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type

操作系统基础概念与原理解析

下载需积分: 10 | 869KB | 更新于2024-07-21 | 106 浏览量 | 3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download 立即下载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六版》中文版答案提供了对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包括计算机的组成、处理器寄存器、机器指令类型、中断机制、多中断处理、内存层次结构以及I/O操作技术。" 在第一章中,主要探讨了计算机系统的四个关键部分: 1. 主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是计算机进行计算和处理的基础。 2. 算术逻辑单元(ALU):执行二进制数据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3. 控制单元:解析并执行存储在内存中的指令。 4. 输入/输出(I/O)设备:与外部世界交互,由控制单元管理。 处理器寄存器分为两类: 1. 用户可见寄存器:直接供程序员使用,以减少对主存储器的访问,提高效率。 2. 控制和状态寄存器:用于控制处理器操作,通常由操作系统管理。 机器指令通常涉及以下四类操作: 1. 处理器-寄存器:数据在处理器和寄存器之间的转移。 2. 处理器-I/O:数据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传输。 3. 数据处理:包括算术和逻辑运算。 4. 控制:改变指令执行顺序,例如跳转指令。 中断是一种机制,允许外部设备(如I/O模块)打断处理器的正常流程,请求服务。多中断处理有两种策略: 1. 中断禁止:在处理一个中断时阻止其他中断的发生。 2. 中断优先级:根据优先级处理中断,高优先级中断可以中断低优先级的处理。 内存层次结构包括不同速度和容量的存储器,如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它位于主存和CPU之间,提供更快的访问速度,减少主存与CPU的速度不匹配问题。 I/O操作有三种主要技术: 1. 可编程I/O:处理器直接控制I/O操作,等待操作完成。 2. 中断驱动I/O:处理器发出命令后继续执行其他任务,直到I/O操作完成后被中断。 3. 直接存储访问(DMA):数据在I/O设备和主存之间直接交换,减少了处理器的参与。 这些基本概念构成了操作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基础,是理解和学习操作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的学习,读者可以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作原理,为进一步研究操作系统打下坚实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