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type

osgEarth数据加载与组织解析详解

DOCX文件

1星 | 下载需积分: 50 | 1.57MB | 更新于2024-07-19 | 171 浏览量 | 28 下载量 举报 1 收藏
download 立即下载
"osgEarth数据加载及组织解析,包括osgEarth的数据加载流程, earth文件的读取,构建map以及数据组织" osgEarth是一个基于OpenSceneGraph(OSG)的开源地理信息系统库,它允许用户轻松地在3D环境中加载和显示各种地理数据,包括矢量、影像和高程数据。这个系统的核心特性是其对KML(Keyhole Markup Language)标准的支持,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earth文件来指定数据源。 数据加载流程是osgEarth功能实现的关键步骤,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1. **读取earth文件**: osgEarth通过osgdb_earth插件来处理.KML或.Earth扩展名的文件。这个插件遵循OSG的插件机制,依据文件后缀找到对应的读取插件。在读取过程中,osgEarth构建ReadNodeFunctor对象,调用doRead()函数解析文件内容。解析后的数据被转换成conf对象,这是一个内部结构,用于存储地球文件中的各种配置信息。 2. **构建map**: conf对象包含了从earth文件中提取的属性和渲染设置,用于创建逻辑map。这个map并不包含实际的数据,而是定义了图层的结构和类型,比如影像图层、高程图层等。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conf对象中的信息对数据进行逻辑组织。 3. **加载数据**: 在构建好逻辑map后,osgEarth开始加载实际的数据。这涉及到影像、高程数据的读取和处理,以及可能的模型加载。例如,对于高程数据,osgEarth可能会使用DEM(数字高程模型)文件来创建地形表面;对于影像数据,它会读取卫星图像或航拍照片来形成地球表面的纹理。 4. **渲染数据**: 最后,osgEarth使用OSG的渲染引擎将这些数据转化为3D场景中的可见元素。这包括对地形、影像、矢量数据的几何化处理,以及光照、纹理、透明度等视觉效果的设置。用户可以通过调整conf对象中的参数来控制最终的显示效果。 osgEarth的数据组织结构清晰,便于用户定制和扩展。通过理解这个流程,开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数据在3D环境中的表现,从而创建出更加生动和真实的地理可视化应用。在实际项目中,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添加自定义的图层、调整数据源,或者扩展osgEarth的功能,以满足特定的GIS需求。

相关推荐