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中的国标DEM数据应用秘籍】:全面掌握数据获取到空间分析的10大步骤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01 13:30:37 阅读量: 4 订阅数: 4 


# 摘要
本文详细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基础知识、获取与处理技术、空间分析应用以及高级分析技术。首先,介绍了GIS和DEM数据的基础和国标DEM数据的来源及格式。随后,本文深入分析了DEM数据的下载、预处理、存储与管理,并探讨了空间分析工具和DEM数据在地形分析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文中还讨论了高级空间分析技术如地表水文模型、高级地形可视化技术以及GIS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DEM数据的应用与评价,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 关键字
GIS;DEM数据;空间分析;地形分析;城市规划;灾害管理
参考资源链接:[批量转换工具:国标DEM转为ArcGIS GRD格式](https://wenku.csdn.net/doc/2enz0bnhka?spm=1055.2635.3001.10343)
# 1. GIS和DEM数据基础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表示地球表面高程信息的重要数据类型。本章首先将介绍GIS和DEM的基础知识,然后逐步深入探讨其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各个方面。
## 1.1 GIS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成、存储、编辑、分析、共享和显示地理信息的工具。GIS技术能够管理从简单点、线到复杂面和体的空间数据,通过空间分析,支持决策制定过程。
## 1.2 DEM的定义与应用
DEM代表数字高程模型,是一种存储地表高程信息的矩阵模型。它通常用于创建地形图、进行洪水分析、规划城市扩张等,是进行地理空间分析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 1.3 GIS和DEM的相互作用
在GIS中使用DEM数据能够进行各种地形分析,如高程分析、坡度坡向计算等。DEM数据和GIS系统相互结合,可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地理空间问题,提高地理空间数据的使用效率和分析精度。
我们将从下一章节开始,详细介绍DEM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等进一步的应用实践。
# 2. 国标DEM数据获取与处理
## 2.1 国标DEM数据的来源与格式
### 2.1.1 主要数据源介绍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利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是进行地形分析和空间分析的基础数据源。在中国,国标DEM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的全国统一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通常也被称作“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这些数据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 1:100万DEM数据
- 1:5万DEM数据
- 1:1万DEM数据
这些数据通常会遵循国家有关地理信息数据的格式和标准,例如CADRG(Compressed ARC Digitized Raster Graphics),ECW(Enhanced Compressed Wavelet),以及HJDRG(Highway Jiefang Road Digital Road Graphic)等格式。
### 2.1.2 数据格式解析和转换
解析和转换DEM数据格式是处理国标DEM数据的第一步。不同格式的DEM数据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使用场景,因此了解这些格式的特点以及如何在它们之间进行转换是至关重要的。
**CADRG和ECW格式** 是压缩型数据格式,适合在互联网上快速传输和存储。CADRG格式主要应用于航空和航海领域,而ECW格式则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中广泛支持。
**HJDRG格式** 是针对道路交通的高精度数字道路图,包含了道路、桥梁、隧道等道路相关的地理信息数据。
**数据转换** 可以通过GIS软件完成,例如使用ArcGIS进行格式转换的步骤如下:
1. 打开ArcGIS软件并加载原始的CADRG或ECW格式数据。
2. 使用ArcToolbox中的“数据管理工具”里的“栅格”工具进行格式转换。
3. 选择合适的输出格式,如TIFF或者IMG。
4. 设置输出参数,如像元大小、坐标系等。
5. 执行转换操作并保存新格式的数据。
在执行转换时,需要确保源数据的精确性和目标格式的兼容性,以避免数据精度损失和格式错误。
## 2.2 数据下载与预处理
### 2.2.1 下载DEM数据的工具和方法
获取国标DEM数据的工具有很多种,包括官方网站下载、第三方GIS数据提供商以及各类开源GIS软件的下载插件等。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官方的下载服务,用户可以根据需求直接下载1:100万、1:5万、1:1万等不同精度的DEM数据。官方网站一般会提供数据的使用说明和格式转换指导,是获取数据的正规途径。
除此之外,一些GIS软件提供了内置的下载器或者插件,能够实现DEM数据的直接下载和初步处理。例如,QGIS具有“下载管理器”插件,可以通过它下载并直接加载DEM数据。对于 ArcGIS,也有类似的工具或插件可以使用。
### 2.2.2 预处理步骤与质量控制
预处理是数据获取后,为保证数据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处理工作。这包括了数据校正、裁剪、填充等步骤,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数据校正** 主要是对获取的DEM数据进行几何校正,确保数据与实际地理位置一致,包括但不限于消除系统误差、纠正比例尺差异等。
