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深度学习入门与单神经元建模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30 01:11:41 阅读量: 23 订阅数: 15 AIGC
PDF

AI赋能物联网实战

### 物联网深度学习入门与实践 #### 1.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概述 在探索人工智能领域时,机器学习(ML)和深度学习(DL)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机器学习涵盖了多种用于分类和回归的流行算法,如线性回归、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SVM)、朴素贝叶斯和决策树等。通过这些算法,我们可以进行诸如预测热电站的电力生产,以及对葡萄酒的好坏进行分类等任务。同时,我们也学习了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的区别。 而深度学习则是基于多层模型的神经网络,近年来成为了热门话题,深受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投资者的青睐。深度学习已经在许多任务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例如在目标检测任务中达到了超越人类水平的准确率,还击败了世界围棋九段高手。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深度学习的发展历程、核心概念以及如何在物联网生成的数据上应用深度学习。 #### 2. 深度学习的发展历程 深度学习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以下是深度学习发展历程中的一些关键节点: - **起源阶段**:1943年,McCulloch和Pitts发表了论文《A Logical Calculus Of The Ideas Immanent In Nervous Activity》,提出了第一个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执行逻辑运算(如与、或、与非)的阈值设备。 - **图灵测试**:1950年,Alan Turing在其开创性著作《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提出了图灵测试,用于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 - **感知机模型**:1957年,Rosenblatt在报告《The Perceptron—a perceiving and recognizing automaton》中为能够从经验中学习的网络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当时计算资源的限制,这些模型的性能受到了严重制约。 尽管这些早期的论文看起来年代久远,但它们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对于理解深度学习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这些论文的链接: - [A Logical Calculus Of The Ideas Immanent In Nervous Activity, McCulloch and Pitts](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BF02478259) - [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 Alan Turing](http://phil415.pbworks.com/f/TuringComputing.pdf) - [The Perceptron—a perceiving and recognizing automaton, Rosenblatt](https://blogs.umass.edu/brain-wars/files/2016/03/rosenblatt-1957.pdf) - [On the Origin of Deep Learning, Wang and Raj](https://arxiv.org/pdf/1702.07800.pdf) 经过两次AI寒冬和一些成功的突破(如2012年Alex Krizhvesky、Ilya Sutskever和Geoffrey Hinton的AlexNet在年度ImageNet挑战赛中取得了16%的错误率),如今深度学习已经超越了大多数现有的AI技术。从Google Trends的数据可以看出,大约在2014年左右,深度学习开始流行并持续增长。 #### 3. 深度学习兴起的原因 深度学习在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得益于以下两个关键因素: - **大量高质量数据集的可用性**: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海量的图像、视频、文本和音频等数据集。虽然大部分数据是未标记的,但通过许多领先研究人员的努力(如Fei Fei Li创建的ImageNet数据集),我们现在可以获得大量标记的数据集。数据是深度学习模型的“燃料”,数据的数量和多样性越多,模型的性能就越好。 - **图形处理单元(GPU)的并行计算能力**:在深度学习模型中,矩阵乘法和矩阵加法这两个数学矩阵运算起着关键作用。GPU使得这些运算能够并行化处理所有神经元,从而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 随着对深度学习的兴趣不断增长,人们还提出了许多改进措施,如更好的梯度下降优化器(如Adam和RMSprop)、新的正则化技术(如dropout和批量归一化)以及各种深度学习库(如TensorFlow、Theano、Torch、MxNet和Keras),这些都使得定义和训练复杂的架构变得更加容易。 根据deeplearning.ai的创始人Andrew Ng的观点,尽管深度学习存在大量的炒作和狂热投资,但由于计算设备的不断改进,我们不会再经历另一次AI寒冬。如今,像Google的Tensor Processing Unit(TPUs)、Intel Movidius和NVIDIA的最新GPU等硬件的发展,以及每小时低至0.40美分的云计算GPU服务,使得深度学习变得更加普及。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使用以下免费的云计算资源: - **Google Colaboratory**:提供基于浏览器的、支持GPU的Jupyter Notebook式界面,可免费使用12小时的GPU计算能力。 - **Kaggle**:提供Jupyter Notebook风格的界面,可免费使用约6小时的GPU计算能力。 #### 4. 人工神经元 人工神经元是所有深度学习模型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受到生物神经元工作原理的启发。人工神经元由通过权重(也称为突触连接)连接的输入组成,所有输入的加权和经过一个处理函数(称为激活函数)后产生非线性输出。 如果$X_i$是通过突触连接$w_{ij}$连接到人工神经元$j$的第$i$个输入,那么神经元的净输入(通常称为神经元的活动)可以定义为所有输入的加权和,公式如下: \[h_j = \sum_{i=1}^{N} w_{ij}X_i - \theta_j\] 其中,$N$是神经元$j$的输入总数,$\theta_j$是神经元$j$的阈值。神经元的输出则由以下公式给出: \[y_j = g(h_j)\] 其中,$g$是激活函数。以下是不同深度学习模型中常用的激活函数及其数学和图形表示: - **Sigmoid函数**:\[g(h_j) = \frac{1}{1 + e^{-h_j}}\] - **双曲正切函数**:\[g(h_j) = \tanh(h_j)\] - **ReLU函数**:\[g(h_j) = \max(0, h_j)\] - **Softmax函数**:\[g(h_j) = \frac{e^{h_j}}{\sum_{k=1}^{K} e^{h_k}}\] - **Leaky ReLU函数**:\[g(h_j) = \max(\alpha h_j, h_j)\] - **ELU函数**:\[g(h_j) = \begin{cases} h_j, & \text{if } h_j \geq 0 \\ \alpha (e^{h_j} - 1), & \text{if } h_j < 0 \end{cases}\] - **阈值函数**:\[g(h_j) = \begin{cases} 1, & \text{if } h_j \geq \theta \\ 0, & \text{if } h_j < \theta \end{cases}\] #### 5. 在TensorFlow中建模单个神经元 我们可以使用单个神经元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涉及调整权重,以使预定义的损失函数($L$)减小。梯度下降算法是深度学习模型的核心,它通过更新权重的方向与损失函数相对于权重的梯度相反,确保损失函数在每次更新时都减小。数学上,如果$L$是损失函数,$\eta$是学习率,那么权重$w_{ij}$的更新公式为: \[w_{ij} = w_{ij} - \eta \frac{\partial L}{\partial
corwn 最低0.47元/天 解锁专栏
买1年送3月
继续阅读 点击查看下一篇
profit 400次 会员资源下载次数
profit 300万+ 优质博客文章
profit 1000万+ 优质下载资源
profit 1000万+ 优质文库回答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郑天昊

