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与神经形态芯片:从基础应用到未来展望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9-18 01:38:47 阅读量: 75 订阅数: 12 AIGC 

# 机器学习与神经形态芯片:从基础应用到未来展望
## 1. 电子元件识别模型的训练与测试
在电子元件识别方面,电阻和晶体管的识别混淆矩阵显示,虽有 34 个晶体管被误分类为电阻,但仍正确识别了 81 个电阻。不过,这些结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增加训练数据集的规模能显著提高识别准确率。当前的识别精度已足以在实际应用中对系统进行测试。
### 1.1 现场测试流程
由于 MaixDuino 仅有 2MB RAM,无法运行完整的 TensorFlow 系统。为执行模型,需将 TensorFlow 操作转换为 Maix 的 KPU 专用指令集,此转换还能优化模型,降低计算能力和内存需求。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处理完 `ElectronicsClassifier_1V0.ipynb` 笔记本后,当前目录会生成 `ec.tflite` 文件。
2. 将训练图像复制到名为 `images_ElectronicsClassifier` 的子文件夹中。
3. 在 Windows 控制台执行转换命令:
```plaintext
ncc compile ec.tflite MNIST_ec.kmodel -i tflite --dataset images_ElectronicsClassifier
```
4. 将生成的 `kmodel` 文件复制到 MaixDuino 上。
5. 因内存资源有限,需使用 `kflash` 工具安装编译器版本 `maixpy_v0.6.2_41_g02d12688e_minimum_with_kmodel_v4_support.bin`,该版本针对最小内存需求进行了优化。
6. 启动相应的 Python 程序 `ElectronicsClassifier.py`。若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内存不足的错误,需对 `ElectronicsClassifier_1V0.ipynb` 中的原始模型进行缩减。
程序成功启动后,会显示相机的实时图像,并在左上角显示检测到的元件名称。
### 1.2 影响分类器质量的因素
分类器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训练图片的数量。若每类使用的图像少于 100 张,结果通常不可靠;实验表明,每类使用多达约 500 张图片可显著提高识别准确率。此外,图片质量、光照条件和背景等因素也会产生重要影响。网络的训练和结构也有改进空间,以下参数值得关注:
- 训练轮数
- 所使用的神经网络结构
- 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方式
需注意的是,MaixDuino 的内存相对较小,扩展神经网络结构时很快会达到极限。不过,当系统稳定运行后,可使用其他训练图像进行动物识别、车辆分类等任务,也可使用多于两类的分类,但这会成倍增加所需的训练图像数量。
## 2. 多目标检测器:YOLO 架构
此前的图像识别和分类模型以整幅图像作为输入,输出是每个待识别类别的概率列表。当目标对象占据图像较大部分时,能取得最佳效果,目标在视野中的精确位置并不重要。然而,许多应用(如目标或面部跟踪)不仅需要识别图像中的对象,还需确定其精确位置,同时检测图像中的多个对象也需要确定它们在相机图像中的位置。
### 2.1 YOLO 架构原理
为完成这些任务,需要更复杂的目标识别模型,YOLO(You Only Look Once)架构可用于此类任务。其原理如下:
1. 为待检查的图像数据添加坐标网格。
2. 使用已知方法确定每个网格中目标对象的存在与否。
3. 使用“锚点”,这些“锚点”适应预期的目标大小,便于预选可能的图像特征。
4. 若检测到单个特征,为每个网格单元计算一组预测结果,丢弃概率较低的预测。
YOLO 架构的三个重要参数为:
- S:图像划分的网格单元数量
- B:每个网格单元计算的边界框数量
- C:每个网格单元可预测的不同类别数量
### 2.2 YOLO 架构的应用与训练
YOLO 架构先将整个图像划分为小区域或网格区域,然后对每个网格应用神经网络搜索。通过为每个网格单元分配包含目标对象的概率,标记高概率的单元,再为每个单元分配类别概率,最后将结果组合成目标框,并确定目标框包含特定对象的概率,若概率超过阈值,则将对象分配到相应类别。
不过,YOLO 系统的训练比之前的方法复杂得多。不仅需要大量的图像或照片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