**数据裁剪** 是指将大片区域的DEM数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裁剪,得到特定区域的数据。例如,如果只需要某个省份的数据,就可以对全国数据进行裁剪以提高处理效率和数据访问速度。
**数据填充** 是指对DEM数据中的空洞(NoData)区域进行填充。空洞可能是由于原始数据采集不完整或数据损坏造成的,填充可以通过插值等方式来完成。
在进行预处理时,还需要对数据的质量进行控制,常用的方法包括:
- **对比分析**:将获取的DEM数据与已知地形的实际状况进行对比。
- **统计分析**:通过计算数据的统计特性(如均值、方差等)来评估数据的可信度。
- **视觉检查**:利用GIS软件的可视化功能,通过图像放大缩小、多尺度对比等方式检查数据质量。
## 2.3 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 2.3.1 数据存储策略
存储是数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数据存储策略可以提高数据的访问效率和安全性。对于DEM数据的存储,需要考虑到数据量大、精度要求高等特点。
1. **分布式存储**:考虑到单机存储容量限制,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如Hadoop HDFS或云存储服务,可以有效扩展存储容量,并提高数据的可用性。
2. **压缩存储**:对DEM数据进行压缩可以节省存储空间,但需要注意压缩算法的选择,以免过多影响数据质量。
3. **元数据存储**:为每一组DEM数据建立详细的元数据记录,包括数据来源、生成时间、坐标系统、分辨率等信息,便于数据的查询和管理。
### 2.3.2 元数据管理和数据备份
元数据管理是保证数据可追溯性和易用性的关键。一个完整的元数据应该包含:
- 数据标识信息:如名称、版本、时间戳等。
- 数据内容描述:如数据范围、地理坐标、分辨率等。
- 数据来源和质量信息:包括数据提供者、采集时间、数据精度等。
- 数据使用和分发权限:关于数据的使用条件、版权信息、分发政策等。
而数据备份则是为了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应该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将备份文件存放在安全的位置。对于重要数据,还需要采用多重备份策略,如本地备份加云备份的组合。
```markdown
总结:本节介绍了国标DEM数据的来源、格式、预处理、存储与管理策略,为GIS专业人员和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DEM数据处理流程和方法。
```
# 3. 空间分析基础与DEM数据应用
## 3.1 空间分析概念及工具介绍
### 空间分析的重要性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核心功能之一,它涉及到对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管理和分析,以解决与空间位置有关的问题。这种分析通常需要整合不同来源和格式的数据,通过建模和算法的使用,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空间分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分析、环境监测、灾害预防与管理等多个领域。
### 常用GIS软件和工具
GIS领域中有许多强大的软件工具可以进行空间分析,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 **ArcGIS**:由Esri开发,是全球市场上最流行的商业GIS软件之一,提供丰富的空间分析工具和模块。
- **QGIS**:一款免费开源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具有和商业软件相媲美的空间分析功能。
- **GRASS GIS**:一个用于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开源软件,它提供了很多模块进行地形分析、遥感分析等。
- **SAGA GIS**:又一个开源的GIS软件,专注于模块化和自动化的地理分析任务。
- **Whitebox GAT**:一个主要侧重于水文分析、地形处理和遥感应用的开源GIS工具。
在选择GIS软件时,需要考虑其功能、成本以及与现有数据格式的兼容性等因素。对于学术研究和小规模项目,开源GIS软件往往是经济实惠的选择。对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并需要高精度结果的企业级应用,商业软件如ArcGIS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 3.2 DEM数据在地形分析中的应用
### 地形特征提取
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提供了地形表面的精确三维表示,使得可以提取一系列地形特征,包括:
- **高程数据**:基础地形表面的垂直距离变化。
- **坡度**:地形表面的倾斜程度,通常以角度或百分比表示。
- **坡向**:地形表面倾斜方向的度量,以度为单位,介于0到360度之间。
利用GIS软件提取这些特征的过程通常包括:首先导入DEM数据到GIS软件中,然后通过内置的分析工具计算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参数。提取的地形特征可以用于更复杂的分析,例如确定最适宜的道路建设位置或者评估区域的水文特性。
### 高程分析和坡度坡向计算
高程分析通常涉及创建等高线地图,以可视化地表的高程差异。而坡度和坡向分析则是通过计算地面每一部分的倾斜角度和方向,来帮助理解水流路径、土壤侵蚀和滑坡风险等。
代码示例:使用QGIS Python脚本工具提取坡度和坡向信息。
```python
# 示例代码段:使用Python在QGIS中计算坡度和坡向
from qgis.core import QgsRasterLayer, QgsProcessingAlgorithm, QgsProcessingParameterRasterLayer, QgsProcessingParameterFeatureSink
import processing
class SlopeAndAspectAlgorithm(QgsProcessingAlgorithm):
