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type

Java单例模式实例深入解析

ZIP文件

下载需积分: 9 | 4KB | 更新于2024-11-16 | 180 浏览量 | 0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download 立即下载
知识点: 1. 单例设计模式概念: 单例设计模式(Singleton Pattern)是软件设计中的一种常用设计模式,该模式主要目的是确保某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存在,并且自行实例化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单例模式常用于全局数据的管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唯一性。 2. 单例设计模式的实现方法: 单例模式的实现方式有多种,比如懒汉式、饿汉式、双重校验锁、静态内部类等。每种实现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3. 懒汉式单例: 懒汉式单例是指在需要使用实例时才创建实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节省了内存空间,但其缺点是线程不安全。在多线程环境下,可能会产生多个实例。 4. 饿汉式单例: 饿汉式单例是指在类加载时就完成了初始化,对于需要频繁使用的实例,这种方式可以快速访问实例。饿汉式单例的缺点是在类加载时就已经初始化,如果实例占用资源过多,则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5. 双重校验锁: 双重校验锁(Double-Checked Locking)是一种使用同步块(synchronized block)来创建单例对象的方法,既实现了线程安全,又能在单例对象初始化后,避免重复加锁带来的性能消耗。 6. 静态内部类: 利用Java的静态内部类特性实现单例模式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单例模式实现方法。这种方式既保证了线程安全,又能延迟加载实例,静态内部类会在外部类被加载时不会加载,并且通过静态内部类的类加载机制保证了实例的唯一性。 7. Java代码实现: 根据标题和描述信息,可推断提供的压缩包文件"singleton-master"包含了使用Java语言实现的单例模式代码示例。开发者可以查看该文件夹内的代码,学习如何在实际开发中应用上述各种单例模式的实现方法。 8. Singleton类设计: "singleton-master"文件夹中的主类可能命名为Singleton,它将包含实现单例模式的关键代码,如私有静态实例变量、公共的静态获取实例方法以及构造函数的私有化等。 9. 单例的优缺点: 单例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实例数量,提供全局访问点,减少内存的开销,并且避免对资源的多重占用。然而,单例模式也有其缺点,比如它会增加系统设计的复杂度,破坏了单例类的封装性,使得单例类的测试变得困难。 10. 单例模式的应用场景: 单例模式广泛应用于如配置文件读取、工具类对象、资源管理类等需要全局访问点并且只需要一个实例的场景。 综上所述,单例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中经常用到的模式,对于需要控制实例数量、确保实例唯一性的场景非常有用。通过不同的实现方式,可以灵活地应对不同的需求和场景。开发者在使用单例模式时,需要充分考虑实例化时机、线程安全、资源使用效率等因素,选择最适合当前场景的实现方法。

相关推荐

filetype

单例模式指在一个线程中一个类只维持一个实例, 即用户无法在外部调用 Singleton 类的构造函数(将构造函数设为 private 即可);需要提供一个 instance 接口, 用户第一次调用时构造一个实例, 之后再调用直接返回该实例即可;同时在 Singleton 类中维护变量 num 进行计数, 每次调用 instance 将 num 加一, 在销毁该实例时输出 num 值;补充代码, 完成单例模式. 额外信息:在代码框中实现注释部分代码,只需补充 /*YOUR CODES*/ 部分代码,其余复制即可。 #include <iostream> class Singleton { protected: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int num; static Singleton* _instance; public: int test; ~Singleton();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 /*YOUR CODES*/ // Singleton* Singleton::_instance = 0; // Singleton::~Singleton() { // /*YOUR CODES*/ // } // Singleton* Singleton::instance() { // /*YOUR CODES*/ // } void case0() { Singleton* single = Singleton::instance(); delete single; } void case1() { Singleton* single = Singleton::instance(); delete single; single = Singleton::instance(); delete single; single = Singleton::instance(); delete single; } void case2() { Singleton* single = Singleton::instance(); single = Singleton::instance(); delete single; } void case3() { Singleton* single0 = Singleton::instance(); Singleton* single1 = Singleton::instance(); single0->test = 10; std::cout << (single1->test == 10) << '\n'; delete single0; } void case4() { Singleton* s = Singleton::instance(); for (int i = 0; i < 999999; i++) Singleton* single0 = Singleton::instance(); delete s; } void case5() { Singleton* s0 = Singleton::instance(); Singleton* s1 = Singleton::instance(); s0->test = 1; s0->test += s1->test; std::cout << (Singleton::instance()->test == 2) << '\n'; delete s0; } void case6() { Singleton* s = Singleton::instance(); for (int i = 0; i < 0; i++) Singleton* single0 = Singleton::instance(); delete s; } void case7() { Singleton* s0 = Singleton::instance(); Singleton* s1 = Singleton::instance(); s0->test = 2; s0->test += s1->test; std::cout << Singleton::instance()->test << '\n'; delete 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