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户研究中的偏差及应对策略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9-15 01:42:50 阅读量: 4 订阅数: 12 AIGC 


儿童用户研究指南
# 儿童用户研究中的偏差及应对策略
## 1. 研究设计阶段的偏差与应对
### 1.1 产品变体顺序偏差
在研究涉及多种产品变体时,需要对受访者的呈现顺序进行随机化。因为受访者在接触第一种产品变体时所获得的经验,会不可避免地影响他们对其他变体的体验,从而导致结果出现偏差。并且,相较于单一信息或产品的研究,可能需要三倍数量的受访者。
### 1.2 敏感问题偏差
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触及受访者不愿谈论的敏感话题,此时他们可能会给出虚假答案以隐藏秘密或回避问题。对于儿童而言,哪些话题敏感可能并不明确,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案头研究、与照顾者和专家访谈等方式尽快明确。
- **应对策略**:
- 与受访者建立更牢固、信任的关系,营造积极信任的氛围,让孩子更愿意交流。
- 使用投射技术和间接问题,例如“你这个年纪的孩子会怎么想?”或“像你这样的人会怎么想?”
### 1.3 社会认可偏差
受访者有时会给出符合社会认可但虚假的答案,他们可能言不由衷,扭曲事实或只说部分真相。大多数人(包括成人和儿童)都希望融入群体,偏离规范和标准会让他们感到不适。
- **应对策略**:研究人员可以巧妙地质疑这类答案,同样可使用投射技术或间接问题。
### 1.4 赞助方偏差
当受访者知道研究的赞助方时,他们对赞助方的感受和看法可能会影响答案。例如,孩子可能对某个玩具品牌有强烈的喜爱,或者将某个品牌与不同年龄段或性别的玩具联系起来。
- **应对策略**:
- 尽可能不透露赞助方的名称,在定性研究中尽量保持研究的“盲态”。
- 若想限制赞助品牌的曝光,可以在研究中加入其他类似品牌的刺激因素。
### 1.5 “我不知道”的回答
孩子在研究中回答“我不知道”的频率比成人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原因|具体解释|
|----|----|
|真的不知道|知道意味着一种确定性、知识、意识和认知,这随年龄、经验和地位而来。孩子在生活的很多方面依赖成人获取知识,即使他们知道答案,也可能觉得不被允许表达或无法表达。此外,可能不知道用什么词来表达内心的想法。|
|疲劳|孩子可能无法集中精力给出回答。而成人由于有更广泛的经验,可能需要较少的精力来回答问题,或者由于社会规范的影响,更有义务回答。|
|冷漠或无收获感|孩子可能觉得在研究的这部分没有什么可获得的,“我不知道”实际上意味着“我不在乎”或“我不想知道”。|
|困惑|如果问题是关于孩子尚未形成观点的事情,回答“我不知道”可能意味着“我不喜欢”。这与前三种原因不同,孩子可能对某件事的体验不熟悉,所以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
|没时间思考|孩子可能觉得处理问题和考虑相关回答需要时间,且尚未得出结论。他们一方面出于礼貌让研究继续,另一方面可能在稍后能够给出连贯的回答。|
- **应对策略**:
- 可以采用以下追问方式:
- “我理解你不知道。如果你知道的话,你会怎么说?”
- “你确定知道哪部分?”
- “假设你有一些答案可供选择,你会选哪个?”
- “如果你知道的话,你最好的猜测是什么?”
- “有哪些可能性?”
- “如果你有一个想法,会是什么?”
- 若研究时有家长在场,他们通常能帮助孩子更有效地沟通。
### 1.6 观察者偏差
合适的观察者是那些关心研究结果并能据此采取行动的人,他们能从研究中获取宝贵信息。但存在以下几种可能导致研究偏差的观察者:
- **已做决定或有利益关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