INPUT_DEM = 'INPUT_DEM'
OUTPUT_SLOPE = 'OUTPUT_SLOPE'
OUTPUT_ASPECT = 'OUTPUT_ASPECT'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def name(self):
return "slope_and_aspect"
def displayName(self):
return "Calculate Slope and Aspect"
def createInstance(self):
return SlopeAndAspectAlgorithm()
def initAlgorithm(self, config=None):
self.addParameter(
QgsProcessingParameterRasterLayer(
self.INPUT_DEM,
"Input DEM",
defaultValue=None
)
)
self.addParameter(
QgsProcessingParameterFeatureSink(
self.OUTPUT_SLOPE,
"Output Slope",
QgsProcessing.TypeRaster,
defaultValue=None
)
)
self.addParameter(
QgsProcessingParameterFeatureSink(
self.OUTPUT_ASPECT,
"Output Aspect",
QgsProcessing.TypeRaster,
defaultValue=None
)
)
def processAlgorithm(self, parameters, context, feedback):
dem_layer = self.parameterAsRasterLayer(parameters, self.INPUT_DEM, context)
output_slope = self.parameterAsOutputLayer(parameters, self.OUTPUT_SLOPE, context)
output_aspect = self.parameterAsOutputLayer(parameters, self.OUTPUT_ASPECT, context)
processing.run("gdal:slope", {'INPUT':dem_layer,'BAND':1,'Z_FACTOR':1,'OUTPUT':'TEMPORARY_OUTPUT'})[‘OUTPUT’]
processing.run("gdal:aspect", {'INPUT':dem_layer,'BAND':1,'PROJ_TYPE':0,'Z_FACTOR':1,'TRUNCATE':0,'ZERO_FOR_FLAT':False,'SCALE':1,'OUTPUT':'TEMPORARY_OUTPUT'})[‘OUTPUT’]
return {self.OUTPUT_SLOPE: output_slope, self.OUTPUT_ASPECT: output_aspect}
# 使用上述算法计算坡度和坡向
alg_params = {
self.INPUT_DEM: 'path_toDEM',
self.OUTPUT_SLOPE: 'path_toOutputSlope',
self.OUTPUT_ASPECT: 'path_toOutputAspect'
}
results = processing.run("slope_and_aspect", alg_params)
#坡度和坡向的路径输出
slope_result_path = results[self.OUTPUT_SLOPE]
aspect_result_path = results[self.OUTPUT_ASPECT]
```
在此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QGIS处理算法类`SlopeAndAspectAlgorithm`,它负责接收DEM数据,然后调用GDAL工具来计算坡度和坡向。计算结果被保存为指定的输出路径。
### 3.3 DEM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 城市扩张监测
城市规划中一个关键的应用是监控城市扩张。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使用模式会发生变化,了解和预测这些变化对于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 水文分析与风险评估
利用DEM数据可以有效地进行水文分析,包括流域边界划分、河流网络提取等,从而对洪水风险进行评估,并据此规划防洪措施和土地使用。
### 3.3 DEM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 城市扩张监测
城市扩张监测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点。监测城市扩张可以帮助政府或规划者理解城市发展的动态,从而制定相应的城市规划政策和土地利用规划。
```mermaid
graph TD;
A[开始监测城市扩张] --> B[收集历史和近期的DEM数据];
B --> C[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城市边界变化];
C --> D[识别扩张热点区域];
D --> E[评估扩张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E --> F[制定相应的规划政策以引导合理扩张];
```
在这个流程中,首先需要收集对应时期的历史和最近时期的DEM数据,然后利用GIS工具进行分析。通过DEM数据,我们可以识别出城市扩张的热点区域,进一步分析扩张对于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政策来引导合理扩张。
#### 水文分析与风险评估
水文分析是DEM数据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特别是在城市规划中。通过水文分析,我们可以识别流域边界、计算河流网络以及评估洪水风险。
```mermaid
graph LR;
A[进行水文分析] --> B[使用DEM数据计算流域边界];
B --> C[提取河流网络];
C --> D[应用模型评估洪水风险];
D --> E[制定防洪措施和土地使用规划];
```
