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微胶囊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9-06 01:08:54 阅读量: 6 订阅数: 11 AIGC 


印刷与包装创新技术
### 多功能微胶囊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在材料科学领域,微胶囊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备受关注。本文将介绍几种不同类型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以及应用前景,包括自修复微胶囊涂层、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以及光敏树脂板的超弹性研究。
#### 自修复微胶囊涂层
自修复材料能够在受到损伤后自动恢复其性能,这一特性在防水涂层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材料与制备**
- **实验材料**: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包括甲醛溶液、三聚氰胺、间苯二酚、柠檬酸、十二烷基硫酸钠、三乙醇胺、甲基三(甲乙酮肟基)硅烷(MOS)、羟基封端硅油以及防水涂层YH200等。
- **自修复微胶囊的制备**:首先将三聚氰胺和甲醛溶液混合,用三乙醇胺调节pH至8.5,水浴搅拌30分钟后冷却得到透明的三聚氰胺 - 甲醛树脂预聚物溶液。然后将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去离子水搅拌溶解,滴加羟基封端硅油,在500 rpm下乳化1小时。接着将预聚物溶液滴入乳液中,搅拌10分钟后加入间苯二酚,调节pH至4.5,升温至60 °C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并干燥,得到微胶囊。
- **含自修复微胶囊涂层的制备**:将10 wt.%的自修复微胶囊和5 wt.%的MOS加入到防水涂层YH200中,超声振动10分钟去除气泡,然后均匀涂覆在玻璃板表面,在40 °C烘箱中固化24小时。通过在涂层表面划痕并在40 °C烘烤24小时完成修复。
- **性能表征**
- **微观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显示,微胶囊具有稳定的球形结构,三聚氰胺 - 甲醛树脂在芯材液滴表面形成致密的壳层,能有效防止芯材泄漏。微胶囊表面粗糙,增加了与涂层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力,提高了与基底的相容性。微胶囊粒径主要分布在5 - 60 µm之间,平均粒径约为32.7 µm。
- **化学组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微胶囊中三聚氰胺 - 甲醛树脂壳层成功包裹了羟基封端硅油芯材。
- **自修复机制**:当涂层受损出现裂缝时,MOS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形成硅醇,同时微胶囊破裂,端羟基硅油作为修复剂填充裂缝,并与硅醇交联缩合修复损伤。修复后涂层的拉伸强度恢复约70%,但伸长长度会进一步减小。
| 实验步骤 | 操作内容 |
| ---- | ---- |
| 自修复微胶囊制备 | 三聚氰胺与甲醛溶液混合,调节pH,水浴搅拌,冷却得预聚物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去离子水溶解,滴加羟基封端硅油乳化;预聚物溶液滴入乳液,加间苯二酚,调节pH和温度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
| 含自修复微胶囊涂层制备 | 自修复微胶囊和MOS加入防水涂层,超声去气泡,涂覆在玻璃板,固化 |
|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