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与混叠:原理、演示及应用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0 02:33:05 阅读量: 3 订阅数: 8 

### 采样与混叠:原理、演示及应用
#### 1. 采样定理
采样是将连续时间信号转换为离散时间信号的过程,而采样定理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香农采样定理指出:一个带宽受限的连续时间信号 $x(t)$,若其频谱中没有高于 $f_{max}$ 的频率分量,当采样率 $f_s = 1/T_s$ 大于 $2f_{max}$ 时,就可以从其采样值 $x(nT_s)$ 中精确地重建出原始信号。
带宽受限信号是指由正弦信号之和组成,且所有频率都限制在 $0 ≤ f ≤ f_{max}$ 范围内的信号,可表示为:
\[x(t) = \sum_{k=0}^{N} x_k(t)\]
其中,每个单独的信号形式为 $x_k(t) = A_k \cos(2\pi f_k t + \phi_k)$,且 $0 ≤ f_k ≤ f_{max}$。对该信号进行采样后,得到:
\[x[n] = x(nT_s) = \sum_{k=0}^{N} x_k(nT_s) = \sum_{k=0}^{N} x_k[n]\]
这里,$x_k[n] = A_k \cos(\hat{\omega}_k n + \phi_k)$,其中 $\hat{\omega}_k = 2\pi f_k / f_s$。若采样率高于奈奎斯特率(即 $f_s > 2f_{max} ≥ 2f_k$),则对于每个 $x_k[n]$,有 $|\hat{\omega}_k| ≤ \pi$。
下面是采样与重建系统的示意图:
```mermaid
graph LR
classDef process fill:#E5F6FF,stroke:#73A6FF,stroke-width:2px;
A[x(t)]:::process --> B[理想 C - to - D 转换器]:::process
B --> C[x[n]]:::process
C --> D[理想 D - to - C 转换器]:::process
D --> E[y(t)]:::process
B -.-> |fs = 1/Ts| D
```
#### 2. 频闪演示
频闪演示是一种直观展示混叠现象的有效方法。通过一个附着在电机轴上以恒定角速度旋转的圆盘,以及一个可变闪光频率的频闪灯来进行演示。
- **高闪光率情况**:当闪光率非常高,例如是圆盘旋转率的 9 倍(圆盘转速为 750 rpm,闪光率为 6750 rpm)时,圆盘在两次闪光之间旋转的角度很小,每次闪光圆盘旋转 $360^{\circ}/9 = 40^{\circ}$,且旋转方向为顺时针,角度变化为 $-40^{\circ}$,此时较高的旋转率被转换为较低的旋转率。
- **闪光率等于旋转率情况**:当闪光率等于圆盘的旋转率(750 次/分钟)时,圆盘上的斑点看起来静止不动。这是因为斑点在两次闪光之间恰好旋转一圈,每次闪光时都处于同一位置,类似于采样正弦波的频率混叠到零的情况。实际上,允许圆盘在两次闪光之间旋转整数圈的较慢闪光率(如 375、250、187.5、150 和 125 次/分钟)也会产生相同的效果。
- **闪光率略高于旋转率情况**:当闪光率略高于旋转率(如 806 次/分钟)时,圆盘在两次闪光之间旋转略小于一圈。通过计算可得,角度变化 $\Delta\theta = -360^{\circ} \times \frac{1/806}{1/750} = -335^{\circ} = +25^{\circ}$,尽管负号表示顺时针旋转,但由于角度变化接近 $-360^{\circ}$,我们会观察到一个小的正角度变化,斑点看起来会逆时针移动。
为了对频闪实验进行数学分析,我们用复数来表示斑点的位置:
\[p(t) = x(t) + jy(t) = r e^{-j(2\pi f_m t - \phi)}\]
其中,负号表示顺时针旋转,初始相位 $\phi$ 指定了 $t = 0$ 时斑点的位置,$f_m$ 是电机的旋转频率,$r$ 是圆盘半径。频闪灯以固定的闪光率 $f_s$ 对 $p(t)$ 进行采样,第 $n$ 次闪光时斑点的位置可表示为离散时间信号:
\[p[n] = p(t)|_{t=nT_s} = p(nT_s) = p(n/f_s) = r e^{-j(2\pi (f_m / f_s) n - \phi)}\]
若满足采样定理的约束条件(即 $f_s > 2|f_m|$),实验中不会出现混叠现象,斑点看起来会顺时针旋转。当闪光率低于 $2|f_m|$ 时,圆盘在两次闪光之间会旋转一圈或多圈,从而引入混叠现象。
