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linx FPGA与TI DSP EMIF平台接口详解:系统硬件结构与应用案例
下载需积分: 9 | 6.34MB |
更新于2024-08-08
| 194 浏览量 | 举报
收藏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系统硬件结构总框图,特别关注了Xilinx FPGA与TI DSP EMIF平台接口在其中的作用。在图8.3所示的系统中,核心控制单元是DSP,它在数字信号处理(DSP)嵌入式系统开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TI公司的Tlv320aic10被选用作为音频处理模块,支持8kHz的采样频率,集成音频AD和DA功能,实现了模拟信号的双向转换。系统还包括键盘输入控制,液晶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信息,以及存储DSP程序的Flash存储器。JTAG接口支持DSP的仿真和调试,而HPI接口则允许与计算机进行文件交互,如下载和播放音频文件,以及传输数字语音信号。
DSP处理器的历史和发展是文章的一个关键部分。1978年和1979年,首款DSP芯片的出现标志了这一技术的开端,尽管早期产品如S2811和2920功能有限,但它们开启了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的时代。随后,如NEC、Hitachi和Fujitsu等公司相继推出了具备硬件乘法器、CMOS工艺和更高效处理能力的DSP芯片,如UPD7720、MB8764和DSP32。
1982年,TI公司推出了第一代TMS32010系列DSP芯片,这标志着DSP技术进入了商业化和成熟阶段。此后,TI不断推出新的世代产品,从第二代TMS32020到第五代TMS32C50/C51/C52/C53,再到高性能的多核DSP芯片TMS32C80/C82,展示了DSP芯片在运算速度、功能复杂性和集成度上的显著提升。这些发展反映了DSP技术在电子信息、通信、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广泛应用的增长趋势,使得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更为高效,应用范围不断拓宽。
本文探讨了系统硬件结构中DSP的关键作用,以及DSP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发展历史,特别是TI DSP芯片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现和性能优化。通过理解这些知识点,开发人员能够更好地设计和构建基于DSP的嵌入式系统,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高性能信号处理需求。
相关推荐










菊果子
- 粉丝: 50
最新资源
- 酒井正男开发的98系统,XP系统的关键系统文件指南
- ASP实现的数学系网站源码剖析与部署
- 掌握Microsoft Enterprise Library配置技巧
- FreeMarker中文使用手册及基础教程
- 屈婉玲、耿素云版离散数学答案集
- Java实现用户注册功能的详细教程与代码解析
- HTTP协议1.1中文入门指南完整版
- WINFORM中txt文件写入dataGridView1的源码解析
- Java多文件上传功能实现源码详解
- 深入了解Dojo:从基础到高级动画实现
- 揭秘WPE封包工具:搜索隐藏MP3地址的网络监听方法
- h-easy PDF2Word转换器v2.0.3-raindy版发布
- 深入理解Java编程思想与实践
- DE2_70_Default qsf文件:自动管腿绑定解决方案
- 百度关键词分析工具:SEO优化利器
- DAC7512与ADS1110在MCU中的通信实践指南
- WebPrint: IE中可视化设计复杂打印模板解决方案
- 解决vs05中文输入半角全角自动切换问题的补丁
- GWT基础教程与登录示例代码深入解析
- MVC2 niit sm3在线考试题库更新指南
- 掌握VB基础知识为编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 深入理解FusionCharts v3报表工具的高效应用
- 深入探究iReport与JasperReports结合Struts2开发实例
- JSP网络编程实践指南:文件管理模块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