水文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使用DEM数据来计算流域边界,进一步提取河流网络。然后可以应用不同的模型来评估洪水风险,最终制定出合理的防洪措施和土地使用规划。这有助于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并且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高级空间分析技术,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DEM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中。
# 4. 高级空间分析技术与DEM数据
## 4.1 地表水文模型与DEM数据
### 4.1.1 流向分析和流域划分
地表水文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高级应用,它利用DEM数据来模拟地表水的流动,确定水流方向和流域的边界。流向分析(Flow Direction)是指确定每个DEM单元格的水流方向,这通常依赖于局部地形的倾斜和坡度信息。流域划分(Watershed Delineation)则是基于流向分析的结果,将地形划分为相互独立的水文单元。
流向分析通常涉及到确定每个单元格水流进入的相邻单元格,这通过计算中心单元格的坡度来完成。例如,在多数GIS软件中,D8算法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它假设中心单元格的水流只能流向其八个邻居中的一个。
```python
# 示例:使用Python的GDAL库来计算流向
from osgeo import gdal
import numpy as np
# 打开DEM数据
dataset = gdal.Open('dem.tif')
dem_array = dataset.ReadAsArray()
# 假设dem_array已经包含了DEM数据,进行流向分析的伪代码
# 这里我们仅展示代码逻辑,未展示具体的实现细节
flow_directions = calculate_flow_directions(dem_array)
```
上述代码块的`calculate_flow_directions`函数是一个假设函数,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使用的GIS软件包或库进行编写。计算后的流向数据通常以特定的编码形式存储,如使用整数来表示流向。
流域划分需要流向数据作为输入,结合地形中的分水岭(watershed divides)来划分流域边界。分水岭通常是高程数据中局部最大值点的连线,用以区分不同流域。
### 4.1.2 洪水模拟与风险评估
洪水模拟是GIS中利用DEM数据进行水文分析的重要方面。它模拟在给定的降雨事件下,流域中水流的积累和传播。通过洪水模拟,可以预测洪水的可能影响区域,对洪水风险进行评估。通常,这涉及到构建一个包含水动力学原理的模型,比如二维扩散波模型或圣维南方程。
GIS工具提供了模拟洪水事件的强大功能,通过输入地形、降雨量、地表粗糙度等参数,生成洪水淹没区域和深度。灾害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制定疏散计划和应急措施。
```mermaid
graph LR
A[开始洪水模拟] --> B[输入地形数据]
B --> C[输入降雨参数]
C --> D[输入地表粗糙度]
D --> E[运行水文模型]
E --> F[分析洪水淹没范围]
F --> G[输出洪水风险地图]
```
在上述流程图中,我们展示了洪水模拟的基本步骤,从输入数据到输出风险地图的过程。洪水风险评估需要分析模拟结果,确定受威胁区域和人群,以及可能受到的财产损失。
## 4.2 高级地形可视化技术
### 4.2.1 三维地形建模
随着技术的发展,三维地形建模已经成为GIS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维地形模型可以提供更加直观和真实的地形展示,对于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地质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三维地形建模通常结合DEM数据和地表纹理来实现。首先,DEM数据被用来创建地形的基础网格,然后通过添加色彩、纹理等视觉元素,使得地形模型更加逼真。高级的可视化技术甚至能模拟光照效果,提供日夜变化的视觉体验。
```python
# 示例:使用Python的PyVista库来创建三维地形模型
import pyvista as pv
import numpy as np
# 假设dem_array已经包含了DEM数据
# 这里我们仅展示代码逻辑,未展示具体的实现细节
# 创建地形网格
terrain = pv地形网格化(dem_array)
# 添加色彩映射
terrain.plot(cmap='terrain')
```
上述代码使用了`PyVista`库,这是一个专门用于三维数据处理和可视化的Python库。通过调用`.plot()`函数,可以快速在窗口中展示地形模型。
### 4.2.2 可视化效果增强与渲染
可视化效果的增强可以显著提升用户对地形数据的感知和理解。这包括光影效果、细节增强、色彩调整等。渲染技术能够改善视觉效果,使三维模型更加生动和贴近现实。
现代GIS软件通常提供了丰富的渲染工具,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来调整视觉效果。例如,可以增强高程的视觉差异,突出特定的地形特征,或者添加注释和标签。
```markdown
| 参数设置 | 作用描述 |
|----------|----------|
| 光照角度 | 调整光照方向,模拟不同时间段的光照效果 |
| 高程阴影 | 强化地形高低变化,增强立体感 |
| 地表纹理 | 添加真实感地表纹理,提升视觉效果 |
| 颜色映射 | 通过色彩映射来表示不同的高程区间 |
```
通过以上参数设置,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渲染效果。GIS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设置,以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 4.3 GIS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
### 4.3.1 灾害风险区划
GIS在灾害管理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用于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灾害风险区划是指将地理空间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具有相似的灾害风险水平。这可以通过结合多种数据源来完成,如历史灾害记录、社会经济数据、地形数据等。
