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性测试:现状与未来方向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16 02:22:27 阅读量: 21 订阅数: 34 AIGC 


人机交互手册:理论与应用
# 可用性测试:现状与未来方向
## 1. 引言
可用性测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评估方法,能显著提升产品质量。不过,它只是众多评估产品易用性方法中的一种。接下来将详细介绍可用性测试的定义、核心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 2. 可用性测试简史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软硬件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终端用户计算兴起,可用性测试开始流行。1982年的“计算机系统中的人为因素”会议上,首次描述了类似如今的“可用性测试”。早期,可用性测试受心理学研究实验模式影响,但这种模式受到了挑战。此后,相关书籍陆续出版,可用性测试方法也逐渐发展。
## 3. 可用性测试基础
有效的可用性测试具备以下六个特点:
- 聚焦可用性:测试应专注于产品的可用性,避免将其用于不恰当的目的,如预测产品销量。
- 参与者为最终用户或潜在最终用户:参与者需属于产品的目标市场,可通过用户画像或人物角色来筛选。
- 有待评估的产品或系统:几乎任何产品或技术都可进行可用性测试,包括软件、硬件及两者结合的产品。
- 参与者执行任务,通常边思考边说出想法:测试执行阶段,参与者执行任务,管理员指导并告知测试目的。任务选择需考虑重要性、可能出现的可用性问题以及对设计组件的探测。任务通常以场景形式呈现,场景的措辞和顺序都很重要。必要时,管理员可协助参与者,但需考虑干预时机、方式和数据处理。
- 数据记录与分析:通过多种测量方法相互印证来确认发现,识别可用性问题并确定其严重程度,同时也要关注设计中的积极方面。
- 测试结果传达给相关受众:如今,测试结果的传达方式更趋非正式,但标准报告格式有助于新从业者学习。高光视频带虽曾有价值,但如今其使用逐渐减少。
### 3.1 任务选择
在诊断测试中,选择任务有三个主要原因:
1. 包含重要任务,如频繁执行或对工作至关重要的任务,以及影响其他任务的关键任务。
2. 包含可能出现可用性问题的任务。
3. 包含探测设计组件的任务,以提高问题发现的全面性。
此外,任务还可能与产品的业务目标相关、是对先前测试结果的改进或为产品新增的任务。测试团队需根据时间和资源对任务列表进行精简。
### 3.2 任务场景生成
任务通常以场景形式呈现,旨在模拟实际使用环境。好的场景应简洁、使用用户语言、明确且提供足够信息。场景的顺序也可能影响测试结果,若存在依赖关系,需制定相应策略。
### 3.3 协助参与者执行任务
在诊断测试中,协助参与者推进任务是常见做法,目的是发现更多可用性问题。当参与者遇到困难时,管理员需决定是否干预、如何提供协助以及如何处理相关数据。
### 3.4 数据记录与分析
- **三角测量确认发现**:一个可用性问题往往会影响多个测量指标,通过结合多种测量方法来构建问题案例。
- **识别可用性问题**:大多数可用性问题在测试中显现,管理员需记录并分析问题,识别其根本原因。
- **确定问题严重程度**:使用问题严重程度量表可帮助确定哪些问题需要优先解决,但目前量表的使用缺乏一致性。
- **识别积极方面**:目前对设计中的积极方面缺乏有效的评估和分类。
### 3.5 测试结果传达
早期测试通常有正式报告和高光视频带,如今更倾向于非正式沟通。标准报告格式有助于新从业者学习,高光视频带虽曾有价值,但如今使用减少。
## 4. 可用性测试类型
可用性测试在产品开发周期的不同阶段都有帮助,常见类型包括:
- 探索性测试:在开发早期进行,解决高层次问题。
- 评估测试:在开发早期或中期进行,是最常见的测试类型。
- 验证或确认测试:在开发后期进行,确保产品满足最低可用性要求。
- 比较测试:在开发的任何阶段进行,比较多个产品的优缺点。
探索性和评估测试属于诊断或形成性测试,注重定性数据;验证/确认测试和比较测试属于总结性测试,注重定量数据。
### 4.1 非正式与无效测试
诊断测试有时被称为“非正式”,但缺乏科学严谨性并不等同于无效。无效测试可能缺少潜在用户等关键要素,而有效的非正式测试应遵循一定的方法要求。
### 4.2 可用性测试中的原型
原型的保真度可分为低、高或介于两者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