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粘性阻尼系统与频域载荷识别方法研究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30 01:09:33 阅读量: 5 订阅数: 11 

# 非粘性阻尼系统与频域载荷识别方法研究
## 1 非粘性阻尼系统的时程分析算法
### 1.1 算法原理
在非粘性阻尼系统的时程分析中,通过对特定的因式分解式(25)进行迭代操作:
\[
\begin{cases}
N_1 = a_1 + \tau T_1 \\
N_2 = a_2 + \tau T_2 \\
\cdots \\
N_N = a_N + \tau T_N
\end{cases}
\]
这种因式分解需迭代 \(N\) 次,从而获得高精度的 \(\tau_T\) 和 \(j_T\) 值。将这些值代入相关方程(22),就能实现对该非粘性阻尼系统的高效高精度时程分析。
### 1.2 数值算例
采用一个二维三层框架作为数值算例,该框架具有 12 个自由度(DOF),每个节点有一个转动自由度,每层有一个侧向自由度。此算例主要用于测试所提出方法的性能,不详细讨论阻尼模型。系统的非粘性阻尼模型可由一个指数函数构建,运动方程按式(3)描述(\(n\) 取值为 1),力学模型如图 1 所示。
为测试计算精度和处理离散载荷的方法,分别考虑在正弦波 \(\sin(\pi t)\) 和 El - Centro 波作用下二楼的位移。
数值计算时假设以下参数:
- \(E = 3\times10^7\ N/m^2\)
- \(m_{column} = 300\ kg\)
- \(m_{beam} = 100\ kg\)
- \(m_{story} = 2000\ kg\)
- \(A_{column} = 0.6\times0.6\ m^2\)
- \(A_{beam} = 0.2\times0.4\ m^2\)
- \(\mu_1 = \gamma_1 T_{min}\),\(\gamma_1 = 0.05\)
- \(T_2 = \frac{\pi}{\omega_{max}}\)
- \(C = \alpha M + \beta K\)
- \(\alpha = \frac{2\xi_2\omega_2 - 2\xi_1\omega_1}{\omega_2^2 - \omega_1^2}\)
- \(\beta = \frac{2\xi_1\omega_1\omega_2^2 - 2\xi_2\omega_2\omega_1^2}{\omega_2^2 - \omega_1^2}\)
- \(\xi_1 = 0.02\),\(\xi_2 = 0.05\)
使用三种方法计算结构在正弦波 \(\sin(\pi t)\) 作用下的位移,时间步长分别取 0.02s 和 0.5s,高斯积分点数取 2(\(m = 2\))。将模态叠加法(MSM)的结果视为精确解。
- 当时间步长较小时,三种方法的结果相近。
- 当时间步长较大时,直接时域积分法(DTIM)和精确时间积分法(PIM)会产生较大误差,而所提出的方法(GPIM)仍能得到精确结果。
这表明 GPIM 的精度阶数取决于高斯积分点数和步长 \(\tau\),具有可选择性。同时,在处理离散载荷时,DTIM 和 PIM 由于需要计算加载函数的积分和差分,可能会产生较大积分误差,而 GPIM 的递推表达式中无积分和微分项,且采用三次样条插值计算载荷的高斯积分点,克服了上述两种方法的缺点。图 2 展示了在 El - Centro 波作用下二楼的水平位移计算结果。
### 1.3 方法优势
所提出的方法计算精度和计算量取决于高斯积分点数和步长 \(\tau\)。与传统精确时间积分法相比,虽然增加了指数矩阵的计算负担,但当 \(m = 2\) 时,计算精度明显提高,计算量增加不显著。而且可以采用相对较大的积分步长,显著减轻计算负担,既能保证高计算精度,又能提高计算效率。
### 1.4 总结
该时程分析方法基于 Adhikari 和 Wagner 给出的非粘性阻尼系统的状态空间形式,结合精确积分的基本原理和高斯 - 勒让德求积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时域分析算法。该方法无逆矩阵项,在应用于多自由度大型结构时优势更明显,因为系统矩阵易出现非奇异现象。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能保证高计算精度,通过增加积分步长减轻计算负担,处理离散载荷时更有效可靠。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流程图,展示非粘性阻尼系统时程分析的主要步骤:
```mermaid
graph TD;
A[初始化参数] --> B[进行因式分解迭代];
B --> C[
```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