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一致性原理:Doris数据库存储与一致性的深入解读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2-27 08:48:26 阅读量: 101 订阅数: 23 


【大数据分析】Apache Doris高性能实时分析数据库:MPP架构下的多场景应用与优势分析以及部署应用和实战案例

# 1. 数据一致性基本原理
数据一致性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多个副本之间保持相同的数据状态,是数据库设计和操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致性模型定义了系统对外提供的数据一致性的承诺,常见的有强一致性、顺序一致性、因果一致性等。在数据库系统中,一致性保证通常涉及事务管理,确保了数据在并发访问和系统故障时仍保持正确性。本章将对数据一致性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及其在分布式系统中的应用场景进行探讨。
# 2. Doris数据库架构概述
## 2.1 Doris 架构组件
Doris 是一个适用于在线分析处理(OLAP)的MPP(大规模并行处理)数据库。它能够快速处理PB级别的数据,适用于数据仓库以及大数据量的业务分析场景。Doris 架构的设计,使得其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高性能。
主要组件如下:
- **FE (Frontend)**:负责整个集群的元数据管理,包括表结构、分区信息以及集群的负载均衡。FE 也作为客户端请求的入口,进行SQL解析、执行计划生成等。
- **BE (Backend)**:负责数据存储和计算,执行实际的数据分析和计算任务。BE 节点之间彼此独立,相互之间不共享数据。
- **Broker**:在某些情况下,Broker 节点可以用于查询加速和负载均衡。它在读取外部数据源时也可以起到作用。
### 2.1.1 架构优势
Doris 的架构设计让其具有以下优势:
- **高可用性**:FE 和 BE 均采用多副本机制,支持自动故障恢复。
- **水平扩展**:通过增加 BE 节点,可以轻松地扩展集群的存储和计算能力。
- **高性能**:MPP 架构允许在多个 BE 上并行处理数据,大幅缩短查询时间。
### 2.1.2 架构弹性
弹性是指系统在遇到节点故障、负载增加等情况时,仍能保持稳定运行的能力。Doris 通过以下策略实现架构的弹性:
- **副本机制**:数据在多个 BE 上有副本,任何节点故障都不会导致数据丢失。
- **动态负载均衡**:FE 会根据当前的集群负载和节点健康状态,动态分配任务。
## 2.2 Doris 数据模型与计算流程
Doris 支持明细表、聚合模型和更新模型,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选择适合的数据模型。
### 2.2.1 数据模型分类
- **明细模型**:存储原始数据,没有聚合,适合实时查询等场景。
- **聚合模型**:预先聚合数据,减少存储空间,提升查询性能,适合大多数数据分析场景。
- **更新模型**:适用于需要对数据进行小幅度更新的场景,如插入、删除、更新操作。
### 2.2.2 计算流程
Doris 的计算流程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解析**:FE 解析客户端的SQL查询语句。
2. **规划**:生成执行计划,包括数据的传输、转换和聚合等。
3. **执行**:FE 将执行计划发送给 BE,BE 节点执行实际的计算任务。
4. **结果输出**:BE 节点将计算结果返回给 FE,FE 将结果发送给客户端。
## 2.3 Doris 的查询处理
Doris 的查询处理过程涉及多个子模块和优化策略。它使用了向量化执行引擎和列式存储来提高查询效率。
### 2.3.1 向量化执行引擎
向量化执行引擎(Vectorized Execution Engine)通过将数据分块处理而不是逐行处理,显著提升查询性能。
### 2.3.2 列式存储
Doris 采用列式存储,列式存储天然支持高效的压缩和快速的数据检索。它使得相同数据类型的列可以连续存储,有利于查询引擎快速跳过不相关的列数据。
## 2.4 Doris 的查询优化
查询优化是提高数据库性能的关键一环。Doris 的查询优化器尝试寻找成本最低的执行计划。
### 2.4.1 查询计划生成
- **解析查询语句**:将 SQL 语句转化为解析树。
- **逻辑计划优化**:通过逻辑优化,如列裁剪、谓词下推等,生成逻辑执行计划。
- **物理计划选择**:选择最优的物理执行计划,考虑 CPU、内存和磁盘的使用率。
### 2.4.2 查询执行
- **任务调度**:FE 将执行计划分解为多个任务,并在 BE 之间进行调度。
- **数据处理**:BE 执行计算任务,利用向量化执行和列式存储的优势。
### 2.4.3 性能监控与反馈
- **性能指标监控**:持续监控查询执行的性能指标。
- **优化策略调整**:根据性能监控数据,调整优化策略。
Doris 通过这种方式,确保了在大规模数据分析场景下的高效运行。在下一章,我们将深入探讨 Doris 的存储机制和数据一致性保证。
在本章节中,我们探讨了Doris数据库的架构概述。首先,我们介绍了Doris的架构组件,包括FE、BE和Broker,分析了各组件的作用及其架构优势。接着,我们了解了Doris的数据模型和计算流程,以及其如何处理查询请求。最后,深入到查询优化的机制,包括查询计划的生成、执行以及性能监控与反馈。对Doris有了全面的认识后,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其存储机制和数据一致性保证。
# 3. Doris的存储机制与数据一致性
## 3.1 Doris数据存储模型
### 3.1.1 数据分布策略
Doris 作为一个大规模的 MPP(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分析型数据库,其数据分布策略决定了数据如何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这对于保持查询的高效性和系统的扩展性至关重要。
Doris 采用分区(Partition)策略来分散数据,一个表的数据可以被切分成多个分区,并分布到不同的物理存储节点上。它通过一致性哈希(Consistent Hashing)等技术,结合数据的分布特征,优化数据的分布和查询性能。
数据分布时,Doris 会根据表的定义,结合数据的分桶键(Bucket Key),将数据划分为多个桶(Bucket)。这些桶可以均匀分布在集群中的各个 BE(Backend)节点上。每个 BE 节点负责管理一部分数据的存储和计算,保证了负载均衡,并且在数据扩展时能够有效分散热点,避免单点过载。
### 3.1.2 数据副本机制
为了确保数据的高可用性和容错性,Doris 实现了数据副本(Replica)机制。每份数据都会被复制多份(默认为3份),存储在不同的 BE 节点上。这种机制允许在部分节点发生故障时,通过其他副本继续提供数据服务,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副本的管理和调度是由 FE(Frontend)节点协调的。FE 负责制定数据分布策略和副本放置计划,监控副本状态,并在节点故障时触发数据的重新复制。副本的维护是通过定期的心跳检测和副本同步操作来保证的。
## 3.2 Doris的数据一致性保证
### 3.2.1 一致性协议与模型
Doris 在保证数据一致性方面,遵循了 CAP(Consistency, Availability,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