首席网络架构师
拥有超过15年的工作经验。曾就职于某大厂,主导AWS云服务的网络架构设计和优化工作,后在一家创业公司担任首席网络架构师,负责构建公司的整体网络架构和技术规划。
最低0.47元/天 解锁专栏
买1年送3月
百万级 高质量VIP文章无限畅学
千万级 优质资源任意下载
千万级 优质文库回答免费看

最新推荐

Fluent湍流模型调试终极指南:为什么你的结果总不收敛?

![Fluent湍流模型调试终极指南:为什么你的结果总不收敛?](https://d3i71xaburhd42.cloudfront.net/685c7657ea29f0c582b278597ef87aea31b56c8f/2-Figure1-1.png) # 摘要 本文系统探讨了Fluent中湍流模型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设置调参及收敛性优化策略。首先介绍了湍流的本质特性与主流数值模拟方法的适用性差异,分析了常见湍流模型(如Spalart-Allmaras、k-ε、k-ω及其SST变体)的适用场景与计算表现。随后详细阐述了在Fluent中合理配置湍流模型的关键参数与流程,并针对收敛性问

LBM网格划分策略揭秘:如何在精度与资源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10_Rev尺度_REV多孔介质_格子Boltzmann_LBM_多孔介质_源码.rar](https://public.fangzhenxiu.com/fixComment/commentContent/imgs/1687451361941_0ssj5j.jpg?imageView2/0) # 摘要 LBM(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网格划分是复杂流体模拟与工程计算中的关键技术环节,直接影响模拟精度、计算效率与资源消耗。本文系统梳理了LBM网格划分的基本概念与核心挑战,深入分析了各类网格类型及其对数值稳定性和误差控制的影响机制。研究涵盖了从固定网格到自适应网格细化(AMR)等多种划分策略的

【Qt定时器高效应用】:定时采集与刷新温度数据的稳定方案

![【Qt定时器高效应用】:定时采集与刷新温度数据的稳定方案](https://nixiz.github.io/yazilim-notlari/assets/img/thread_safe_banner_2.png) # 摘要 本文围绕Qt定时器的基本原理、核心机制及其在温度采集系统中的应用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Qt中不同类型的定时器及其精度控制机制,探讨其在事件驱动模型和多线程环境下的行为差异。随后,结合实际项目,详细介绍了基于QTimer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包括数据采集、并发控制以及界面更新策略。针对系统稳定性问题,提出了异常检测、资源管理及性能优化方案,并在工业场景中拓展了