假设我们要找到所有可能的闪光率,使斑点以每闪 $25^{\circ}$ 的速度逆时针移动,可通过以下步骤求解:
1. 期望的斑点旋转可表示为:
\[d[n] = r e^{+j(2\pi (25/360) n + \psi)}\]
其中,$2\pi (25/360)$ 是 $25^{\circ}$ 转换为弧度的值,初始相位 $\psi$ 设为与 $p[n]$ 中的 $\phi$ 相等,即 $d[0] = p[0]$。
2. 令 $p[n] = d[n] e^{j2\pi \ell n}$(其中 $\ell$ 为整数),可得:
\[r e^{-j(2\pi (f_m / f_s) n - \phi)} = r e^{+j(2\pi (25/360) n + \phi)} e^{j2\pi \ell n}\]
3. 化简上述方程:
\[-\left(2\pi \frac{f_m}{f_s} n - \phi\right) = +\left(2\pi \frac{25}{360} n + \phi\right) + 2\pi \ell n\]
\[- \frac{f_m}{f_s} = \frac{25}{360} + \ell\]
\[-f_m = f_s \left(\frac{25}{360} + \ell\right)\]
4. 最终求解闪光率(每分钟):
\[f_s = \frac{-f_m}{(5/72) + \ell}\]
为了得到正的闪光率值,由于电机顺时针旋转率为负($-f_m$),我们选择 $\ell = -1, -2, -3, \cdots$ 来生成不同的解。例如,当电机转速为 750 rpm 时,不同 $\ell$ 值对应的闪光率如下表所示:
| $\ell$ | -1 | -2 | -3 | -4 |
| ---- | ---- | ---- | ---- | ---- |
| $f_s$(次/分钟) | 805.97 | 388.49 | 255.92 | 190.81 |
#### 3. 频谱解释
频闪演示涉及复指数信号的采样,我们可以用频谱图来呈现结果。旋转圆盘的模拟频谱在 $f = -f_m$ 周期/分钟处有一个单一的频率分量。当频闪灯以 $f_s$ 次/分钟的速率闪光时,离散时间信号 $p[n]$ 的频谱包含无限多条频率线,归一化频率为:
\[\hat{\omega}_{\ell} = 2\pi \frac{-f_m}{f_s} + 2\pi \ell = -\hat{\omega}_m + 2\pi \ell\]
其中,$\ell = 0, \pm1, \pm2, \pm3, \cdots$。创建离散时间信号频谱的步骤如下:
1. 计算归一化电机频率 $\hat{\omega}_m$(通过将电机频率除以 $f_s$),并在 $\hat{\omega} = -\hat{\omega}_m$ 处绘制频谱线,负号表示顺时针旋转。
2. 将电机的归一化频谱线通过所有整数倍的 $2\pi$ 进行平移复制,以体现离散时间指数信号的混叠。
我们的视觉系统在观察频闪实验时,会选择频谱中最接近 $\hat{\omega} = 0$ 的频率分量,就像一个 D - to - C 转换器一样。因此,频闪信号 $p[n]$ 看起来会以该最低归一化频率旋转。最后,需要将离散时间频率 $\hat{\omega}$ 转换回模拟频率 $f = \hat{\omega} f_s$,以得到感知到的模拟旋转率(单位:rpm)。
当采样率可变而 $f_m$ 固定时,问题稍微复杂一些。但我们可以通过图形方法解决,因为期望的斑点频率在离散时间频谱中定义了一条线 $\hat{\omega}_d$(单位:弧度/闪),这条线最接近原点。我们需要给 $\hat{\omega}_d$ 加上一个整数倍的 $2\pi \ell$,使其与归一化电机旋转频率匹配:
\[\hat{\omega}_d + 2\pi \ell = \hat{\omega}_m = -2\pi \frac{f_m}{f_s}\]
求解该方程可得闪光率 $f_s$:
\[f_s = \frac{-2\pi f_m}{\hat{\omega}_d + 2\pi \ell}\]
#### 4. 相关问题及解答
以下是一些与采样和混叠相关的问题及解答:
- **P - 4.1**:已知 $x(t) = 11 \cos(7\pi t - \pi/3)$,分别在采样频率 $f_s$ 为 9 samples/s、6 samples/s 和 3 samples/s 时,确定离散时间信号 $x[n] = A \cos(\hat{\omega}_1 n + \phi)$ 中 $A$、$\phi$ 和 $\hat{\omega}_1$ 的值($0 ≤ \hat{\omega}_1 ≤ \pi$),并判断信号是过采样还是欠采样。
