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Means聚类算法详解及Python实现
362KB |
更新于2024-08-31
| 175 浏览量 | 举报
收藏
"Kmeans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用于将数据集中的对象自动分成不同的组或簇。它的目标是使每个簇内的数据点彼此相近,而不同簇之间的数据点相距较远。K代表簇的数量,通常需要预先设定。在Python中,可以使用scikit-learn库来实现Kmeans算法。
Kmeans算法步骤如下:
1. **初始化质心**:随机选择k个数据点作为初始质心,这些点将代表未来聚类的中心。
2. **分配数据点**:计算每个数据点与所有质心的距离,根据最小距离原则将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质心所在的簇。
3. **更新质心**:重新计算每个簇内所有数据点的均值,将这个均值作为新的质心。
4. **迭代**:重复步骤2和3,直到质心位置不再显著变化或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
在多维特征空间中,Kmeans算法依然适用。计算距离时采用的是**欧式距离**,即所有特征维度上数据点间距离的平方和的平方根。在有多个特征的情况下,数据点可以看作是多维空间中的向量,距离的计算同样基于欧式距离公式。
Kmeans算法的优化目标是**最大化簇内的紧密度**(即簇内数据点间的相似性)和**最小化簇间的分离度**(即不同簇间的差异性)。这可以通过最小化每个点到其所属簇质心的平方误差和(即方差)来实现。
在Python中实现Kmeans算法,可以使用`sklearn.cluster.KMeans`类。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python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 生成模拟数据
X, y = make_blobs(n_samples=1000, centers=3, random_state=42)
# 创建KMeans实例,设置k值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3)
# 拟合数据
kmeans.fit(X)
# 预测数据点的簇
labels = kmeans.predict(X)
# 获取最终的质心
centroids = kmeans.cluster_centers_
```
这段代码首先导入必要的库,然后使用`make_blobs`生成模拟数据,接着创建KMeans对象并设定簇的数量,最后通过`.fit()`方法拟合数据,并使用`.predict()`方法得到每个数据点的簇标签,以及通过`.cluster_centers_`属性获取质心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Kmeans算法有一些限制,例如对初始质心的选择敏感,可能陷入局部最优,以及对于非凸形状的簇效果不佳。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多次运行算法或尝试其他聚类方法,如DBSCAN、谱聚类等,以获得更好的结果。此外,选择合适的簇数量k也是一个挑战,通常可以使用肘部法则或轮廓系数等方法进行评估。
相关推荐










weixin_38678172
- 粉丝: 2
最新资源
- 三维雷达跟踪的MATLAB粒子滤波器程序设计
- 网页设计高效配色方案的创建工具解析
- Windows Forms应用开发实践源码解析
- JS与CSS技术整合:WEB2.0开发核心资源包
- 兔子魔法设置 2008:资源整理软件速评
- 同学录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源码及文档
- 图像盖章程序源码下载体验
- buybook网站设计实训:HTML打造图书购买平台
- 深入解析AjaxControlToolkit源码及其组件
- C#打造高效桌面链接管理工具
- 全面掌握数据库技术:九本经典chm格式书籍推荐
- 精选实用网页图标集,Html图标美化必备
- 数据结构考研试题汇总:1800题全面覆盖
- 实现在线广播播放:ASP广播小偷程序V1.0
- C#播放器源代码:列表与歌曲信息保存功能解析
- ASP.NET水晶报表实例详解及10.5.3700.0版本应用
- 考研必备数学公式全集,高中到大学全覆盖
- 实现手风琴滑动门特效的accordion2插件
- C++test 6.7中文操作手册详细指南
- 鼠标触发图片放大显示特效的实现方法
- 探索sevEditor编辑器:功能特性及使用教程
- Java静态代理与动态代理实例解析及源码
- 实现对话框内容的收缩与扩展功能
- 双击同步下拉列表选择值的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