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asyARM-iMX283A Linux固件烧写指南
下载需积分: 15 | 24.46MB |
更新于2024-08-05
| 102 浏览量 | 举报
收藏
"该文档是关于嵌入式Linux系统固件烧写的教程,特别是针对EasyARM-iMX283A平台。文档详细介绍了NAND Flash存储器的分区情况以及固件烧写的两种启动模式和流程。"
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中,固件烧写是一个关键步骤,确保设备正确运行和更新。对于EasyARM-iMX283A板载的128MB NAND Flash,它的分区结构包括Bootloader和kernel区域,占用20MB,用于存储U-Boot及其环境变量参数和Linux内核。此外,还有rootfs分区,占用了108MB,用于存放根文件系统。
烧写流程分为两种启动方式:普通模式和自启动模式。在普通模式下,Linux内核通过U-boot引导启动,这是出厂的默认设置。而在自启动模式中,内核则是由引导代码直接启动,对应的固件也因此有所不同。尽管启动方式不同,但烧写方法基本一致,可以通过TF卡或USB进行,整个流程如图9.1所示。
烧写过程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 准备固件:根据选择的启动模式,获取相应的固件,这可能包括U-Boot、内核映像(uImage或imx_ivt_linux.sb)以及必要的根文件系统。
2. 创建存储媒介:将固件写入TF卡或USB设备,通常会有一个特定的烧录工具来完成这个任务。
3. 分区管理:根据表9.1的分区信息,正确地将固件分配到对应的地址范围。
4. 烧写固件:将Bootloader、kernel和rootfs等文件复制到NAND Flash的相应分区。
5. 验证:烧写完成后,设备应能正常启动,并验证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这个过程对于开发者和嵌入式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需要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升级性。同时,文档还提到了广州致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周立功单片机科技有限公司,它们可能是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产品的公司。
此外,文档还提及了Linux的基础知识,包括Linux内核的简介、特点、版本号以及组成部分,以及Linux发行版的概述,这为理解整个烧写过程提供了更广泛的背景知识。嵌入式Linux是Linux在嵌入式设备中的应用,通常需要考虑资源限制和实时性能,因此固件烧写流程的优化和定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推荐






LI_李波
- 粉丝: 67
最新资源
- MessageSender插件支持与WebWndSpy查看功能增强
- MyEclipse中SVN插件的便捷工程更新解决方案
- 基于DELPHI的酒店管理系统源代码
- Java即时通讯软件源码分析及下载指南
-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讲义
- 解决ASP.NET中TreeView控件刷新问题
- VBScriptEditor:轻松编写与编辑VBS脚本工具
- 掌握离散数学不再难 精选课件带你飞
- 企业级仓库库存管理系统功能与维护
- Java EE 5教程详解与实践指南
- 简易窗体计算器实现基础数学运算
- 软件公司PB面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正交表的实用方法及应用分析
- GIS数据存储格式详解与文件说明
- Spring2.0中文参考文档完整指南
- MASM编译器:源代码管理与程序测试
- ASP.NET AJAX控件AlwaysVisibleControlExtender视频教程
- 深入研究动态DNS源码实现
- FCKeditor2.4编辑器完整安装与配置指南
- 打造专业黑色主题的Visual Studio 2008配置方案
- 深入解析C#中委托、代理与事件的关系及示例
- ASPack压缩工具:大幅提升exe与dll程序压缩效率
- 数据库说明书文档模板使用指南
- Delphi表格控件Ehlib.v3.3.D7使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