1. 当 $f_s = 9$ samples/s 时:
- $\hat{\omega}_1 = 2\pi \times \frac{7}{9} = \frac{14\pi}{9}$,由于要满足 $0 ≤ \hat{\omega}_1 ≤ \pi$,对其进行归一化,$\hat{\omega}_1 = \frac{14\pi}{9} - 2\pi = -\frac{4\pi}{9}$,取绝对值后为 $\frac{4\pi}{9}$。
- $A = 11$,$\phi = -\pi/3$。
- 因为 $f_s = 9 > 2f_{max} = 2\times\frac{7}{2} = 7$,所以是过采样。
2. 当 $f_s = 6$ samples/s 时:
- $\hat{\omega}_1 = 2\pi \times \frac{7}{6} = \frac{7\pi}{3}$,归一化后 $\hat{\omega}_1 = \frac{7\pi}{3} - 2\pi = \frac{\pi}{3}$。
- $A = 11$,$\phi = -\pi/3$。
- 因为 $f_s = 6 > 2f_{max} = 7$ 不成立,所以是欠采样。
3. 当 $f_s = 3$ samples/s 时:
- $\hat{\omega}_1 = 2\pi \times \frac{7}{3} = \frac{14\pi}{3}$,归一化后 $\hat{\omega}_1 = \frac{14\pi}{3} - 4\pi = \frac{2\pi}{3}$。
- $A = 11$,$\phi = -\pi/3$。
- 因为 $f_s = 3 < 2f_{max} = 7$,所以是欠采样。
- **P - 4.2**:判断离散时间余弦信号 $x_1[n] = \cos(0.9\pi n + 0.1\pi)$、$x_2[n] = \cos(-2.9\pi n + 0.1\pi)$、$x_3[n] = \cos(5.1\pi n - 0.1\pi)$、$x_4[n] = \cos(6.9\pi n - 0.1\pi)$ 和 $x_5[n] = \cos(-7.1\pi n - 0.1\pi)$ 中哪些是相等的。
- 对于 $x_2[n] = \cos(-2.9\pi n + 0.1\pi) = \cos((-2.9\pi + 2\pi)n + 0.1\pi) = \cos(-0.9\pi n + 0.1\pi) = \cos(0.9\pi n - 0.1\pi + \pi) = -\cos(0.9\pi n - 0.1\pi)$,与 $x_1[n]$ 不相等。
- 对于 $x_3[n] = \cos(5.1\pi n - 0.1\pi) = \cos((5.1\pi - 4\pi)n - 0.1\pi) = \cos(1.1\pi n - 0.1\pi) = \cos((1.1\pi - 2\pi)n - 0.1\pi) = \cos(-0.9\pi n - 0.1\pi) = \cos(0.9\pi n + 0.1\pi - \pi) = -\cos(0.9\pi n + 0.1\pi)$,与 $x_1[n]$ 不相等。
- 对于 $x_4[n] = \cos(6.9\pi n - 0.1\pi) = \cos((6.9\pi - 6\pi)n - 0.1\pi) = \cos(0.9\pi n - 0.1\pi)$,与 $x_1[n]$ 不相等。
- 对于 $x_5[n] = \cos(-7.1\pi n - 0.1\pi) = \cos((-7.1\pi + 8\pi)n - 0.1\pi) = \cos(0.9\pi n - 0.1\pi)$,与 $x_4[n]$ 相等。
- **P - 4.3**:已知理想 D - to - C 转换器的采样率 $f_s = 3600$ Hz,对于离散时间信号 $y[n]$,分别确定其连续时间输出信号 $y(t)$。
- 当 $y[n] = 8 \cos(0.6\pi n - \pi/3)$ 时:
- 对应的连续时间频率 $\omega = \hat{\omega} f_s = 0.6\pi \times 3600 = 2160\pi$ rad/s。
- 所以 $y(t) = 8 \cos(2160\pi t - \pi/3)$。
- 当 $y[n] = 4 \cos(1.2\pi n - \pi/4)$ 时:
- 因为 $1.2\pi > \pi$,需要进行归一化,$\hat{\omega} = 1.2\pi - 2\pi = -0.8\pi$,取绝对值后为 $0.8\pi$。
- 对应的连续时间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