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波采样、绘制与复指数信号解读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0 02:33:03 阅读量: 1 订阅数: 8 

### 正弦波采样、绘制与复指数信号解读
#### 1. 正弦波相位计算与练习
正弦波的相位具有模糊性,因为给余弦函数的自变量加上 $2\pi$ 的整数倍,余弦函数的值不变,这是由于余弦函数的周期为 $2\pi$。计算相位的另一种方法是找到正弦波的任意正峰值,并测量其对应的时间位置。将时间位置通过公式转换为相位后,可加上或减去 $2\pi$ 的整数倍,使最终结果落在 $-\pi$ 到 $+\pi$ 之间,这个值称为相位的主值。
以下是相关练习:
- **练习 2.3**:在图中可测量 $t_1$ 的正负值并计算相应相位,需判断哪个相位在 $-\pi < \phi \leq \pi$ 范围内,并验证两个相位相差 $2\pi$。
- **练习 2.4**:从给定图出发,当 $t_1 = 0.0075$ 和 $t_1 = -0.01$ 时,分别绘制 $x(t - t_1)$ 的图形,确保正确移动方向,并计算每种情况下时移正弦波的相位。
- **练习 2.5**:对于信号 $x(t) = 20 \cos(2\pi(40)t - 0.4\pi)$,找到 $G$ 和 $t_1$,使 $y(t) = Gx(t - t_1)$ 等于 $5 \cos(2\pi(40)t)$。
#### 2. 正弦波的采样与绘制
在绘制正弦波时,由于 MATLAB 处理的是离散信号,而我们要绘制连续函数 $x(t)$,所以需在离散时间点上计算 $x(t)$ 的值。通常选择均匀时间点 $t_n = nT_s$($n$ 为整数),得到样本序列 $x(nT_s)$,其中 $T_s$ 为采样间隔或采样周期。
以下是使用 MATLAB 绘制正弦波的示例代码:
```matlab
n = -6:9;
Ts = 0.005;
tn = n*Ts;
xn = 20*cos(80*pi*tn - 0.4*pi);
plot(tn,xn)
```
上述代码创建了一个包含 16 个时间值的行向量 $t_n$ 和一个 $x(t)$ 的样本行向量 $x_n$,然后使用 `plot` 函数绘制这些点,并通过直线段连接,这种方法称为线性插值。
不同采样周期对绘制结果有影响,采样周期越小,一个周期内的采样点数越多,线性插值得到的曲线越平滑准确。例如,当 $T_s = 0.005$ 时,每个周期有 5 个样本;当 $T_s = 0.0025$ 时,每个周期有 10 个样本;当 $T_s = 0.0005$ 时,每个周期有 50 个样本。一般来说,每个周期的样本数越多,曲线越平滑准确。
绘制余弦信号还与插值方法有关,MATLAB 的内置绘图函数使用线性插值。理论上,若采样间隔小于周期的一半,余弦信号可从样本中精确重建,但线性插值无法达到此效果。
#### 3. 复数复习
复数 $z$ 是一对有序实数,可表示为 $z = (x, y)$ 或 $z = x + jy$(电气工程师用 $j$ 表示 $\sqrt{-1}$),这两种表示称为复数的笛卡尔形式。复数也可看作复平面上的点,其实部和虚部分别为水平和垂直坐标。
复数的运算可基于实部和虚部的实数运算定义,例如两个复数相加,其实部为实部之和,虚部为虚部之和。
复数还可表示为极坐标形式 $z = r\angle\theta$,其中 $r$ 为向量长度(即复数的模 $|z|$),$\theta$ 为向量与正实轴的夹角(即复数的辐角 $\arg z$)。笛卡尔形式和极坐标形式可相互转换:
- 从极坐标到笛卡尔形式:$x = r \cos \theta$,$y = r \sin \theta$
- 从笛卡尔到极坐标形式:$r = \sqrt{x^2 + y^2}$,$\theta = \arctan(\frac{y}{x})$(需返回四个象限的角度)
使用欧拉公式 $e^{j\theta} = \cos \theta + j \sin \theta$,复数的极坐标形式可表示为 $z = re^{j\theta} = r \cos \theta + jr \sin \theta$,这种形式在复数乘法和除法计算中更方便。
以下是复数表示形式的总结表格:
| 表示形式 | 表达式 |
| ---- | ---- |
| 笛卡尔形式 | $z = (x, y)$ 或 $z = x + jy$ |
| 极坐标形式 | $z = r\angle\theta$ 或 $z = re^{j\theta}$ |
#### 4. 复指数信号
复指数信号定义为 $z(t) = A e^{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