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CU106 DDR4设计与Xilinx MIG核应用解析

"这份文档详细介绍了在ZCU106开发板上进行DDR4内存设计和仿真的过程,包括DDR4的基本概念、开发板上的DDR4芯片型号、Xilinx MIG(Memory Interface Generator)核的使用,以及用户命令和读写端口的相关信号。"
在DDR4内存技术中,ZCU106开发板配备的是由四片16bit位宽的DDR4内存芯片组成的64bit位宽系统,具有8个突发长度,一次突发可传输256bit的数据。使用的MT40A256M16GE-075E芯片工作在1200MHz的时钟频率下,该时钟是由300MHz差分时钟经过4:1分频得到。在设计过程中,参考了Xilinx的pg150 MIG核用户指南和ZCU106的使用手册。
Xilinx MIG核是实现DDR4内存接口的关键组件,它为用户提供了简便的接口来与DDR4内存进行交互。在用户端,主要关注的是命令、读和写操作的接口。
1. 用户命令接口:包括3位的app_cmd输入,用于发送写(000)或读(001)命令;28位的app_addr输入,用于指定内存地址;1位的app_rdy输入,表示IP核是否准备好接收命令;以及1位的app_en输入,作为命令使能信号。正确的命令传输需要app_en和app_rdy同时为高。
2. 用户读端口:包括512位的app_rd_data输出,一次时钟周期读取8个512bit的数据;1位的app_rd_data_valid输出,表明读取的数据有效;以及1位的app_rd_data_end输出,标记突发读取的最后一个数据周期。
3. 用户写端口:包含1位的app_wdf_wren输入,当此信号和app_wdf_rdy都有效时,表示写数据有效;还有app_wdf_data输入,用于传递写入的数据。写操作完成后,IP核确认接收到了来自用户端的数据。
通过理解这些接口信号,开发者可以有效地控制DDR4内存的读写操作。当发送读命令后,数据会在几个时钟周期后出现在数据总线上。同样,写操作需等待app_wdf_wren和app_wdf_rdy信号都有效时才执行,确保数据正确写入。
这份文档对于理解和使用ZCU106开发板上的DDR4内存设计和仿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涵盖了从硬件配置到软件交互的完整流程,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关推荐









北纬二六
- 粉丝: 156
最新资源
- 深入解析SQL系统表及其配置与特性
- Struts2与Spring整合开发实践教程
- 计算机通信与RS232接口的实用操作指南
- 坐标转换工具实现经纬度与BJ54,WGS84,XA80互转
- Java画图写字板小程序开发与功能介绍
- 利用RAPI实现MC1000文件向PC的传输
- JSP实现的轻量级FCKeditor原创示例
- FlashEmpire MX组件:功能强大的Flash界面控件
- Java实现遍历特殊员工二叉树结构
- 软件工程开发文档模板:入门程序员与毕业设计指南
- 提升系统性能的win2003优化工具
- 高效办公室传输利器:飞鸽传书软件介绍
- Python 3.0安装包及资源文件下载指南
- JBUILDER6.0:高效的JAVA开发平台
- 编程与软件测试笔试面试题库新版
- 深入解析FTPSERVER服务器端程序代码
- C#电子相册系统源代码开发指南
- Java+SqlServer打造的网吧计费系统
- 开发简易equinox osgi服务器小程序体验分享
- 深入了解SIFT算法:图像处理的关键技术
- 局域网服务器软件设置与管理教程
- 利用AJAX与ASP.NET重构网上书店的探索
- 探索免疫遗传算法源程序的下载与应用
- 新版CHINAREN地图功能与应用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