DEM数据在灾害风险区划中起到基础作用。例如,基于高程数据可以评估洪水风险区、滑坡易发区等。通过GIS的叠加分析功能,可以将DEM数据与其他空间数据相结合,形成灾害风险图。
```python
# 示例:使用Python的ArcPy库来创建灾害风险区划图
import arcpy
# 设置工作环境
arcpy.env.workspace = 'C:/GIS风险管理项目'
# 运行空间分析工具,生成灾害风险区划图
arcpy.Intersect_analysis(['flood_risk.shp', 'landslide_risk.shp'], 'hazard_risk.zon')
# 输出灾害风险区划图
hazard_risk_map = arcpy.MakeFeatureLayer_management('hazard_risk.zon', 'hazard_risk.lyr')
```
上述代码利用了`ArcPy`库来进行叠加分析,最终生成的`hazard_risk.lyr`是一个包含了多种灾害风险区划信息的图层。
### 4.3.2 灾害应急响应与规划
GIS在灾害应急响应和规划阶段中,提供实时的空间数据支持,帮助决策者快速制定和调整应对策略。通过实时更新的地理数据,GIS可以及时发现灾情、评估损害,并对救援资源进行调度。
DEM数据在此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在洪水发生时,DEM数据可以帮助确定洪水的淹没范围,提供地面高程信息,辅助救援队伍选择最佳路径。
```mermaid
graph LR
A[灾害发生] --> B[收集实时地理数据]
B --> C[GIS空间分析]
C --> D[确定灾情与损害]
D --> E[制定救援方案]
E --> F[资源调度与救援行动]
```
整个流程涉及到对地理空间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分析,DEM数据是其中的关键输入之一,对于救援队伍高效运作至关重要。
通过对高级空间分析技术与DEM数据的深入探讨,我们已经了解了它们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和作用。下一章将通过案例研究,分析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和潜在价值。
# 5. 案例研究与实践
## 5.1 实际案例分析
### 5.1.1 案例选择与背景介绍
选择一个具体案例,例如某地区的城市扩张监测与风险评估,可以详细展示GIS和DEM数据的实际应用。案例背景应详细描述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城市化进程、存在的环境问题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5.1.2 数据获取与处理流程
根据选定的案例,详细介绍获取DEM数据的步骤,包括:
- **数据来源与格式**:阐述国标DEM数据的来源,比如是否来自公开的地理信息中心。数据格式应描述为例如GeoTIFF或IMG等,并说明为什么选择这种格式。
- **下载DEM数据的工具和方法**:列举常用的下载工具,如GDAL/OGR库的ogr2ogr命令行工具,或其它商业软件如ArcGIS。同时提供数据下载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 **预处理步骤与质量控制**:说明对DEM数据进行投影转换、数据裁剪、空洞填补等预处理步骤,同时介绍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如使用哪种插值方法来填充无效数据。
- **数据存储策略**:描述如何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高效可靠的存储系统中,例如关系型数据库或分布式文件系统。
### 示例代码块
```bash
# 使用ogr2ogr进行DEM数据下载和格式转换
ogr2ogr -f "GeoTIFF" dem.tif http://path-to-dem-data source.tif
# DEM数据裁剪操作
gdal_translate -projwin -180 90 180 -90 dem.tif clipped_dem.tif
# 使用栅格计算器进行空洞填补
gdal_calc.py --calc="A*0 + B" --A dem.tif --B 1 -B dem-filled.tif --NoDataValue 0
```
## 5.2 分析结果的应用与评价
### 5.2.1 分析结果的应用领域
详述分析结果在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展示如何运用分析结果进行决策支持。例如,描述如何将坡度坡向计算应用于土方量估算,在土木工程中规划道路和建筑用地。
### 5.2.2 结果评价与改进建议
对分析结果的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例如,提出新的算法用于改善数据的精度,或建议对数据处理流程进行优化以提高效率。
## 5.3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 5.3.1 技术进步对GIS的影响
探讨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GIS及DEM数据处理的影响。比如,分析AI如何在模式识别和分类任务中提高DEM数据的分析效率和准确率。
### 5.3.2 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讨论当前GIS和DEM数据处理中面临的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跨平台兼容性等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例如数据融合、实时分析和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
通过以上章节,本文提供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探讨,既涵盖了从获取到处理的基础知识,也包含了高级分析技术和应用实践的深入讨论,对GIS行业内的专业人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