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户研究:从偏差认知到实践优化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9-15 01:42:51 阅读量: 42 订阅数: 9 AIGC 

### 儿童用户研究:从偏差认知到实践优化
#### 1. 研究成果交付与偏差认知
当研究人员将研究结果交付给设计师、开发者、决策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后,接下来就看他们如何行动了。若他们不采取行动,那将是件憾事;若与研究建议背道而驰,就更令人惋惜。而且,多数全职研究人员在开发过程后期,很少有机会或意愿去跟进或影响利益相关者的行动。
研究和偏差并非凭空产生,也不会自行发挥作用。研究的 18 个步骤并非总能一帆风顺,可能会进两步退一步,甚至可能无法到达预期目标。出色的研究并非偶然所得,而是需要严谨的态度、规范的流程、辛勤的付出以及对自身实践的仔细审视,同时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偏差在人类认知中有着重要作用,它是人类认知的一个特征而非缺陷。在面对复杂多变且选择众多的情况,或是需要快速做决策时,我们会依靠过去的经验。比如,我们会预测各种情景和结果的可能性,权衡后做出选择。像偏见和刻板印象这类偏差,能让我们在决策时走捷径。
神经科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偏差为我们带来诸多优势。它可能使我们不遵循事实,而依赖“直觉”,违背理性判断。但它也能让我们筛选选项,选定关注的目标,避免因信息过多而不知所措。偏差能帮助我们迅速做出实际反应,而非追求可能更优的长期解决方案。它还能帮助我们梳理信息,通过构建和维护分类、类型和心理模型来理解信息,让我们有精力去探索和解决更多问题。在研究中,我们要努力实现与偏差的平衡共存,并且时刻关注那些未知的偏差,毕竟了解已知的偏差总好过被未知的偏差影响。
认知偏差这一概念与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对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有关。他们发现,人们在面对不同表述的相同选择时,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风险偏好。2002 年,卡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012 年他出版了《思考,快与慢》,引发了人们对行为科学的兴趣。
这些偏差不仅影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的行为,也影响成年人开展、规划、执行、主持和报告儿童研究结果的方式,而且其影响远不止于用户研究领域。
#### 2. 儿童研究的规则遵循
在儿童研究中,比成人研究更需关注 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适用于欧盟地区)和 COPPA(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适用于美国)等法规。此外,当地或国家可能也有相关的儿童研究立法。
例如,丹麦法律要求众多公共机构、非政府组织、协会和私人机构对与儿童有定期接触的潜在员工和志愿者进行审查。持有儿童证书的人需证明没有性虐待犯罪记录。
1989 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该公约列出了 12 项权利,明确童年与成年不同,持续到 18 岁,强调这是一个特殊的受保护时期,儿童应被允许有尊严地成长、学习、玩耍、发展和繁荣。在进行儿童研究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 儿童和年轻人与成年人享有相同的基本人权,同时还有承认其特殊需求的特定权利。
- 儿童既不是父母的财产,也不是无助的慈善对象。
- 他们是拥有自身权利的主体。
##### 2.1 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GDPR 为合法处理个人数据制定了原则,涵盖数据的收集、组织、存储、修改、使用等多个方面。作为研究人员,需遵守以下规则:
- **同意书**:在研究开始时,准备一份同意书,与受访者简介或招募筛选表一同提供。同意书要详细说明研究人员想收集的数据内容、方式、用途和原因。参与者(如父母、教师或监护人)需阅读同意书,手动勾选“我同意”选项并签字确认。研究人员要妥善保存同意书及相关数据,以便在受访者要求撤回同意时能方便获取。
- **减少不必要信息的收集**:与利益相关者讨论项目中确实需要收集和存储的信息。以视频记录为例,要考虑是否有人会查看以及团队成员是否有具体查看计划,若没有则可能无需收集。
- **确保数据安全存储和处理**:无论是自行存储处理数据,还是使用第三方工具,都要确保用户数据在每一个环节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