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h750定时器触发adc
时间: 2025-04-14 18:24:40 浏览: 80
<think>好的,用户的问题是关于如何在STM32H750上使用定时器触发ADC进行数据采集,需要配置教程或示例代码。首先,我需要回忆相关的STM32H7的ADC和定时器知识,并结合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来组织回答。
首先,用户提到的引用中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引用[1]给出了一个具体的配置例子,包括定时器、ADC和DMA的设置,以及测试代码。引用[2]和[3]涉及ADC的外部触发和时钟配置,引用[4]提到了校准和启动代码。这些都需要整合到回答中。
步骤方面,配置应该包括时钟设置、定时器配置、ADC配置、DMA配置以及代码实现。用户可能希望了解每一步的具体操作,比如如何选择时钟源,如何设置定时器的触发频率,如何配置ADC的触发源为定时器,如何设置DMA传输等。
需要注意的是,STM32H750的ADC时钟配置可能与之前的系列不同,比如adc_ker_ck的选择,这在引用[3]中提到。同时,触发注入模式需要注意触发间隔,如引用[2]所述,这点在配置定时器时需要考虑,确保触发频率不超过ADC转换序列的时间。
另外,用户提供的示例代码中,DMA缓冲区的大小是27,这可能对应3个通道,每个通道采样9次?或者可能有其他配置,需要明确说明。例如,DMA_BUF_SIZE应该是通道数乘以每次触发的转换次数,比如每次触发转换3个通道,循环9次,总大小为27。
还要注意校准步骤,如HAL_ADCEx_Calibration_Start,这在引用[1]和[4]中都提到,是必要的步骤,避免数据误差。
可能的问题点包括:定时器的触发输出是否正确配置,ADC是否设置为外部触发模式,DMA是否正确初始化,以及缓冲区大小是否正确。需要提醒用户检查这些部分,特别是触发事件的选择和DMA的数据长度。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时,要考虑用户可能遇到的后续问题,比如性能优化、错误排查、应用场景等,这有助于用户进一步学习。</think>### STM32H750定时器触发ADC配置教程
#### 一、环境准备
1. 使用STM32CubeMX v1.9.1+、Keil MDK
2. 硬件平台:STM32H750VBT6开发板
3. 配置顺序:定时器→ADC→DMA
---
#### 二、配置步骤
**1. 时钟配置**
- 外部时钟选择HSE(8-48MHz)
- ADC时钟源选择独立时钟`adc_ker_ck`(需将`ADCx_CCR.CKMODE`设为00b)[^3]
- 建议ADC时钟频率≤36MHz
**2. 定时器配置(以TIM6为例)**
```c
Prescaler = (定时器时钟/目标频率) - 1
Counter Period = 1 //向上计数模式
触发输出设置:TRGO选择Update Event
```
例如:配置50kHz触发频率
若APB1时钟为100MHz → Prescaler=1 → 分频后时钟50MHz
Counter Period=1000 → 50MHz/1000=50kHz
**3. ADC配置**
- 模式:独立模式
- 外部触发源:Timer6 TRGO事件
- 扫描模式:Enabled
- 连续转换:Disabled(由定时器触发)
- DMA连续请求:Enabled
- 通道配置:选择需要采样的模拟输入通道
**4. DMA配置**
- 模式:Circular(循环模式)
- 数据宽度:Half Word(16位)
- 内存地址递增:Enabled
---
#### 三、代码实现
```c
#define CHANNEL_COUNT 3
#define SAMPLE_TIMES 9
uint16_t adc_buffer[CHANNEL_COUNT * SAMPLE_TIMES];
// 初始化后执行
HAL_ADCEx_Calibration_Start(&hadc1, ADC_CALIB_OFFSET_LINEARITY, ADC_SINGLE_ENDED);
HAL_TIM_Base_Start(&htim6);
HAL_ADC_Start_DMA(&hadc1, (uint32_t*)adc_buffer, CHANNEL_COUNT * SAMPLE_TIMES);
```
---
#### 四、关键参数说明
1. DMA缓冲区大小 = 通道数 × 单次采样次数
2. 触发间隔应满足:
$$ t_{trigger} > \frac{N_{ch} \times (t_{conv} + t_{sample})}{f_{ADC}} $$
其中$N_{ch}$为通道数,$t_{conv}$为转换时间,$t_{sample}$为采样时间[^2]
---
#### 五、常见问题排查
1. **数据不更新**:检查DMA配置是否设置为循环模式
2. **采样频率偏差**:验证定时器实际输出频率(使用示波器测量TRGO信号)
3. **数据错位**:确认DMA内存地址递增设置与通道顺序匹配
---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