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BSO-SDAE:一种自适应鲁棒入侵检测模型
247KB |
更新于2024-08-31
| 58 浏览量 | 举报
1
收藏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在信息物理系统(CPS)中的入侵检测技术,强调了在面对复杂的地理位置和网络传输不稳定性时,提高检测鲁棒性和自适应性的重要性。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降噪自编码网络(SDAE)的入侵检测算法,并结合差分变换的头脑风暴优化算法(DBSO)改进自编码网络,创建了DBSO-SDAE检测模型。此模型能够自动提取入侵数据的最佳特征表示,增强模型的鲁棒性和适应性,且在保持高检测实时性的同时,满足CPS对检测算法的严格要求。"
本文是关于信息物理系统安全领域的一个研究,其中的核心议题是构建一个具备自适应鲁棒性的入侵检测模型。信息物理系统(CPS)是现代技术中融合了物理设备、传感器和网络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运行。传统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虽然成熟,但在应对CPS的特殊环境时,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降噪自编码网络(Sparse Denoising Autoencoder, SDAE)的入侵检测算法。SDAE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能通过无监督学习的方式从大量数据中学习到有效的特征表示,有效地进行异常检测。然而,SDAE本身可能无法完全适应CPS环境的复杂性和网络的不确定性,因此,研究者引入了差分变换的头脑风暴优化算法(Differential Transformation-based Brain Storm Optimization, DBSO),以提升模型的适应性和泛化能力。DBSO是一种智能优化算法,可以搜索到更优的解空间,优化自编码网络的参数,使其更适应CPS的动态变化。
DBSO-SDAE模型通过DBSO优化SDAE的权重和结构,增强了模型的鲁棒性,即模型对于环境变化和干扰的抵抗能力。同时,这种优化也显著提高了模型的自适应性,使得模型在面对新的或变化的数据时仍能保持高效的检测性能。仿真结果显示,与现有模型相比,DBSO-SDAE在鲁棒性、自适应性和检测实时性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更好地满足CPS对于入侵检测算法的严格需求。
该研究提供了一个适用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新型入侵检测框架,通过结合深度学习和智能优化技术,提高了在复杂环境下的检测效果和系统适应性,对于保障CPS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关推荐










weixin_38537315
- 粉丝: 6
最新资源
- 深入浅出Canny边缘检测算法解析
- DELPHI VCL蓝牙开发工具包:IrDA与ActiveSync集成
- HTML代码实例及配套素材下载
- 魏宗舒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答案解析
- Linux包管理命令速查:安装、卸载与更新
- M2M工具:高效转换与应用
- 硬盘健康实时监控工具:HDDlife Pro 3.1.157版
- 揭秘多行批量字符替换器VIP版:实用分享
- PB三层开发流程及关键步骤详解
- HP-UX入门教程:新手必读学习材料
- 黑色格调:纯黑论坛风格包发布
- ExtJS API全中文解读与使用指南
- 《Lucene实战》源码深度解析与应用
- ASP.NET独立相册控件:轻松展示图片库
- 微电子领域专业术语详细解析
- 变速齿轮0.45版本:游戏与上网加速神器
- 无需安装的XPS转PDF工具使用方法
- Spring Quartz定时任务核心依赖:6个关键jar包
- CSS2 中文版CHM电子书发布
- 使用EVC开发WinCE应用实现GPS数据串口通信
- 精通.NET框架:构建WEB应用的全方位课件
- PL/SQL DEVELOPER用户指南中文版:快速ORACLE数据库开发
- 矩阵点乘运算的珍藏示例
- 全面分析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