参数估计进阶指南:彻底搞懂最大似然估计在Weibull中的核心应用

![参数估计进阶指南:彻底搞懂最大似然估计在Weibull中的核心应用](https://community.jmp.com/t5/image/serverpage/image-id/47573i462746AE4105B48C?v=v2) # 摘要 本文系统探讨了参数估计理论与Weibull分布在统计建模中的核心问题,重点研究最大似然估计(MLE)在Weibull分布参数估计中的应用。文章首先介绍参数估计的基本概念与MLE的数学原理,分析其统计性质与适用条件;随后深入解析Weibull分布的函数形式、参数意义及其在可靠性分析、寿命预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地,构建Weibull分布下

GPU加速实战:大气廓线反演算法性能提升10倍的实现路径

![GPU加速实战:大气廓线反演算法性能提升10倍的实现路径](https://www.intel.com/content/dam/developer/articles/technical/gpu-quicksort/gpu-quicksort-code-2.jpg) # 摘要 本文围绕GPU加速技术在大气廓线反演中的应用展开系统研究,介绍了大气辐射传输模型与反演算法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传统串行算法在计算效率与内存访问方面的瓶颈。基于GPU的并行架构与CUDA编程模型,本文提出针对反演算法的并行化重构策略,并探讨了内存布局优化、数据传输机制以及数值稳定性的实现方法。通过构建性能评估体系,验

模块化开发实战:AvalonDock与Prism框架整合构建桌面应用终极方案

![模块化开发实战:AvalonDock与Prism框架整合构建桌面应用终极方案](https://docs.devexpress.com/WindowsForms/images/docking2017-customization-dialog127346.png) # 摘要 本文围绕模块化开发与桌面应用架构设计展开,重点研究AvalonDock与Prism框架的整合机制及其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深入分析了AvalonDock的布局系统与窗口管理机制、Prism框架的模块化结构与依赖注入原理,并探讨了两者集成时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文章提出了基于Prism的功能模块划分策略与接口设计方法,设

自定义监控新姿势:SQLTracker插件开发实战指南(附SDK下载链接)

![自定义监控新姿势:SQLTracker插件开发实战指南(附SDK下载链接)](https://img-blog.csdnimg.cn/direct/f10ef4471cf34e3cb1168de11eb3838a.png) # 摘要 SQLTracker插件是一款面向分布式系统中SQL性能监控与追踪的扩展工具,旨在提升数据库操作的可观测性与调优效率。本文围绕SQLTracker插件的设计与实现,系统阐述了监控系统的核心原理、插件架构设计、关键技术实现路径及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价值。文章首先分析了分布式监控的基本逻辑与SQL追踪机制,继而详细介绍了插件在SQL拦截、上下文绑定、调用链组

Kubernetes文件夹监控新玩法:Pod级监听的实现方案与性能优化策略

![Kubernetes文件夹监控新玩法:Pod级监听的实现方案与性能优化策略](https://d2908q01vomqb2.cloudfront.net/ca3512f4dfa95a03169c5a670a4c91a19b3077b4/2021/08/02/elamaras_prometheus_f2_feature.png) # 摘要 随着云原生技术的快速发展,Kubernetes作为主流的容器编排平台,其监控能力特别是Pod级监听机制,成为保障系统稳定性和实现自动化运维的关键。本文系统性地介绍了Kubernetes监控体系,并深入分析了Pod级监听的技术原理与实现机制,涵盖Kub

【SMA模型在LS-DYNA中的实现】:关键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 摘要 本文围绕形状记忆合金(SMA)材料模型在LS-DYNA中的仿真建模展开系统研究,介绍了SMA材料的基本力学行为与本构模型的数学表达,重点分析了Tanaka模型与Liang-Rogers模型的构建原理。文章详细阐述了SMA材料模型在LS-DYNA中的实现过程,包括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VUMAT)的开发流程、编译调用机制以及仿真结果的验证方法。针对仿真过程中存在的数值稳定性、热-力耦合复杂性等关键技术难点,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结合典型工程应用案例,如智能结构变形控制、汽车冲击能量吸收及航空航天可变形翼面设计,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适用性。研究成果为SMA材料在多物理场协同仿真中

动态目标成像中MUSIC算法性能评估与优化:实测数据对比(含Matlab仿真)

![MUSIC算法](https://rtklibexplorer.wordpress.com/wp-content/uploads/2021/11/image-1.png) # 摘要 MUSIC算法作为一种经典的高分辨率波达方向(DOA)估计方法,在动态目标成像中具有广泛应用。本文系统阐述了MUSIC算法的理论基础,包括信号模型、子空间分解与谱估计原理,并分析其在动态场景下的适应性。通过仿真与实测数据验证,评估了算法在不同快拍数、信噪比及多目标运动模型下的性能表现。研究进一步探讨了MUSIC算法的优化策略,涵盖子空间估计改进、压缩感知结合以及面向动态目标的自适应设计。最后,本文展望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