续监控集群中的未分配 Pod,并为其寻找最佳目标节点[^3]。整个调度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过滤(Filtering)和评分(Scoring)。
- **过滤阶段**:调度器首先筛选出能够满足 Pod 运行条件的所有候选节点。这一步骤基于预定义的规则集完成,例如资源可用性、亲和性和反亲和性约束等[^4]。
- **评分阶段**:对于通过过滤阶段的节点,调度器会应用一系列优先级函数对其进行打分。最终得分最高的节点会被选中作为目标节点。
#### 2. **绑定操作**
一旦选定目标节点,调度器会向 `kube-apiserver` 发送绑定请求,通知该 Pod 应当部署在哪一节点上。此步骤称为绑定(Binding),它是调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
---
### 配置方法
为了实现更灵活的调度行为,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整默认调度逻辑:
#### 自定义调度策略
Kubernetes 支持自定义调度策略文件,允许管理员指定不同的调度算法或权重设置。以下是配置自定义调度策略的一个简单示例:
```yaml
apiVersion: kubescheduler.config.k8s.io/v1beta1
kind: KubeSchedulerConfiguration
profiles:
- schedulerName: default-scheduler
plugins:
score:
enabled:
- name: NodeResourcesBalancedAllocation
weight: 1
```
上述 YAML 文件展示了如何修改内置插件 `NodeResourcesBalancedAllocation` 的权重值。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微调调度决策。
#### 动态调度框架
从 v1.16 开始,Kubernetes 引入了扩展性强的动态调度框架(Dynamic Scheduling Framework)。开发者可以编写自定义调度插件并将其集成至现有调度器中,从而支持更为复杂的业务场景。
---
### 使用注意事项
在大规模生产环境中使用 Kubernetes 调度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性能优化**:随着集群规模的增长,调度延迟可能成为瓶颈。为此,建议启用多线程调度模式以提升效率[^2]。
- **高可用性设计**:为了避免单点故障风险,通常推荐采用多副本的方式部署 kube-scheduler 实例。
---
### 示例代码
下面是一段用于测试自定义调度策略效果的小型 Python 客户端脚本:
```python
from kubernetes import client, config
config.load_kube_config()
v1 = client.CoreV1Api()
pod_manifest = {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test-pod'},
'spec': {
'schedulerName': 'custom-scheduler', # 指定自定义调度器名称
'containers': [{
'name': 'busybox',
'image': 'busybox',
'command': ['sleep', 'infinity']
}]
}
}
resp = v1.create_namespaced_pod(body=pod_manifest, namespace='default')
print(f"Pod {resp.metadata.name} created.")
```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