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检测与移动群体模式挖掘技术解析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2 02:26:50 阅读量: 36 订阅数: 48 AIGC 

### 入侵检测与移动群体模式挖掘技术解析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和用户行为分析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两种关键技术:统一基于签名和异常的入侵检测(USAID)以及基于轨迹的移动群体模式挖掘。
#### 统一基于签名和异常的入侵检测(USAID)
- **数据集情况**
- **特征类型**:连接记录中有 41 种特征,分为标称型(9 种)、离散型(15 种)和连续型(17 种)。例如标称型特征包含协议类型、服务、标志等;离散型特征有持续时间、源字节数等;连续型特征如错误率、服务错误率等。
- **数据集规模**:训练数据集有 4898431 个实例,测试数据集有 311029 个实例。由于实验数据集中连续特征的精度为 0.01,所以设置相邻阈值 δ = 0.01。
- **实验结果分析**
- **数据集质量**:训练数据集中存在一些非法记录,如实例 4817100;测试数据集中有索引为 136489 和 136497 的实例,其“TCP”协议类型和“ICMP”服务组合非法,这些记录在实验中被丢弃。此外,还有“spy”入侵未被正确记录。
- **特征范围**:实验中特征向量里正常、可疑和异常特征范围的平均数量比为 N : S : A = 23 : 18 : 12。“可疑”特征范围数量较多,表明仅依靠一个特征进行入侵检测是不够的。
- **NSA 签名库**:正常、可疑和异常签名的数量比为 N : S : A = 60371 : 58 : 2779。虽然仍存在可疑签名,但与单个特征相比,检测能力有了很大提升。N 和 A 的高比例(N : A ≈ 21.7)意味着签名识别检测(SID)的速度会更快。所有 41 种特征的特征范围可能产生的签名总数为 8.38 × 10³³,而签名库相对紧凑。
- **行为的签名变化**:大多数入侵会产生多个签名。例如,端口扫描有 941 个签名,IP 扫描有 72 个签名,撒旦攻击有 389 个签名。这表明入侵存在显著的变化。在 NSA 签名库中,一些签名被多个入侵行为共享,如端口扫描和海王星攻击。虽然共享签名数量较少,但在某些情况下,如特征数量不足时,难以正确识别一些入侵行为。
- **行为间的共享签名**:正常类别会与其他入侵类别共享许多签名,这是入侵检测中误报或漏报的主要来源。R2L 入侵的签名不与其他入侵类别共享,只有“probe”入侵与其他各类别都有共享签名。这可能是因为每个类别签名的比例不同,且“probe”入侵的主要原理相似。
- **检测结果**:从测试数据集中排除了“snmpgetattack”和“mailbomb”两种新入侵,因为特征向量中的信息不足以检测它们。USAID 的误报率为 1.45%,已知入侵检测率为 99.78%,大多数新入侵检测率为 98.18%。与 KDD’99 分类器学习竞赛的参与者相比,在将检测到的异常正确分类到实际入侵类别时,USAID 的得分为 0.1355,远优于 KDD’99 的第一名(0.2331);在最坏情况下,将异常错误分类到成本最高的入侵类别时,得分为 0.3283,排名第 19 位。
|特征类型|数量|具体特征示例|
| ---- | ---- | ---- |
|标称型|9|协议类型、服务、标志等|
|离散型|15|持续时间、源字节数等|
|连续型|17|错误率、服务错误率等|
#### 基于轨迹的移动群体模式挖掘
-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研究动机**:社会学研究表明,同伴压力和群体从众会影响个人购买行为。通过了解用户所属的群体,可以挖掘共同的购买兴趣,制定群体特定的定价模型或营销策略。利用用户的时空位置信息来确定群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以往将对象移动数据表示为同步时间序列的位置存在三个问题:
- 为保证位置跟踪准确,采样频率需很高,导致移动数据库庞大。
- 移动对象可能会自愿或非自愿地断开连接,无法保证每个时间点都有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