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方法与策略全解析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9-09 00:13:06 阅读量: 12 订阅数: 11 AIGC 


项目研究与学术写作指南
# 软件开发方法与策略全解析
## 1. 进化原型法与敏捷方法
### 1.1 进化原型法
进化原型法基于用户反馈进行软件开发。与一次性原型法类似,它也有优缺点,但不同的是,在进化模型中,开发者不会丢失花费大量精力开发的代码。不过,开发者必须精心编写结构良好且有注释的代码,以便将其逐步完善为最终系统。这意味着第一个原型需要经过深思熟虑,不能是那种“快速而粗糙”的一次性产物。在开发过程的第 2 和第 3 阶段,需求和设计阶段相较于第 1 阶段没那么详细,因为大部分工作已在第一阶段完成。同时,随着系统的演进,其规模会逐渐变大,功能也会不断增加,这种进化方法有时也被称为迭代开发。
### 1.2 敏捷方法概述
2001 年,一群杰出的软件工程师在美国犹他州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敏捷方法。它通过短周期交付软件系统来降低风险,与“重量级”开发方法(如瀑布模型,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交付一个可用系统)不同,敏捷方法旨在数周内将可用系统交付给用户。虽然每次迭代结束时可能不会向用户交付一个完全可用的系统,但目标是每次迭代都有一个可发布的版本。从过程角度来看,前面提到的进化原型法和增量模型都属于敏捷方法。
敏捷方法的其他主要特点包括:强调小型开发团队,通常在开放式办公室协同工作;与用户进行面对面沟通,用户往往与开发者在同一工作环境中。敏捷方法适用于需求不明确或快速变化、项目团队规模较小但能力强且值得信赖、能够与用户密切互动的项目。
### 1.3 敏捷方法的原则
敏捷方法的创始团队确立了一系列关键原则,即敏捷宣言:
- 通过尽早且持续交付有价值的软件来满足客户。
- 欢迎需求变更。
- 以数周为短迭代周期。
- 开发者与用户建立紧密的工作关系。
- 进行面对面交流,而非依赖详细文档。
- 以工作中的软件作为衡量进度的标准。
- 团队能够自我组织。
- 团队定期反思如何改进自身。
由于敏捷方法产生的文档较少,它受到了一些批评。但对于小型项目(如学生项目),这些原则有助于开发出基本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
### 1.4 敏捷方法的具体实践
#### 1.4.1 Scrum 方法
Scrum 是敏捷方法的一个例子。采用这种方法的团队通常由 5 到 9 名成员组成,他们能够自我组织且在同一地点工作。Scrum 中定义了三个主要角色:
- Scrum 主管:本质上是项目经理,负责指导和促进团队工作。
- 产品负责人:代表客户的观点,确定产品开发的顺序。
- 团队成员:为自己的工作创建并负责估算。
Scrum 的工作被分解为可管理的“冲刺”阶段,这些阶段本质上是增量或进化方法的周期,通常需要 1 周到 1 个月完成。每个冲刺都会产生有价值的成果,即一个可交付的产品增量。
#### 1.4.2 极限编程(XP)
极限编程是另一种涵盖了许多敏捷方法理念的软件开发方法。它于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旨在改进软件开发方式,适合 2 到 12 人的团队,尤其适合学生项目。
极限编程适用于需求可能发生变化的项目,它积极鼓励用户参与开发过程,预期用户会对需求捕获产生积极影响。该方法强调团队合作,在学生项目中,鼓励用户、导师和项目团队共同努力,以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根据 Wells(2006)的观点,极限编程“在沟通、简单性、反馈和勇气四个关键方面改进软件项目”。其原则之一是尽早交付软件,获取系统反馈并实施必要的更改。在某些方面,它与进化原型法类似,但在团队协作方式和测试预规划方面提供了更多指导。
极限编程的一些指导原则值得牢记:让用户参与项目、在编码前预规划测试、尽早交付系统并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更多信息可参考极限编程网站:http://www.extremeprogramming.org/。
## 2. 配置管理与开发方法选择
### 2.1 配置管理
在采用进化或增量方法进行开发,或者在团队项目中多人同时处理系统不同部分时,必须小心控制系统的配置。配置管理用于控制系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版本,它与版本控制和修订控制密切相关。在大型工业项目中,配置管理是一项重要活动,通常包括四个阶段:
1. **配置识别**:确定要控制的项目的属性,将其作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